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讲话置人于死地,你怎么样坏,那有一天你都不能犯错,你犯错你完了,你完蛋了!所以,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有智慧的人二句话,日子过得轻松、愉快、安详!有时候我看到众生活得那么的痛苦无奈,我也觉得很可怜,很可怜,回头一看,海阔天空,你为什么要死执著呢?以前有一个禅师比喻,修行,他的师父修行结果没有开悟,他的徒弟跑出去到外面台,结果大彻悟回来,他师父也讲经说法,他徒弟知道他的师父,一直在钻牛角尖在名相,不彻悟,然后就叫他师父。师父啊!你来看,你来看!这个窗户有一只苍蝇,苍蝇看到这个窗户有光线,就拼命地撞…… ,前途一片光明,却没有出路,撞不出去。因为它看到这个玻璃,一片光明一直撞,这就是说一个人一直执著这个经典,一直以为弘法利生就可以解脱,不一定的,解脱是自己的功夫,不是靠你弘法就可以的,你讲经说法要把那个法会归到本性上的东西。所以他的徒弟先开悟,结果他师父没有开悟,因为他拜他的师父,他师父不是善知识,所以他去外面参高僧大德彻悟了,他认为,我要开始度我的师父了,我的师父还在钻牛皮纸,钻这个经典,还不通达,就叫他的师父,去看那个苍蝇在撞窗户。这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告诉我们!我们要修的这个修行,一定要找到根本,那就是执一定要破,执不破你没有办法的,虽然你很想修行,可是你也只逗留在那一种自我意识的观念里面而已。所以,要在哪个地方下功夫?就是执要放得下,才有办法。
深般若就是法空般若,法空般若包括色、受、想、行、识,我们说人空般若是色、受、想、行、识,知道它是这五蕴所构成的,而法空般若,包括色受想行识,包括地水火风,当体就是自性的东西,性色真空,真空性色。简单讲,人空般若,只悟到所有宇宙构成的元素,而法空般若是这些元素就是你本性的东西。
再讲一遍,人空般若,只悟到说,你的色自是地水火风构成的,而法空般若是当下地水火风就是你本性的东西。如果你造业就幻化成坚固,四大就成对立的东西,如果你悟到,这四大地水火风,就是你本性的东西,不离开你的色,不离开你的本性,色心无碍,所以具足神通。
所以说菩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可以障碍到他,他硬的就是软的,软的就是硬的,他随随便便穿墙走壁,为什么?这个色法就是他本心自性上所幻化出来的,这个怎么可以阻挡得住菩萨呢?对不对?他是高阶层的,不晓得活在几度空间里面?我们才活在三度空间,他不晓得活在几万度的空间,超越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看是质碍的东西,在佛菩萨看,根本没有障碍。障碍是我们自己的执著、错觉。所以法空般若就是这个意思。更破法执,法执!就是说包括那些元素,都要会归到自性,所以不但见空,这个色身是假的,又见不空,就是本性具足无量的功德,不空,就是丰富的智慧,丰富的庄严,我们内在丰富的福德,无量无边的福德这不空!又见不空,就是见到究竟的涅槃,本性具足有福德因缘,本性具足无量的智慧,这不空,本性具足,常乐我净,这个不空。 所以,深般若是异三乘。异三乘就是不同于声闻跟缘觉,不同于钝根的菩萨,名不共般若。深般若,那必须要大菩萨,像八地、九地、十地的大菩萨,是行深般若。
照见为三智用,空观深的,断见思惑,显一切智,见真谛。
什么叫做空观深呢?我们知道,缘起当下就是性空,空观修到深入的境界,断见思惑,见惑跟思惑八十八品,意思就是在娑婆世界里面,如果断见思惑,就会安住在方便有余土。有的人问我一个问题,师父!在娑婆世界证阿罗汉果,死后往生哪里?往生方便有余土,超出三界的,三界外,有一个方便有余净土,那是没有生老病死了,但是还不是最重要、最庄严的地方。显一切智。一切就是总,一切都会归到空、无常,所以一切智就是空的智慧,表示一切有一个总和。显一切智,意思就是一切现象都有一个共同体,就是空性的体。所以一切就是空性的智慧。见真谛,真就是不假、不虚妄,当然虚妄的东西就不是真。从空出假是假观深,假观深是断尘沙惑,所以问,请问师父!如果在娑婆世界断了见思惑以后,又断了尘沙,住在哪里?住在三界外的实报庄严土,显道种智。道种智就是通达种种的智慧。如果你不具足一切的智慧,你没有办法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为根器不同,所以见俗谛,俗谛就是安立假名,见真谛就是安立在空性里面,得到解脱,而见俗谛,你要度众生,要从空出假,你要在俗谛里面,这个假相里面不能迷惑。要显示一切名相,都不离我们的本性,随缘度众,随便用什么名词,统统是我们的东西,所以不妨安立假相名词, 见俗谛。