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种皈依处,能够解脱众苦。
也许有人会怀疑:宗大师引用这段公案,怎么能说明“人与非人不能为难”的利益呢?
回答:所谓“人与非人为难”,实际就是指种种痛苦,包括以死魔、蕴魔、烦恼魔、天魔所显现的痛苦。世人遭遇这些痛苦时,都想寻求依处,但是三宝以外的山林、园囿、神鬼、天仙等并不能开示解脱痛苦的方法,所以无法彻底解脱人与非人的障难。相反,皈依三宝后能现见四谛之理,由知苦断集、修道证灭而趣入涅槃,由此降伏一切诸魔,所以说“人与非人不能为难”。
【此中应以成就风索外道等缘,而为譬喻。】
这里应当以成就风索法术的外道等因缘作为比喻。
以前,有一位外道修持大自在天,成就了风索法术,能够致人于死地,整个地方的人们都被他摄伏。一次,他向一名童子施此风索法术,却没有任何作用。外道怀疑风索法失灵,就用狗来试验,结果狗儿当场毙命。外道便问童子:“你到底有什么法术?”童子说:“我皈依三宝。”外道因此舍弃所学而皈敬佛陀。
由此公案可知,邪魔外道不能侵犯具有清净皈依的人。依仗三宝的威神加被,又有龙天护法护持,外魔便不能障难。
如《七佛经》说:受三皈依之人有九神护卫。
《灌顶经》说:受三皈依之后,有三十六部鬼神护卫。
《日藏经》说:“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
《十往生经》说:“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求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此外,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照身,诸魔不能侵犯。由以上教证可知,皈依后即已具足大守护。
以下再以公案说明:
《普贤上师言教》中有这样一则公案:
以前,有个盗贼被主人捉住,主人边念皈依偈边用木棒打他,比如念一句皈依佛,便打一下,念完后就把他放了。盗贼的心中一直回响着皈依偈的声音,这个声音似乎与疼痛成了无二无别。后来他到一座桥下休息时,桥上来了许多鬼魔,它们说:“这里有一个皈依三宝的人。”这些鬼魔都不敢过桥伤害他,便吵吵嚷嚷地逃走了。
大恩上师年轻时,有一次外出参学,在深山老林里遇到一伙强盗。他们拿着刀枪恐吓上师,要上师留下身上的钱财,而且还要杀上师。当时上师镇定地说:“你们慈悲宽限我五分钟,我办一点小事,到时再杀我也不迟。”强盗不许。上师又说:“我真的有点小事,给我三分钟也可以,财物都可以给你们,我的命反正在你们手上。”强盗勉强答应之后,上师立即恭敬合掌,虔诚祈祷阿弥陀佛。由于三宝的护佑,强盗们身不由己地走入森林。上师向他们远去的背影祈祷祝福。
民国时,四川的显真法师曾对弘一大师谈起自己亲身经历的往事:
显真法师在家时曾担任县长,杀过许多土匪。出家不久后,他住在宁波五磊寺,每晚都梦见很多土匪血肉狼籍、表情愤怒,拿着枪前来索命。他因此生起大怖畏而发起勇猛心,专念阿弥陀佛,日夜不断,乃至梦中也能持念。以后再梦见土匪时,便劝化他们念佛,从此梦中土匪也渐渐温和。几个月后,就不再梦见土匪了。这个公案也说明了,至心皈依佛陀,冤鬼不能侵扰。
《萨婆多论》也以比喻说明此理:譬如有人在某国犯罪,投靠其它国家寻求救护,彼国的国王对他说:“你想解脱怖畏而归投我,只要你不出我的国境,不违犯我的教言,必定能获得救护。”众生也是如此,未皈依三宝时,都被四魔所系缚,有生死等种种过患。如果不离皈敬三宝,不违背佛陀的言教,依靠佛法僧的威力,诸魔也不能障难。
【七、随一切想悉当成办者,随行何等如法所作,若先供养、归依三宝,祈祷成办,则易成就。】
第七种利益——随一切想悉当成办,就是不论行持何种如法的所作,如果首先供养、皈依三宝而祈祷成办,就很容易成就。
下面以公案说明:
后周时代的张元,十六岁时祖父双目失明。三年中,张元昼夜礼佛,祈祷祖父康复。有一天他读诵《药师经》,看到经中盲者得视的语句,就请来七位僧人,点燃七盏明灯,七天七夜念诵《药师经》,边拜边哭地说:“佛陀!张元为孙不孝,使祖父双目失明,现在张元点灯普施法界,张元愿代祖父受黑暗之苦,使祖父双目复明。”于是殷勤礼拜。七天之后,张元梦见一位老翁,用金鎞刮祖父的双眼,而且安慰他说:“你不要忧虑,三天后就会康复。”张元在梦中欢喜踊跃,醒来后将梦境告诉家人。三天后,祖父果然双目复明。
宋朝名臣吕蒙正,是皈依三宝的大居士。他每日清晨礼佛时都祈祷:“不信佛的人不要生到我家,唯愿子孙世世代代以宰官的身分护持三宝。”后来,吕蒙正的侄子夷简被封为申国公,每逢初一祭拜家庙之后,就去亲近广慧禅师;夷简的儿子公著也被封为申国公,常常亲近天衣禅师;吕蒙正的儿子左丞,常常亲近圆照禅师;左丞的儿子用中,经常亲近佛照禅师。吕蒙正世代显贵、信奉佛教,他的愿望依靠三宝的加被全都实现了。
