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次第,而不是一位有情曾作过自己母亲的数量。
下面是以理证破斥:
【此论亦说母边际故。】
而且《亲友书》原文是说“母边际”。所谓“边际”是对相续而安立的,即某一相续的起点和终点叫做初际和后际,所以应当这样解释。
戌三、明彼修行之理
有人问:思惟这个道理为何会就能厌患轮回呢?
【此成厌患因之理者,如《四百论》云:“若时虽一果,初因非可见,见一亦增多,尔时何不畏。”】
这个道理之所以成为厌离轮回之因,理由就像《四百论》所说:就算是一个果,它最初的因也无法见到。如果把一个果的因追溯上去,可以增多至于无量,想到这里,为何还不畏惧呢?
比如,对于我们现前这个身体,若去推求它的因,就知道它是自己的心识依托父精母血,经过孕育而有的。也就是以母亲的一点血作为种子,渐渐孕育后才有了现在的身体。所以这个身体的因,有一分是来自于母亲。而母亲的血又是从何而来呢?推究其因,是从母亲的身体所出,而母亲的身体又源自外祖母的血,外祖母的血又是依靠曾外祖母的血孕育长大而有。这样一直往前观察,追溯这个身体的根源,根本找不到尽头。由此可见,这个身体确实是无始相续而来,有着和轮回同等年龄的演变历史,而轮回当中任何一法都是如此。就如同不知从远古何时开始,由种子变成西瓜,西瓜子又发芽长成西瓜,西瓜又孕有瓜子,这样相续不断而有了今天的一个西瓜,所以推究其因,确实找不到最初的起点。
再来推究众生的结生相续:现在这个五蕴是果,它不可能无因而生,否则就有常有和常无的过失,也不可能是不随顺因生,所以必定是心识脱离前面的蕴身之后,和父精母血结合,才有这个蕴身。既然有前一世蕴身最后的灭,那么必定有前一世蕴身最初的生,因为无生的法不可能有灭。由此再推前一世蕴身的出生,同样必定是前二世的蕴身与心识分离之后,和父精母血结合而有,这样就推出有前二世的蕴身存在。如此一直往前推,便可知道我们这个蕴身是由前前的蕴身数数辗转而来。
【其《释》亦云:“此显由诸难可度量稠林相续,令极难行生死大野,常应厌患,随顺于此,当如理修。”如此当知。】
月称菩萨的《四百论释》也说:“这一颂是显示,由有情以难以计算的、密集的无明相续,导致其奔走于极其难行的生死大旷野中。对此生死总体的苦相,应当常常厌患出离,随顺于此出离心,应当如理修习。”所以应该这样理解。
“令极难行”,是说明生死历程一刹那也不离开苦。无始以来辗转至今,这一路走来充满了痛苦、艰辛和血汗,为何会是这样旷劫的苦难呢?根子就是以无明为因,由它相续不断地引起三苦、八苦等无量痛苦。应从这里看到“无明”为害之大。
《辨中边论》说:“覆障及安立,将导摄圆满,三分别受用,引起并连缚,现前苦果故,唯此恼世间,三二七杂染,由虚妄分别。”从无始无明开始,众生便相续不断地被无明覆障,以种种行安立转生后世的种子,又以业识牵引而不自在地入胎,再由名色摄持三有的取蕴身,又由六处使名色的分位圆满,再由触分别所境之后,由受受用种种苦乐果报,再由爱引起后有,又由取连结后世,再由有使后有现前,又由生死现前苦果,如此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地逼恼众生,使众生在生死大旷野中一步步艰难地奔走。这个五蕴的相续是痛苦的依处,始终和三苦相连,即每一刹那不是苦受,就是暂时乐受最后变坏,或者不论是乐是苦,都将成为后后痛苦的因。由于众生无始以来数数结生相续,所以在轮回中什么样的苦都曾一再地感受过。
一般人因为无法回忆前世,所以较难体会结生相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今生来体会。比如,一天代表一生,早上醒来就是结生,晚上入睡是心识脱离今生的蕴身而进入中阴境界,这样一天接着一天,如同生生世世相续。有时到黄山去旅游,是取天人的蕴身;有时为了生活而四处推销商品,是取饿鬼的蕴身;有时为了名利和人争得面红耳赤,是取修罗的蕴身;某时被关进监狱严刑拷打,是取地狱的蕴身。像这样日复一日,内心始终昏昏蒙蒙,不自在地被业力牵着走,就是走在至极难行的生死大野上。造成这种随业流转的根源,就是心中的无明,所以只要破除无明,便不会再这样天天醉生梦死。但如果不从根本上对治无明,这个相续就还会再无限地伸展下去。对于如此不自在而数数结生的现状,我们每个人都应深深生起厌离。
