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也有类似的受生情形。
午八、受生旁生等生处之相
【若生旁生、饿鬼、人间、欲天、色天,便于生处,见己同类可意有情。次由于彼起欣欲故,便往其所,嗔当生处,中有遂灭,生有续起。】
如果转生旁生、饿鬼、人间、欲界天、色界天等处,在受生之际,中有会在受生处见到自己同类的有情,随后生起欣乐欲,在欣欲推动下前往受生之处,即将到达时,被所生处之境拘碍,顿时生起嗔心,中有因此息灭,生有随即而起。
【此乃《瑜伽师地论》说。】
这是按照《瑜伽师地论》而宣说的。
【若非宰鸡及贩猪等不律仪者,生那洛迦,理同后说[99]。】
如果所做的是宰鸡、贩猪等之外的不律仪者,受生地狱之相,与前文所说相同。
换言之,这类非不律仪有情受生地狱,也是由于颠倒见境界、生起前往的愿望而受生的。唐译说:“复起是心而往趣之,谓我与彼嬉戏受乐,习诸技艺。彼于尔时颠倒,谓造种种事业,及触冷热。”(在屠羊等非律仪中有受生地狱以外,又有一类中有心想:我和他们一起嬉戏受乐,练习技艺,而趣往受生之处。当时心识颠倒,见做各种事业或者触到冷热。)“若离妄见如是相貌,尚无趣欲,何况往彼。若不往彼,便不应生。”(如果没有颠倒见这些相貌,尚且没有往趣的乐欲,更何况是真实趣往。如果不趣往那里,就不会在那里受生。)
午九、四生中湿生、化生、卵生之相
【《俱舍论》云:“余求香宅舍。”谓湿生欲香,化生求舍,而受生也。】
《俱舍论》中说:“胎生之外的受生相,是内心希求香气和屋舍。”其中,湿生有情心中希求香气,化生有情贪著住处。
夏天河边的草中,会出生很多小虫,这便是贪求草的住处而受生的。
【复如释说,若是当生热那洛迦,希求暖热,生寒地狱,希求清凉,中有遂往。】
这是说化生的受生情形,按照《俱舍论自释》所说,要受生热地狱时,中有希求暖热而前往受生,要受生寒地狱时,中有是希求清凉而受生。
【诸卵生者,《俱舍论》说亦同胎生。】
卵生的受生方式,《俱舍论》中说与胎生相同。
下面一并交待出处。
【死没及结生之理,无特外者,皆如《本地分》说。】
上述死殁和结生的道理,除特殊几处之外,几乎都是按《本地分》而宣说的。
发起希求解脱意乐的方便有二种,以上已经宣说了由苦集门思惟,为了更清晰地认识如何由集生苦之相,以下宣说如何由十二缘起思惟,目的也是为了发起希求解脱之心。
思 考 题
希求解脱
1、为什么对善趣也应当如对恶趣一般厌患?
2、解释颂义:
诸常转入生死轮,而于暂憩思为乐,
彼定无主渐百返,漂流等非等诸趣。
3、修习苦性和不净相有何必要?
4、什么是系缚的体性?
5、如果把解脱定义为生已息灭,有什么过失?解脱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求解脱之心是何种心?
思惟苦谛
1、解释颂义:
谁于此无厌,彼岂敬寂静,
如贪著自家,难出此三有。
2、为什么在集谛前宣说苦谛?
3、为什么不在苦谛后而在集谛后宣说灭谛?
4、解释颂义:
如病应知断病因,当得乐住应依药,
苦因彼灭如是道,应知应断应证修。
5、不真实思惟苦谛有什么过患?
6、为什么说“不以思集善知生死根本,是断截正道扼要”?
7、为什么在思择修时应当令识极为明净?
8、欲引发三乘一切功德,都需要哪两种事?
9、思惟八苦:
(1)如何思惟生苦五种?(2)如何思惟老苦五种?
(3)如何思惟病苦五种?(4)如何思惟死苦五种?
(5)如何思惟怨憎会苦五种?
(6)如何思惟爱别离苦五种?
(7)如何思惟求不得苦五种?
(8)如何思惟五取蕴苦五种?
(9)为什么八苦中对生苦和五取蕴苦特别需要认真修习?
(10)对生死取蕴自性未能生起真实厌离,有什么过患?
10、思惟六苦:
(1)什么是无定过患?如何思惟无定过患?
(2)什么是无饱足过患?如何思惟无饱足过患?
(3)解释颂义:
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
今求菩提具禁戒,由禁于此摧诸欲。
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
未能承事恒沙佛,未从佛闻如是语。
(4)如何思惟数数舍身过患?
(5)按本论所说,“虽将地丸如柏子,数母边际未能尽”的意义如何?为什么由思惟此义能引发厌患生死?
(6)如何思惟数数高下过患?
(7)如何思惟无伴过患?
(8)如何把六苦归摄为三种?
11、说出三苦的体相、比喻以及相互关系。
12、说明随苦乐舍受生起非理作意和生起如理作意的差别。
13、为什么说“于五取蕴乃至执持、尔时受苦”?
14、行苦既然遍一切苦,为何只在舍受上安立?
15、以理成立四威仪等中没有自性的安乐?
16、如何把八苦摄为三苦?
17、解释颂义:
恶趣苦无余,人中亦现有,
苦逼等地狱,贫如琰魔世。
此中旁生苦,强力于羸弱,
缺罚及损害,相续如暴流。
有因贫乏起,余从不足生,
追求难忍苦,一切谋略杀。
18、说出非天之苦。
19、说出欲天死殁苦、悚栗苦、斫裂杀害苦、驱摈苦。
20、解释颂义:
(1)所有受欲天,彼亦无乐心,
遭欲贪炽然,内火而烧煮。
若诸心散乱,彼岂有安乐?
非于无散心,刹那能自在。
散逸扰乱性,终不能寂灭,
等同有薪火,遍受大风吹。
(2)如病愈未久,食所不宜食。
21、上二界粗重的内涵是什么?
22、解释颂义:
色无色诸天,超越于苦苦,
以定乐为性,住劫不倾动。
然非毕竟脱,从彼仍当堕,
似已得超越,恶趣苦暴流。
虽励不久住,等同空飞鸟,
如童力射箭,堕落为边际。
如久然诸灯,刹那刹那坏,
诸行变坏苦,仍当极侵恼。
思惟集谛
1、为什么首先应对烦恼善巧?
2、烦恼的总相是什么?
3、说出贪、嗔烦恼的相
4、说出坏聚见的相及立名的理由。
5、说出坏聚见与边执见的关系。
6、说出戒禁取见与见取见的相及二者的差别。
7、说明烦恼生起的次第。
8、解释颂义:
若我知有他,执嗔自他分,
与此等系属,生一切过失。
9、能生烦恼的六因是什么?应如何对治六因?
10、烦恼才生起就先能令心杂染倒取所缘是一种…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