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上)▪P14

  ..续本文上一页中的圆满就像黄粱一梦,梦中虽然也有歌舞楼台、锦衣玉食,时为天人、时为帝王或者富有四海,但醒来后什么都没有,落得空空一场。深深思惟这种变苦的自性之后,不要再贪著三有中的小安乐,应当一心趣入解脱。

  戌二、解释相关词句的意义

  【磨等三铁轮者,如其次第,谓于众合、黑绳、烧热三中而有。

  磨等三铁轮,依次为在众合地狱有磨压的铁轮,在黑绳地狱有割截的铁轮,在烧热地狱有烧裂的铁轮。

  【天女随逐者,谓为天女之所依附。

  “天女随逐”,就是被天女依偎、簇拥。

  【天界欲乐者,谓忉利以上欲天所有。

  “天界欲乐”,是指从忉利天以上五种欲天所有的欲乐。

  【日月光者,是如世间共许而说,未分能依及所依处。若分别说,乃是彼二宫殿之光。

  “日月光”是按照世间共同承认的角度来宣说的,没有分能依和所依之处。若分别来说,所依之处是日月宫殿,能依是日月天子,日月光即日月天子所住宫殿散发出来的光明。

  戌三、归摄心要而修行之理

  【此等为喻,当思一切从高堕下所有道理,厌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后边际,衰所摄故。

  以上这些是比喻,应当再从各方面展开来广大地思惟三有一切都会从高位堕下的道理,从而厌患三有。令人厌患的原因是:三有一切圆满盛事,走到尽头都是落在衰败当中。

  思惟以上内容时,最重要的是应联系自己的经历以及周遭世界所发生的事例,这样才会引起比较深刻的感受。

  以下以当代的两则公案为例:

  韩国大宇集团的主席金宇中,在十四岁时,父亲便死于战乱,从此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他从卖萝卜、卖报纸开始,一步步开拓事业,最终成为国际巨富。在韩国,金宇中可以算是超级工作狂,三十多年中,不曾休息过一天、休假过一次。他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深夜十二点才拖着疲惫的步履回到家里。为了掌握国际市场的动向,他经常到国外出差,而且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甚至一天之内在三大洲用餐:早上还在北美洲,中午已到了欧洲,晚上又飞到非洲。

  金宇中创立的大宇集团,全盛时期名列韩国第二大财阀,在一百一十个国家雇佣了三十二万人。大宇集团所涉及的行业包括汽车、造船、航空、机械、建筑、电子、化工、金融、证券、保险等,甚至还为法国的葡萄酒业生产葡萄,在波兰、乌克兰、伊朗、越南、印度等国家建立了多个汽车工厂。金宇中缔造了大宇的神话,被韩国人视为民族英雄,获得无数的国家表彰。在许多国家,他都是受到国宾级的待遇。但是,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到了一九九九年十月,这个富可敌国的集团因为负债八百亿美元而倒闭。金宇中流亡到国外,被国际刑警组织发布国际通缉令通缉。五年多之后,他以欺诈、诈骗贷款、贿赂等罪名,而被韩国警方拘捕,锒铛入狱。

  另一则事例是关于美国的猫王,猫王是二十世纪世界流行乐坛上最重要的人物,他被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演唱艺人。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他的影响力持续了二十多年。他所唱的歌曲经久流行不衰,在全世界拥有数亿万计的歌迷和崇拜者,专辑销售量超过十亿张,是唱片业历史上销售量最大的歌手。在他家中的奖品陈列馆中,放满了金唱片和白金唱片,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荣誉。但是不到二十几年,他的事业就开始衰败,更可怕的是,在生命的后期,他沉溺于吸毒,私生活靡烂,精神狂躁,健康迅速恶化。最终由于吸毒过量引发心脏病而暴死,年仅四十二岁。

  通过这两则事例,我们应先观察到轮回圆满的尽头。金宇中和猫王都是他们各自领域中的顶级人物,通过不断努力,他们获得了最显赫的名声、地位和财富。但结果又如何?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两位巨星被业风所吹,最终都轰然倒地,一个沦为囚犯,一个靡烂而死。这就是轮回盛极必衰的苦相。

  面对轮回,有三种类型的人:第一种是像金宇中那样,追求轮回圆满达到狂热的地步,因贪欲的障碍,没预料到未来的衰败,这是目光最短浅的。第二种人智慧稍微深一点,能认识到盛极必衰、祸福相倚,所以他们在享福的同时,也会努力为未来种福。第三种人智慧更为深远,明白轮回的安乐不可依靠,瞬间就有可能乐极悲生,到头来只是一场空。所以他们最初就能不被轮回迷惑,一心出离三界,为自他求证菩提。我们学习中士道,就是要将自己转成第三种人,这才是有智慧的表现。