下面对第四不断结生之过患作一归纳:
理证:五蕴身(有法)数数结生,因为轮回没有开始、身相续无数的缘故。
比喻:如时间一样,没有开端。
酉五、数数高下过患分三:一、引《亲友书》说明 二、解释相关词句的意义 三、归摄心要而修行之理
【数数高下过患者。】
思惟六苦中第五不断从高处堕落的过患,是指生死中的一切圆满最后都以堕落告终的痛苦相状。
由此可见,生死中的圆满并不可靠,并不是真实的依靠,从它无常坏灭的自性便可以认定它痛苦的自性。
戌一、引《亲友书》说明
下面这一颂是说明六趣中堕落的痛苦。
【如云:“既成百施[46]世应供,业增上故复堕地,既满转轮圣王已,复于生死为奴婢。”】
如《亲友书》说:一旦荣升为帝释天王,就成为三十三天及以下所有人天的应供处,长期被天下人所崇拜和供奉;但是,当福报享尽之后,由于被业力牵引,又会堕落下地,一切都化为乌有。另外,转轮圣王从登基开始,就以威势统摄四大部洲,成为王中之王;但是福报享完之后,又会在生死当中堕为奴婢,只能低三下四地受人使唤。
如此类推以往的圆满,便知并不真实,完全是具有欺诳性的假像,本质不离苦性。
以下分说天人是如何安乐,以及他的命尽后又是如何衰损。
下面这一颂是说明感受从乐触转为苦触的变苦。
【“天趣天女乳腰柔,长受安乐妙触已,后堕地狱铁轮中,当受粗磨割裂触。”】
这一世在天趣中,长时感受天女柔软乳腰的安乐妙触后,不料后世便堕在地狱的铁轮当中,感受被压磨、割截、烧裂的剧烈苦触。
从前面学过的恶趣痛苦中我们知道:堕在众合地狱当中的众生,被两座大山迅速夹击,全身碎成粉末,就像一个人纵身卧在铁轨上,身体瞬间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压成肉浆;或者堕在黑绳地狱,身体被锯成四分五裂,就像砧板上的鱼被利刀割成一片一片;或者堕在烧热地狱,被放在炽热的大煎锅内,反复油煎,全身被猛火烫得寸寸绽裂。
下面这一颂说明的是居住之处从高处下堕的变苦。
【“长时安住须弥顶[47],安足陷下受安乐,后游煻煨尸泥中,当念众苦极难忍。”】
今生长期住在须弥山顶,当脚踩在天界柔软的大地上时,大地如棉花般自然陷下,非常舒适,举足时,地面又平整如初,是这样感受柔软的妙触安乐。
但后世却又堕入煻煨坑中,双脚深陷在热灰里无法拔出,膝盖以下都埋在滚烫的热灰中,皮肉和血被烧得焦烂。终于从此逃出后,为了寻找住处,又来到尸粪泥,头和脚都深深陷入尸粪泥中,无数小虫以利嘴一直穿入皮肉,吸吮骨髓。应当思惟这些痛苦极难忍受。
下面这两颂是说从悦意转为不悦意的变苦。
【“天女随逐受欢喜,游戏端妙欢喜园,后当住止剑叶林,获割耳鼻刖手足。”】
天子被众多天女们依偎、簇拥着,在美妙的欢喜园中一起尽情游戏,享受天宫的幸福生活;但是,当天福享尽之后,就会住在剑叶林中,被随风飞落的剑叶割去耳鼻、斩断手脚。
【“天女殊妙如金莲,共同游泳徐流池,后堕地狱当趣入,难忍灰水无极河。”】
先看天界的一幕景象:天宫的瑶池中,池水缓缓流注,犹如金莲花般妩媚动人的天女,和天子一起在池中欢快地游戏。
再看天子后世的遭遇:天子命终之后堕入地狱,身陷在一望无际的无极河中,被不断沸腾翻滚的盐碱灰水煎煮,如同沸水中的豆子,毫无自在地上下旋转漂没,苦不堪忍,一心只想逃离此处,可是无极河两岸布满了监守的狱卒,要出去比登天还难。
天子在瑶池中尽享欲妙时,万万也想不到自己将来会葬身在灰河中。
下面这颂是说感受种种苦乐的变苦。
【“虽得天界大欲乐,及诸梵天离欲乐,后堕无间为火薪,忍受众苦无间绝。”】
虽然在欲界天享受了五欲安乐,在梵天得到更高级的离欲安乐,但是安乐过后,接着却是堕入无间地狱,成为熊熊烈火的薪柴,须忍受猛烈的众苦而没有一刹那的间歇。
可见,天界也非安身之处,也无法遮止痛苦的降临。
下面这颂是说身体等光暗的变苦。
【“得为日月自身光,照曜一切诸世间,后往极黑阴暗处,自手伸舒亦莫睹。”】
住在天界的日月宫殿中,自身的光明照亮一切世间,可是好景不长,后世便要堕入黑漆漆的阴暗世界,连自己的手伸在眼前也看不见。
通过以上这些衰坏之相,我们可以体会到轮回变苦的自性。《心性休息》中说:“即生享受无边福,一切高者死亡后,亦成贫苦可怜仆,如梦富足醒时无。苦乐无常变苦性,若深思惟更增厌,是故三界诸有情,莫贪有乐修菩提。”轮回…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