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记(八)▪P2

  ..续本文上一页果。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此二句,名庄严眷属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以胞血为身器,或以粪尿为生元。或槐棘高圻,出猜狂之子。或竖子婢腹,出卓荦之才。讥诮由之怀火,耻辱缘以抱冰。所以愿言,使我国土,悉于如来净华中生。眷属平等,与夺无路。】

  这两句是说极乐国土眷属的庄严功德成就。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所有眷属都从如来清净莲花中化生,同一清净生源,没有高下的差别。

  佛因地为什么兴这一愿呢?是因为见到有的国土,众生或者以污秽的母胎作为孕育身体的处所,或者以粪尿等不净处作为出生所依。又见显贵之家常出鄙恶狂傲的子孙,而卑贱的父母却能生出卓越的人才。因此发起悲愿说:使我的国土,所有眷属都从如来清净莲花中化生,眷属平等,没有毁誉、是非的事情发生。

  法藏菩萨观察到秽土的众生有两种苦:一是生处的苦,像娑婆世界人的孕育以污秽、狭窄、黑暗的母胎为依处,苍蝇、蚊虫、蛆等以屎尿等为出生所依,非常不清净。

  二是不平等的苦,“槐棘高圻”表示高官贵族。在中国商朝时,朝廷种了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在这些槐树和棘树下,后来以“槐棘”表示三公九卿的官位;“圻”是千里之地,“高圻”是拥有千里之地,也指高官贵族。但高官贵族常出禀性不正的子弟。“猜”是诡计多端,“狂”是狂傲无礼。“竖子婢腹,出卓荦之才”,就是愚懦的男子、下贱的婢女反生出卓越的人才。这样的结果就是“讥诮由之怀火,耻辱缘以抱冰”,意思是以种姓、地位等不平等的缘故,造成种种讥讽、耻辱。

  “怀火抱冰”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受尽艰辛、耻辱,后来释放出来。他为了雪耻,冬天抱着寒冰、夏天握着火,“卧薪尝胆”,在房间里悬一副苦胆,进去出来都尝一下胆的苦味。

  以上这些都是众生有出生、种姓、地位等的不平等,而发生讥讽、耻辱等种种的苦。见到这些苦相,法藏菩萨就立志庄严国土,让所有眷属都从如来清净莲花中化生,一来消除胞胎、屎尿等生处不清净的苦,二来眷属都是如来莲花所生,都以如来为父母,彼此成了兄弟,这就消除了由出身不平等所造成的烦恼和苦。

  【故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此二句,名庄严受用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探巢破卵,为饛(méng)饶之膳。或悬沙指帒(dài),为相慰之方。呜呼诸子,实可痛心。是故兴大悲愿。愿我国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永绝他食之劳。】

  这两句说的是国土受用方面的功德。佛因地为什么要发起这个愿呢?原因是见到有些国土,人们为了营办丰盛美食,不惜探巢破卵,造作罪业,或者常有饥饿逼恼,出现悬沙指袋来作安慰这样悲惨的事。见到这些现象之后,法藏菩萨心痛不已,发起悲愿:愿我成就国土,使国土的人都以佛法、禅定或三昧为食,永远断绝求取其他食物的劳苦。

  “悬沙指袋”是说饥荒的年代,孩子跟母亲要食物哭个不停,母亲没办法,只好悬一个沙袋,用手指着沙袋骗他说:袋子里有饭!这样来安慰孩子。

  法藏菩萨见很多世界都是以杀生、偷盗、妄语等造罪来求得受用,结果堕入恶趣受无量痛苦。又有众生由往昔的悭贪等业,感得今生受用贫乏,忍饥挨饿。见到这些苦相之后,就立志使国土具足受用功德,让众生一得往生,就不必再为受用而造罪、受苦,能受用佛法的妙味、受用禅定妙食,还有饮食习气的人,也能随他的意愿自然化现百味饮食,永远没有求取食物的劳苦。

  【爱乐佛法味者。如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六十小劫。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谓如食顷。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以禅定为食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也。】

  “爱乐佛法味”就像日月灯明佛讲《法华经》讲了六十小劫,当时法会的听众也安坐一处,六十小劫只像吃一顿饭的时间,没有人身心生起懈怠、疲倦。这就是爱乐佛法味。虽然听法长达六十小劫,只觉得过了片刻。极乐世界的天人就是这样,一切时中听闻妙法,念念都在感受法乐。

  “以禅定为食”是说诸大菩萨恒时都在定境当中,不需要其它食物。“食”的意思是任持的因。就像食物能任持身体、长养身体,不让身体坏掉,圣众的身心以佛法广大法味喜乐任持,以禅定妙乐任持,能长养善法,所以叫做“食”。

  【三昧者,彼诸人天若须食时,百味嘉肴,罗列在前。眼见色,鼻闻香,身受适悦,自然饱足。讫已化去,若须复现。其事在经。】

  “三昧”是说极乐国土的人动念想食物时,百味美食就自然罗列眼前。受用并不是真的去吃,只是眼睛看看食物的妙色,鼻子闻闻妙香,意思上领略了,身体就感受到舒适悦意,自然饱足。受用完毕,食物自然化去。到又想吃时,饮食又再出现。这在《无量寿经》中有记载。(“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彼佛国土,清净安隐,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是故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所以说:极乐国土的圣贤爱乐佛法妙味,以禅定和三昧为食,是清净、自在、如意的受用。

  

  

《往生论注讲记(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