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出生的有情,都是最終舍棄這個身體而前往後世的。智者了達諸法都會壞滅之後,應當安住正法之中,決定行持清淨的梵行。
以人類來說,從時間上可分成過去、現在、未來叁類。百年之前地球上生存的人類,如今已經完全滅亡。我們在兒時曾見過祖輩等上幾代的人,他們也會談起年輕時所見聞過的曆史人物和當時發生的事,這些都足以表明,過去曾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生存在地球上。從曆史的記載中,我們還可以得知更久遠之前的人類及其生活。然而時至今日,這一切都已消逝無蹤,百年之前誕生的人類如此,千年之前的人類也是如此,這樣一直追溯到五千年前、一萬年前乃至無始,也無一不是如此。
今天,曾經生存在地球上的遠古人類,已經無有一人存在,由此可以確定,他們都是因爲死亡而告別這個世界。鑒往知今,可以斷定現在的人類百年之後必將化爲烏有,而未來的人類也是如此。在這個世界上,新人類代代相續出現,然而誰也無法改變有生必定有死的無常規律,因爲在有爲法的範疇中,畢竟找不到一絲生而不滅的常法。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未來的人類乃至整個叁界有情,決定無法逃脫死亡的結局。
以上從時間方面決定,過去、現在、未來叁時的有情終將會被死亡摧毀,而沒有任何差別。
辰四、思惟無緣遮止死亡
【于其死主逃不能脫,非以咒等而能退止。】
面對這樣的死主,有情根本不能逃脫,因爲這不是依靠咒力等方便所能回遮。
以下引經說明這個道理。
【如《教授勝光大王經》雲:“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堅硬穩固,成就堅實,不壞不裂,無諸隕損,至極堅強,純一實密,觸天磨地從四方來,研磨一切草木本幹及諸枝葉,並研一切有情有命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于退卻。】
如《教授勝光大王經》所說:譬如,若有四座巨大的鐵山,每一座都是堅硬穩固,已成就牢固結實,沒有絲毫破裂和損壞,鐵山的內外都極其堅硬,通體堅實嚴密。當這四座鐵山從四方觸天磨地滾壓過來,所有草木、樹幹和枝葉,都被研磨粉碎,而且具有生命活著的一切有情,也都被壓成齑粉。在這大災難來臨之時,並不是依靠快速奔跑便能逃脫,也不是依靠勢力、錢財、物質、咒術和藥物等所能回遮。
假如鐵山有損壞破裂或有縫隙,那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假如鐵山只是從一個方向滾過來,或許還能從其它方向逃脫;假如鐵山不是觸天磨地而來,或許還能從空中逃離。然而,鐵山不但沒有絲毫隕損,通體堅實嚴密,而且是觸天磨地、從四方而來,所以情與無情無一例外,皆須被鐵山摧毀殆盡,根本無法逃脫。
【“大王,如是此四極大怖畏來時,亦非于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于退卻。何等爲四,謂老病死衰。大王,老壞強壯,病壞無疾,衰壞一切圓滿豐饒,死壞命根。從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于靜息。”】
佛說:大王!同樣,當四種大怖畏來臨時,不是依靠快速奔跑能夠從中逃脫,也不是依靠勢力、錢財、物質、咒術、藥物等所能回遮。這“四大怖畏”是什麼呢?就是老、病、死、衰。大王,老會摧壞強壯,病能毀壞健康,衰能毀壞一切圓滿豐饒,死則毀壞命根。當老病死衰來臨時,不是依靠快速奔跑能夠從中逃脫,不是依靠勢力、錢財所能回遮,也不是以物質、咒術、藥物等所能止息。
大恩上師在《無常道歌》中說:“設若爾曹(爾輩)財寶遍叁界,豈料閻羅魔衆拒受賄,威懾叁界梵王與帝釋,想免死道亦無有辦法。身體美貌猶如彩雲般,通達誘人種種巧幻術,無奈奪命閻魔衆威軍,微汗毛許不爲汝所動。”即使你的財寶充滿叁界,但死主閻羅王根本不會接受你的賄賂;即便是威力震懾叁界的梵天和帝釋,也無法避免步入死亡之路;即使你的身體容貌如彩雲般美麗,擅長各種誘人的幻術,但也不可能讓奪命閻羅王的威軍轉動一根汗毛。因此當死亡來臨之時,根本沒有任何回遮的方法。
這個道理雖然簡單易懂,但實在應該深思:當死亡來臨時,自己能否在這個世間找到任何回遮的方法?只要有一種方法可以阻止死亡,那我們就可以不接受必死之理;但是,如果找不到任何回遮的方法,那就必須接受必死的事實。
對此,我們以世上最具勢力的人事物來作觀察:
以權勢能否遮止死亡?決定不能。若以權勢能夠遮止,則昔日的帝王都想長生不死,但終究無有一人能夠阻止死亡。
