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广论讲记10)▪P38

  ..续本文上一页

  (2)由业果观察以下做法有哪些利益?

  ① 劳逸结合 ② 事过不留 ③ 不急不缓 ④ 向上不息

  17、对修精进来说,具足四力能起到何种顺缘作用?缺乏四力分别会造成何种不良状态和后果?

  18、发精进时这些方面分别起到何种作用?

  (1)正念 (2)思惟业果 (3)忏悔

  (4)多闻 (5)依止师友

  19、如何才能做到一失念就无间提起?

  20、“迦旃延那因缘”告诉我们何种依止正念的方式?

  21、解释颂词:

  

(1)于此等时中,何能串习念,此因能遇师,或行应理事。

  

(2)定于修业前,令一切有力,忆不放逸论,令自成轻利。

  

(3)如树棉去来,随风飘动转,如是勇悍转,由是事皆成。

  22、说说修精进时应如何具足六种殊胜和六波罗蜜多?

  23、有人想:我们身为凡夫,能力有限,论中反复强调要以大地菩萨的精进为目标、要擐意乐甲,这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并没有多少实义。对此应如何破斥?

  24、在修精进时应如何保持良好趋势?

  25、论证: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愿菩提心的修法是修持精进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静虑波罗蜜

  1、静虑的自性如何?

  2、为什么大乘初学者应当随力学习三摩地?

  

般若波罗蜜

  1、慧的自性如何?

  2、从哪个角度说智慧如同布施等前五度的眼目?

  3、为什么信等根以慧为主?

  4、解释颂词:

  

(1)菩萨开慧眼,虽施自身肉,如从药树取,无别无高下。

  

(2)慧见三有狱,胜解度世间,持戒非自利,何况为三有!

  

(3)慧者有忍德,怨敌莫能害,如调伏象王,堪多业差别。

  

(4)唯勤堕苦边,有慧成大利。

  

(5)诸已趣歧途,集过重罪染,恶人岂能成,静虑妙喜乐。

  5、为什么菩萨能达到慈而无贪、悲而无忧、喜而无动、舍而无弃?

  6、什么是智慧的无上功德?

  7、解释颂词:

  

世间艺术及胜藏,所有如眼诸经典,

  

救护觉慧及咒等,种种建立法差别,

  

众多异门解脱门,彼彼利益世间相,

  

大力佛子所显示,此等皆从慧力生。

  8、为什么说布施、持戒、安忍若无智慧如无眼目?

  9、说出造成愚痴的因缘。

  10、以理证成修行者需要精勤闻法。

  11、为什么说“欲速成佛则须勤修,欲利圣教则须多闻”是自相矛盾的观点?

  12、按本论说出把闻思转为实修助缘的窍诀。

  13、修三慧时如何具足六种殊胜和六波罗蜜多?

  14、是否勤修开发智慧的方便——多闻,有哪些利益和过患?

  

四摄法

  1、解释四摄法的自性。

  2、安立四摄法的理由何在?

  3、四摄中的每一摄各能起到何种作用?

  4、解释颂词:

  

诸摄眷属者,当善依此理,能办一切义,赞为妙方便。

  5、爱语中的随世仪轨语和随正法教语各指什么?

  6、菩萨应修学的三种难行爱语是哪些?

  7、于现法利劝导利行、于后法利劝导利行、于现法后法利劝导利行,各指什么?

  8、应当修行的三类难行利行是哪些?

  9、解释颂词:

  

有未自调伏,虽说正理教,违自语而行,不能调伏他。

  

尊知此义故,心念诸众生,自未调伏时,暂勤自调伏。

  10、如何把四摄法归纳为财摄和法摄两种?

  11、为什么说菩萨万行的总纲是六度四摄?

