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最初果:是指最初的出世间果,也就是见道。
3、数习果:就是随念见道所证的法界而数数串习的修道。
4、究竟果:就是指修道究竟的无学道。
以上四种,第一种是胜解行位的道,后三种是出世间的见道、修道和无学道,在这四种当中摄尽了道的一切果。
5、随顺果:是后后果的异名,因为后后果和前前因随顺,或者是随顺真如,所以又叫随顺果。
6、障灭果:是最初果的异名,因为以见道灭除遍计两种障碍的缘故。
7、离系果:是前面数习果和究竟果的异名,因为是远离各地所断障碍的缘故,两种都叫做离系果。
8、殊胜果:就是获得神通等殊胜功德的缘故,叫做殊胜果。
9、有上果:大乘一到十地,叫做有上果,因为是在声缘之上的缘故。
10、无上果:佛地叫做无上果,再没有一种殊胜无上的果,所以佛地叫做无上果。
以上以五果或者十种果含摄了道的一切的果。这里只是一般的总说,如果广分的话,三乘的果有无量无边那么多。
以上从三乘的角度宣说了所知之境、能修之道和修道之果。下面开始特别显示大乘超胜于声缘乘的无上道相。
丙二、宣说大乘不共道相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丁一、略说
总由三无上,说为无上乘,
谓正行所缘,及修证无上。
总的就是通过三种无上,宣说大乘是无上乘。三种无上就是正行无上、所缘无上以及修证无上。这是总标略说,下面对于三种无上一一详细解释。
丁二、广说分三:一、正行无上;二、所缘无上;三、修证无上
戊一、正行无上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己一、略说
正行有六种,谓最胜作意,
随法离二边,差别无差别。
所谓大乘的正行有六种,就是①最胜正行;②作意正行;③随法正行;④离二边正行;⑤差别正行;⑥无差别正行。
己二、广说(依略说次第)分五:一、最胜正行;二、作意正行;三、随法正行;四、离二边正行;五、差别正行与无差别正行
庚一、最胜正行分二:一、十二最胜正行;二、所修十度
辛一、十二最胜正行
最胜有十二,谓广大长时,
依处及无尽,无间无难性,
自在摄受起,得等流究竟。
所谓最胜正行有十二种分类,就是⑴广大最胜;⑵长时最胜;⑶依处最胜;⑷无尽最胜;⑸无间最胜;⑹无难最胜;⑺自在最胜;⑻摄受最胜;⑼发起最胜;⑽至得最胜;⑾等流最胜;⑿究竟最胜。这十二种是大乘正行超胜二乘正行的最胜之相。
以下我们作一一解释:
⑴广大最胜:可以从所厌广大和所求广大两个方面解释。所厌广大,就是大乘菩萨不希求一切世间的富贵安乐自在,也厌离小乘的涅槃果位。所求广大,就是大乘菩萨唯一寻求一切智智的果位。因为所厌所求都极为广大,所以是广大最胜。
⑵长时最胜:长时是和短时相比而说的。所谓短时就是二乘和世间的小果短时就可以获得,所以只是短时地修习。比如声闻人寻求阿罗汉的小果,利根声闻通过三世的修习,就可以证果。所谓长时,就是为了成就大乘无上究竟的佛果,在三大阿僧祗劫当中长时熏习。
⑶依处最胜:首先要知道大乘修行的依处是什么?大乘的十度都是以利他为先,因为依于有情的缘故,有情就叫做依处。大乘修行的依处是无量无边的一切有情,二乘修行的依处只是自己一个人,所以大乘的依处是最胜的。因为小乘行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念头推动下,为了自己求小乘阿罗汉的解脱果作修行的,所以,二乘修行的依处只是自己一个人,但是大乘的修行依处确确实实是为了一切有情的,无量无边众生的利益都行持,也就是说大乘的六度万行唯一就是以利他为根本的,所以,大乘修行的依处是无量无边的一切有情,所以,依处是最胜的。
⑷无尽最胜:是从回向上说的。这个“无尽”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解释:第一、从所回向的善根来说,就是以回向无上菩提,由此在无余涅槃时,善根也无有穷尽;第二、从回向之处来说,就是所回向的菩提在未来世没有穷尽;第三、从能回向的善根来说,菩萨十度所修集的一切一切善根,都作回向,没有一种善根不可以回向的,所以能回向的善根也是无尽的。我们就知道无尽从很多方面可以解释,所回向的,能回向的,从回向之处各各方面来看,的确大乘人修行善根回向呢成了无穷无尽甚深的法,所以叫做无尽最胜。
⑸无间最胜:就是因为获得自他平等胜解的缘故,能让善根相续不间断而圆满。大乘的菩萨修胜义法门的时候,万法都是大自然、大平等的自性,而且以自他相换的方式来超越二乘,修平等的境界,所以,获得自他平等胜解的缘故,能让一切的善根相续不间断而增长圆满,这叫无间最胜。按照《述记》所说来解释,大乘菩萨对于自他获得平等胜解,这样对待众生就像对待自己一样,把一个小我已经扩展成为无穷无尽的大我,由于众生无量的缘故,在众生上面发起的布施、持戒等将永远不会间断。或者教化众生,当众生行善的时候,由于菩萨具有平等胜解,所以菩萨就像自己所作一样欢喜,这样就能让自己的布施等快速圆满。
