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广论讲记10)▪P37

  ..续本文上一页即便弃舍全不修心,是极稽留[60]清净之道。】

  如果由于未曾串习上述稀有难行的广大行,而在听闻时内心忧恼,这时应想:菩萨最初也未能行持,但他知道先将它作为发愿目标而渐次地修习,经过长久串习之后,就能不需勤作任运而转,因此对难行串习极为切要。如果见到目前不能实行,就放弃而完全不修心,则会严重拖延清净道的进程。

  【如《无边功德赞》[61]云:“若由闻何法,令世间生怖,尊亦于此法,久未能实行。然尊习其行,时至任运转,是故诸功德,不修难增长。”

  如《无边功德赞》说:何种难行之法让有情听闻之后,心生惊怖,世尊您于此法,也曾久久未能实行,但世尊您并未因此而放弃,仍然锲而不舍地串习,一旦串习到量,就能无勤任运地随转。因此,只要坚持串习,就能令先前没有的功德产生,已有的功德增长;若不串习,则功德难以生起和增长。

  【故受菩萨律仪者,定无方便不学诸行。未如仪轨受行心者,亦当励力修欲学心。若于诸行勇乐修学,次受律仪极为坚固,故应勤学。

  因此,受了菩萨戒的人,决定没有任何方便可以不必修学菩萨行。还未按仪轨受取行心律仪的人,也应努力修欲学之心,培养自己修学菩萨行的欲乐。若能对菩萨行勇悍欢喜修学,再受律仪就极为坚固,因此应当勤修欲学之心。

  【上士道次第中,已说净修愿心及学菩萨总行道之次第。

  以上宣说了上士道净修愿心和修学总的菩萨行的道次第。

  以下引《摄颂》总结,并祈祷加持自己能一一修学。

  一、净修愿心

  

为令发心长不退,念其胜利日六修,

  

断四黑法依白法,如理勤行求加持。

  祈求加持我,为使发心增长不退,而能忆念发菩提心的利益、每日六次修习发心,断除四黑法、行持四白法,如是如理精进行持。

  修学“今生不退发心之因”,是忆念发心的利益及每日六次修习发心。修学“来世不离发心之因”,是断除四黑法、行持四白法。

  

成就利他发弘誓,为速圆满此誓愿,

  

进受大戒起大行,勤勇修学求加持。

  祈求加持我,发起成就利他的弘大誓愿,为了速疾圆满这一誓愿,在受愿心之后,进而受取菩萨大戒,发起菩萨大行,勇猛精进地修学。

  二、修学菩萨总行道——六度四摄

  

身命资具三世善,各随所愿施有情,

  

从心变现以布施,舍心增广求加持。

  祈求加持我,能将身命、资具和三世善根,随其所愿无余奉献给有情,从内心变现而布施,让自己的舍心增长广大。

  布施的根本是舍心,舍心修至究竟即是布施度圆满,因此祈求加持自己的舍心增长广大。

  

别解脱等诸律仪,舍命不犯众恶行,

  

若遮若性微细罪,羞耻防护求加持。

  祈求加持我,对所受别解脱、摄善法或饶益有情等律仪,纵然失去生命也不造犯戒的恶行,不论遮罪或性罪,连微细的罪业也以羞耻心谨慎防护。

  

人及非人四大种,所作损恼多相逼,

  

断除嗔恚不与较,观业忍受求加持。

  祈求加持我,当人类、非人以及四大种所作的损恼逼迫我的身心时,能够断除嗔恚而不与之计较,观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恶业的果报,而安然忍受。

  

既为利他求菩提,无量艰辛经劫海,

  

于诸难行无怯倦,著精进铠求加持。

  祈求加持我,既然已立誓为利有情而求证菩提,即使要备受无量艰辛、历经如海劫数,也能对一切难行没有丝毫怯弱、疲厌,而勇披精进铠甲。

  

念知坚固除沉掉,心缘一境生轻安,

  

身心于善有堪能,随意得止求加持。

  祈求加持我,正念、正知坚固,遣除沉没和掉举,心专注一境而引生轻安,身心堪能行持善法,随意成就寂止。

  

以分别智观法性,即由观力引轻安,

  

复从轻安发深观,愿生此慧求加持。

  祈求加持我,以分别妙慧观察法性,由观力引发轻安,又从轻安发起深观,愿我生起深观的智慧。

  