  12、解释颂词:

  

若由闻何法,令世间生怖,尊亦于此法,久未能实行。

  

然尊习其行,时至任运转,是故诸功德,不修难增长。

  


  [1] 此复:此中还有一层道理在。

  

  [2] 徇利:“徇”是追求、谋求,“徇利”即追求利益。

  

  [3] 病缘医药:因病所需之医药。

  

  [4] 什物:日用杂物器具。

  

  [5] 诸障法:指五种盖障——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

  

  [6] 非时:中夜之外的非睡眠时间。

  

  [7] 胁:身体的两边,从腋下一直到肋骨尽处。

  

  [8] 床座草敷叶敷:大床、小座或者以草、树叶铺设的座等。

  

  [9] 存济:维持生活,延续生命。

  

  [10] 唐译是:“尽寿从他求衣服等,于所获得非法珍财、久所贮积,不受用故。”

  

  [11]《力种性品》:见《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

  

  [12] 违逆:相违、相反。

  

  [13] 本科判乃本讲记所拟。

  

  [14] 动:造作、行动。

  

  [15] 本:根本,即出生之处或所依。

  

  [16] 圣:超胜其它功德。

  

  [17] 现得胜乐住:获得现法乐住。

  

  [18] 净转:原文“清净”应改为“净转”。四禅、四无色定等成就并未彻底清净,仍有变动性,故称为“净转”。

  

  [19] 此段唐译为:“由此精进,是能修证能成菩提一切善法最胜因缘,余则不尔。是故如来以种种门称赞精进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20] 勇识:于利他勇悍的心识,是菩萨的异名。

  

  [21] 壮:壮士,可能是指具有信心、福慧,修行很不错的人。

  

  [22] 有分齐:有限量。

  

  [23] 原文“悦”应改成“脱”。

  

  [24] 护助资粮:护持、助长精进的资粮。

  

  [25] 诸果: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等。

  

  [26] 原文“得”应改为“德”。

  

  [27] 谁:三界所有烦恼。

  

  [28] 狮子儿:邪魔外道比喻为其它野兽,佛是人狮子,佛弟子叫“狮子儿”。

  

  [29] 散缓:“散”是不集中,“缓”是拖延。

  

  [30] 恒相续:持续,一直让此相续不断。

  

  [31] 上二缘,即舍离障碍精进的违缘,修积护持、助长精进的顺缘。

  

  [32] 原文漏译“而压伏后”。

  

  [33] 惯战: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

  

  [34] 善:擅长。

  

  [35] 惺惺:清醒、机警。

  

  [36] 原文“谓当”应改为“何能”。

  

  [37] 五明:内明、因明、医方明、声明、工巧明。

  

  [38] 原文“辨”应改为“办”。

  

  [39] 大般若佛母:般若能生三世诸佛,故称为佛母。

  

  [40] 钿宝:器物上镶嵌的金银、贝壳等珍宝。

  

  [41] 胜解:此处的“胜解”是指欲乐或誓愿。

  

  [42] 原文“贪欲和杂染”的“和”字应省去。

  

  [43] 智慧大臣:智慧有能力辅佐菩萨不因贪著五欲而改变其本性,故比喻为大臣。

  

  [44] 慧因:智慧是出生一切功德之源,故说是“因”。

  

  [45] 俱胝廋他:俱胝那由他,义为无量。

  

  [46] 邪妄:“邪”是颠倒,不正确;“妄”是虚妄,不如实。

  

  [47] 原译“并其邪妄分别毒,及诸邪见为痴因”,应改为“邪妄分别毒邪见,此等皆为愚痴因”。

  

  [48] “彼”是指导致愚痴的种种因缘。

  

  [49] 牛负量经函:一头牛驮运的经函。

  

  [50] 原文“辨”应改为“办”。

  

  [51] 清净经论:以现量、比量、教量观察清净的经典和论典。

  

  [52] 随引而转:别人怎么引,自己就随着转。

  

  [53] 总相:此处指影像。

  

  [54] 三慧:指通达胜义慧、通达世俗慧、通达饶益有情慧。

  

  [55] 经咒二道栋梁:“经”指显,“咒”指密,显密二道的栋梁是指六度。

  

  [56] 溟:海。

  

  [57] 以下“如云”所说的颂词均出自《大乘庄严经论》。

  

  [58] 世仪轨:世间行为规范,或者世俗礼仪。

  

  [59] 诸盖: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等五盖。

  

  [60] 稽留:拖延。

  

  [61]《无边功德赞》:这是赞美佛陀无边功德的一本赞。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广论讲记10)》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