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P12

  ..续本文上一页、义、辞、辩,凡是甚深空性和广大显现差别相等方面的疑惑,都会冰消瓦解,故称“四无碍解”。此处依仗弥陀愿力加持,获得慧辩,是殊胜情形。 或有人疑:以佛力加持,真能开启这么广大的辩才智慧吗?这是有事实可证的。例如:隋朝慧思禅师,一次梦见阿弥陀佛说法后,聪慧辩才超凡绝伦;宋代永明大师某年在天台国清寺修法华忏,禅观中见观音甘露灌口,从此发大辩才。所以,以佛力加持获得智辩是真实不虚的事。 第三十 慧辩无有限量愿 从“无有限量”四字看出,这是在上一愿的基础上加深发愿,不但使净土圣众普得慧辩,而且令其慧辩无有限量。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我国中的菩萨,智慧、辩才能以比喻、计算、推理等测其边际之量,我就不取正觉。 此处要认识慧辩有量和无量的相状,由此才能体会阿弥陀佛欲令众生速疾成佛的至极悲心。 “智慧有量”,是指智慧所了知的法义有限有量。比如:(一)知浅不知深:只知粗浅世俗现象的规律、原理,不知甚深的缘起及法性,如空性、如来藏等,不知超越世间时空范畴的事事无碍法界;(二)知粗不知细:只知粗分色心的现象与规律,不知细分微尘、刹那的现象与规律,比如刹那的无常性、苦性或微细缘起;(三)知近不知远:只知世间有限一段的现象和规律,不知时空远至无量劫、广至无边刹海的凡圣现象与规律。 “辩才有量”:辩才有穷竭之时,比如对某个甚深问题,不能如实解答;演说某一法义时,不能展开广为宣说;演说到一定程度时,智力穷尽等。 “智慧无量”:十方三世中有多少所知法,就有那么多的如实了知,从所知无量的角度,就说智慧无量。也就是说,无论以什么比喻、计算、推理,都测不到它的边际之量。 “辩才无量”,就是因为获得不可思议智慧的缘故,能从某个名词或某个事相敷演开来,在无量劫中宣说,辩才也不会穷尽。 理解了以上法义,再思维:法藏菩萨为什么要建立此愿呢?原因:法藏大士怜悯菩萨得不到无量慧辩,而不能在一切法会中自由自在地说法,普度众生,因此立下此愿,以佛力加持菩萨的心,使他证得无量慧辩。 大乘经论中说,菩萨入八地之后,获得四种自在,即:八地获得无分别自在和净土自在;九地获得智慧自在;十地获得事业自在。其中,获得智慧自在的标志是成就四无碍解。所以,修到九地才现前四无碍解。而弥陀净土是特异方便,往生净土,就能得佛力加持,成就无量慧辩,此后分身尘刹,能在一切法会中作狮子吼,自在无碍地运用语言,以无尽的辩才演说诸法,依靠四无碍解,断除一切众生的所有疑惑。 这里要知道阿弥陀佛为我们众生最初发愿、中间积资、最终成就愿海的大恩大德。知道佛的悲愿后,就应当自己在心里发愿:这一生决定求生西方净土,在那里成就无量慧辩,此后分身十方,转大*轮,普利群生。只有按这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才能和佛度我们成佛的悲愿相应。这一点务必铭记于心!要常按《普贤行愿品》发愿! 第三十一 净国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国土清澈明净,处处照见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犹如以明镜照看自己的脸部一样清楚,若不如此,我就不取正觉。 “净国照见十方”:“净”,即万物晶莹透彻;“国”,指极乐国土的每一处;“照见”,即清晰地呈现;“十方”,指所照见的并非局部世界,而是四方、四隅、上下这十方所安住的无量诸佛世界。 《往生论》中说:“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意思是说,极乐世界中,所有的宫殿、楼阁、宝树、地面,下至微小的物体,都能彻照十方无数世界。昙鸾大师说:“此庄严事,如净明镜,十方国土净秽诸相,善恶业缘,一切悉现。”《华严经》说:如同明净的玻璃镜中,普见无量无数刹土,一切山川,一切众生,地狱饿鬼,相貌好丑、种种形类,齐现镜中。 问:法藏菩萨为什么发起此愿呢? 答:原因是如果国土中处处可照见十方无数世界的现相,就能速疾成就菩提。也就是,现见十方世界无数众生行善得乐、造恶得苦后,就自然发起厌恶、欣善之心;亲见无数众生轮转六道、备受诸苦,就自然发起厌离轮回、悲愍众生之心;现见十方世界诸佛菩萨具有无边的功德、神力和利生事业,就自然发起希求菩提、常行菩萨道的愿心;现见十方刹海当处显现,就能悟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心、众生心与自心无二无别)。 总之,成就此愿的利益:使净土天人厌恶向善、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不久得证无上正等正觉。 这一愿是华严十玄“广狭自在无碍门”的境界。净土中的一树、一楼等,是狭小之相;无数佛刹中的净秽现相,是广大之相;在狭小的事物中,现前了极广大的现相,是“广狭无碍”。 