由施摄众成眷属,说如法语示利行,

  

以身作则现同事,四摄利他求加持。

  祈求加持我,由布施摄受众生成为眷属,然后为他宣说开示六度的法语,开示能将他安置于实修中的利行,并且以身作则示现同事,愿我能以四摄法利益众生。

  以上对于三世诸佛智慧总集、文殊菩萨的化身——宗喀巴大师的旷世巨典——《菩提道次第广论》止观之前的内容,稍作浅释。由于本人(益西彭措)对道次第未能真修实证,学识浅陋,故此次讲解多是参考、引述多种藏汉经论及本论的注解、讲记等,各种书名恕不一一列举。

  正如本论最初所说,这部源于阿底峡尊者的教授,总摄了一切佛语扼要,遍摄了龙猛和无著二大车轨,是去往一切种智佛地胜士夫的修持法则,圆具三种士夫的修持次第,依照菩提道次第之门,引导善缘者趣向佛地。

  对于如此完整、珍贵的道次第,期望学人由闻而思,由思而修。此次讲解只是抛砖引玉,更重要的是深入原典,依道次第实修,这才不辜负宗大师造论垂教的一番慈悲。

  

  最后,讲闻的善根回向一切显密佛法永久住世、法界众生离苦得乐,特别回向道次第的教法弘扬兴盛。

  

  

  

  主要引用及参考书目

  1、《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注》

  2、《道次第广论备忘精华汇集·如意善说》

  3、《菩提道次第心传录》

  4、《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

  5、《阿底峡尊者传》

  6、《米拉日巴尊者传》

  7、《瑜伽师地论》

  8、《瑜伽师地论披寻记》

  9、《大智度论》

  10、《法苑珠林》

  11、《普贤上师言教》

  12、《大乘庄严经论释·胜乘甘露喜宴》

  13、《智慧的能量》

  14、《印光大师文钞》

  15、《极乐愿文大疏》

  16、《感应篇汇编》

  17、《感应篇例证·语译》

  

  18、《安士全书》

  

  

  思考题


  

忍波罗蜜

  

  18、为什么必须安受众苦?

  19、引发安受苦忍的方便是什么?

  20、如何思惟苦的功德?如何思惟能忍众苦难行的功德?二者有何差别?

  21、解释忍苦八处:

  (1)依止处(2)世法处(3)威仪处(4)摄法处

  (5)乞活处(6)勤劬处(7)利有情处(8)现所作处

  22、说出法思胜解忍的胜解之境和胜解之理。

  23、修安忍时如何具足六种波罗蜜多?

  24、第五“此等摄义”中讲了哪些要点?

  

精进波罗蜜

  

  1、说出精进的自性。

  2、用自己的话讲述精进的利益。

  3、什么是擐甲精进?引发擐甲精进有何种利益?

  4、什么是摄善法精进和饶益有情精进?

  5、精进的所治品是哪些?

  6、如何修行破除推延懈怠?

  7、如何破除贪著恶劣事业?

  8、如何破除退屈或者自轻?

  (1)于应得破除退屈;(2)于能得方便破除退屈;

  (3)于所安住修道处所破除怯弱。

  9、什么是胜解力?如何发胜解力?

  10、什么是坚固力?如何发坚固力?

  11、什么是欢喜力?如何发欢喜力?

  12、什么是暂止息力?为什么要运用暂止息力?

  13、胜解力

  (1)修习业果、信、欲、精进四者有什么关系?

  (2)按修胜解力的原理说明如何才能对于十白业道和解脱道发起胜解力?

  14、坚固力

  (1)由缘起观察以下两种行善的做法有哪些功过差别?

  

① 轻率决定,中途舍弃。

  

② 慎重考虑,一旦决定,坚持到底。

  (2)业慢、功能慢和烦恼慢分别指哪种心理状态?

  (3)说出业慢、功能慢和烦恼慢与慢的相似及不同之处。

  15、欢喜力

  (1)说出对善行不应饱足的理由(至少四条)。

  (2)欢喜力应修到何种程度?

  16、息舍力

  (1)由业果观察以下做法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① 身心疲劳时不休息 ② 完成一项善事时心里留恋

  ③ 用功时过急 ④ 用功时过…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广论讲记1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