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常的本性,从而彻底转变人生观,发起决断之心。而这样决定之后,必定不会动摇,纵然别人说有为法是常法,也不可能转变你对无常的定解。
因此,本论中宗大师一再指点:应从众多喻门而正思惟;故于众事皆应例思;若数数思必可引定解;应作意所见所闻,若诸尊重,或友伴等,寿未究竟,忽由内外死缘,未满心愿而死。宗大师已经为我们指点了无常观的关键之处,即修无常应从何处起修。修行的方法最主要是从很多不同的比喻、很多角度,再三思惟,而且从自己亲身体验的无常中,观修无常,从而引生对无常真正的定解。
辰五、由九种因相决定三种根本分三:一、第一种根本——思惟决定死亡 二、第二种根本——思惟死期不定 三、第三种根本——思惟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
巳一、第一种根本——思惟决定死亡
第一,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身,死亡必定会到来,而且无法遮止,这样就成立决定死亡。
假使某时某处以某种身,死亡不会到来,那就不一定会死;或者虽然到来,但有方便回遮,也可以免于一死,但想一下,根本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死亡。因此,不论何时、何地、以何种身,都不能避免死亡,又无法回遮,所以决定会死。
再归到自身思惟:我这个有漏身,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处在这个浊世中,死主决定会来临,届时也无力回遮,这样决定自己必定会死。
第二,有限的寿量没有刹那增加,而且时刻减少,所以决定会穷尽寿量而死。
这个有限的寿量若能增加或者停止减少,也有不死的可能,但这极短的寿量,刹那不增,时刻消减,所以最终决定会减到零。
再归到自身思惟:这个肉身从入胎开始,已经决定了生存的时间和心跳的次数。在这个过程中,谁也无法令心跳减速或增加次数,所以随着精力消减,肯定会竭尽生命力而死亡。而且,此处要联系行苦思惟,生命本身在不断迁流,每一步都是在走向死亡,所以,这当中的一切现法享乐等都没有安乐的自性。
第三,计算在生之年的修行时间,决定今生只有少许闲暇修习正法,必定会很快死亡。
由第二种因相已经知道,所谓生存就是消耗寿命,而这消耗又分无义和有义。无义的消耗就是维持生存的基本消耗,包括饮食、睡眠等,以及因愚痴散乱所导致的消耗;有义的消耗就是修习正法。而两者之中,前者占多半时间,所以可以供修行的时间只有几年而已。
综上所述,就知道死主决定会到,人的一生稍纵即逝,今生修法时间极短,所以决定要修行正法。
巳二、第二种根本——思惟死期不定分二:一、思惟死期不定的必要 二、死期不定的三种因相
午一、思惟死期不定的必要
为什么要思惟死期不定呢?
因为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受心支配,由于内心的执著不同,就会导致行为倾向的巨大差异。如果我们内心执著今天不死,那必定会为了现世生活的长久安稳,而作种种筹备,而且为了让梦想成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于是把暇满人身都耗在追求现法的利益上。这就像是用无价的珍宝换取面包一样愚痴。相反,如果执著今天必死,就会为了摄取人生的实义而努力修行,如此人身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具有实义和价值。
很多曾有濒死经验和身患绝症的人,因为面对死亡使他们在人生的观念和行为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例如,一位具濒死经验者曾说:“过去,我是一个行尸走肉,除了贪求物质享受之外,生命毫无目标。如今我已彻底改变,我有强烈的动机、生命的目的、明确的方向、把握今生的坚强信念,我对财富的兴趣和贪欲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了解精神层面的渴望,以及希望见到这个世界有所改善的热情。”
有一位死于癌症的医师,临终前写道:“我必须感谢癌症,让我有一些从未有过的经验。了解生命必死之后,让我变得谦卑,使我认识到自己惊人的心理力量,也重新发现自我,因为我必须在人生跑道上停下来,重新衡量,然后再前进。”
还有一位说:“我知道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他要完成和学习的东西,譬如,分享更多的爱,彼此更加慈爱,发现人生最宝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爱,而不是物质。同时,了解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记录,即使当时不经意地擦身而过,但后来还是会出现。”
另有一位说:“我慢慢感觉到自己有一股强烈的爱心,有能力将爱传达给别人,有能力在我四周最微不足道的事上,找到喜悦与快乐。对于病者与临终者,我有强大的慈悲心,我好希望他们多少了知死亡的过程不过是生命的延伸而已。”
他们由于面对死亡,直视无常,心灵深受震憾,从而彻底改变人生观,唤醒了重赋生命价值意义的热忱。
