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辨中边论颂讲记(二)

  今天我们继续来辨明杂染的体相,昨天是按照实相来宣说,今天是要从现相上悟入。

  辛二、按现相宣说

  

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

  

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

  

虚妄分别性,由此义得成,

  

非实有全无,许灭解脱故。

  首先我提一个问题:春天是什么?

  古人说:万紫千红总是春。枝头上这些红红绿绿的,全都是春天的现象。离开了这些现象,到哪里去找一个真实春天的自性呢?所以要从万紫千红的现象上悟入春意。

  再问:梦心是什么?

  梦中的种种能取所取现相,反映的都是梦心。离开了这些迷乱现相,哪里有梦心的存在呢?所以要从梦的显现上来理解梦心的相。

  再问:虚妄分别是什么?弥勒菩萨在颂词上从现相的角度作了真实的宣说:

  

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

  以妄识变现的似义、以妄识变现的似有情、以妄识变现的似我、以妄识变现的似了,这一切一切全都是分别心的现相。所谓“似”,不是真实,只是一种虚诳的自性,所以我们就知道,“似”当中所生的“义”、“有情”、“我”、“了”因为不是真实,只是一种虚诳的自性,而且全都是虚妄分别心的现相。

  变似义:就是好像在外面存在的色声香味触五种义。比如,现在在金刚萨埵大殿里面,大殿当中见到的各种唐卡、鲜花,听到的讲法的声音,闻到的香味,你们都觉得是心外有实义的法,这就是似义。

  变似有情:就是好像具有眼等六根的补特伽罗。比如见到人和牛马等等,觉得是一个个有自体的有情,似乎实有自他的差别。比如,在金刚萨埵大殿当中,你们觉得有很多个体不同的实有有情。这就是似有情的含义。

  变似我:这个“我”字是代表第七识。第七识就是谬执第八识的见分为“我”——染污末那识。弥勒菩萨在颂词当中不说第七识也不叫末那识,为什么颂词当中说“我”呢?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它是恒时和我痴、我爱、我慢、我见四个烦恼相应,所以以“我”来表示。

  变似了:这个“了”字是表示其余的前六识,因为都是以了别为自性,所以称为“了”。

  这个义、有情、我、了合起来就是根、境、识,也就是二取现相。

  本来没有一种外境义、本来没有具六根的有情、本来没有执我的第七识,以及取境的前六识,但是我们总是顽固的认为他是有的,这就是一种病。但是这种病态的现相,不可能是无缘无故发生的,肯定有他的根源,他的根源或者讲他的现基就是阿赖耶识,所以颂词上讲“识生”,就是阿赖耶识当中出生了义、有情、我、了。所以,所谓“义”、“有情”、前七识,这一切唯一都是以虚妄分别串习坚固而产生的种种能取所取的现相,就像梦境一样。

  下面正式以二取的现相来抉择轮回的体性是虚妄分别。

  

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

  

虚妄分别性,由此义得成,

  

非实有全无,许灭解脱故。

  第一句是说外境不成立;第二句是由所取境不成立,推出能取识也没有;第三句、第四句,是由本无二取、妄现二取这个意义来成立轮回显现唯一是虚妄分别的体性;最后两句分别从有无和束缚解脱两个方面,再次成立虚妄分别心存在,也就是由于非实有非全无,以及承许息灭分别心为解脱的缘故,成立虚妄分别有。这样我们就知道颂词字面的内容,而且描述了轮回种种的现相没有别别二取的自性的法,完全都是虚妄的,而且唯一就是一种虚妄分别心存在。这个内容弥勒菩萨在颂词当中作抉择的时候从三个要点作了抉择:第一个要点就是外境不成立;第二个要点就是能取识不成立;第三个下结论成立虚妄分别心肯定是有的。

  1、外境不成立:

  比如对于同一个河水,人见为水,饿鬼见为脓血,天人见为甘露,这个水、脓血和甘露,唯一是以人、鬼、天各自习气成熟所显现的相,除此之外,并不是在心的外面有一种独立存在的水、脓或甘露的有事。这就叫做外境不成立。所以,外境的五颜六色的法或者说器世界种种的差别全都是不同的习气、不同的业力而感召的,不是离开心外存在一种外境的自性的本体。这个需要了知,小乘的有部宗特别安立外境独立存在的观点,按世间人的想法来讲,肯定心外存在外境的法,还有邪魔外道的宗派的观点来讲,也是外境实有法是存在的,但是无论是外道还是世间平凡的想法以及内道小乘有部宗的观点,这些都是针对下根者或者随顺世间平凡者,或者通过一种遍计所执而安立的,所以这些不属于真实、究竟的观点,也可以说不是针对上根者讲的,也不是面对轮回的实相讲的,也不是轮回的现相当中安立一种心外的观点。所以不论是大乘唯识宗还是大乘中观宗他们都安立,实际上心外没有外境的自性成立,完全都是从内的心自现的,或者说自心创造的,或者说以自心安立的器情万法。所以,弥勒菩萨这是按照大乘的观点来讲“此境实非有”。

