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1)▪P7

  ..续本文上一页佛以语业契合众生的根机、意乐,应机施以教授,令其趣入修行。这三者是佛陀身、意、语的作用,首先以神通引导,其次以记心了知所化根机,再次以教诫令所化修行正道。

  在佛弟子中,弥勒菩萨是以大海波浪式的传讲方式演说圣法,也就是,首先安立全论的主体,再对主体中的每一支分层层演述,就像海浪从大海的中心展开,层层推演广大。

  世亲菩萨的《论议正理释论》是以五窍诀的方式说法。五窍诀为必要、略说、解义、连结和辩答。一、“必要”:在讲法之前,首先总说学习本法的必要性;二、“略说”:概略地总明全论的要义;三、“解义”:逐字逐句地解释论义,使学人准确地把握论文字句的涵义;四、“连结”:在科目和科目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作意义上的连结,使学人能把握住全论脉络;五、“辩答”:针对学人存在的疑惑或论中的难题,先设疑问,再作解答,由此遣除疑惑,引生信解。宗大师在《现观庄严论·金鬘释》中说,这是世亲菩萨从弥勒菩萨那里得到的传授。此外,很多密法是以六边四理的方式传讲。

  还有论师应机施教,对上根者只说论名,对中根者宣说总义,对下根者着重讲解词句。也有论师以问答的方式开演法义。

  在汉传佛教诸宗派中,天台宗以五重玄义讲经。五重玄义是:一、释名,解释经名的涵义;二、辨体,辨明全经以何为正体;三、明宗,阐明此经的宗趣;四、力用,阐述此经的作用;五、教相,说明此经属于何教。华严宗则以十门分列讲解佛经。又,永明大师所著的《宗镜录》是以问答方式演说法义。

  【此中传有二派释仪,胜那兰陀诸智论师,许由三种清净门中,诠释正法。谓轨范语净,学者相续净,所说法清净。后时止迦摩啰室啰,圣教盛行,彼诸智者,则许三种而为初要。谓正法造者殊胜,正法殊胜,如何讲闻彼法规理,今于此中,应如后释

  在印度圣境,有那兰陀寺和戒香寺两种传法方式。那兰陀寺的智者按照五圆满讲经,又按照造论五支讲论,以三清净传法,即轨范语言清净[12]、学者相续清净、所说法清净。

  继那兰陀寺之后,戒香寺的佛教极为兴盛。那里的智者认许三种为最初关要,具体是正法造者殊胜、正法殊胜及如何讲闻本法的规理。现在这里传讲道次第,应当按照戒香寺的讲规阐释。

  “许三种而为初要”:“初要”,即最初的关要。戒香寺的讲法,是在讲述了造者殊胜、正法殊胜、如何讲闻规理之后,再开讲“如何以教授引导学徒的次第”。前三者就是以教授引导之前的最初关键。为什么说是关键?因为首先开示造论者和论典的殊胜,能使学人生起信心,而具有信心才会引发求法的欲乐;其次,交待传讲和听闻的轨理,法师方面要了解怎样与弟子和法相应,要遵循传讲的规律,弟子方面也要相应法师和法,遵循听闻的规律,双方都如理如法,就能最大程度获得讲闻的功德。因此,这三者是以教授引导之前的最初关要。

  问:为什么本论要依后一种讲法而传讲呢?

  答:因为阿底峡尊者是戒香寺的大班智达,很多当代噶当派大德都遵循戒香寺的讲轨以四种殊胜传法。宗大师撰造本论是诠释阿底峡尊者的《道炬论》,自然应当遵循戒香寺的讲法。实际上,在此传讲方式中,也包含了那兰陀寺的讲法。也就是,在“正法殊胜”中包含“所说法清净”,在“如何讲闻规理”中有讲、闻两方面,分别包含“轨范语言清净”和“学者相续清净”。

  

  以上宗大师认定了所讲之法及传讲方式。此处含有甚深的教诲,虽然作为大成就者,随心所欲都不违越规律,但宗大师并没有另创讲法。他忠实地遵守了传承上师的传讲规律,教育后人应当尊重传统。

  在印、藏、汉三地的佛教中,很多讲闻、念诵、观修、参禅等的规矩,都是成就者以智慧观察因缘而制定的。凡夫不可能超过成就者,因此对于成就者制定的规则,不能随意改变,应当继承并发扬光大。若不遵循先德传统,随欲而为,则容易使正法隐没,邪法增盛,导致一团混乱。

