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3)▪P11

  ..续本文上一页出生的有情,都是最终舍弃这个身体而前往后世的。智者了达诸法都会坏灭之后,应当安住正法之中,决定行持清净的梵行。

  以人类来说,从时间上可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三类。百年之前地球上生存的人类,如今已经完全灭亡。我们在儿时曾见过祖辈等上几代的人,他们也会谈起年轻时所见闻过的历史人物和当时发生的事,这些都足以表明,过去曾有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生存在地球上。从历史的记载中,我们还可以得知更久远之前的人类及其生活。然而时至今日,这一切都已消逝无踪,百年之前诞生的人类如此,千年之前的人类也是如此,这样一直追溯到五千年前、一万年前乃至无始,也无一不是如此。

  今天,曾经生存在地球上的远古人类,已经无有一人存在,由此可以确定,他们都是因为死亡而告别这个世界。鉴往知今,可以断定现在的人类百年之后必将化为乌有,而未来的人类也是如此。在这个世界上,新人类代代相续出现,然而谁也无法改变有生必定有死的无常规律,因为在有为法的范畴中,毕竟找不到一丝生而不灭的常法。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未来的人类乃至整个三界有情,决定无法逃脱死亡的结局。

  以上从时间方面决定,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有情终将会被死亡摧毁,而没有任何差别。

  辰四、思惟无缘遮止死亡

  【于其死主逃不能脱,非以咒等而能退止。

  面对这样的死主,有情根本不能逃脱,因为这不是依靠咒力等方便所能回遮。

  以下引经说明这个道理。

  【如《教授胜光大王经》云:“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坚硬稳固,成就坚实,不坏不裂,无诸陨损,至极坚强,纯一实密,触天磨地从四方来,研磨一切草木本干及诸枝叶,并研一切有情有命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

  如《教授胜光大王经》所说:譬如,若有四座巨大的铁山,每一座都是坚硬稳固,已成就牢固结实,没有丝毫破裂和损坏,铁山的内外都极其坚硬,通体坚实严密。当这四座铁山从四方触天磨地滚压过来,所有草木、树干和枝叶,都被研磨粉碎,而且具有生命活着的一切有情,也都被压成齑粉。在这大灾难来临之时,并不是依靠快速奔跑便能逃脱,也不是依靠势力、钱财、物质、咒术和药物等所能回遮。

  假如铁山有损坏破裂或有缝隙,那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假如铁山只是从一个方向滚过来,或许还能从其它方向逃脱;假如铁山不是触天磨地而来,或许还能从空中逃离。然而,铁山不但没有丝毫陨损,通体坚实严密,而且是触天磨地、从四方而来,所以情与无情无一例外,皆须被铁山摧毁殆尽,根本无法逃脱。

  【“大王,如是此四极大怖畏来时,亦非于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何等为四,谓老病死衰。大王,老坏强壮,病坏无疾,衰坏一切圆满丰饶,死坏命根。从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静息。”

  佛说:大王!同样,当四种大怖畏来临时,不是依靠快速奔跑能够从中逃脱,也不是依靠势力、钱财、物质、咒术、药物等所能回遮。这“四大怖畏”是什么呢?就是老、病、死、衰。大王,老会摧坏强壮,病能毁坏健康,衰能毁坏一切圆满丰饶,死则毁坏命根。当老病死衰来临时,不是依靠快速奔跑能够从中逃脱,不是依靠势力、钱财所能回遮,也不是以物质、咒术、药物等所能止息。

  大恩上师在《无常道歌》中说:“设若尔曹(尔辈)财宝遍三界,岂料阎罗魔众拒受贿,威慑三界梵王与帝释,想免死道亦无有办法。身体美貌犹如彩云般,通达诱人种种巧幻术,无奈夺命阎魔众威军,微汗毛许不为汝所动。”即使你的财宝充满三界,但死主阎罗王根本不会接受你的贿赂;即便是威力震慑三界的梵天和帝释,也无法避免步入死亡之路;即使你的身体容貌如彩云般美丽,擅长各种诱人的幻术,但也不可能让夺命阎罗王的威军转动一根汗毛。因此当死亡来临之时,根本没有任何回遮的方法。

  这个道理虽然简单易懂,但实在应该深思:当死亡来临时,自己能否在这个世间找到任何回遮的方法?只要有一种方法可以阻止死亡,那我们就可以不接受必死之理;但是,如果找不到任何回遮的方法,那就必须接受必死的事实。

  对此,我们以世上最具势力的人事物来作观察:

  以权势能否遮止死亡?决定不能。若以权势能够遮止,则昔日的帝王都想长生不死,但终究无有一人能够阻止死亡。

  以钱财能否遮止死亡?决, 定不能。若以钱财可以免于一死,则世上的富人无不贪生怕死,但也不见有谁能以金钱换得不死。

  以药物能否遮止死亡?决定不能。世上任何药物都无法治疗死病,若有能治死病的药,则医生应当不死,华陀、扁鹊等神医,如今仍应行医天下。即便依靠药物能够获取健康,苟延生命,但所谓的健康也只是慢性自杀而已,终究不免一死。

