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七 四依法(一)▪P2

  ..续本文上一页算到佛教头上,而只能算到个人头上!

  有些人在世间法上可能很聪明,但在佛法的取舍上却愚不可及。究其主因,就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在《前行引导文》等许多论著当中,都讲了依止上师的要求,以及依止上师后,如果发现问题该怎么看待等问题,想必看过的人都应该很清楚。

  如果发现给自己灌过顶或传过佛法的上师行为有问题,则即使生不起信心,也千万不要有邪见,这时要想:这是我自身的问题,是我的观点或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了偏差,因为我的心不清净,所以才会看到不清净的事物。如果我的心清净,怎么会有不清净的显现呢?八地菩萨和佛有不清净的显现吗?上师这样做自有他的理由或密意,虽然暂时看来似乎违背了大乘佛法,但事后的结果却可能是很好的,只是自己鼠目寸光看不到最终结果而已。如此说服自己,尽力将邪见、不好的看法压制、控制住。

  但如果上师的言行真的严重违背了大乘佛法,自己实在无法说服自己,则暂时回避也没有问题。另外,假如依止善知识很多年,却在闻思修等各个方面没有得到任何收获;或者上师经常让自己去做一些与修行或解脱没有关系的世间法,即使自己不想做,给上师解释也得不到谅解,自己的烦恼也因此而增长等等,也万万不得对上师生起邪见,但可以与上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这是最好的选择。

  但假若因此而对整个佛法和密法失去信心,则肯定是自己的错误,是根本没有任何道理的大错特错,只能证明自己的浅薄与情绪化。

  总而言之,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上师的要求与佛法发生冲突,自己也不能确定上师是卓越的成就者,或具有不造作的菩提心者,则应该按照佛经的标准,根据佛的教诲去做。

  如果上师是名副其实的成就者,则即使他的要求与佛经在表面上有所违背,我们还是应该按照上师的要求去做。因为真正的修行人或成就者永远不会说出真正违背佛语的话,即使表面上有冲突,其结果也绝不可能有冲突,所以,这种做法也是依法。

  这是毫无疑问的,很多公案都说明了这一点。当年帝洛巴就让那诺巴去偷农民吃过的一碗粥。虽然那诺巴是大名鼎鼎、成就卓著的比丘、修行人、智者,但他也毫不犹豫地去偷了。表面看来,他犯了偷盗罪,但那诺巴明白,他上师不可能让他无缘无故地去做偷盗等低俗的行为,其中一定有密意。正因为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才使那诺巴最终取得了无上的成就。

  当年米拉日巴苦苦地求玛尔巴传法,玛尔巴不但不传,还让米拉日巴给他的儿子盖房子。这边盖完了那边又盖一间,那边盖完了这边又盖一间,盖完了全部拆掉又重新盖。

  表面上看,这是非常自私的行为,不符合大乘的慈悲理念,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却是非常特殊的调服弟子的方法。如果没有这些经历,也许米拉日巴也不会有后面的卓越成就。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公案,就认为所有所谓的上师、活佛、成就者都应该这样。记得米拉日巴离开上师的时候,玛尔巴就语重心长地告诫米拉日巴:以后你调服弟子的时候,不能采用帝洛巴调服那诺巴和我调服你的这一套方法,因为很多低等根机的人接受不了。

  当然,像法王如意宝这样的上师,我们绝对可以不假思索地按他老人家的教言去做,无需理由、无需考证。但一般的普通上师,即使他自称是大活佛的转世、成就者、空行母等等,曾经也给自己灌过顶、传过法,但违背佛陀要求的事情,还是不能做,这叫做依法不依人。

  (4)误区

  现在经常会听见有人说:“我上师已经开许我不修加行了!”或“我上师说我不需要修加行!”在此奉劝诸位,如果你能确定自己的上师真正是像玛尔巴的上师那洛巴那样的大德,则无话可说;但如果自己还不能确定,那就要三思而后行。所有大乘经论,无论显宗还是密宗都一致认为,不修出离心与菩提心,是无法学佛的。如果不按经论的要求去做,而是一味听从上师的摆布,就违背了大乘佛法,这种行为就是依人不依法。

  换言之,只关心对方的名气大小、地位高低、眷属、财产的多少等等,是非常世俗、愚蠢的做法。所谓学佛,就是追求至高无上的智慧与真理。即便对方有名气、有地位,如果随意做出违背大乘佛法、违背真理的事情,那是决不能依止的。

  要知道,即使对方地位高得像罗马时代的教皇,也与我们自身的解脱没有关系。之所以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我们恩重如山,不是因为他名气大、有社会地位、宗教地位,不是他让我们发财、健康、工作顺利,而是因为他传给我们走向解脱的至上法宝。这是再辛苦、再努力、再花大价钱也买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依法不依人。

  有些人会四处宣称,这位上师是转了三十世、四十世、八十世的活佛等等;或说,这位上师很了不起,闭关了多少多少年,今天刚刚出关。很多不辨真伪的人一听此话,便认为自己很有福报,急急忙忙就去结缘。谁知这位上师明天也说是刚刚出关,后天还说是刚刚出关,天天都是“刚刚出关”,其中的谎言不戳即穿。据说,有些地方经常会有此类不如法的行为发生。

  目前个别佛教徒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一听说谁是某某人的转世活佛或成就者,就既不观察,也不思维,便盲目地崇拜迷信、趋之若鹜;第二个极端,是一旦发现某某上师的一点毛病,就对整个佛法失去信心。这都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正规的路,还缺乏应有的智慧,故而会导致这样的问题。

  如果之前不观察,就去接受灌顶,甚至还游说其他人接受灌顶,那是要负因果责任的。若在灌顶之后,又发现上师的某些过错,便大肆诽谤,上师弟子之间拒不来往,道友之间也争相传说谁谁谁犯了密乘戒,原来非常好的朋友也断绝了关系,最后自己感到走投无路、一塌糊涂,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3、结尾

  弥勒菩萨的《经庄严论》中讲得非常清楚,即使对石头、木头等无情物,也不能有嗔恨心,那盲目地诽谤佛法或修行人就更不合章法了。

  凡夫人就有这样的毛病——不愿意去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更不愿意传颂别人的功德;偏偏喜欢观察、谈论别人的过失。一发现别人的少许缺点,就幸灾乐祸地四处传播,并夸大其词。本来很小的事情,竟越传越严重。

  本来佛陀要求我们,要把所有的众生当作善知识来看待。这个要求很高,我们不一定能做到,但无论如何,也不要轻易诽谤别人;

  同时,也不能因个人目的而到处吹嘘某人,从而为某些人招摇撞骗制造机会,否则很可能会对其他人造成很大伤害,自己也有很大过失。

  一方面,对真正的出家人或修行人,我们必须恭敬;但如果要去听法、灌顶,就需要严格观察。如果不能确定对方是否具备金刚上师的条件,那就只能暂时放弃。

  总而言之,正确的做法,是用中立的观点去对待不了解的修行人——既不要随意毁谤他人;也不要轻易帮不熟悉的人做宣传、打广告,以免助纣为虐、害人害己。

  追求真理和智慧,不追求个人崇拜!

  

  

《慧灯之光七 四依法(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