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的圓滿就像黃粱一夢,夢中雖然也有歌舞樓臺、錦衣玉食,時爲天人、時爲帝王或者富有四海,但醒來後什麼都沒有,落得空空一場。深深思惟這種變苦的自性之後,不要再貪著叁有中的小安樂,應當一心趣入解脫。
戌二、解釋相關詞句的意義
【磨等叁鐵輪者,如其次第,謂于衆合、黑繩、燒熱叁中而有。】
磨等叁鐵輪,依次爲在衆合地獄有磨壓的鐵輪,在黑繩地獄有割截的鐵輪,在燒熱地獄有燒裂的鐵輪。
【天女隨逐者,謂爲天女之所依附。】
“天女隨逐”,就是被天女依偎、簇擁。
【天界欲樂者,謂忉利以上欲天所有。】
“天界欲樂”,是指從忉利天以上五種欲天所有的欲樂。
【日月光者,是如世間共許而說,未分能依及所依處。若分別說,乃是彼二宮殿之光。】
“日月光”是按照世間共同承認的角度來宣說的,沒有分能依和所依之處。若分別來說,所依之處是日月宮殿,能依是日月天子,日月光即日月天子所住宮殿散發出來的光明。
戌叁、歸攝心要而修行之理
【此等爲喻,當思一切從高墮下所有道理,厭患叁有,以其叁有一切盛事,最後邊際,衰所攝故。】
以上這些是比喻,應當再從各方面展開來廣大地思惟叁有一切都會從高位墮下的道理,從而厭患叁有。令人厭患的原因是:叁有一切圓滿盛事,走到盡頭都是落在衰敗當中。
思惟以上內容時,最重要的是應聯系自己的經曆以及周遭世界所發生的事例,這樣才會引起比較深刻的感受。
以下以當代的兩則公案爲例:
韓國大宇集團的主席金宇中,在十四歲時,父親便死于戰亂,從此擔負起養家糊口的重擔。他從賣蘿蔔、賣報紙開始,一步步開拓事業,最終成爲國際巨富。在韓國,金宇中可以算是超級工作狂,叁十多年中,不曾休息過一天、休假過一次。他每天早晨五點鍾起床,深夜十二點才拖著疲憊的步履回到家裏。爲了掌握國際市場的動向,他經常到國外出差,而且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甚至一天之內在叁大洲用餐:早上還在北美洲,中午已到了歐洲,晚上又飛到非洲。
金宇中創立的大宇集團,全盛時期名列韓國第二大財閥,在一百一十個國家雇傭了叁十二萬人。大宇集團所涉及的行業包括汽車、造船、航空、機械、建築、電子、化工、金融、證券、保險等,甚至還爲法國的葡萄酒業生産葡萄,在波蘭、烏克蘭、伊朗、越南、印度等國家建立了多個汽車工廠。金宇中締造了大宇的神話,被韓國人視爲民族英雄,獲得無數的國家表彰。在許多國家,他都是受到國賓級的待遇。但是,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到了一九九九年十月,這個富可敵國的集團因爲負債八百億美元而倒閉。金宇中流亡到國外,被國際刑警組織發布國際通緝令通緝。五年多之後,他以欺詐、詐騙貸款、賄賂等罪名,而被韓國警方拘捕,锒铛入獄。
另一則事例是關于美國的貓王,貓王是二十世紀世界流行樂壇上最重要的人物,他被稱爲曆史上最偉大的演唱藝人。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他的影響力持續了二十多年。他所唱的歌曲經久流行不衰,在全世界擁有數億萬計的歌迷和崇拜者,專輯銷售量超過十億張,是唱片業曆史上銷售量最大的歌手。在他家中的獎品陳列館中,放滿了金唱片和白金唱片,以及來自世界各國的各種榮譽。但是不到二十幾年,他的事業就開始衰敗,更可怕的是,在生命的後期,他沈溺于吸毒,私生活靡爛,精神狂躁,健康迅速惡化。最終由于吸毒過量引發心髒病而暴死,年僅四十二歲。
通過這兩則事例,我們應先觀察到輪回圓滿的盡頭。金宇中和貓王都是他們各自領域中的頂級人物,通過不斷努力,他們獲得了最顯赫的名聲、地位和財富。但結果又如何?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兩位巨星被業風所吹,最終都轟然倒地,一個淪爲囚犯,一個靡爛而死。這就是輪回盛極必衰的苦相。
面對輪回,有叁種類型的人:第一種是像金宇中那樣,追求輪回圓滿達到狂熱的地步,因貪欲的障礙,沒預料到未來的衰敗,這是目光最短淺的。第二種人智慧稍微深一點,能認識到盛極必衰、禍福相倚,所以他們在享福的同時,也會努力爲未來種福。第叁種人智慧更爲深遠,明白輪回的安樂不可依靠,瞬間就有可能樂極悲生,到頭來只是一場空。所以他們最初就能不被輪回迷惑,一心出離叁界,爲自他求證菩提。我們學習中士道,就是要將自己轉成第叁種人,這才是有智慧的表現。