  【此如《调伏阿笈摩》[48]云:“积集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律本事》中这一颂有一段缘起。往昔,舍卫城有四位商人,这四人各有所好:一位喜欢积财,一位好建房屋,一位喜欢和亲友聚会,最后一位则沉迷养生术。世尊对应他们所希求的轮回盛事,依次宣说了以下四句教言:“积聚的尽头只能是消散,崇高的尽头只能是堕落,会合的尽头只能是别离,诞生的尽头只能是死亡。”

  虽然世尊只说了四类有为法的边际,但实际上一切有为法最后的结局都是坏灭,并无坚固的自性。因此,在这三有世间哪里有一种能真正安住不坏的安乐呢?世人之所以执著这些轮回的盛事而不肯放下,都是由于未能真正认识到苦谛。

  下面对第五不断从高处堕落之苦作一归纳:

  理证:有情(有法)会不断升沉,由于业惑而必须在三有中不自在地流浪的缘故。

  比喻:如同水车。

  酉六、无伴过患

  【无伴过患者。

  思惟六苦当中第六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

  【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独自当趣虽日月,难破无边黑暗中。”

  如《亲友书》所说:假如你能认识到生死的过患,那么希望你能尽有生之年,努力获得三种福德的光明,否则一旦死亡来临,便须独自走向连日月光明也难以照亮的无明黑暗当中。

  这是劝诫世人,应趁现在得到人身、具有思惟能力时,依教法精进思惟,尽快打破相续中的邪见黑暗,否则,将来必定还是在无明黑暗当中,非常愚痴。

  以下解释此颂的相关词句。

  【了知过者,谓当了知如前所说,须如是死,愿取福光。

  “了知过失”,就是应当知道前文所说的八苦、六苦等生死过患,希望你们能修习福德光明。

  因为无始至今,我们一直是身陷在苦海当中,一刹那也不曾离开这些痛苦,如果连自己的处境都无法认清,又怎么可能将眼光放在解脱生死如此高的目标上呢?所以一定要先认识苦谛。但是,仅仅知道生死的痛苦仍不足够,还必须修习能去除痛苦的方便,才能摆脱痛苦。所以,龙树菩萨就说:希望你们能修习福德光明。

  【三种福者,谓三门善事,或施所生等三种善事。

  “三种福”有两种解释:一是身善、口善、意善;二是施所生福、戒所生福、修所生福。

  以六度而言,前二度对应前两种福,后四度——安忍、精进、禅定、智慧可以归摄在修所生福当中。这些是生死路上真正的光明,没有这些光明,人生就是一片黑暗。

  【无边黑暗者,谓无明黑暗。

  “无边黑暗”是指内心的无明黑暗。因为无明而不能真正见到所知法的真相,所以是黑暗。

  【无伴而趣者,如《入行论》云:“独生此一身,俱生诸骨肉,坏时尚各散,何况余亲友。生时独自生,死时还独死,他不取苦分,何须作障亲。”

  “无伴而趣向后世”,即如《入行论》所说:独自一身漂零,与生俱来的骨肉身躯,在死亡时尚且还要分离,更何况是身外的亲人朋友,必定不可能伴随着自己。在轮回中生时是独自生,死时是独自死,自己身心的痛苦他人不能代受一分。既然这样,又何必需要那些对我从轮回中解脱做障碍的亲友呢?

  这是说在生死的紧要关头,没有任何其它依靠,唯有依靠自己努力修法,才能平安地度过。《无量寿经》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每个凡夫在生死之际,都是孤身来、孤身去,苦乐都要自己承受,没有人替代得了。生死路上唯有各随业力漂泊,临终时一经分手便是永别,所以执著亲友相伴,对解脱也没有什么利益。为何不在自己强健时努力修行,除此之外还能依靠什么呢?

  下面对第六无伴过患苦作一归纳:

  理证:有漏蕴身(有法)必定是无有同伴而独自死亡,因为被业力所牵而各奔东西的缘故。

  比喻:如同已经分别搭乘了开往东方和西方的火车一样。

  未二、六苦归摄为三种之理

  【如是六苦总摄为三,谓于生死中无保信处,受彼安乐终无饱期,无始而转。初中有四:一、于所得身不可保信[49]者,谓身数数舍;二、作诸损益[50]不可保信者,谓无决定;三、于得盛事不可保信者,谓高下变易;四、于诸共住不可保信者,谓无伴而往。

  以上六苦可以归摄为三种:第一,生死之中没有安全可靠之处;第二,感受生死中的安乐,永远没有饱足之时;第三,无始而转。

  第一,“于生死中无保信处”又有四种:一、身体不可保信,因为到今生为止,无量世的身体都已化为乌有;二、所作损益不可保信,即怨亲不定;三、所获盛事不可保信,即高下变易,任何兴盛之法最后都…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