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像热痈,只有在远离冷热二触所引的乐受和苦受后,痈的自性苦才明显出来。与此相似,虽然安立惑业所生的诸行是粗重所摄,但此粗重性只有在远离苦乐二受的舍受中,才特别明显,因此就以舍受表示行苦。
申二、有漏受没有自性安乐的自体
【又能增贪现前乐受,多是于苦渐息灭位[57],妄起乐觉,全无不待除苦所显自性之乐。】
再者,能增长贪欲的现前乐受,大多是在前苦逐渐息灭的时位,生起这是安乐的错觉,而完全没有不观待息苦而显现的自性之乐。
这里重点要认清:只是由苦的减轻,而妄起这是安乐的错觉。
【譬如太走为苦,略为住息遂生乐觉。现见此是先生大苦渐息灭时乐渐次起,故非性乐。】
比如,过度行走,疲累而苦,停下来稍微休息,就会生起乐受。现量可见,这是在先前生的大苦逐渐止息时,渐渐生起的乐受,因此并不是自性的乐(自身体性是乐的乐)。
比如,往山上不停地奔走,走到一定量时,身体的苦受会逐渐加重,腰腿酸胀、心跳加速、头晕眼花等等。此时若稍作休息,就会有身心负担减轻的安乐感觉。
【若太久坐,仍复如前,生众苦故。若是性乐之因者,应如苦因,随其习近,其苦渐增。如是习近行住坐卧、饮食日阴等,亦应随其几久习近,便有尔许安乐渐起,现见太久惟生苦故。】
如果坐得太久,则仍然像前面一样生出苦来。如果坐是自性乐的因,那应当如同苦因,随着不断地受用它,就逐渐地增加苦一样,依止行、住、坐、卧、饮食、日晒、乘凉等,也应当随着做了有多久,就有那么多的安乐渐次生起,然而现量见到,做的时间太久只产生痛苦。因此,有漏乐受并没有自性安乐的自体。
小结:
一、自性之乐的受(有法)持续受用时,乐受将辗转增长,因为自性之乐不会转变为苦的缘故。
比如:火是热性,身体靠近火的时间越久,灼热感就越强。
二、有漏之受(有法)并非乐的自性,因为持续受用反生苦受的缘故。
【如是亦如《入胎经》云:“难陀,行住坐卧诸威仪中,应当了知别别是苦。诸静虑师,应观彼彼威仪自性,若行度日,不住不坐不卧,彼则于行,惟别受苦。别别领受猛性、粗性、难可忍性、非悦意性。非于其行,起安乐想。”】
如是也如同《入胎经》所说:难陀,你要知道,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各各都是苦的自性。修静虑的行者们,你们要观察彼彼威仪的自性。比如,一天当中一直行走,既不停止,也不坐下或者躺下,在这行走的有漏法上,只是领受身体肢节等的苦,而且各各领受猛性、粗性、难可忍性、非悦意性等的苦受,并不会对行走起安乐想。
【余三威仪亦如是说。】
其余住、坐、卧等三种威仪,也如是而说。
也就是,一直站立而不行、不坐、不卧,或者一直端坐而不行、不立、不卧,或者一直躺卧而不行、不立、不坐,都只会感受大苦,全无安乐。
【“难陀,然由彼彼威仪之苦,暂间断故,遂于余余新生众苦,妄起乐想。”】
佛说:难陀,但是由于行持彼彼威仪时的苦受暂得间断,因此便对其余新生的苦妄起安乐之想。
比如挑重担,右肩挑久了疼痛时,换在左肩上,就觉得舒服,这就是妄起乐的错觉。实际上,这时间断了右肩的负担之苦,而左肩的负担之苦正悄然生起,由于新的阶段最初的苦受比原来微弱,因此而引起安乐的错觉。
又如,地狱罪人从极苦的地狱脱生为牛,在烈日下耕地,并不是得到了自性的安乐,而只是另一种苦的开始。又如疯子在狂吼乱跳,拿刀到处砍人后,稍稍平静下来,照着镜子傻笑,也不能称为自性之乐。又如上班族周末到酒吧休闲,酒吧里环境优雅、灯光迷离,靠着舒适的坐椅,边欣赏歌舞,边品尝饮料果品,紧张的身心松懈下来,似乎非常惬意,实际上只是新苦的开端,时间一久,单调乏味之苦又会凸现出来。
总之,在轮回当中,凡夫都是以苦为乐,当一种苦相转换为另一种苦相时,就误认为现前了安乐。实际上,只是新苦的开始。
【“难陀!生惟苦生,灭惟苦灭,生惟行生,灭惟行灭。”】
佛说:难陀,有漏乐受生了,只是苦生了;有漏乐受灭了,也只是苦灭了;有漏乐受生起时,只是行苦生;有漏乐受息灭时,也只是行苦灭。
【《四百论》亦云:“如安乐增长,现见反成苦,如是苦增长,然非可转乐。”】
有人问:依止有漏乐受稍久,就会生起苦受,依止有漏苦受稍久,会不会转成乐受呢?