1990年10月2日,青年佛教徒冯锦标、黄昌华、林婉明到厦门联系工作后,乘机返回广州。飞机起飞后不久,乘务人员宣布飞机被劫,但绝对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这时冯锦标对另外两位同伴说:“快念观世音菩萨,一定能消灾免难。”于是三人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冯锦标在称念圣号时,见到眼前一片光明,观世音菩萨现身于光中。
飞机在空中盘旋了一个多小时后,因燃料耗尽而紧急迫降于广州白云机场。飞机着地后,全体乘客都露出笑容,纷纷鼓掌,但一瞬间,飞机忽然急转弯,撞上另一架飞机,又猛地拉起来,机尾又撞到另一架准备起飞的上海飞机。一声爆炸巨响后,飞机顿时断成两截,截断处正好在冯锦标等三人座位的前一排。他们三人从折断处飞奔出来,机头向前翻了两翻,燃起熊熊烈火。几秒钟后,飞机响起断断续续的爆炸声,机场浓烟滚滚,一片火海。
这次事故共有一百多人死亡,重伤断臂缺腿者十多人,唯独冯锦标等三人仅受表皮轻伤。清理机场时,其它行李都已化为灰烬,而冯锦标的几本佛书却完好无损。人们发现这一奇迹时,都称道佛法不可思议。
由以上公案就可以确信“三宝门中,有求必应”,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平安得平安,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任何如法之事,若能事先供养、祈祷三宝,就极易成办。
【八、速能成佛者,如《师子请问经》云:“由信断无暇。”谓由获得殊胜闲暇,遇归依处,学殊胜道,由此不久当得成佛。】
第八种利益——速能成佛,如同《师子请问经》所说:“由信心断除无暇。”就是由于获得殊胜闲暇,值遇皈依处三宝,修学殊胜之道,因此不久将会成佛。
“由信断无暇”,分别来说,即:由于对三宝生起胜解信,所以舍弃三恶趣;由于对三宝生起欲乐信,所以舍弃邪见和受生长寿天;由于对三宝生起清净信,所以舍弃其余三种无暇。
《涅槃经》说:“归依三宝者,速得佛果位。”
《集学论》说:“若彼常于三宝中,恭敬供养无疲厌,则能超出四魔[21]境,速成无上佛菩提。”
《处胎经》说:“佛告弥勒偈云:汝所三会人,是吾先所化,九十六亿人,受吾五戒者。次是三归人,九十二亿者,一称南无佛,皆得成佛道。”
《萨婆多论》说:“三归五戒乃至别脱,由佛出故开立此法,但轮王、梵王说世间法惠利众生,故十善四弘[22],劫初便有,未能清升,超越世境。法王出世,不为世善,要断烦恼,远出界系,故明戒善,令依具修定慧等行。”(三皈、五戒乃至别解脱戒,由佛陀出世之故而建立此法。轮王和梵天宣说世间法饶益众生:轮王是人主,以十善教化世人;梵王是天主,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教化世人。所以,劫初时就有十善和四无量心,但是以此不能超越世间的境界。法王佛陀出世,目的不是为了世间善法,而是要让众生断除烦恼,远离三界的系缚,所以阐明戒善,让众生依止而修持禅定与智慧等修行。)
因此,通过皈依三宝,修学出世间的大乘佛道,就能速疾成就佛果。
巳四、结说学处
【如是忆念诸胜利故,于日日中,昼三夜三,勤修归依。】
由于这样忆念《摄抉择分》和教授中所出的种种皈依胜利,就能在每天当中白天三次、夜晚三次勤修皈依。
《僧护经》说:“归依佛者,得大吉利,昼夜心中,不离念佛;归依法者,得大吉利,昼夜心中,不离念法;皈依僧者,得大吉利,昼夜心中,不离念僧。”因为皈依佛法僧三宝,将能获得以上胜利所摄的大吉利,所以应昼夜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应当昼三、夜三勤修皈依。
辰六、乃至命缘应当守护不舍三宝
【第六,下至戏笑乃至命缘,应当守护不舍三宝者,身、命、受用定当舍离,若为此故,弃舍三宝,则一切生辗转受苦,故任至何事,不舍归依。作是念已,数起誓愿:虽为戏笑亦不应说舍归依语。】
第六条共同学处——下至戏笑乃至命难应当守护不舍三宝,即:命终死亡时,身、命、受用决定都要舍离,如果为了暂时的身命受用而舍弃三宝,一切生中都将辗转受苦,所以不论遭遇任何事,都不应舍离皈依。应当这样忆念之后,数数发起誓愿:即便是开玩笑也不应说舍弃皈依的话语。
“作是念”是要求我们按论中所说那样思惟,“数起誓愿”是由如理思惟之后数数引发誓愿。所谓“思惟”就是心里要想:死时身命受用都须舍弃,如果为了身命受用而舍弃三宝,就会累…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