因此,应当数数思惟死期不定的因相,直到触动自心为止。
午二、死期不定的三种因相分二:一、总说 二、分说
未一、总说
死期不定的因相有三种:第一,南赡部洲人类的寿量无有定准;第二,人类死缘极多,活缘极少;第三,所依身极其脆弱。
以因果门归纳这三种因相,第一种因相是由果门成立,后二种因相由因门成立。第一种因相,是从历史与现实中显现的寿命状况,可以决定南赡部洲的人类死期不定。后两种因相是从死亡因缘上安立,即所依身如水泡般脆弱,而现前的因缘中又具有极多死缘,连少许的活缘也成为死缘,这样就能成立死期不定,一旦死缘突发,如水泡般的身体必定会灭亡。
未二、分说分二:一、第一因相 二、第二、三因相
申一、第一因相
第一因相:南赡部洲人类的寿量不定。
“南赡部洲”就是我们生存的世界。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人寿由劫初八万四千岁一直减至劫末十岁,变化巨大,无一定准。尤其当今时代,虽然平均寿量为七十,但对个人而言,在何时死亡根本没有定准,大多数人都是在寿命没有究竟时死去。
这一段的思惟,必须结合地球人类实际的生存状况,以及周遭所发生的死亡现象,这样就知道佛菩萨所说真实不虚。
例如,观察人类因为战争所导致的死亡情况:
以上世纪战争史来说,上世纪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的战争越发残酷,短短二十年中,竟然爆发两次世界大战。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历时四年零三个月,38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参战将士多达七千三百四十余万人,死于战争的人约有一千万,受伤人数约有两千万,受战祸波及的人超过13亿,约占当时世界总人数的75%。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六年之久,60个国家卷入战争,涉战人员占世界总人数的80%。参战人员达一亿二千万以上,死亡人数超过五千万。
从二战结束到1994年为止,世界上发生大小战争有160场,造成二千二百多万人死亡。其中重大的战争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两伊战争、非洲种族战争。21世纪初,又爆发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战争中牺牲的人,都是在寿命没有究竟时死去,谁也没有预料到自己在何时、何地死去。这些都是反映南洲死期不定的事实。
以战争类推,可以观察:
当今人类有多少死于癌症、爱滋病、心脏病等疾病;有多少死于地震、洪水、海啸、大火等自然灾害;有多少死于政治运动、暴力谋杀;有多少死于车祸空难、饮食中毒;有多少死于心理压力、劳累过度。他们都是在寿命没有究竟时死去。
这样全面观察,肯定会理解这个世界人寿不定的涵义。尤其当今时代,生存状况日益恶化,突发死亡事件比比皆是。我们生于这个时代,身处这个世界,不可能不受共业支配,不要幻想自己的命运胜过别人,暂时的安稳,不等于真正生活在太平世界。其实我们同样时刻都处在死亡的边缘,很难有生存的保障。
必须这样观察这个世界生命无常的状况,而且要类比自己,由此生起死亡随时降临的感受。
申二、第二、三因相分三:一、所依身极其脆弱 二、死缘极多、活缘极少 三、活缘皆成死缘
第二因相:人类死缘极多,活缘极少;第三因相:所依身体极其微弱。这二种因相着重是观察死亡的因缘,因为内之色身极其脆弱、外又有很多死缘,所以死期不定。
酉一、所依身极其脆弱
从身体的自性来看,人的身体是由性质相违的四大种暂时聚合而成,犹如四条毒蛇同住在一个箱子中,很难保持平衡的状态。只要其中某一大种稍有增减,便会导致四大失衡,以此引生各种疾病,加速死亡。因此,生命所依的身体本来就极其脆弱,不堪一击。
酉二、死缘极多、活缘极少
从外在因缘而言,致死的因素比比皆是,随时可能现前。这死缘包括地震、洪水、海啸、台风、战争、冤敌、交通事故、政治迫害、饮食中毒、瘟疫、传染病等。这些天灾人祸,谁也无法预料何时降临,或被恐怖分子枪杀,或在街上被车压死,或因兴奋过度而死,死缘如此众多,谁也无法确定明天是否会成为披毛戴角的旁生。
从活缘观察,能维持生存的因素极其稀少,这也和目前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的业力有关。
当今时代由于共业的影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业污染严重,时序紊乱,风雨不调,以致天然食物缺乏营养,没有精华,而且因为添加农药、化肥等,导致食物含有毒素,受用食物没有治病的功能,反而造成饮食性疾病。
以有情根身而言,人体消化吸收功能极差,大多难以消化,即便消化也没有养身的能力。
以心识状态来说,当今人类分别念粗重,恶行尤为严重,行善心力微弱,因此通过念诵等增长寿命非常困难。
酉三、活缘皆成死缘
这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活缘转为死缘;二、活缘本身就是趣向死亡的因缘。…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