以錢財能否遮止死亡?決, 定不能。若以錢財可以免于一死,則世上的富人無不貪生怕死,但也不見有誰能以金錢換得不死。
以藥物能否遮止死亡?決定不能。世上任何藥物都無法治療死病,若有能治死病的藥,則醫生應當不死,華陀、扁鵲等神醫,如今仍應行醫天下。即便依靠藥物能夠獲取健康,苟延生命,但所謂的健康也只是慢性自殺而已,終究不免一死。
以咒術能否遮止死亡?決定不能。壽盡之時,縱然念咒超過數億,做盡種種法事,也無法起死回生。
這樣逐一觀察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死亡根本無法遮止,即使藥師佛也無法延緩壽盡的死亡。
【迦摩巴雲:“現須畏死,臨終則須無所恐懼。我等反此,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
迦摩巴說:現在就要畏懼死亡,臨終時則應無所畏懼;但是我們卻與此相反,現在毫不畏懼,到了臨終時,就只有用指甲抓自己的胸口。
下面以理歸攝上述內容:
一、被業惑牽引的凡夫(有法),死主決定當來並且無緣遮止(所立),因爲無論受何種身、住在何處、生在何種時代,都沒有任何方法能夠遮止死亡的緣故(能立)。
二、被業惑牽引的凡夫(有法),決定死亡(所立——第一種根本),因爲死主決定當來而且無緣遮止的緣故(能立——第一種根本的第一種因相)。
卯二、思惟壽無可添、無間有減分叁:一、以教理成立 二、以比喻說明 叁、勸誡勿貪現世
【思惟壽無可添,無間有減者。】
思惟第二種因相,即思惟壽命沒有絲毫可增加,而且不間斷減少。
辰一、以教理成立
【如《入胎經》雲:“若于現在善能守護,長至百年或暫存活。”極久邊際僅有爾許,縱能至彼,然其中間壽盡極速,謂月盡其年,日盡其月,其日亦爲晝夜盡銷,此等複爲上午等時而漸銷盡,故其壽命總量短少。此複現見多已先盡,所余壽量雖刹那許亦無可添,然其損減,則遍晝夜無間有故。】
就像《入胎經》所說:“如果現在能夠好好保養這個身體,就可以活到一百歲或者再多一點。”(這是依據佛陀時代的情況來說的,現今時代惡濁,縱然精心保養也只能活到七十歲或者稍多。若未慎防損減壽命的因緣,也不一定能活到這個歲數。)因爲壽命最長也只有這麼多量,縱然能夠活到這個歲數,但是中間壽命銷盡的速度卻很快,即以月銷盡年,以日銷盡月,而日又被白天黑夜銷盡,白天等又被上午等時辰逐漸銷盡,所以壽命的總量短少。而且,現見此生的壽命多半已經銷盡,剩下的壽命即便一刹那也不可能增添,但壽命的損減卻周遍于白天黑夜一切時間,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地減少,從未間斷。
【《入行論》雲:“晝夜無暫停,此壽恒損減,亦無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入行論》說:白天黑夜沒有一刹那暫時停止過,此身有限的壽命恒時都在損減,又沒有一刹那可以增添,我怎麼能夠不死呢?
人壽短短數十年,活一天便減少一天壽命,又沒有額外可以增添的壽量,因此,我們可以斷定,自己必定會死亡。
辰二、以比喻說明
【此複應從衆多喻門,而正思惟。】
對于“壽命無絲毫可增,而且不斷減少”的道理,應當通過衆多比喻而真實思惟。
【謂如織布,雖織一次僅去一縷,然能速疾完畢所織;爲宰殺故,如牽所殺羊等,步步移時,漸近于死;又如江河猛急奔流;或如險岩垂注瀑布。如是壽量,亦當速盡。】
譬如織布,雖然每織一次僅僅織去一縷絲線,但很快就能織完一匹布;又如爲了宰殺牛羊等,而將之牽往屠場,當它們向前一步步移動時,就是漸漸接近死亡;又如江河迅猛急速地奔流;或似險峻的岩壁上傾瀉的瀑布。同樣,人的壽量也將迅速銷盡。
【又如牧童持杖驅逐,令諸畜類無自主力而赴其所,其老病等,亦令無自在引至死前。】
又如牧童拿著棍杖驅趕牲畜,使它們毫無自主地走入圈欄。同樣,衰老和疾病等,也使人們毫無自在地被引到死主面前。
【此諸道理,應由多門而勤修習。】
對這些道理,應當通過多個方面勤修。
以上諸喻皆出自《集法句經》,以下引經說明。
【如《集法句》雲:“譬如舒經織,隨所入緯線,速窮緯邊際,諸人命亦爾。”】
當年,世尊在舍衛城乞食遊行時,見到一位織布者很快就織完了一匹布,于是說道:譬如織布,先織經線,經線織好後,隨即織入緯線,這樣很快就會織完所有緯線。同樣,人壽也是如此,日月如梭,很快就會結束此生。
【“如諸定被殺,隨其步步行,速至殺者前,諸人命亦爾。”】
就像決定被宰殺的牲畜,隨著它一步步往前走,很快就會來到屠夫的面前,人們的壽命也是如此。
【“猶如瀑流水,流去無能返,如是人壽去,亦定不回還。”】
猶如瀑布的流水,已經流逝的不可能再返回,同樣,人的壽命已經逝去的,也決定不會再回來。
生命必然流逝,即便一刹那也不可能留駐或增加…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