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诸佛所应恭敬之因,故应于法起大尊敬。】
如同世尊在宣说《般若经》时,亲自敷设法座等,圣法尚且是诸佛所应恭敬之因(佛从法生故,法是佛因,或称佛母。),何况凡夫,更应对圣法起大尊敬。
《般若经》云:“尔时世尊,自敷师子座,结跏趺坐,直身系念在前,入三昧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印光大师说:“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
二、发起承事大师
【及应随念大师功德,及其深恩,起大敬重。】
而且,应当随念大师身口意的功德及救度我等的深恩,而发起大敬重。
“随念大师功德”,比如,随念佛以身神变放大光明,遍照众生,摄取不舍;随念佛以语神变圆音说法,令无量众生随类得解;随念佛以意神变遍知众生根机、意乐,普契群机,传授妙法。
“随念佛陀恩德”,即随念能遇一偈佛法,能得一分佛法受用,都是佛的深恩所致。
《华严经》云:“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乃至成大菩提。”永明禅师《心赋注》云:“或剥皮出髓,而誓思缮写;或投岩赴火,而志愿传扬。身烛千灯,沥恳而唯求半偈;足翘七日,倾心而为赞华王。”世尊在因地时,为书写经典,而剥皮出髓,为求得诸行无常等四句偈,而投岩赴火,志愿传扬。或为求法,身体钉入数千铁钉等。总之,历经无数苦行,才获得妙法,传予我等。因此,应报本追远,忆念本师深恩,发起极敬重心。
三、敬法敬佛得无量功德
《贤劫经》云:“虚空边可量,大海深可测,于佛起信心,功德实难诠。从今至菩提,永断恶趣苦,如欲得利益,应勤种福田,精勤不放逸,恭敬供养佛。”
《律藏经》云:“与佛所结诸缘分,称诵供养微细事,皆得享用善趣乐,甘露佛果最终得。”
《华严经》云:“嗟,佛子!何人见闻忆念如来无上正觉,皆生大善根功德,此功德于此众生修持无上菩提,具真实难言之大意义。”
总之,如印光大师所说: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则得十分利益。
己三、以何意乐加行而说分二:一、意乐 二、加行
庚一、意乐分二:一、安住五想 二、断除六过
辛一、安住五想
【以何意乐、加行而说中,其意乐者,谓应安住《海慧问经》所说五想,谓于自所应起医想,于法起药想,于闻法者起病人想,于如来所起善士想,于正法理起久住想,及于徒众修习慈心。】
以何种意乐及加行而说法中,“意乐”是指说法者内心应当安住在《海慧请问经》所说的五想中,也就是,对自己起医师想,对圣法起妙药想,对闻法者起病人想,对如来起善知识想,对正法起久住想。还应对徒众修习慈心。
辛二、断除六过
【应断恐他高胜嫉妒,推延懈怠,数数宣说所生疲厌,赞自功德举他过失,于法悭吝,顾著财物谓衣食等。】
说法时,应断除六种过失:
一、恐他高胜嫉妒:恐怕他人胜过自己的嫉妒。
二、推延懈怠:拖延说法的懈怠。
三、数数宣说所生疲厌:由数数说法身心劳累所生的疲厌。
四、赞自功德举他过失:说法时,赞叹自己的功德,揭发他人过失。
《梵网经菩萨戒本》第七自赞毁他戒中说:“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五、于法悭吝:说法时,有吝法之心,应说的法义覆藏不说。
《梵网经菩萨戒本》第八悭惜加毁戒说:“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六、顾著财物谓衣食等:说法者,有顾念贪著财物的染污心。比如,供养薄少,便不愿开讲;供养丰厚,则欢喜宣说。若对财物还有贪著,以不收供养为好。
总之,说法者应对照自心,励力断除上述六种会使传法不清净的过失。
【应作是念:为令自他得成佛故,说法功德,即是我之安乐资具。】
应当这样想:为令自他成就佛果而说法的功德,便是我的安乐资具。
问:为什么说法的功德即是安乐资具呢?
