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与霞婆瓦同为博朵瓦格西的弟子,霞婆瓦也是朗日塘巴的弟子。
[26] 风息平等转:三摩地的一种境界。
[27] 觉沃有情:对有情的尊称。
[28] 策励:鞭策、勉励。
[29] 极相符顺:极其符合随顺,非常一致。
[30] 罪恶众生:指猛兽、毒蛇和破戒众生,尤其指破密宗誓言的众生。
[31] 牛五物:指未落地的黄牛的粪、尿、乳、酥、酪。以牛五物涂洒地面,是古印度的做法,现在可采用一些合适的做法清净环境。
[32] 三宝像:佛法僧三宝的形像——佛像、经书、菩萨像。
[33] 床座:指大座和小座。
[34] 妙棹台:层级式供台,可供一级级不杂乱地安布佛像、经书和大乘菩萨像。“妙”形容非常庄严,即有许多鲜花、珍宝、绸缎等庄严,令人赏心悦目。
[35] 莽宇:西藏阿里地区的一部分,靠近尼泊尔。
[36] 桑耶:在拉萨近郊。
[37] 大师:指一切显密佛法之源的释迦牟尼佛。
[38]《摄颂》:《般若摄颂》,宋译本名为《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39] 福田海会:如海的诸佛菩萨大会。
[40] 造初发业行法论:撰造初学者修学仪轨的书。
[41] 此:指上述受愿心的仪轨。
[42]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43] 出自唐译《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
[44] 无间:没有一刹那的间隔。
[45] 由种性门:由种性的方面。
[46] 倍轮王护:人间福德最殊胜的转轮王,以福德力感召,日常有一千名护法神环绕守护他。而发起愿心的菩萨福德更殊胜,有两倍于转轮王的守护,即有两千名护法神守护。
[47] 药叉:旧译夜叉,译为能噉鬼等,此鬼能吃人、伤害人。
[48] 宅神:住宅中的神。
[49] 非人损恼:参照唐译,即非人所作的传染病和各类灾难。
[50] 念无忘失:记忆力强,什么事都不会忘记。
[51] 粗重:烦恼。
[52] 世间依:世间依怙——佛陀。
[53] 他胜罪:戒律中之根本罪,又称边罪。此罪如同断首之刑,不可复生,永被弃于佛门之外,故称极恶。又此罪能破沙门戒体,令彼堕落,魔必得胜,故亦称他胜;善法名自,恶法名他,以恶法胜善法,故犯者称他胜罪。
[54] 独胜:独觉。“独”指最后生不依止阿阇黎而独自证果,“胜”即从生死中胜出。
[55] 二乘作意:小乘只求自己解脱的作意。
[56] 无上乐:无上佛果的安乐,以“无上”摄尽一切暂时的人天安乐。
[57] 于一切种:在任何情况下。
[58] 励令增长:通过努力训练而使发心增长。这需要精勤修习,并非不修就会增长。
[59] 六返摄受:昼夜各三次受愿菩提心。
[60] 此颂也译为:“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61]《释论》:坚慧论师对《大宝积经·迦叶问品》的释论。
[62] 听许:听任、允许、同意。
[63] 行相:此处指行事的相状。
[64] 訾:诋毁、指责。
[65] 更擐甲:“擐甲”即穿上铠甲,比喻精进。“更擐甲”即再次发起精进。
[66] 授记:佛陀事先为菩萨记别说:你将于某时在某国土成佛,名号如何,所化眷属如何……
[67] 悔前防后:指忏悔,以“悔前”具备破恶力,以“防后”具备恢复力。
[68] 前等流种:以前的等流种子或同类种子。比如,现前愿给予安乐的慈心来自前面的慈心种子,此种子就叫前面的等流种子或同类种子。
[69]《集论》:无著菩萨所著的《大乘俱舍论》。
[70]《宝云经》:有些注释中说,此处《宝云经》应是《宝积经》,因为《菩提道次第略论》和《集学论》中引用相同教证时都说是《宝积经》。
[71] 等:表省略的偈颂,即本论宣说皈依时,所引《三摩地王经》中的一颂:“教汝应悟解,如人多观察,由住彼观察,心能如是趣”。
[72] 一时:按古印度时间制,一天二十四小时分成昼夜各三时,即上午、中午、下午是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是夜三时,一时即为六时之一。
[73] 恩扎补底:原文的“因陀罗补底”应改为“恩扎补底”。
[74] 初发心:对应胜解行地。
[75] 行诸行:对应一至七地。
[76] 中类善性学处:此处指发了愿心,但尚未受学行心律仪的中间阶段的学处。
[77] 因相:理由。
[78] 诸胜行:指殊胜的六度万行。
[79] 坚实:实义、心要。
[80] 这段密续经文,《大日经》中译为:“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
[81] 支那堪布:“支那”即中国的古称。“支那堪布”即唐朝一位名叫摩诃衍的和尚,主张初学者最初便无念放松而住,其所建立的宗派被称为无念和尚宗。
[82] 行品:布施、持戒、礼拜等行为的品类。
[83] 原文“又有一类除不毁谤方便而外”应改为“又有一类除毁谤方便而外”。
[84] 无能胜:梵语“阿逸多”,是弥勒菩萨的另一名号。
[85] 空解:通达空性的智慧。
[86] 大地菩萨:已入圣者地的一至十地菩萨。
[87] 此不动地:指八地。
[88] 此安住法门之流:指八地入根本慧定获得上品法忍。
[89] 此法忍门:此处“法忍”指安住空性之入定,即无生法忍。
[90] 具牛粪水:古印度供曼陀罗时所使用的牛五物。
[91] 律咒:指别解脱戒和密乘戒。
[92] 摩怛履迦:直译本母,译为论藏。菩萨论藏,即《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等。
[93] 有师法:有上师传授的受戒仪轨。
[94] 无师法:没有上师而自受的受戒仪轨。
[95] 正义:真正的意义。
[96] 兼说:连带宣说。
[97] 最胜绍尊:一生补处的弥勒菩萨。“绍”即继承之义。
[98] 损他:身语七支——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99] 所依事:指意三支——贪、嗔、痴。
[100] 报一报二:他人损害一次,就报复一次;损害两次,就报复两次。
[101] 行迹:结果。
[102] 此二颂:指此颂和上一颂。
[103] 能趣大乘:是从因乘上说,即能趣入大乘的行为。
[104] 功用散乱:由于用功做加行所引起的散乱。
[105] 余防为得散:“余”,布施之外;“防”,防止、禁止;“为得散”,为了求得五欲而散乱。
[106] 他骂不报骂等:沙门四法。“等”字包括他怒不还怒、他打不还打、寻过不还报。
[107] 坏恶慧:恶慧或邪慧。
[108] 增上:针对这个方面。
[10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
[110] 白氎线:即白细棉线。“氎”音dié。
[111] 铦:锋利,音xiān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广论讲记8)》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