答:安乐增长后,现见它反而转成苦,如是苦增长后,却不能转为安乐。
因此,由“苦受增长不转为安乐”,可证其自性是苦;由“乐受增长反而转为苦受”,可证其自性并非安乐。
巳二、思惟别苦分三:一、思惟人间之苦 二、思惟非天之苦 三、思惟天人之苦
【第二,思惟别苦有六。】
即思惟六趣每一趣中存在的苦事。
【三恶趣苦,已如前说。】
三恶趣苦,在下士道中已作宣说。
午一、思惟人间之苦
【人苦者,谓饥渴、寒热不可意触、追求劳苦,复有生老病死等七,如前当知。】
人间的苦恼,有饥饿、干渴之苦,有寒热不适造成的苦,有谋生追求的劳苦,还有生老病死等七种苦。要按照上述的八苦、三苦等去了解。
【又如《资粮论》[58]云:“恶趣苦无余,人中亦现有,苦逼等地狱,贫如琰魔世。此中旁生苦,强力于羸弱,制罚及损害,相续如暴流。”】
又如《资粮论》所说:所有的恶趣苦,在人间都有它的同分:痛苦逼切等同地狱,比如,遭受酷刑,被割去眼耳、烈火焚身、五马分尸等;受用贫乏犹如饿鬼,比如,非洲难民饿得皮包骨头,终日惶惶,到处寻找充饥的食物;这里的旁生苦是弱者常受强者的压迫、制罚、损害,又有类似旁生的役使之苦,出卖劳力,做牛做马,身心毫无自在。上述诸苦,在人间就如瀑流一样相续不断。
【“有因贫乏起,余从不足生,追求难忍苦,一切谋略杀。”】
有人因贫乏而生忧苦,又有人因为不知足而生苦恼,在追求财富、地位、受用等的过程中,会产生难忍的痛苦以及一切谋略、暗杀的痛苦。比如,为了获得财富、权势、女色等,有追求的苦,有与人竞争、冲突的苦,有尽心投入却一无所获的失望之苦。
【《四百论》云:“胜者为意苦,庸流从身生,二苦日日中,能坏此世间。”】
人大致分上层人和底层平民两类。上层人有心苦,底层平民有身苦。这两种苦天天在摧坏世间。
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虽然不必要做苦力,但为了维持或增长名誉、财富、地位等,妄想执著比常人多,意苦深重。下层平民为了生存,身体要承受日晒雨淋、奔波负重、连续操作等劳苦。所以说,以意苦和身苦天天在摧坏世间。换句话说,世人天天都要受到身苦和意苦的逼恼。古人说:“浮生一月之中,可开口而笑,只四五日矣。”说明为人乐少苦多,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苦中度过。
以下两篇文章摘自网络,可用来思惟当代人的意苦和身苦。
做一个老板、一个企业家,一个成功人士,是当代许多人的梦想,那么成为所谓成功人士真有安乐吗?
一、选择之痛苦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老板面临企业发展方向的抉择,例如,企业到底要不要发展壮大?如果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是自己管理,还是请职业经理人等。这种选择的痛苦是企业员工所不能体会的。
二、风险之痛苦
企业规模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很多时候,老板并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合适或者正确,一旦失利,后果还得老板自己承担。
三、亲情之痛苦
老板的付出比常人多很多。早上八点钟到办公室,中午开会或者陪人吃饭,下午接待各种各样的人,晚上还要应酬,等到回家的时候,小孩和太太都已经熟睡,老板与家人之间基本上没有沟通和交流,有的人做了老板以后,由于利益的纷争,兄弟姐妹朋友反目成仇,老板成了孤家寡人。
四、身体之痛苦
很多老板不仅工作要动脑,而且还要交际应酬各种人士等,结果肚腩大了,头发没了,身体垮了。成功的代价是牺牲了身体的健康和寿命。
五、孤独之痛苦
老板的交际广泛,但只是表面的风光。由于和家人疏于沟通而出现了裂缝;有了烦恼,不能对家人倾诉,不能跟朋友交流,更不能和下属说,老板高处不胜寒。不能随便外出,不能随意做事,一举一动都要考虑企业的形象,享受不到所谓常态的快乐。
六、财富之痛苦
有了钱比没钱更痛苦。因考虑财富的安全,吃穿并不比以前更放得开,变相的敲诈随时发生,黑白两道都要应酬,大小部门也要“烧香”,谁让你身价过亿?
七、安全之痛苦
在经营当中免不了得罪人,老板总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在家、出外都安排保镖,无法享受常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八、变态之痛苦
老板圈子里流行着一句话:老板们越来越过不上正常的生活,包括不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心态。比如有的老板会赌博甚至吸毒,有的老板会包养二奶。这样做法的代价,轻则被敲诈勒索,重则造成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漏洞,倾家荡产。
九、责任之痛苦
谁都可以死,偏偏老板不能死。不管老板大小,总是有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等靠他生活,如果因他离开…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广论讲记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