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4)▪P12

  ..續本文上一頁生的暫時圓滿,或者決定勝的究竟解脫,都應當至心歸憑叁寶,不應當依止其它世間方便。

  辰五、由了知勝利而晝叁夜叁勤修皈依分四:一、總說 二、《攝分》所出利益 叁、教授所出利益 四、結說學處

  巳一、總說

  【第五,由知勝利,晝叁夜叁勤修歸依分二:《攝分》所出勝利,教授所出勝利。

  第五條共同學處——由了知皈依的利益,而在白天叁次、夜晚叁次精勤修持皈依。

  此處重點是要把握“了知勝利”與“勤修”之間的關系。如果一件事情沒有很大的利益,我們未必肯投入精力、時間;然而一旦真正了知它有無限深遠的意義,能夠源源不斷地産生利益安樂,我們就會有行持的動力。所以,由了知勝利能使內心自然趣入晝夜勤修皈依之中,不需勉強,也就是通過了知勝利而發起猛利的信心和欲樂,由欲樂推動而自然發起精進。因此,“了知勝利”是引生精勤極爲重要的方便。

  所謂勤修,就是晝叁、夜叁每天六次修習皈依。初步皈依之後,爲了使皈依心不退失並且輾轉增上,日日勤修皈依不可或缺。若能持續修習皈依,皈依心自然就會逐漸增上,這樣由外支叁寶已圓滿成就,內支又不斷完善,因緣聚合,功德決定日益增上。所以,只要能堅持深入修習皈依,下文所說的無量皈依利益將逐一實現。這是深具大利益的事,否則,阿底峽尊者也不會要求我們每天堅持修習六次皈依。由此貫穿一生乃至無量生世的一切時間,最終刹那也不離皈依心,從而實證自性叁寶的境界。

  所以,此處的因果關系即:了知勝利爲因,勤修皈依是果;又以勤修皈依爲因,逐一現前皈依的利益,也就是逐漸現前獲廣大福、獲大歡喜等功德。皈依的利益並不是僅僅停留在文字或口頭上,也不是看著書本數他人財寶,而是可以通過勤修,在自相續中真正現前、一一領受的。這樣修習皈依,可以說真正實現了人生的大義,即便此生不再修學其他法,唯一如法行持皈依,確實就能獲得非常廣大的利益,沒有空耗人身。

  《木槵子經》記載了一則公案:

  有一位波金璃國王請問佛陀:“佛法深廣無比,很難掌握要領而修習,唯願世尊哀愍,爲我開示。”

  佛說:“若想滅除煩惱,應當以線貫穿一百零八顆木槵子,手不離念珠,心不散亂,誠心稱念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這樣漸次數木槵子,乃至念滿一百萬,就能很快斷除一百零八結業煩惱,獲證無上果位。”

  國王歡喜承諾:“佛陀慈悲開示,我會依教奉行。”

  佛陀又激勵國王:“曾經有一位莎鬥比丘,很誠心地念誦叁寶名號、隨念叁寶功德,經過十年一直沒有間斷,于是證得二果。由于努力修持的緣故,他現在在普香世界做辟支佛。”

  國王聽到後,信心更加堅定,精進修持。

  由此可見,長期不斷地修持皈依,具有極大的利益。莎鬥比丘以十年時間修持皈依,便證得了二果。波金璃國王聽聞了佛陀的開示後,認識了皈依的利益,由此而發起精進。同樣,對于以下皈依的勝利若能有所認識,一定可以讓心趣入勤修皈依之中。

  巳二、《攝分》所出利益分二:一、第一四聚 二、第二四聚

  【初中有二四聚。

  《攝抉擇分》中所說的皈依勝利有兩個四聚,其中第一個四聚,即:獲廣大福、獲大歡喜、獲叁摩地、獲大清淨。

  午一、第一四聚

  【初四聚中:一、獲廣大福者,如《無死鼓音陀羅尼》雲:“佛世尊難思,正法亦難思,聖僧不思議,諸信不思議,異熟亦難思。”《攝波羅蜜多論》亦雲:“歸依福有色,叁界器猶狹,如大海水藏,非握能測量。”

  第一四聚中的第一種利益——獲廣大福,就是如《無死鼓音陀羅尼經》所說:佛陀功德不可思議,正法功德不可思議,聖僧功德不可思議,如果對這些不可思議處生起信心,那麼這個異熟果也是不可思議。《攝波羅蜜多論》也說:皈依的福德如果有色法的形相,叁界的容器尚且狹小而無法容納,如同大海水藏不是以手握所能測量一樣。

  佛陀、正法、聖僧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如果能對這些不可思議處産生信心,則由內支、外支聚合所現前的異熟果也是不可思議。此異熟功德若有體相,則叁界也無法容納。

  以下再引佛語證明皈依能獲廣大福聚:

  《善生經》說:“若人受叁自歸[19],所得果報,不可窮盡。如四大寶藏,舉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受叁歸者,其福過彼,不可勝計。”

  《希有校量功德經》這樣宣說皈依的功德:

  一次,阿難問佛:“如果有人說:“我現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此人能獲得多少功德?”

  佛陀告訴阿難:“如果有充滿南贍部洲的初果羅漢,有人在百年之中,手持世間所有的娛樂資具供養他們,又以衣食、臥具、湯藥四事供養,乃至這些初果羅漢涅槃後,收藏他們的舍利建造七寶塔,如前面一樣地供養。阿難,你認爲這樣供養所獲福德多嗎?”