⑹无难最胜:这是从大乘的善巧上说的。大乘以随喜等的善巧方便,可以无难而圆满布施等修行。如果不具有随喜等,需要自己去作,那就很困难。能够随喜而不需要自己作,就是无难。
⑺自在最胜:就是以虚空藏等三摩地的殊胜力能够使布施等修行随欲圆满。大乘的三摩地非常非常殊胜,能够转变金银等物而布施给众生,以能变无穷无尽的缘故,所以叫做“虚空藏”,这是从比喻取的名字。这样我们就知道,大乘菩萨他不是一种执著心、一种希求心,落到一种相状而行持善法,不是这样的,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三摩地的力量来修持六度万行的,所以非常自由、非常自在而行持的,修行都是随意圆满的,所以就叫做自在最胜。
⑻摄受最胜:大乘的十度修行是以无分别智慧摄受。比如,在作布施等时,不见施者、所施、受者等,这样三轮体空的方式作布施,所以叫做以无分别智摄受,这样能够让布施等波罗蜜多获得清净,成为出世间的真实的波罗蜜多。
这样我们就知道,大乘的十度修行不是有行相,有三轮执著的境界行持的,而是三轮体空的无分别智慧摄受的前提下行持布施等,这样就成了出世间的真实的波罗蜜多。
依靠以上八种最胜,以甚深广大的方式修习般若,所以是超胜声闻独觉的最胜正行。
下面四种最胜,是按照地道划分来说的,也就是属于从资粮道到无学道之间四个阶段的最胜。
⑼发起最胜:就是在资粮道和加行道时,对于大空性的法忍辗转而增上,这就是发起最胜。所发起,就是对于大空性的法忍。
⑽至得最胜:就是在初地开始获得出世间无漏道,所得就是出世间道。
⑾等流最胜:就是在第二地到第九地,六波罗蜜多的等流渐次而出生。
⑿究竟最胜:就是指第十地和佛地,第十地是学道的究竟,佛地是无学道的究竟。
辛二、所修十度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壬一、略说
由斯说十度,名波罗蜜多。
“斯”就是上面所说的十二种殊胜。由如是十二种殊胜,故说十度名为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是到彼岸之义。所谓此岸,就是不殊胜的劣地,现在以十二种殊胜超越劣地,所以叫做波罗蜜多。
壬二、广说分二:一、十度体性;二、十度作用
癸一、十度体性
十波罗蜜多,谓施戒安忍,
精进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所谓十波罗蜜多,第一就是对于身体、财富、善根不耽著的布施;第二就是对于取舍的学处如理守持,不违越的持戒;第三就是不被瞋恚等违品胜伏、相续不动摇的安忍;第四就是对于善法勇悍而且数数行持的精进;第五就是系心一缘而不动的禅定;第六就是拣择诸法的般若;第七就是对于自他的广大利益能够顺利成办的方便;第八就是善根猛利不间断摄受的愿;第九就是善根无有空耗、能够胜伏违品的力;第十就是能够通达大乘甚深密意究竟之义的智。
癸二、十度作用
饶益不害受,增德能入脱,
无尽常起定,受用成熟他。
十度的作用分别是①饶益;②不害;③受;④增德;⑤能入;⑥能脱;⑦无尽;⑧常起;⑨决定;⑩受用成熟他。
1、饶益:就是以布施能够满足并且摄受众生。
2、不害:就是以持戒能够不伤害众生,也就是通过持戒可以断除以身口损害他人的行为以及损害他人的发心。
3、受:就是以安忍能够忍受一切损害。
4、增德:就是以精进能够增长功德。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一切功德的增长都要依赖精进才能圆满成办。
5、能入:就是以静虑发起神通等,能够引导有情让他们趣入正法。
6、能脱:就是以般若宣说殊胜妙法,能够让众生的相续解脱。
7、无尽:就是以回向等善巧方便能够让善根无尽。
8、常起:世亲菩萨说:“由愿波罗蜜多故,摄受随顺施等胜生,一切生中恒得值佛,恭敬供养常起施等。”(就是以愿的作用,能够摄受随顺布施等善法的殊胜身器,在生生世世当中都能值遇佛陀,恭敬供养,常常发起布施等的善行。)所以愿的作用就是使得生生世世之中常起善行。
9、定:就是以具足思择力和修习力能胜伏障碍,能够让善根决定转向无上菩提。
10、受用成熟他:就是以智对于布施等的大乘道,自己能够无误受用,而且以此能够成熟其他有情。受用法乐是以智对于自己的作用,无倒成熟他相续是以智对于他人的作用。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八)》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