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缘中又具有极多死缘,连少许的活缘也成为死缘,这样就能成立死期不定,一旦死缘突发,如水泡般的身体必定会灭亡。
未二、分说分二:一、第一因相 二、第二、三因相
申一、第一因相
第一因相:南赡部洲人类的寿量不定。
“南赡部洲”就是我们生存的世界。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人寿由劫初八万四千岁一直减至劫末十岁,变化巨大,无一定准。尤其当今时代,虽然平均寿量为七十,但对个人而言,在何时死亡根本没有定准,大多数人都是在寿命没有究竟时死去。
这一段的思惟,必须结合地球人类实际的生存状况,以及周遭所发生的死亡现象,这样就知道佛菩萨所说真实不虚。
例如,观察人类因为战争所导致的死亡情况:
以上世纪战争史来说,上世纪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的战争越发残酷,短短二十年中,竟然爆发两次世界大战。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历时四年零三个月,38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参战将士多达七千三百四十余万人,死于战争的人约有一千万,受伤人数约有两千万,受战祸波及的人超过13亿,约占当时世界总人数的75%。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六年之久,60个国家卷入战争,涉战人员占世界总人数的80%。参战人员达一亿二千万以上,死亡人数超过五千万。
从二战结束到1994年为止,世界上发生大小战争有160场,造成二千二百多万人死亡。其中重大的战争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两伊战争、非洲种族战争。21世纪初,又爆发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战争中牺牲的人,都是在寿命没有究竟时死去,谁也没有预料到自己在何时、何地死去。这些都是反映南洲死期不定的事实。
以战争类推,可以观察:
当今人类有多少死于癌症、爱滋病、心脏病等疾病;有多少死于地震、洪水、海啸、大火等自然灾害;有多少死于政治运动、暴力谋杀;有多少死于车祸空难、饮食中毒;有多少死于心理压力、劳累过度。他们都是在寿命没有究竟时死去。
这样全面观察,肯定会理解这个世界人寿不定的涵义。尤其当今时代,生存状况日益恶化,突发死亡事件比比皆是。我们生于这个时代,身处这个世界,不可能不受共业支配,不要幻想自己的命运胜过别人,暂时的安稳,不等于真正生活在太平世界。其实我们同样时刻都处在死亡的边缘,很难有生存的保障。
必须这样观察这个世界生命无常的状况,而且要类比自己,由此生起死亡随时降临的感受。
申二、第二、三因相分三:一、所依身极其脆弱 二、死缘极多、活缘极少 三、活缘皆成死缘
第二因相:人类死缘极多,活缘极少;第三因相:所依身体极其微弱。这二种因相着重是观察死亡的因缘,因为内之色身极其脆弱、外又有很多死缘,所以死期不定。
酉一、所依身极其脆弱
从身体的自性来看,人的身体是由性质相违的四大种暂时聚合而成,犹如四条毒蛇同住在一个箱子中,很难保持平衡的状态。只要其中某一大种稍有增减,便会导致四大失衡,以此引生各种疾病,加速死亡。因此,生命所依的身体本来就极其脆弱,不堪一击。
酉二、死缘极多、活缘极少
从外在因缘而言,致死的因素比比皆是,随时可能现前。这死缘包括地震、洪水、海啸、台风、战争、冤敌、交通事故、政治迫害、饮食中毒、瘟疫、传染病等。这些天灾人祸,谁也无法预料何时降临,或被恐怖分子枪杀,或在街上被车压死,或因兴奋过度而死,死缘如此众多,谁也无法确定明天是否会成为披毛戴角的旁生。
从活缘观察,能维持生存的因素极其稀少,这也和目前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的业力有关。
当今时代由于共业的影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业污染严重,时序紊乱,风雨不调,以致天然食物缺乏营养,没有精华,而且因为添加农药、化肥等,导致食物含有毒素,受用食物没有治病的功能,反而造成饮食性疾病。
以有情根身而言,人体消化吸收功能极差,大多难以消化,即便消化也没有养身的能力。
以心识状态来说,当今人类分别念粗重,恶行尤为严重,行善心力微弱,因此通过念诵等增长寿命非常困难。
酉三、活缘皆成死缘
这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活缘转为死缘;二、活缘本身就是趣向死亡的因缘。
人的命运很难预测,随时都有未知的因素发生。每一个求生行动中,都有可能触及或招感死亡的因缘。譬如,本想用肉食滋补身体,不料肉中含有细菌,反而中毒而死;或者本来想外出打工赚钱,中途却发生车祸而丧生;或者与朋友共事,却遭朋友陷害;或者想去藏地求法,却因高山反应死去。因此多方面思惟后发现,谁也无法保证,一种求生的因缘中没有潜伏致死的因素。