  因此,讲闻佛法应当遵循传承规矩,只有秉持各宗传统,才能保证讲闻清净。

  在传讲论典时,还应当注意把握规律。以世亲菩萨的传讲方式来说,第一、要说明学习此论的必要性,使学人明确学习的目的,不致于盲目无主;第二、要概略地交待全论的要义,使学人了解本论的主题;第三、要逐字逐句地消文释义,这是因为没有明了文句的涵义,就不能依文句意义思惟观察、归纳要义,而引生定解;第四、要注意前后的连结,显示全论的脉络;第五、要解答疑问,帮助学人产生信解。像这样的传讲规则,都是先德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我们要遵循这样的规律传讲佛法,不遵循规矩,随心所欲,可能会出现很大的过失。

  丙二、菩提道次引导分四: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 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 三、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 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

  【由是菩提道次引导分四: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三、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 今初

  由于《菩提道次第广论》是遵循印度戒香寺传讲佛法的方式,因此此处的“道次第引导”分四个步骤:

  一、为显示法的根源清净,而开示造者功德殊胜。

  二、为使学人对于本教授生起恭敬心、尊重心,而开示本法的殊胜。(开示造者和法的殊胜之处,能引发学者的信心及听受此法的意乐。)

  三、交待如何讲闻具有这二种殊胜的正法。(“二种殊胜”,指造者殊胜和法殊胜。)

  以上这三步是传讲最初阶段的关键,做到位了就有传法良好的开端,由此正式传讲,讲闻双方都能成就大利益。

  四、此后是正式开演如何以教授引导学人的次第。

  丁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分二:一、总说 二、分说造者殊胜

  戊一、总说

  【总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现观庄严》[13]所有教授。别则此之教典,即是《菩提道炬》。

  总体上说,这部道次第教授,即是至尊弥勒菩萨所造《现观庄严论》中的所有教授,特别说,开演道次第的教典是《菩提道炬论》。

  【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彼复即是大阿阇黎胜然灯智,别讳[14]共称胜阿底峡。

  因此,《道炬论》的撰造者,即是此处“显示造者殊胜”中的造者,他就是大阿阇黎胜燃灯智,特别共称为胜阿底峡。(这是格鲁派大成就者金刚持的解释,此句不能解释成《道炬论》的造者为本论造者。)

  戊二、分说造者殊胜分四:一、圆满种中受生事理 二、其身获得功德事理 三、得已于教所作事业 四、结文

  【其殊胜分三:一、圆满种中受生事理;二、其身获得功德事理;三、得已于教所作事业。

  【今初

  首先解释受生殊胜。

  己一、圆满种中受生事理

  【如拏错大译师所造《八十赞》云:“东萨贺[15]胜境,其间有大城,谓次第聚落,其中有王都,名为有金幢。其宫极广博,受用位饶盛,等支那国王。”

  拏错大译师为阿底峡尊者的弟子,在他撰造的《八十赞》中描述尊者受生的情形为:

  在圣境印度东方的殊胜国境里,有一座名为“次第聚落”的大城。城中有一王宫,由无数金幢严饰,故称“金幢宫”。王宫极其高广,城中的受用极为富饶圆满,国势强盛,堪与汉地国王媲美。(仲敦巴尊者所著的传记中描述:这座大城中,有一亿人口,游乐的园林有七百二十处,洗浴处有二万五千处,多罗树有五万六千棵,从四面围绕全城。大城有七重城墙,城中有三百六十座桥梁,金幢有二万五千座,王宫中的金顶有十三个。)

  “受用位饶盛”,即受用丰饶、国势强盛。

  【“其国王善胜,妃名吉祥光,父母有三子,名莲藏月藏,并其吉祥藏。太子莲花藏,有五妃九子,长子福吉祥,现时大善巧,称为陀那喜。幼子吉祥藏,比丘精进月,次子月藏者,即现至尊师。”

  该国的国王名为善胜,王妃名为吉祥光,生有三子,名莲花藏、月藏和吉祥藏。太子莲花藏娶了五个妃子,育有九子,长子名叫福吉祥,是当时一位大智者,称为陀那喜。善胜王的小儿吉祥藏,即比丘精进月,善巧密法,证得生起次第三摩地,能化现坛城,传法灌顶;次子月藏王子,即现今的至尊上师阿底峡尊者。

  己二、其身获得功德事理分二:一、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 二、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获得功德事理分二:一、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二、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今初

  阿底峡尊者成就的殊胜功德,分为教、证两方面阐述。

  庚一、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分三:一、通达共同明之功德 二、修学密宗之情形 三、出家修学内明

  辛一、通达共同明之功德

  【如《赞》云:“二十一岁中,善巧六十四,技术[16]及一切,工处善构言《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