  外境不成立,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理证和辩论,大家应当参阅全知麦彭仁波切《辨法法性论注释》当中有关有法的注释,这里不再广说。

  2、能取识不成立:

  这是要由观待理来推证。首先要明白能取和所取是互相观待而成立的,不观待所取,不可能有一种独立的能取,不然的话,连所取都没有,他取什么呢?同样没有能取,也无法安立独立的所取法,如果存在脱离能取的所取法,请问:这个所取被谁取呢?所以,以所取境不成立的缘故,能取识也不成立。这样就知道本来不成立二取的自性。所以,“境无故识无”。

  3、成立虚妄分别心有:

  由于轮回当中本来没有二取的存在,还显现二取,就可以成立是虚妄分别心的自性。所以弥勒菩萨说“虚妄分别性”,成立一切一切轮回的法,就是唯一的虚妄分别心的一种自性。那么以我们在轮回当中的现相来说,确实一切时处现的都是二取的相,但是这不是因为境上实有二取而这样现起,而是境上本无二取,还这样显现,那就说明整个轮回唯一只是虚妄分别心的一种体性。为了通达这个意义,我们做个比喻来进行抉择。

  二月的比喻:比如,天上本来没有两个月亮,在你眼前一直现两个月亮,以这种本不成立而显现的现相,就可以决定你的眼识唯一是一种虚妄分别的自性,是属于错乱的一种心识。这一点你不想承认也不可能,毕竟你把一个月亮看成两个月亮,不能说你的眼识是清明的,也不能说你没有眼识,只能说这就是一种错乱眼识。所以,整个轮回不得不成立唯一就是一种虚妄分别的体性。

  下面再讲两个根据,一个是“非实有非全无故”,另一个是“许灭解脱故”。

  ①非实有非全无故。

  因为我们现的二取境界不是实有的、不是实际中这样存在的,所以只是一种虚妄分别,而且他也不是像石女儿那样完全没有,还是有一种错乱的显现,所以确实是有一种虚妄分别。

  ②许灭解脱故。

  从反面来讲,假如你是轮回中的一个凡夫,同时又不存在虚妄分别,那束缚和解脱都安立不上,因为你没有虚妄分别,那就完全是如理的智慧,根本不是束缚,也就不能承许息灭轮回的解脱。但这是和佛陀的教量以及自身的现量相违的。所以,必须安立你有虚妄分别,承许有虚妄分别就是束缚,虚妄分别消尽就是解脱,这样束缚和远离束缚的解脱才可以安立。实际上,分别心之外的轮回,极微尘许也得不到,所以才说息灭分别心,就是解脱。经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迷乱的狂心当下息灭,这就是真正的菩提的面目。)还有,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上面也说“解脱唯迷尽”(所谓的解脱唯一就是灭尽一切迷乱的法。)这样我们才明白,虚妄分别心在世俗名言当中必须要承认,而且从现相角度来讲,虚妄分别心就是二取的现相,通过二取的现相可以安立它是有的而且是虚妄的一种自性。因为有显现不能说跟石女儿一样,根本不现,根本不见,根本没有显现的相,这样没有办法安立,因为毕竟有了一种二取现相,但是二取现相按照显现那样是不是实有自体的本性存在呢?确实没有,只有一种分别念,所以,可以安立虚妄分别体性。

  以上是由现相来成立杂染的体相唯一是虚妄分别。我们知道轮回的现相都是二取显现,而由这种现相不是实有、也不是全无,就成立是一种虚妄分别,也就是以现相显现而实际不成立,可以说唯一就是一种虚妄分别的体性。比如,这个梦就是一种虚妄的境界,那么,怎么抉择梦的体性呢?我们从观察梦的现相下手,因为梦中的所有现相都是现而无实有,但也不是没有梦,这样就知道梦唯一是分别。又比如,眼翳者前现的各种相都是实际没有的,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些现相,全是虚妄分别。和这些比喻的意思一样,通过观察轮回的现相,就可以推知轮回的体性,这就是通过现相悟入它的体性唯一是虚妄分别。所以弥勒菩萨在颂词当中说“虚妄分别性,由此义得成,非实有全无,许灭解脱故。”这样的话,我们就完全了知,通过上面的抉择方法或者说推知轮回的体性就是通过现相悟入轮回的体性唯一就是虚妄分别。所谓“三界唯识”、“生死如梦”、“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等等,都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这样看起来,除了虚妄分别之外,确实一个微尘那么大的轮回现法都不成立,所以杂染的体相可以完全确定在虚妄分别上面。假如有人问你:人间这些林林总总的内外诸法到底是什么?你就可以从体性上回答:全是虚妄分别;或者从比喻上回答,全是梦。这就是从现相上决定轮回杂染的体性唯一是虚妄分别,关键就是由相悟入它的体性。所以,从现相的角度来宣说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了知,轮回的…

《辨中边论颂讲记(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