  阿難回答:“很多!世尊。”

  佛說:“但這還不如有人以淳淨心這樣承諾:“我現在皈依佛法僧。”後者所獲福德遠勝前者百倍、千倍、萬倍,乃至不可計數、無法比喻的倍數。”

  佛又說:“如果有充滿西牛貨洲的二果羅漢,有人在兩百年中如前一般供養,也比不上叁皈依的功德;如果有充滿東勝身洲的叁果羅漢,有人在叁百年中如前一般供養,也無法相比;如果有充滿北俱盧洲的四果羅漢,有人在四百年中如前一般供養,也無法相比;如果有充滿四天下的辟支佛,有人在一萬年中如前一般供養,也無法相比;如果有充滿叁千大千世界的諸佛如來,有人在兩萬年中如前一般供養,此人雖能獲得無量無邊不可計數的廣大福德,但仍然不如有人以淳淨心這樣承諾:“我現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後者所獲功德遠勝前者百倍、千倍、萬倍,乃至不可計數、不可言說的倍數。”

  從以上校量功德可知,叁皈依的功德極爲廣大,難以衡量,真正以淳淨心立誓皈依叁寶,功德遠勝一般財物供養。皈依境叁寶是能生福德的殊勝之田,叁寶的作用不是以分別心所能測度,而信心的作用也是無法衡量,因此以淳淨心皈依所産生的暫時、究竟之功德,確實也是無法計量、無法比喻的。所以,我們應誠信佛語,以此信解至誠皈依一次,功德確實無量。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說:“皈依功德若有形,超勝虛空無量倍。”全知麥彭仁波切在《釋迦佛廣傳》中說:“對佛陀生信的善根果報受用不盡,如以比喻說明,則像一滴水彙入大海,從而變成與無盡汪洋一體一樣。”

  【二、獲大歡喜者,如《念集》中雲:“若諸日夜中,能隨念諸佛,正歸依佛者,此是人所得。”于余二寶亦如是說。我今獲得依止如是叁寶歸宿,是爲善得。作意思惟,增長歡喜。

  第二種利益——獲大歡喜,就是如《念集經》中所說:“如果能在日日夜夜中隨念諸佛,如理皈依佛陀,這是做人得到了實義。”對于其余法寶、僧寶,經中也是如此宣說,即“若諸日夜中,能隨念正法,正皈依法者,此是人所得。若諸日夜中,能隨念僧伽,正皈依僧者,此是人所得。”所以應該這樣作意思惟:如今我得以依止如此殊勝的叁寶歸宿,真是善妙難得。這樣思惟便能增長歡喜。

  第二種利益——獲大歡喜,宗大師對此解釋爲:皈依之後,由思惟皈依的利益,自然會增長歡喜,因爲慶幸自己從現在開始,生命得到了真正圓滿的依處。《印光大師文鈔》說:“如遇救登船,安坐到岸,曩時凶險已過,現在得慶更生。”就像在急流中遇到了救護,登上船後,安穩抵達彼岸一樣,從前遭遇的種種凶險都已過去,現在獲得了新生,從此趣入光明安樂的大道,生生世世的問題終于有了解決的方法,真是令人慶慰!

  《正法念處經》中夜摩天王對諸天說:“若人心念佛,是名善命人,不離念佛故,是爲命中命。若人心念法,是名善命人,不離念法故,是爲命中命。若人心念僧,是名善命人,不離念僧故,是爲命中命。”所以,我們皈依了叁寶,內心憶念叁寶,那就是好命之人,因爲日夜不離念佛、念法、念僧的緣故,是命中最好的命運。常常這樣作意思惟,就能獲得大歡喜。

  世人獲得財富時會心生歡喜,但財富並非善妙難得。每天獲得百萬美金,實在不如皈依叁寶的利益,不如以皈依心一合掌、一禮拜、一隨念的功德。由思惟皈依利益所生的歡喜,遠遠勝過獲得名利的歡喜,所以決定是獲得大歡喜。

  【叁、獲叁摩地,四、獲大清淨,謂由等持及以慧學而得解脫。

  第叁種利益——獲得叁摩地與第四種利益——獲得大清淨,就是通過等持與慧學而獲得解脫。

  午二、第二四聚

  【第二四聚中:一、具大守護者,至下當說。

  第二個四聚中,第一種利益——具大守護,將在教授所出的第六種勝利——“人與非人不能爲難”中宣說。

  【二、于一切種邪勝解障,皆得輕微,或永滅盡者,謂由信解歸依惡師、惡法、惡友增上力故,造諸惡業,皆得輕微,當得清淨。

  第二種利益——所有邪惡信解的障礙都得以輕微或者永遠滅盡,就是由于信解皈依惡師、惡法、惡友之力而造下的種種惡業,通過皈依都能得以減輕乃至將得以清淨。

  如果內在具有煩惱種子,外在又有惡師、惡法、惡友的助緣力,便會造作許多惡業,而皈依具有反染爲淨、反邪歸正的作用,也就是以修持皈依而遠離惡師、惡法、惡友,依止能對治惡業的大師、正法和僧伽,以往所造的惡業將會因此轉爲輕微乃至永盡,這是因爲內支成立、外支圓滿,必然能對治惡業的緣故。…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