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常的本性,從而徹底轉變人生觀,發起決斷之心。而這樣決定之後,必定不會動搖,縱然別人說有爲法是常法,也不可能轉變你對無常的定解。
因此,本論中宗大師一再指點:應從衆多喻門而正思惟;故于衆事皆應例思;若數數思必可引定解;應作意所見所聞,若諸尊重,或友伴等,壽未究竟,忽由內外死緣,未滿心願而死。宗大師已經爲我們指點了無常觀的關鍵之處,即修無常應從何處起修。修行的方法最主要是從很多不同的比喻、很多角度,再叁思惟,而且從自己親身體驗的無常中,觀修無常,從而引生對無常真正的定解。
辰五、由九種因相決定叁種根本分叁:一、第一種根本——思惟決定死亡 二、第二種根本——思惟死期不定 叁、第叁種根本——思惟死時除正法外余皆無益
巳一、第一種根本——思惟決定死亡
第一,無論何時、何地、以何種身,死亡必定會到來,而且無法遮止,這樣就成立決定死亡。
假使某時某處以某種身,死亡不會到來,那就不一定會死;或者雖然到來,但有方便回遮,也可以免于一死,但想一下,根本沒有一種方法可以避免死亡。因此,不論何時、何地、以何種身,都不能避免死亡,又無法回遮,所以決定會死。
再歸到自身思惟:我這個有漏身,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處在這個濁世中,死主決定會來臨,屆時也無力回遮,這樣決定自己必定會死。
第二,有限的壽量沒有刹那增加,而且時刻減少,所以決定會窮盡壽量而死。
這個有限的壽量若能增加或者停止減少,也有不死的可能,但這極短的壽量,刹那不增,時刻消減,所以最終決定會減到零。
再歸到自身思惟:這個肉身從入胎開始,已經決定了生存的時間和心跳的次數。在這個過程中,誰也無法令心跳減速或增加次數,所以隨著精力消減,肯定會竭盡生命力而死亡。而且,此處要聯系行苦思惟,生命本身在不斷遷流,每一步都是在走向死亡,所以,這當中的一切現法享樂等都沒有安樂的自性。
第叁,計算在生之年的修行時間,決定今生只有少許閑暇修習正法,必定會很快死亡。
由第二種因相已經知道,所謂生存就是消耗壽命,而這消耗又分無義和有義。無義的消耗就是維持生存的基本消耗,包括飲食、睡眠等,以及因愚癡散亂所導致的消耗;有義的消耗就是修習正法。而兩者之中,前者占多半時間,所以可以供修行的時間只有幾年而已。
綜上所述,就知道死主決定會到,人的一生稍縱即逝,今生修法時間極短,所以決定要修行正法。
巳二、第二種根本——思惟死期不定分二:一、思惟死期不定的必要 二、死期不定的叁種因相
午一、思惟死期不定的必要
爲什麼要思惟死期不定呢?
因爲我們所有的行爲都是受心支配,由于內心的執著不同,就會導致行爲傾向的巨大差異。如果我們內心執著今天不死,那必定會爲了現世生活的長久安穩,而作種種籌備,而且爲了讓夢想成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于是把暇滿人身都耗在追求現法的利益上。這就像是用無價的珍寶換取面包一樣愚癡。相反,如果執著今天必死,就會爲了攝取人生的實義而努力修行,如此人身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會具有實義和價值。
很多曾有瀕死經驗和身患絕症的人,因爲面對死亡使他們在人生的觀念和行爲上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例如,一位具瀕死經驗者曾說:“過去,我是一個行屍走肉,除了貪求物質享受之外,生命毫無目標。如今我已徹底改變,我有強烈的動機、生命的目的、明確的方向、把握今生的堅強信念,我對財富的興趣和貪欲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了解精神層面的渴望,以及希望見到這個世界有所改善的熱情。”
有一位死于癌症的醫師,臨終前寫道:“我必須感謝癌症,讓我有一些從未有過的經驗。了解生命必死之後,讓我變得謙卑,使我認識到自己驚人的心理力量,也重新發現自我,因爲我必須在人生跑道上停下來,重新衡量,然後再前進。”
還有一位說:“我知道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他要完成和學習的東西,譬如,分享更多的愛,彼此更加慈愛,發現人生最寶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愛,而不是物質。同時,了解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記錄,即使當時不經意地擦身而過,但後來還是會出現。”
另有一位說:“我慢慢感覺到自己有一股強烈的愛心,有能力將愛傳達給別人,有能力在我四周最微不足道的事上,找到喜悅與快樂。對于病者與臨終者,我有強大的慈悲心,我好希望他們多少了知死亡的過程不過是生命的延伸而已。”