以比喻对此境界生信: (一)一尺之镜,现十里之影;一碗之水,现满天星宿 在高山上放一面一尺高的镜子,镜面朝着山下,十里之内的万物都能现在明镜中。 晴朗的夜晚,在地面放一碗清水,满天的星辰都映现在这碗水中。 位于高空的卫星上安放照相机,镜头朝向地球拍摄,在一寸见方的胶卷上能显现地球广大面积的影像。 以上是狭小中能现广大的例证。 (二)梦喻 一人在斗室中睡眠,梦中显现广大的城市,有广场、草坪、街道、高楼。梦者身处在狭小房屋的同时,心中却显现出广大的境界。 (三)一室千灯喻 一间房屋里悬挂有一千盏明灯,每一盏灯的光明都遍满屋内全部空间。因此,在每盏灯的光明中都摄有其它所有灯的光明。 灯比喻有情遍一切处的真心。每盏灯的灯光中摄有其它所有灯的光明,比喻每位有情的真心中摄有法界一切诸法,也就是一切诸法都入在这一念真心中。换言之,诸法唯心所现故,唯一以心为体;真心遍十方故,诸法亦遍十方。因此,在任何地方,都本有法界的一切诸法,只要净除障垢,就当处显现。 比如具天眼通者坐在家里作意,能在当处见到远方的山河、房屋、牲畜。这些事物没有过来,此人也没有过去,却在心前显现。这说明远处的景象本来存在于他心中。 如果他障垢进一步清净,就能见到更广大范围中的景象。这些事物没有过来,他也没有过去,却在当处显现。这说明更广大世界的景象也原本存在于他心中。 如果障碍无余净除,当处显现十方无量世界的现相。这时万物没有过来,观行者也没有过去,而这一切都在心中显现。这说明十方世界的所有现相,原本存在于真心中。障碍净除,当处即现。 (四)净国本是佛妙心所现 现在在净土一个狭小的事物中,能显现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佛刹。这个事物的体是什么呢?如果不是障垢净除的佛心,其它有什么法能做到这样。这样观察就知道,净国本是佛妙心所现。 一般人不明此义,看见经上说“一片叶子上显现十方世界”,会误认为是在心外的叶子上见到十方世界,这片叶子和佛的智慧无关,或者只是佛把它安放在净土中的。实际上,这叶子本是佛妙心所现,正是佛心。佛智显现为妙叶的相,加持菩萨,使他的心顿时显现十方刹海,看起来像是在叶子上见,实际上是在菩萨的真心中显现十方刹海。 这就看出,佛心和圣众心本来不二,不可思议;而且显示了他力明显的作用,圣众得到佛力加持,顿时就入于不可思议的境界中。 第三十二 严饰超诸天人愿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我的佛国从地面至虚空之间,宫殿、楼观、宝池、水流、妙花、道树,所有一切万物,都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和合而成,严饰奇妙,超胜世间诸天境界。又,国中万物所发的妙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到香气,都行持诸佛所行。若不如此,我就不取正觉。 此愿显示了西方净土具足华严玄门“一多相容不同”的妙境。净土万物,以无量宝、香合成,是一中具有无量,表示一多相容。物体的一相与宝香的无量相共同存在,即一相与无量相不同,不会混乱。 其次,此香以何为体?起何作用?没有深入观察,会认为这是心外的物质发出的妙香。如果这样理解,就不容易对佛和极乐净土生起深信。 事实上,这不是外在的香,不是和弥陀法身异体的香,也不是佛采集了香料做成妙香,放在净土当中。这香既能普熏十方无数世界,一定是以佛的法身为体,不然,世间有哪种香能普熏法界呢?所以,香是佛的法身妙智所现,也就是以佛法身为体,因此能大作佛事。 《华严经》中说:阿那婆达水池边上,产一种沉水香,名为“莲花藏”,如果燃烧如芝麻许一丸,香气能普熏阎浮提界。凡是闻香的众生,都能远离罪业,持戒清净。雪山中有一种香,名为“具足明相”,众生嗅到此香,内心就能远离种种染著。天界善法堂中有一种香,名为“香性庄严”,若燃烧一丸,熏到天众,就能使其生起念佛之心。夜摩天有一种香,名为“净藏性”,若燃烧一丸,熏及天众,就都云集天王座下,恭敬听法。兜率天有一种香,名为“信度嚩啰”,若在一生补处菩萨座前燃烧一丸,则出现大香云,普覆法界,降下一切诸供养具,供养一切如来道场菩萨众会。像这些世间香都具有殊胜妙用,何况以佛愿力所现的妙香,更是法界万德之香。 《维摩诘经》中说到众香国以香作佛事,维摩诘大士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众香菩萨答:“在我等世界中,如来不以文字说法,只以种种香令众天人趣入持戒,菩萨各自坐在香树下面,闻到妙香,就能得到一切德藏三昧。”西方净土同样以香作佛事,这是法藏大士摄集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精…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谈谈闻思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