【此如《調伏阿笈摩》[48]雲:“積集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鹹歸死。”】
《律本事》中這一頌有一段緣起。往昔,舍衛城有四位商人,這四人各有所好:一位喜歡積財,一位好建房屋,一位喜歡和親友聚會,最後一位則沈迷養生術。世尊對應他們所希求的輪回盛事,依次宣說了以下四句教言:“積聚的盡頭只能是消散,崇高的盡頭只能是墮落,會合的盡頭只能是別離,誕生的盡頭只能是死亡。”
雖然世尊只說了四類有爲法的邊際,但實際上一切有爲法最後的結局都是壞滅,並無堅固的自性。因此,在這叁有世間哪裏有一種能真正安住不壞的安樂呢?世人之所以執著這些輪回的盛事而不肯放下,都是由于未能真正認識到苦谛。
下面對第五不斷從高處墮落之苦作一歸納:
理證:有情(有法)會不斷升沈,由于業惑而必須在叁有中不自在地流浪的緣故。
比喻:如同水車。
酉六、無伴過患
【無伴過患者。】
思惟六苦當中第六無伴過患,就是在生死關頭無依無靠的痛苦。
【如雲:“若能了知如是過,願取叁福燈光明,獨自當趣雖日月,難破無邊黑暗中。”】
如《親友書》所說:假如你能認識到生死的過患,那麼希望你能盡有生之年,努力獲得叁種福德的光明,否則一旦死亡來臨,便須獨自走向連日月光明也難以照亮的無明黑暗當中。
這是勸誡世人,應趁現在得到人身、具有思惟能力時,依教法精進思惟,盡快打破相續中的邪見黑暗,否則,將來必定還是在無明黑暗當中,非常愚癡。
以下解釋此頌的相關詞句。
【了知過者,謂當了知如前所說,須如是死,願取福光。】
“了知過失”,就是應當知道前文所說的八苦、六苦等生死過患,希望你們能修習福德光明。
因爲無始至今,我們一直是身陷在苦海當中,一刹那也不曾離開這些痛苦,如果連自己的處境都無法認清,又怎麼可能將眼光放在解脫生死如此高的目標上呢?所以一定要先認識苦谛。但是,僅僅知道生死的痛苦仍不足夠,還必須修習能去除痛苦的方便,才能擺脫痛苦。所以,龍樹菩薩就說:希望你們能修習福德光明。
【叁種福者,謂叁門善事,或施所生等叁種善事。】
“叁種福”有兩種解釋:一是身善、口善、意善;二是施所生福、戒所生福、修所生福。
以六度而言,前二度對應前兩種福,後四度——安忍、精進、禅定、智慧可以歸攝在修所生福當中。這些是生死路上真正的光明,沒有這些光明,人生就是一片黑暗。
【無邊黑暗者,謂無明黑暗。】
“無邊黑暗”是指內心的無明黑暗。因爲無明而不能真正見到所知法的真相,所以是黑暗。
【無伴而趣者,如《入行論》雲:“獨生此一身,俱生諸骨肉,壞時尚各散,何況余親友。生時獨自生,死時還獨死,他不取苦分,何須作障親。”】
“無伴而趣向後世”,即如《入行論》所說:獨自一身漂零,與生俱來的骨肉身軀,在死亡時尚且還要分離,更何況是身外的親人朋友,必定不可能伴隨著自己。在輪回中生時是獨自生,死時是獨自死,自己身心的痛苦他人不能代受一分。既然這樣,又何必需要那些對我從輪回中解脫做障礙的親友呢?
這是說在生死的緊要關頭,沒有任何其它依靠,唯有依靠自己努力修法,才能平安地度過。《無量壽經》說:“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于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每個凡夫在生死之際,都是孤身來、孤身去,苦樂都要自己承受,沒有人替代得了。生死路上唯有各隨業力漂泊,臨終時一經分手便是永別,所以執著親友相伴,對解脫也沒有什麼利益。爲何不在自己強健時努力修行,除此之外還能依靠什麼呢?
下面對第六無伴過患苦作一歸納:
理證:有漏蘊身(有法)必定是無有同伴而獨自死亡,因爲被業力所牽而各奔東西的緣故。
比喻:如同已經分別搭乘了開往東方和西方的火車一樣。
未二、六苦歸攝爲叁種之理
【如是六苦總攝爲叁,謂于生死中無保信處,受彼安樂終無飽期,無始而轉。初中有四:一、于所得身不可保信[49]者,謂身數數舍;二、作諸損益[50]不可保信者,謂無決定;叁、于得盛事不可保信者,謂高下變易;四、于諸共住不可保信者,謂無伴而往。】
以上六苦可以歸攝爲叁種:第一,生死之中沒有安全可靠之處;第二,感受生死中的安樂,永遠沒有飽足之時;第叁,無始而轉。
第一,“于生死中無保信處”又有四種:一、身體不可保信,因爲到今生爲止,無量世的身體都已化爲烏有;二、所作損益不可保信,即怨親不定;叁、所獲盛事不可保信,即高下變易,任何興盛之法最後都…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