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菩萨 四、顶礼阿底峡尊者 五、顶礼其他上师
己一、顶礼释迦牟尼佛
【俱胝[5]圆满[6]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
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
前三句分别顶礼释迦牟尼佛的身语意,主要从因方面赞叹佛身,从作用方面赞叹佛语,从体性方面赞叹佛意。
“妙善”,是指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菩提心是深广二道的正因,能从中出生大菩提,故称为“妙”;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初善、中善、后善。发起菩提心是初善,增长菩提心是中善,圆满菩提心是后善。或解释为,以菩提心摄持的身语意行,前行、正行、后行无不妙善,故称为“善”。
“俱胝圆满妙善所生”,是赞叹成就佛身的因行圆满。佛身是由圆满集聚无量微妙善行而生,故极微妙。《无垢称经》中说:“诸友伴,如来身者,从百福生,从一切善法生,以无量善道生。”
“成满无边众生希愿”,是赞叹佛语作用圆满。“希愿”,指一切现前及究竟的愿求。《维摩诘经》中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以一音说法,众生普能获得与自己根机相应的领解,因此称佛音为“令一切根机满足音”。无边的众生依止佛陀圆音,能现前成就增上生,究竟获得决定胜,因此佛语是“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
“观见无余所知意”,是赞叹佛意体性圆满。“无余所知”,即一切如所有义和尽所有义。由于断尽了烦恼障和所知障,佛心无著无碍,普能照见一切所知。因此佛意是无余观见所知的体性。
“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意即,在身语意至极圆满的释迦尊主前,稽首恭敬而礼。佛陀是释迦种姓中的尊主,故称“释迦尊主”。“稽首礼”,是以自己最尊贵的头部礼拜对境卑下的双足,表示极虔敬的态度。
释迦牟尼佛从因地发菩提心开始,多生累劫修行佛道,离一切过,证一切德,由此成就了遍智佛果,照见一切所知。所以佛无余了达成就菩提的正道,并能照见一切众生的根机意乐,由此就成立佛具有能满足众生一切希愿的能力。而且佛初发菩提心,中间积资,最终成佛,都是为利众生,因此一定有满足众生希愿的意乐。由于佛具足满足众生希愿的意乐和能力,便成立一切佛语都是成满众生希愿的言教。
对于这一甚深意义,凡夫以自力无法通达。因此,宗大师以智慧力将一切佛语现为教授。其中,能成办增上生的佛语归纳在下士道的法类中,能成办决定胜的佛语归纳在中士道和上士道的法类中。
佛之成就菩提,是由离一切过、证一切德。我们欲成就菩提,同样应当离一切过、证一切德。而这又需要依循道次第,渐次修心。首先修习下士道,在具足了下士功德的基础之后,再趣入中士道和上士道的修行。以前前为基础,趣入后后,渐次离过修德,最终修成身口意圆满的佛果。这是本颂给我们的启示。
己二、顶礼弥勒、文殊二菩萨
【是无等师最胜子,荷佛一切事业担,
现化游戏无量土,礼阿逸多与妙音。】
于无等大师的最胜心子、荷佛一切事业重担、于无量世界中化现游戏的阿逸多与妙音二位大士足前,我至诚恭敬地顶礼!
