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的暂时圆满,或者决定胜的究竟解脱,都应当至心归凭三宝,不应当依止其它世间方便。
辰五、由了知胜利而昼三夜三勤修皈依分四:一、总说 二、《摄分》所出利益 三、教授所出利益 四、结说学处
巳一、总说
【第五,由知胜利,昼三夜三勤修归依分二:《摄分》所出胜利,教授所出胜利。】
第五条共同学处——由了知皈依的利益,而在白天三次、夜晚三次精勤修持皈依。
此处重点是要把握“了知胜利”与“勤修”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很大的利益,我们未必肯投入精力、时间;然而一旦真正了知它有无限深远的意义,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利益安乐,我们就会有行持的动力。所以,由了知胜利能使内心自然趣入昼夜勤修皈依之中,不需勉强,也就是通过了知胜利而发起猛利的信心和欲乐,由欲乐推动而自然发起精进。因此,“了知胜利”是引生精勤极为重要的方便。
所谓勤修,就是昼三、夜三每天六次修习皈依。初步皈依之后,为了使皈依心不退失并且辗转增上,日日勤修皈依不可或缺。若能持续修习皈依,皈依心自然就会逐渐增上,这样由外支三宝已圆满成就,内支又不断完善,因缘聚合,功德决定日益增上。所以,只要能坚持深入修习皈依,下文所说的无量皈依利益将逐一实现。这是深具大利益的事,否则,阿底峡尊者也不会要求我们每天坚持修习六次皈依。由此贯穿一生乃至无量生世的一切时间,最终刹那也不离皈依心,从而实证自性三宝的境界。
所以,此处的因果关系即:了知胜利为因,勤修皈依是果;又以勤修皈依为因,逐一现前皈依的利益,也就是逐渐现前获广大福、获大欢喜等功德。皈依的利益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或口头上,也不是看着书本数他人财宝,而是可以通过勤修,在自相续中真正现前、一一领受的。这样修习皈依,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大义,即便此生不再修学其他法,唯一如法行持皈依,确实就能获得非常广大的利益,没有空耗人身。
《木槵子经》记载了一则公案:
有一位波金璃国王请问佛陀:“佛法深广无比,很难掌握要领而修习,唯愿世尊哀愍,为我开示。”
佛说:“若想灭除烦恼,应当以线贯穿一百零八颗木槵子,手不离念珠,心不散乱,诚心称念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这样渐次数木槵子,乃至念满一百万,就能很快断除一百零八结业烦恼,获证无上果位。”
国王欢喜承诺:“佛陀慈悲开示,我会依教奉行。”
佛陀又激励国王:“曾经有一位莎斗比丘,很诚心地念诵三宝名号、随念三宝功德,经过十年一直没有间断,于是证得二果。由于努力修持的缘故,他现在在普香世界做辟支佛。”
国王听到后,信心更加坚定,精进修持。
由此可见,长期不断地修持皈依,具有极大的利益。莎斗比丘以十年时间修持皈依,便证得了二果。波金璃国王听闻了佛陀的开示后,认识了皈依的利益,由此而发起精进。同样,对于以下皈依的胜利若能有所认识,一定可以让心趣入勤修皈依之中。
巳二、《摄分》所出利益分二:一、第一四聚 二、第二四聚
【初中有二四聚。】
《摄抉择分》中所说的皈依胜利有两个四聚,其中第一个四聚,即:获广大福、获大欢喜、获三摩地、获大清净。
午一、第一四聚
【初四聚中:一、获广大福者,如《无死鼓音陀罗尼》云:“佛世尊难思,正法亦难思,圣僧不思议,诸信不思议,异熟亦难思。”《摄波罗蜜多论》亦云:“归依福有色,三界器犹狭,如大海水藏,非握能测量。”】
第一四聚中的第一种利益——获广大福,就是如《无死鼓音陀罗尼经》所说:佛陀功德不可思议,正法功德不可思议,圣僧功德不可思议,如果对这些不可思议处生起信心,那么这个异熟果也是不可思议。《摄波罗蜜多论》也说:皈依的福德如果有色法的形相,三界的容器尚且狭小而无法容纳,如同大海水藏不是以手握所能测量一样。
佛陀、正法、圣僧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能对这些不可思议处产生信心,则由内支、外支聚合所现前的异熟果也是不可思议。此异熟功德若有体相,则三界也无法容纳。
以下再引佛语证明皈依能获广大福聚:
《善生经》说:“若人受三自归[19],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归者,其福过彼,不可胜计。”
《希有校量功德经》这样宣说皈依的功德:
一次,阿难问佛:“如果有人说:“我现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此人能获得多少功德?”
佛陀告诉阿难:“如果有充满南赡部洲的初果罗汉,有人在百年之中,手持世间所有的娱乐资具供养他们,又以衣食、卧具、汤药四事供养,乃至这些初果罗汉涅槃后,收藏他们的舍利建造七宝塔,如前面一样地供养。阿难,你认为这样供养所获福德多吗?”