答:以清净心演说正法,现前得喜悦,未来得安乐,究竟得成佛,而且听者领受法义,能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因此,智者不外求资具,以清净心传法,得到殊胜圣财,便是真正的安乐资具。
庚二、加行
【其加行者,谓先沐浴具足洁净,著鲜净服,于其清洁悦意处所,坐于座已,若能诵持伏魔真言,《海慧经》说:“则其周匝百踰缮那,魔罗及其魔众诸天所不能至,纵使其来亦不能障,故应诵咒。”】
说法加行:首先清净自己的身体及传法环境,即先行沐浴净身,穿著洁净衣,在清洁悦意的处所安坐之后,如果能诵伏魔真言,则周围一百由旬处,魔王与魔众诸天不能进入,即使彼等前来,也不能为障。这是按照《海慧请问经》宣说的,因此应诵伏魔咒(达雅塔,夏美夏美,夏玛巴德,夏玛德达夏哲,昂格 ,芒格瑞,玛 泽得,嘎玛这给耶瑞,欧果巴德,欧伙嘎玛德,波夏塔,呢玛蕾,玛拉巴纳耶,欧喀瑞,欧喀 札美喀雅,札所札萨呢,黑摩克,巴 摩克,夏摩达呢,萨瓦札哈班达纳呢,呢格舍达,萨瓦巴 抓巴德纳,博摩多玛 巴夏,塔色达,博达摩札,萨盟嘎德达,萨瓦摩 ,阿匝勒达,巴达巴热协得德甘灿德玛 嘎玛呢)。
所谓障碍,是指受魔王干扰,上师与弟子之间心不相合。
以上从“先沐浴具足洁净”至“坐于座已”一段,是按照《妙法莲华经》、《地藏十轮经》、《毗奈耶经》而宣说的。《妙法莲华经》中说:“菩萨常乐,安稳说法,于清净地,而施床座,以油涂身,澡浴尘秽,著新净衣,内外俱净,安处法座,随问为说。”
【次以舒颜[60],具足审定义理所有喻因至教[61],而为宣说。】
在做好了上述的外部清净之后,就以和悦的表情,具足审定义理的比喻、理由及教证,而开演讲解。这是演说正法的加行。
【《妙法白莲经》云:“智者常应无嫉妒,说具众义和美言,复应远离诸懈怠,不应起发厌患想。”】
《法华经》中说:智者应当恒时心无嫉妒,宣说具足众多义理的和美语言,又应远离身心懈怠,不应生起厌患说法的心态。
此中教诫:法师应当远离嫉妒,不能因为惧怕听者胜过自己,而将要义隐而不说,应当说具实义、悦耳、入心的语言,又要具足精进。
【“智者应离一切慼[62],应于徒众修慈力,昼夜善修最胜法。”】
智者应远离一切忧恼,以法自娱。应对徒众修习慈爱,昼夜善修胜妙的圣法。
此中教诫:法师应内心开朗,具足慈心,精勤修法。
【“智以俱胝阿庾[63]喻,令众爱乐生欢喜。”】
智者以无数譬喻开演佛法,令众生爱乐听闻,对妙法生起欢喜。
法师应当具足演说正法的善巧,能运用众多比喻、公案、表示,使听者爱乐听闻。
【“于彼终无少希欲,亦不思欲诸饮食,噉嚼衣服及卧具,法衣病缘医药等,于诸徒众悉无求。”】
智者演说正法,对徒众终无丝毫希求利养之心,也不欲求饮食、卧具、法衣、医药等,对徒众无所贪求。
【“余则智者恒愿自,及诸有情当成佛,为利世故而说法,思彼即我安乐具。”】
智者恒时唯愿自己与一切有情同成佛道。智者心想:为利世间而说法,即是我的安乐资具。
如果能遵照上述教言演说圣法,则必将如大日轮般,照亮世间。《庄严经论》云:“慧善及不退,大悲名称远,巧便说诸法,如日朗世间。”意即,若以妙慧无倒而善说法要,以不退之精进恒时不懈而说法,以不求利养的悲愍无所贪求而说法,以名称远扬堪为群生信赖而说法,以通晓调伏之方便随顺机宜而说法,能如是善说圣法妙义,则如大日轮般,朗照世间。
己四、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
【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者。如《毗奈耶经》[64]云:“未请不应说。”谓未启请不应为说,虽其请白亦应观器,若知是器,纵未劝请,亦可为说。】
于何等境应说及不应说的差别,如《毗奈耶经》所说:“未祈请不应说。”意即,未祈请时,不应说法。虽祈请传法,也要观察请法者是否为法器。若知是法器,即使没有劝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