  以咒术能否遮止死亡?决定不能。寿尽之时,纵然念咒超过数亿,做尽种种法事,也无法起死回生。

  这样逐一观察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根本无法遮止,即使药师佛也无法延缓寿尽的死亡。

  【迦摩巴云:“现须畏死,临终则须无所恐惧。我等反此,现在无畏,至临终时,用爪抓胸。”

  迦摩巴说:现在就要畏惧死亡,临终时则应无所畏惧;但是我们却与此相反,现在毫不畏惧,到了临终时,就只有用指甲抓自己的胸口。

  下面以理归摄上述内容:

  一、被业惑牵引的凡夫(有法),死主决定当来并且无缘遮止(所立),因为无论受何种身、住在何处、生在何种时代,都没有任何方法能够遮止死亡的缘故(能立)。

  二、被业惑牵引的凡夫(有法),决定死亡(所立——第一种根本),因为死主决定当来而且无缘遮止的缘故(能立——第一种根本的第一种因相)。

  卯二、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分三:一、以教理成立 二、以比喻说明 三、劝诫勿贪现世

  【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者。

  思惟第二种因相,即思惟寿命没有丝毫可增加,而且不间断减少。

  辰一、以教理成立

  【如《入胎经》云:“若于现在善能守护,长至百年或暂存活。”极久边际仅有尔许,纵能至彼,然其中间寿尽极速,谓月尽其年,日尽其月,其日亦为昼夜尽销,此等复为上午等时而渐销尽,故其寿命总量短少。此复现见多已先尽,所余寿量虽刹那许亦无可添,然其损减,则遍昼夜无间有故。

  就像《入胎经》所说:“如果现在能够好好保养这个身体,就可以活到一百岁或者再多一点。”(这是依据佛陀时代的情况来说的,现今时代恶浊,纵然精心保养也只能活到七十岁或者稍多。若未慎防损减寿命的因缘,也不一定能活到这个岁数。)因为寿命最长也只有这么多量,纵然能够活到这个岁数,但是中间寿命销尽的速度却很快,即以月销尽年,以日销尽月,而日又被白天黑夜销尽,白天等又被上午等时辰逐渐销尽,所以寿命的总量短少。而且,现见此生的寿命多半已经销尽,剩下的寿命即便一刹那也不可能增添,但寿命的损减却周遍于白天黑夜一切时间,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减少,从未间断。

  【《入行论》云:“昼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入行论》说:白天黑夜没有一刹那暂时停止过,此身有限的寿命恒时都在损减,又没有一刹那可以增添,我怎么能够不死呢?

  人寿短短数十年,活一天便减少一天寿命,又没有额外可以增添的寿量,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自己必定会死亡。

  辰二、以比喻说明

  【此复应从众多喻门,而正思惟。

  对于“寿命无丝毫可增,而且不断减少”的道理,应当通过众多比喻而真实思惟。

  【谓如织布,虽织一次仅去一缕,然能速疾完毕所织;为宰杀故,如牵所杀羊等,步步移时,渐近于死;又如江河猛急奔流;或如险岩垂注瀑布。如是寿量,亦当速尽。

  譬如织布,虽然每织一次仅仅织去一缕丝线,但很快就能织完一匹布;又如为了宰杀牛羊等,而将之牵往屠场,当它们向前一步步移动时,就是渐渐接近死亡;又如江河迅猛急速地奔流;或似险峻的岩壁上倾泻的瀑布。同样,人的寿量也将迅速销尽。

  【又如牧童持杖驱逐,令诸畜类无自主力而赴其所,其老病等,亦令无自在引至死前。

  又如牧童拿着棍杖驱赶牲畜,使它们毫无自主地走入圈栏。同样,衰老和疾病等,也使人们毫无自在地被引到死主面前。

  【此诸道理,应由多门而勤修习。

  对这些道理,应当通过多个方面勤修。

  以上诸喻皆出自《集法句经》,以下引经说明。

  【如《集法句》云:“譬如舒经织,随所入纬线,速穷纬边际,诸人命亦尔。”

  当年,世尊在舍卫城乞食游行时,见到一位织布者很快就织完了一匹布,于是说道:譬如织布,先织经线,经线织好后,随即织入纬线,这样很快就会织完所有纬线。同样,人寿也是如此,日月如梭,很快就会结束此生。

  【“如诸定被杀,随其步步行,速至杀者前,诸人命亦尔。”

  就像决定被宰杀的牲畜,随着它一步步往前走,很快就会来到屠夫的面前,人们的寿命也是如此。

  【“犹如瀑流水,流去无能返,如是人寿去,亦定不回还。”

  犹如瀑布的流水,已经流逝的不可能再返回,同样,人的寿命已经逝去的,也决定不会再回来。

  生命必然流逝,即便一刹那也不可能留驻或增加…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