中观深,破除空、破除假,名叫做中观,不偏空、不偏假,名叫做中观,圆融无碍,断无明,就会住在常寂光净土,显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一切智跟道种智的合成,二个智合起来叫做一切种智。一切种就是一切智、道种智的浓缩。本来讲一切道种智,这样才对,但是中国人怕麻烦,干脆就讲一切种智。包括空、包括有,圆融无碍,名叫做中谛。五蕴呢?这我们每天都在念的五蕴,我先来解释这个[蕴]。这个蕴就是积集、集合的意思,我们这个人集合了五种东西, 构成了我们的肉体。一个人不是身体就是心灵,是物质世间也是精神的世间,精神跟物质和合,名叫做五蕴。这五蕴另外一个解释,这个蕴就是盖的意思,遮盖的意思,就是因为色、受、想、行、识遮盖了我们的本性,使我们的本性显现不出来,正因为五蕴。五蕴如乌云,遮住了阳光,所以[蕴]也可以解释作聚集; 也可以解释作障、障碍,会遮盖的意思,会障碍我们的本性,这五种会障碍我们的本性,所以为什么常常讲,说我们的道理知道,可是我们控制不住,因为有这个色身,没有办法。你要受这个业报。所以有一个开悟的祖师大德,他大彻大悟了,有一天,他眼睛红肿得很大,他的徒弟以为开悟是什么东西,他就问这个师父:师父!你是个大彻大悟的人,怎么眼睛也会痛、也会肿啊?师父就骂他:神经!你发什么神经?你怎么问这种问题?大彻大悟跟眼睛痛有什么关系?大彻大悟是内心不执著,眼睛痛是色身,大彻悟的人,色、受、想、行、识控制得住,可是这个色身没有办法,他不会乱想,对不对?他也不会去造作,他也不落印象,色、受、想、行、识控制得很好,明心见性,可是这个色法没有办法,这个色身是会烂、会坏的,难道明心见性就不会肚子痛?不要针灸? 还是要吃药,一样啊!难道大彻大悟的人,就不会感冒?四大不调自然就会感冒,可是心不随它烦恼,不就好了,一样要生病,一样会四大不调,怎么说开悟的人就什么病都没有了?你没有听过吗?释迦牟尼佛临命终的时候,还吃到人家供养的胃肠还闹得不好呢!释迦牟尼佛在大般涅槃经里面讲,释迦牟尼佛怎么入涅槃的?有个年轻人来供养他东西,吃了以后吃坏了肚子,释迦牟尼佛说:这是藉他的因缘而入涅槃,你们不要怪他,我的时间到了,是藉这个因缘而入涅槃。佛陀是金刚不坏身,怎么会吃坏肚子呢?是不是?所以说佛陀也是示现,他也是会拉肚子、肠炎,一样,一样的道理。色身就是要这样子。释迦牟尼佛那个脚长脓烂掉,释迦牟尼佛就叫一个徒弟,是医生,医生要开刀、动刀,动手术,那个徒弟不敢,他说:我这样出佛身血,我怎么敢动到佛陀的指头大拇指?因为要开刀?佛陀说:善心!善意的善心、发慈悲心,开刀没关系,你是为了要救佛陀的病苦。连佛陀都要示现脚脓烂的过程,还吃坏了肚子 ,佛陀还示现头痛,人家要打释迦族、杀释迦族,释迦牟尼佛头痛三天。释迦牟尼佛不是示现生病吗?一样的道理。所以我常常讲,这有时候佛来,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佛,因为示现得很像,所以我常常说,你们在座的诸位,你们哪一个是菩萨来的?我们不知道,真的!有的人比较不要脸会想:会不会是我?那是比较不要脸的会这样说,这可不是。所以这是五蕴身解释一下。身是色,是众微聚,就是一切微尘、颗粒微尘,把它浓缩、把它聚合起来的。我常常有这样子的妄想:这个世间,包括一切天地万物,都把它磨成粉末状的,这个世间就真的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全部把草木、一切山河大地,把它磨成粉末状的,因为人到死后就是粉末吗,对不对?骨灰啊!以前有一个高僧大德,他说:他死了以后,把他的骨灰磨成粉末状,加面粉搅拌,做成甜甜的,给鸟、虫去吃,他那个徒弟不敢,他死了以后,他徒弟不遵从,他火化出来很多舍利子,捡一捡,这舍利子与其给鸟吃,不如拿起来拜。点香跟他师父讲:师父啊,我平时都是听你的,但是你交代这个我不听你的,那就没有办法,师父已经走了,火化出来好几千颗舍利子,开玩笑,这舍利子怎么给鸟吃?就把舍利子捡起来,把骨灰捡起来供养。所以说没有一个徒弟会按他师父的遗言说,骨灰磨成粉末状,丢到河里面去,这徒弟不敢这样做,再怎么样都是自己的师父。
底下这个比喻,一羊毛上尘七分之,把它分作七分,一羊毛上尘,就是尾端的意思,不是一根羊毛这么长,只是上面的顶端,分成七分。不是这个意思,一羊毛上,顶端,就像一根头发拔起来,然后那个顶端把它分成七分,七分之,变成兔毛尘,不晓得晨念英文,还是念中文?一个羊毛尘,里面的尘分成七分,变成免毛,这个兔毛尘再把它分成七分,就是水尘,就是水可以透过的,就是我们用一个布,布放下去也放不下去,可是用水一滴就可以渗透了。水尘再分成七分,就变金尘,金尘就更微细了。再七分为实极微,实在是很极微了,再七分为色聚微。羊毛七分变兔毛, 兔毛尘变成水尘,水尘再变成金尘,金尘再变成七分的实极微,实极微再七分,变成色聚微,七的六次方,意思是一根羊毛等于色聚微的七的六次方倍,色聚微七分,名极微之微。哇,还要再七分,…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