“无等师”,即本师释迦牟尼佛。世间一切成就的总和,比不上释迦佛的一分,因此是世间无等。释迦佛的悲心无比深广,发了如白莲花般的五百大愿,摄受浊世苦难众生,超胜其他诸佛,因此是发愿无等。释迦佛以自在力宣说缘起性空,世间无人能说,因此是说法无等。
由于佛陀能无误地宣说诸法实相,化导无数众生,使其直接或间接趣入涅槃,因此称佛为大师。《瑜伽师地论》云:“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
“最胜子”:文殊和弥勒两位大士,并非如声闻般的佛之语子,而是现前了世俗、胜义菩提心,居于有学道最高位十地的佛陀最胜意子。
为什么称两位大士为“法王子”呢?因为两位大士荷担了一切佛陀事业的重担。当年,在王舍城南方布玛萨瓦山,百万菩萨云集一处,由弥勒、文殊、金刚手三大菩萨结集大乘经律论三藏。甚深法藏是由文殊菩萨结集,广大法藏是由弥勒菩萨结集,而且弥勒菩萨撰造五部论典,开显了一切大乘法藏的密意。佛陀事业的根本,是转正*轮,接引、成熟、解脱众生。释迦佛一代时教的结集者、继承者和弘扬者,就是弥勒和文殊,因此说荷担了佛陀一切事业担。
两位大士在浩瀚如海的刹土中,或者化现佛身,或者化现菩萨身,或者化现比丘身,或者化现居士身,总之为普度十方世界的无量众生,示现千百亿化身。比如汉地杜顺和尚是文殊化身,布袋和尚是弥勒化身,藏地无垢光尊者、萨迦班智达、宗喀巴大师是文殊化身,印、藏、汉三地的祖师很多都是二大菩萨的化身。
“阿逸多”,即弥勒菩萨,义为无能胜。此菩萨修习慈心三昧,无人能比,故称无能胜。“妙音”,即“文殊师利”之义,又译为“妙吉祥”。
己三、顶礼龙猛、无著二菩萨
【如极难量胜者教,造释密意赡部严,
名称遍扬于三地[7],我礼龙猛无著足。】
在对于极难衡量的佛陀《般若经》教义,如实造论阐释其密意,由此成为南赡部洲庄严,名称普扬三地的龙猛和无著二大菩萨足前,我至诚恭敬地顶礼。
佛陀是一切有情中的殊胜,故称“胜者”。“教”,即《般若经》。“极难量”,指《般若经》密意甚深,极难测度。如同佛成道时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得犹如甘露之妙法,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无言安住于林间。”佛陀现证的大无为法,为谁宣说亦难了知,因此是极难思量的教。
佛涅槃后,大乘甚深、广大的圣教能在南赡部洲兴盛、弘扬,端赖龙猛、无著二位大士撰造诸论,开显大乘教的密意。其中,龙猛菩萨得到文殊菩萨摄受,以智慧力撰造了中观六论及赞聚等,开显了大乘甚深法藏的密意;无著菩萨在兜率天得到弥勒菩萨亲传,将弥勒五论弘扬到人间,又亲自撰写《瑜伽师地论》、《宝性论释》、《阿毗达磨杂集论》、《摄大乘论》等,开显了大乘广大法藏的密意。颂中,“如”,是如实的意思,佛陀圣教的密意如此,二大士也如实地解释,因此是“如教造释”。
“赡部严”,即成为南赡部洲的庄严。“严”,有自性庄严、开显庄严、严饰庄严三种。从严饰和开显庄严来说,像日月是天空的庄严,鲜花是大地的庄严,龙猛、无著二大士是南赡部洲的庄严。又如明镜能显示庄严的身像,称为“开显庄严”,佛陀所说的大乘经自性善妙,以龙猛、无著的诸多论典能显示佛陀契经的真实义,因此是开显佛法深广义的庄严。
己四、顶礼阿底峡尊者
【摄二大车善传流,深见广行无错谬,
圆满道心教授藏,敬礼持彼然灯智[8]。】
前三句要连在一起看。第四句“持彼”的“彼”,就是前三句所说的教授藏。
含摄了从二大车所传来的甚深见派和广大行派无有错谬、具足圆满道之心要的教授宝藏,在其持有者——胜燃灯智足前,我至诚恭敬地顶礼。
“二大车”,指甚深见派与广大行派的开创者——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此二派所传承的教授,都传到阿底峡尊者,因此尊者成为深广法藏的大持藏者。
己五、顶礼其他上师
【遍视无央佛语目,贤种趣脱最胜阶,
悲动方便善开显,敬礼此诸善知识。】
“贤种”,义为具善缘者。不具善缘就遇不到殊胜具德善知识,不能称为“贤种”。
在具有遍视无边佛语的广阔慧眼,成为诸善缘者趣往解脱的最胜阶梯,由悲心驱使、以诸方便善为开显道次第的诸善知识足前,我至诚恭敬地顶礼。
颂中“目”是能见义,比喻了达无边佛语的智慧。“阶梯”是能通向义,比喻善知识是有缘者趣往解脱的殊胜助缘。“悲动”,显示了说法动机,即善知识唯一由大悲发动,而开显菩提道的修心次第。
戊三、顶礼之必要
在造论的最初,首先礼敬本尊和传承上师,能得到殊胜加持,使造论在初中后三时吉祥顺利,遣除一切违缘。
从自利和利他两方面来说,恭敬顶礼本尊、上师,能集聚广大资粮,使自心与圣者相应;而且,自己以身垂范,敬礼本尊、传承诸师,也能使他人生起信心,效仿随学,因此能起到感化他人的作用。
又从显示法源清净来说,对道次第诸传承上师虔诚礼敬,也表明本法不是自己臆造,具有清净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