同时应当了知,一切活缘本身就是在消耗生命。例如,赚钱养命本身就是一种悲哀,这样的行动只是加速耗尽生命而已,钱还没有赚足,精力却已经耗尽。因此,谋生的因缘其实是致死的因缘。
综合三种因相,应这样观想:我们这个微弱的命根,处在这样一个充满死缘而动荡不安的时代中,犹如一盏油灯处在随时都会起风的广场中,如果大风骤起,油灯顷刻就会被吹灭。同样,在渐渐趣向死亡的过程中,如果突然现前病魔、战争、车祸、地震等横死外缘,生命也是片刻不住,不知道我的生命当中何时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这样思惟之后,必须发起决断:死亡随时降临,所以从现在起修习正法。
巳三、第三种根本——思惟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
成立这个根本的三种因相,就是三种无益,即:亲友无益、受用无益、身体无益。如果能够确认这三者毫无利益,唯有正法有利益,心中必定会发起决断,唯一以正法为皈依、为怙主、为救助者,全身心依止正法。
我们应当认真思惟此处的内容,要知道思惟只有依靠自己,他人是无法代替的。只有自己通达这个道理,才可能转变行为。要知道自己的心就是内在的阿阇黎,其力量远胜他缘,如果自己通过思惟,相续中生起真正的定解,远远胜过他人的灌输。所以只有通过自己思惟,确实体会到心外诸法全无利益之后,才会真正发起决断,放下万缘,一心依止正法。
思惟时,观想自己处在临终弥留之际,然后问自己:
一生之中,享受过那么多的美味佳肴、换过那么多的漂亮衣裳,现在对自己的心有什么利益?能带走什么?毫无利益,也无法带走丝毫。
一生之中,住过的洋房小车,用过的家俬电器,于心有何利益?又能带走何者?这些无情法根本无法安慰内心,也无法带走丝毫。
一生之中,曾经纵情于娱乐歌舞,醉生梦死;曾经沉浸于剧中人事,悲欢同息;也曾经疯狂地为精彩球赛,高声呐喊。但这些幻化声色对自己的心又有什么利益。
一生之中,亲眷如云,朋友如梭,现在又有谁能生死相随?父母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遇,也无人愿意代受,死时的苦乐,只有自己独自感受。
这日夜不离的身躯,曾竭力爱惜养护,精心美化,但命终时,纵然不情愿也必将舍去,毫发不随,所以这个肉身也难以抵挡业风,又怎么可以慰藉心灵?
现在,人生的舞台行将落幕,一生所拥有的权势名位,以及鲜花掌声中度过的辉煌岁月,种种荣耀,也必将随业风而去,荡然无存,又怎能驱走我内心的恐惧?
一生之中,曾拥有多少恩怨情仇,也曾沉溺在亲友爱眷的情感漩涡中,这些起伏迭荡的感情,反复无常的执著,又怎么能牵住业风,同赴后世!于死亡毕竟没有丝毫利益。
一生之中,曾经博览世学,辩才无碍,也拥有高等学历,但以这些世智能否说服死神网开一面?面对死神,纵然练就百般武艺,也没有用武之地。
这样层层探询之后,不由会问:究竟什么才能真正利益自己?
如是追究,必将发现真正能利益自己的,唯一是这颗清净的善心。一生当中,如果曾善待周遭的人们,尽到了责任,也履行了义务,也曾守持清净的戒律,以智慧给予世界正法光明,为人类和佛教,奉献了身心,荷负如来的家业。这些善行功德必定安住在心中,以善业力能令内心安详宁静,而且必将随自己同赴后世,成为一切安乐之源。这样明白之后,心中肯定能发起决断:尽形寿唯以正法为皈依处,以人身唯一勤修正法。
最后要将思惟三种因相融入日常行为当中,真正去串习,时时以“死”字警醒自己,应当思惟:今天我必定会死,生命只剩一天,应当怎样度过?世法全都无常,了无实义,唯有正法才具真实义。因此,我应当珍惜最后的机会,摄取坚实。
修习念死,不只是作意今天必死,而是以此作为方便,生起两种正念:一、世法无实义之正念;二、唯有正法有益之正念。如此便能淡泊世情,发起道心。所以佛在《无常经》中说:“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普贤警众偈》也说:“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从这些圣言中,可以体会到“念死”就是要发起取舍的正念:“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就是要外舍万缘,内断世间八法的散乱,舍弃这些无常、无实义之法;“当勤精进,如救头燃”,就是要在一切时处摄取坚实,即“当行不死之门”。
知道这个要点之后,一切日常的行动,都要观为今生最后的一次,由此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机会,将之转为道用。比如,出门时要想:今天或许会死在外面,所以应将最后的时间投入于修行;上车时要想:我今天会死在车上,所以应善用最后的机会,修习利他;上课时要想:这是最后一堂课,所以应发心为利益有情而作清净法行;睡觉时要想:明天不会再醒来,所以应在善心中死去;和他人共处时要想:这是最后的相聚,应以爱心相待。…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