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2)▪P22

  ..续本文上一页,没有气力修持善法。因此饮食的量,应当保证未到隔天进食之时,不会有饥饿损恼。这样身心安稳,才有力量修习善法。

  如果吃得太少,胃里饥虚,以致身体不安,心也会随之动摇,那就无法安住修行。所以对于饮食,首先要知道不宜过少。

  丑二、非太多食

  【非太多食,若食太多,令身沉重,如负重担,息难出入,增长昏睡,无所堪任,故于断惑全无势力。

  这一段是说明“饮食过量的过患”。

  “非太多食”,是指饮食不应过多,如果吃得太多,就会使身体沉重,就像背负重担一样,呼吸困难,从而增长昏睡,导致心识疲软暗钝而不堪能,因此对于断烦恼完全没有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常有这类经验:有时遇到了美味饱食一顿之后,便昏昏欲睡,无论做什么事都无法安住。这就是饮食过量的过患。

  通过以上二者便知:饮食不能不足,也不宜过量,应以八分饱为合适的量;否则,无论多食或少食,都会导致修行不能得力,而影响修善与断惑。如《杂集论》说:“饮食粗重者,谓极多少食,于方便行,无堪任性。”

  丑三、相宜消化而食

  【相宜而食、消化而食者,依饮食起,诸旧苦受,悉当断除,诸新苦受,皆不生长。

  “相宜、消化而食”,就是根据自己的体质、病情等,安排身体适合、能够消化的饮食。论中从正面宣说“相宜消化而食”的两种利益:一、以往依靠饮食不相宜所引起的苦受,都将断除;二、由于饮食不相宜所引起的新苦受,也都可以避免而不生长。

  相反,不相宜而食也有两种过患:一、以往依靠饮食所生的痛苦,仍会复发;二、以前没有的痛苦,也会引发。这样让身体处于痛苦中,将不利于修行。所以,修行并不是让身体毫无意义地受苦,而是要懂得饮食卫生,相宜消化而食,这样善巧地调养身体,保证体魄健康,才有力量修持善法。

  丑四、非染污心中量食

  【非染污心中量食者,谓不起众罪安乐而住。

  “非染污心”是不与烦恼相应的心,与烦恼相应的就是染污心,可以分成“求食染污”和“进食染污”。譬如:以非法的动机贪求美食,即求食染污;在进食的时候生起贪著或悭吝等,就是进食染污。如果有了这些染污,那即便吃一顿饭也会造作许多罪业,不安乐而住;相反,若以非染污心知量而食,就不会染上罪业,能够安乐而住,饮食也成为一种无罪清净的行为。

  总之,“饮食知量”就是必须了知身和心这两方面的量(适合身体的量和心理的量)。只有了知这两种量,才能合理地安排饮食,避免因为饮食不当而影响修行以及造作罪业。不能知量而食的主因,在于爱著饮食的贪欲胜过理智的自制力,因此下面就接着宣讲“饮食爱的对治方法”。

  子二、饮食爱著的对治分三:一、由受用因所生的过患 二、由食物消化所生的过患 三、由追求饮食引起的过患

  【又于饮食爱著对治者,谓依修习饮食过患。

  这一句是总说“对治爱著饮食的方法”,即依靠修习饮食的过患,也就是反复思惟饮食的过患。

  为什么这样就能够对治呢?因为就心理规律来说,修习功德必定能引起欲乐,修习过患则会令人心生厌离,因此,以依靠修习(思惟)饮食的过患,便能对治缘饮食所生的爱著。那么,应如何修习饮食的过患呢?主要是思惟三个方面的过患,以下具体分析。

  【过患有三。

  爱著饮食的过患有三种:一、由受用因所生的过患;二、由食物消化所生的过患;三、由追求饮食引起的过患。

  丑一、由受用因所生的过患

  【由受用因所生过患者,谓应思惟任何精妙色香味食,为齿所嚼,为涎所湿,犹如呕吐。

  “受用”:此处特指对饮食的受用,即用牙齿咀嚼,以唾液湿润。

  修习“由受用这个因所产生的过患”,即应思惟:任何色香味精妙的美食,只要一经牙齿咀嚼,再被唾液湿润之后,就会像呕吐物一样,令人厌恶。

  譬如,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经过充分咀嚼,再与唾液混和,这样受用之后再吐出时,早已面目全非,令人作呕。所以,“受用”是因,依靠受用因会产生“让美食变成令人厌恶的呕吐物”的过患。应当这样思惟受用饮食的过患,来对治对饮食的爱著。

  丑二、由食物消化所生的过患

  【由食消化所生过患者,谓思所食至中夜分或后夜分,消化之后,生血肉等,诸余一类变成大小便秽不净,住身下分。此复日日应须除遣,及由依食生多疾病。

  修习“由食物消化所引生的过患”,即应思惟:自己所吃的食物,到了中夜分或后夜分,经过消化之后将成两类,一类生长血、肉、脉、皮、骨髓等,剩余一类就变成了大小便等不净物,住在身体的下分。此外,每天还要排泄这些不净物,而且由饮食还会引生各种疾病,比如,食物中毒或饮食不当引起的四大不调等。