他們由于面對死亡,直視無常,心靈深受震憾,從而徹底改變人生觀,喚醒了重賦生命價值意義的熱忱。
因此,應當數數思惟死期不定的因相,直到觸動自心爲止。
午二、死期不定的叁種因相分二:一、總說 二、分說
未一、總說
死期不定的因相有叁種:第一,南贍部洲人類的壽量無有定准;第二,人類死緣極多,活緣極少;第叁,所依身極其脆弱。
以因果門歸納這叁種因相,第一種因相是由果門成立,後二種因相由因門成立。第一種因相,是從曆史與現實中顯現的壽命狀況,可以決定南贍部洲的人類死期不定。後兩種因相是從死亡因緣上安立,即所依身如水泡般脆弱,而現前的因緣中又具有極多死緣,連少許的活緣也成爲死緣,這樣就能成立死期不定,一旦死緣突發,如水泡般的身體必定會滅亡。
未二、分說分二:一、第一因相 二、第二、叁因相
申一、第一因相
第一因相:南贍部洲人類的壽量不定。
“南贍部洲”就是我們生存的世界。縱觀整個人類曆史,人壽由劫初八萬四千歲一直減至劫末十歲,變化巨大,無一定准。尤其當今時代,雖然平均壽量爲七十,但對個人而言,在何時死亡根本沒有定准,大多數人都是在壽命沒有究竟時死去。
這一段的思惟,必須結合地球人類實際的生存狀況,以及周遭所發生的死亡現象,這樣就知道佛菩薩所說真實不虛。
例如,觀察人類因爲戰爭所導致的死亡情況:
以上世紀戰爭史來說,上世紀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人類的戰爭越發殘酷,短短二十年中,竟然爆發兩次世界大戰。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曆時四年零叁個月,38個國家直接或間接卷入戰爭,參戰將士多達七千叁百四十余萬人,死于戰爭的人約有一千萬,受傷人數約有兩千萬,受戰禍波及的人超過13億,約占當時世界總人數的75%。
第二次世界大戰,曆時六年之久,60個國家卷入戰爭,涉戰人員占世界總人數的80%。參戰人員達一億二千萬以上,死亡人數超過五千萬。
從二戰結束到1994年爲止,世界上發生大小戰爭有160場,造成二千二百多萬人死亡。其中重大的戰爭有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海灣戰爭、兩伊戰爭、非洲種族戰爭。21世紀初,又爆發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
戰爭中犧牲的人,都是在壽命沒有究竟時死去,誰也沒有預料到自己在何時、何地死去。這些都是反映南洲死期不定的事實。
以戰爭類推,可以觀察:
當今人類有多少死于癌症、愛滋病、心髒病等疾病;有多少死于地震、洪水、海嘯、大火等自然災害;有多少死于政治運動、暴力謀殺;有多少死于車禍空難、飲食中毒;有多少死于心理壓力、勞累過度。他們都是在壽命沒有究竟時死去。
這樣全面觀察,肯定會理解這個世界人壽不定的涵義。尤其當今時代,生存狀況日益惡化,突發死亡事件比比皆是。我們生于這個時代,身處這個世界,不可能不受共業支配,不要幻想自己的命運勝過別人,暫時的安穩,不等于真正生活在太平世界。其實我們同樣時刻都處在死亡的邊緣,很難有生存的保障。
必須這樣觀察這個世界生命無常的狀況,而且要類比自己,由此生起死亡隨時降臨的感受。
申二、第二、叁因相分叁:一、所依身極其脆弱 二、死緣極多、活緣極少 叁、活緣皆成死緣
第二因相:人類死緣極多,活緣極少;第叁因相:所依身體極其微弱。這二種因相著重是觀察死亡的因緣,因爲內之色身極其脆弱、外又有很多死緣,所以死期不定。
酉一、所依身極其脆弱
從身體的自性來看,人的身體是由性質相違的四大種暫時聚合而成,猶如四條毒蛇同住在一個箱子中,很難保持平衡的狀態。只要其中某一大種稍有增減,便會導致四大失衡,以此引生各種疾病,加速死亡。因此,生命所依的身體本來就極其脆弱,不堪一擊。
酉二、死緣極多、活緣極少
從外在因緣而言,致死的因素比比皆是,隨時可能現前。這死緣包括地震、洪水、海嘯、臺風、戰爭、冤敵、交通事故、政治迫害、飲食中毒、瘟疫、傳染病等。這些天災人禍,誰也無法預料何時降臨,或被恐怖分子槍殺,或在街上被車壓死,或因興奮過度而死,死緣如此衆多,誰也無法確定明天是否會成爲披毛戴角的旁生。
從活緣觀察,能維持生存的因素極其稀少,這也和目前所處的時代以及自身的業力有關。
當今時代由于共業的影響,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工業汙染嚴重,時序紊亂,風雨不調,以致天然食物缺乏營養,沒有精華,而且因爲添加農藥、化肥等,導致食物含有毒素,受用食物沒有治病的功能,反而造成飲食性疾病。
以有情根身而言,人體消化吸收功能極差,大多難以消化,即便消化也沒有養身的能力。
以心識狀態來說,當今人類分別念粗重,惡行尤爲嚴重,行善心力微弱,因此通過念誦等增長壽命非常困難。
酉叁、活緣皆成死緣
這可以分爲兩方面:一、活緣轉爲死緣;二、活緣本身就是趣向死亡的因緣。…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