阿难回答:“很多!世尊。”
佛说:“但这还不如有人以淳净心这样承诺:“我现在皈依佛法僧。”后者所获福德远胜前者百倍、千倍、万倍,乃至不可计数、无法比喻的倍数。”
佛又说:“如果有充满西牛货洲的二果罗汉,有人在两百年中如前一般供养,也比不上三皈依的功德;如果有充满东胜身洲的三果罗汉,有人在三百年中如前一般供养,也无法相比;如果有充满北俱卢洲的四果罗汉,有人在四百年中如前一般供养,也无法相比;如果有充满四天下的辟支佛,有人在一万年中如前一般供养,也无法相比;如果有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诸佛如来,有人在两万年中如前一般供养,此人虽能获得无量无边不可计数的广大福德,但仍然不如有人以淳净心这样承诺:“我现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后者所获功德远胜前者百倍、千倍、万倍,乃至不可计数、不可言说的倍数。”
从以上校量功德可知,三皈依的功德极为广大,难以衡量,真正以淳净心立誓皈依三宝,功德远胜一般财物供养。皈依境三宝是能生福德的殊胜之田,三宝的作用不是以分别心所能测度,而信心的作用也是无法衡量,因此以淳净心皈依所产生的暂时、究竟之功德,确实也是无法计量、无法比喻的。所以,我们应诚信佛语,以此信解至诚皈依一次,功德确实无量。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皈依功德若有形,超胜虚空无量倍。”全知麦彭仁波切在《释迦佛广传》中说:“对佛陀生信的善根果报受用不尽,如以比喻说明,则像一滴水汇入大海,从而变成与无尽汪洋一体一样。”
【二、获大欢喜者,如《念集》中云:“若诸日夜中,能随念诸佛,正归依佛者,此是人所得。”于余二宝亦如是说。我今获得依止如是三宝归宿,是为善得。作意思惟,增长欢喜。】
第二种利益——获大欢喜,就是如《念集经》中所说:“如果能在日日夜夜中随念诸佛,如理皈依佛陀,这是做人得到了实义。”对于其余法宝、僧宝,经中也是如此宣说,即“若诸日夜中,能随念正法,正皈依法者,此是人所得。若诸日夜中,能随念僧伽,正皈依僧者,此是人所得。”所以应该这样作意思惟:如今我得以依止如此殊胜的三宝归宿,真是善妙难得。这样思惟便能增长欢喜。
第二种利益——获大欢喜,宗大师对此解释为:皈依之后,由思惟皈依的利益,自然会增长欢喜,因为庆幸自己从现在开始,生命得到了真正圆满的依处。《印光大师文钞》说:“如遇救登船,安坐到岸,曩时凶险已过,现在得庆更生。”就像在急流中遇到了救护,登上船后,安稳抵达彼岸一样,从前遭遇的种种凶险都已过去,现在获得了新生,从此趣入光明安乐的大道,生生世世的问题终于有了解决的方法,真是令人庆慰!
《正法念处经》中夜摩天王对诸天说:“若人心念佛,是名善命人,不离念佛故,是为命中命。若人心念法,是名善命人,不离念法故,是为命中命。若人心念僧,是名善命人,不离念僧故,是为命中命。”所以,我们皈依了三宝,内心忆念三宝,那就是好命之人,因为日夜不离念佛、念法、念僧的缘故,是命中最好的命运。常常这样作意思惟,就能获得大欢喜。
世人获得财富时会心生欢喜,但财富并非善妙难得。每天获得百万美金,实在不如皈依三宝的利益,不如以皈依心一合掌、一礼拜、一随念的功德。由思惟皈依利益所生的欢喜,远远胜过获得名利的欢喜,所以决定是获得大欢喜。
【三、获三摩地,四、获大清净,谓由等持及以慧学而得解脱。】
第三种利益——获得三摩地与第四种利益——获得大清净,就是通过等持与慧学而获得解脱。
午二、第二四聚
【第二四聚中:一、具大守护者,至下当说。】
第二个四聚中,第一种利益——具大守护,将在教授所出的第六种胜利——“人与非人不能为难”中宣说。
【二、于一切种邪胜解障,皆得轻微,或永灭尽者,谓由信解归依恶师、恶法、恶友增上力故,造诸恶业,皆得轻微,当得清净。】
第二种利益——所有邪恶信解的障碍都得以轻微或者永远灭尽,就是由于信解皈依恶师、恶法、恶友之力而造下的种种恶业,通过皈依都能得以减轻乃至将得以清净。
如果内在具有烦恼种子,外在又有恶师、恶法、恶友的助缘力,便会造作许多恶业,而皈依具有反染为净、反邪归正的作用,也就是以修持皈依而远离恶师、恶法、恶友,依止能对治恶业的大师、正法和僧伽,以往所造的恶业将会因此转为轻微乃至永尽,这是因为内支成立、外支圆满,必然能对治恶业的缘故。…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