  总之,由食物消化所引生的过患有四:一、生长血肉等不净物;二、产生大小便秽;三、必须每天排泄大小便;四、引生各种疾病。应当这样思惟饮食的自性是苦,来对治饮食爱。

  《瑜伽师地论》中称此为“转变种类过患”,论中说:“云何转变种类过患?谓此饮食,既噉食已,一分销变,至中夜分或后夜分,于其身中,便能生起养育增长血肉、筋脉、骨髓、皮等,非一众多种种品类诸不净物。次后一分,变成便秽,变已趣下,展转流出,由是日日数应洗净。或手或足,或余支节,误触著时,若自若他皆生厌恶。又由此缘,发生身中多种疾病,或由所食不平和故,于其身中不消而住,是名饮食变异种类所有过患。”

  丑三、由追求饮食引起的过患分五:一、为成办饮食所生的过患 二、亲友失坏的过患 三、不知满足的过患 四、无自在的过患 五、从恶行产生的过患

  【由求饮食所起过患,此有五种。

  由追求饮食所引起的过患,包括五方面。(以下次第解释)

  寅一、为成办饮食所生的过患

  【由为成办所生过患者,谓为成办食及食因,遭寒热苦,多施劬劳。若不成办,忧憾而苦;设若成办,亦恐劫夺及损失故,发起猛利精勤守护而受诸苦。

  所谓“由为成办饮食所产生的过患”,即为了得到饮食以及其因,冬天要遭受寒苦,夏天需感受热恼,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诸多辛劳。倘若如此勤作还不能成办,心中的苦楚可想而知,一方面要为将来的生活担忧,另一方面又会因为失败而憾恨。即便得到了,也会因为恐惧被盗窃、劫夺以及损失等,故而发起猛利、精勤的守护,从而感受各种痛苦。

  总之,为了成办饮食而产生的过患,有三个方面:一、在成办过程中有辛劳之苦;二、成办失败有忧憾之苦;三、成办之后有守护之苦。因此,无论是过程或结果,唯一都是痛苦的自性。对此必须深入观察才会明白,追求饮食唯一是痛苦的自性,毫无安乐可言。

  譬如:打工仔为了全家的生活,天天都像牛马一样辛苦劳碌。一年下来若没有赚到钱,心里就会忧愁苦闷;即便赚到了一些钱,也不免为钱财所牵害怕失去而不得自在。因此,由贪执推动而追求饮食的行为,其自性唯一是苦;而且,从结果上来说,求到是苦,求不得也是苦。这就是为了成办饮食所产生的过患。

  寅二、亲友失坏的过患

  【亲友失坏者,谓由此故,虽父子等,互相斗诤。

  “亲友失坏的过患”,即由于人心贪求饮食的缘故,即便是父子至亲等,也会相互斗诤,更何况其他人!

  一切斗诤的起因,就是人们内心的贪欲,而我们欲界众生内心最贪执的,就是饮食男女。《俱舍论》中说:在家人是为了受用而诤,出家人为了见而诤。饮食受用一旦得不到满足,自然就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斗诤。论中以亲友代表人类之间最亲善的关系。实际上,凡夫之间亲善关系的维系,往往是建立在世间受用的满足上;一旦饮食等受用无法满足,这种关系便会破裂。比如,世间人常常为了一顿饭,父子分家,兄弟互斗,朋友反目;而旁生为了觅食,想互残杀,更是寻常易见的现象。因此说,以一念贪求能引生无量的罪恶。

  寅三、不知满足的过患

  【不知满足者,由于饮食爱增长故,诸国王等互相阵战,领受非一众多大苦。

  “不知满足的过患”,是由于对饮食的爱著增长,而导致各国各部落等互相阵战,感受众多大苦。

  不知满足的过患实际上是第二种过患的扩展,也就是由于饮食爱的增长,而导致斗诤的升级,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斗诤,而且演变成群体之间的阵战,甚至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部落之间、民族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战争,究其根源,正是由于人类的贪欲所致,而且其中不乏以“饮食爱增上”(经济利益冲突)而暴发战争的。

  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但人们的内心并未因此净化,反而由于物质的刺激导致贪欲迅速滋长,因此招感了如此不安的世代,这就是佛经中所预言的斗诤坚固的时代。所谓经济竞争,大至集团,小到个人之间的竞争,都是由人们的贪心所引起的。不要以为追求饮食的过患很小,实际上因为饮食爱的增长,人心将卷入更加激烈的斗诤当中,从而感受许多痛苦。

  寅四、无自在的过患

  【无自在过失者,诸食他食者,为其主故,与他斗竞,受众多苦。

  “没有自在的过失”,即受人薪俸或雇佣等,就不得不为主人效力而与别人竞争,因此而感受许多痛苦。

  世人为了糊口,不得不为雇主效命,常常要做许多违心之事,为了主人的利益而参与竞争,身心极其痛苦。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