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些是不明白,有些是怀疑,有些被邪见所蔽。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大家需要进一步去探索。
(九) 主持人问:我又想再问一个问题: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中,很注重依止上师。但现在传媒很发达,我们不了解佛教的人,常会听到对某些出家人的非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来分辨,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上师?
答:不论现在传媒是否发达,选择上师都要事先观察,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宗喀巴大师在《事师五十颂释》中也讲了,观察上师要6到12年的时间。
但现在很多人听说来了个上师,在对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去依止,这样的行为特别草率。不要说依止出世间的善知识,就算选择一位世间的老师,也要提前了解他的人格、学问。不然,你在街上随便碰到个自称为老师的人,就马上跟着他学习,这可能有一点危险性。
要知道,不观察上师就胡乱依止,这是你自己的过失,毕竟有些上师是善知识,有些却不一定是,只是冒充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应当头脑清醒、细心观察。
当然,有些假冒善知识的人招摇撞骗,这是他个人的问题,并不是藏传佛教的过失。藏传佛教中一再强调,选择上师必须好好观察。可如今很多人却非常盲目,既然你的依止方法不对,那么后果就应该自负。
(十) 问:我是浙大医学院的学生。我有时候修禅定,可以把心暂时安住下来,但碰到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心马上又散乱了。请问,怎样才能把心一直保持在恒定的状态中呢?
答:我们在修禅定时,以前若没有经过长期串习,心就很容易随外境散乱。只有修行的时间越来越长、次数越来越多,心的力量足够强了,这种禅定境界才会比较稳固。所以,藏传佛教中经常强调,修禅定一定要长时间。
而且,刚开始必须依止寂静的环境,否则,五光十色的外境一旦出现,凡夫人的心就会被吸引,并随之而散乱。若能在寂静的环境中一直修行,时间长了以后,即使你身处人群中、忙于工作时,心仍可保持如如不动。这一点,从很多高僧大德的传记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问:我们在家居士应该怎样吃素?这是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
答:汉传佛教自梁武帝以来,出家人就有特别好的吃素传统,包括一些在家居士,也有吃素的习惯。而斯里兰卡、缅甸等南传佛教国家,并没有特别强调吃素。我们藏传佛教,以前在这方面没有条件重视,但现在也非常提倡吃素。因为按照《梵网经》、《楞严经》、《涅槃经》等大乘经典的观点,佛教徒最好是吃素。倘若你实在做不到,在吃肉的过程中,也应该多念一些忏悔咒。
当然,佛教并没有千篇一律要求所有人都吃素。其实,佛教的思想非常包容,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能做到多少就多少,不强迫你非做到什么程度,做不到的话,因果就会惩罚你,你会如何不吉祥,没有这样的。行持善法应当量力而为,这一点大家要记住!
(十一) 问:我不是大学生,是个多年的游子。通过刚才听课和过去看您的很多书,我觉得您很殊胜,对您具足很大的信心。佛教徒的标准,是以皈依来衡量的,今天的因缘这么难得,我想在您前面忏悔生生世世的业障,同时想请您给我们皈依。
答:在座的很多学生,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忏悔。忏悔,就是通过一些方法,消除我们无始以来的罪业。尤其你今生中可能杀了不少生,不管你信不信佛,这种业都一定要忏悔。信了佛以后,你会明白为何要忏悔;即使不信佛,念“嗡班扎尔萨埵吽”忏悔也很简单。
我们佛学院正在开这个法会,今天下午灌顶,明天正式开始,八天中每个人念四十万遍“嗡班扎尔萨埵吽”。有些人一听,可能吓坏了:“啊,四十万遍!”不过,我这里不要求你们念这么多,念四遍就可以。或者,就算仅仅念一遍,这也有很大的功德。要知道,我们往昔造了许多恶业,如果业力特别深重,今生的事业就会有障碍,做什么事都不成功。所以,经常念此咒忏悔相当重要!
至于皈依的话,完全是靠自愿,你想皈依也可以,不想皈依也没什么,因为皈依不是一种强迫。
想皈依的人要明白,不是皈依我,我不能成为皈依的对境,而应当皈依佛、法、僧三宝,这有很大的功德和利益。然后,我给你们念一些皈依偈,你们心里观想“我皈依了”,发一个决心就可以。不愿意皈依的话,也不用捂耳朵,不要紧的,你听了不会有害处。
【堪布用藏语给大家皈依……】
可以!我本来也想给你们种个善根,但是不好意思说。(众笑)
(十二) 问:今天晚上聆听堪布的教诲,受益匪浅,感谢浙江大学给我们这个机会!我是浙江大学的校友,曾经是九四级的学生,以前是医生,现在是律师。在三十几年的人生过程中,我有一些感悟:众生是平等的,但也有差异。众生高高低低的地位,实际上是由前世、包括今生的修行所决定的。这种想法对不对呢?
答:对。世间上的所有众生,正如你刚才所说,由于前世积累的福报不同,今生的相貌、财富、权力、地位、心态等都会有差别。这一点,佛陀在许多经中也讲得很清楚,尤其是学过《百业经》的人,越学越会觉得业力不可思议。
佛陀在了义经典中,虽然讲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从这个层面来讲,每个众生都是平等的。但因为他们各自造的善恶业不同,即生中也有这样的差距。
问:佛陀可以完全利他,像堪布您也可以做到这样;但作为芸芸众生则很困难,他们往往会先利己,利己之余再利他。我个人认为:从社会学来讲,人人若都利他,那社会进步的动力可能就没有了。当然,如果人人都是自利,也是不可想象的一种状态。不知道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答:社会上人人都利他的话,那就没人打官司了。开玩笑!
作为凡夫人,确实利己的成分比较多,但我们也不要求每个人现在都变成菩萨,变成舍己利他者。不过,大家至少应当明白,人类最高的思想境界,就是利他。
现在这个社会上,许多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完全是以利己为中心,这样的社会肯定不会安定,出世间的成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佛教中提倡的利他精神,是最崇高、最无上的。
(十三) 问:我是从事销售工作的。前不久听说马云跟李连杰办了一个太极禅文化公司,马云说太极可融合释道儒三家的思想精髓。成立这个太极禅,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觉得挺好,可让广大民众都来参与这个运动;有人觉得马云是事业做到了顶峰,现在想在思想界也独占鳌头。上师能不能对他们的行为作一个点评?
答:我在读书的时候,很喜欢太极拳,还专门弄了一个大沙袋,晚上在老师看不见的地方,跟一群同学拼命练。当时,是太极拳比较流行的时期。后来我了解到太极体现了人天合一,从理论上看,有其甚深的意义。不过在这方面,我也没有很深的研究。
其实每个宗教都有不同的窍诀,真正去行持的话,不管对社会、对自己的身体都会有利。只不过有些人没有完全领悟其精髓,而是以分别念进行揣测、编造,这样的话,有些教义就无法保持原汁原味了。
所以,我觉得若按照真正的理念或动作去推行,这应该很好。但具体怎么样,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分析。
(十四) 问:堪布您好,说实话我就是想皈依,已经犹豫好几年了,来之前也想过这事,但没想到今天这么顺利就皈依了。我想询问一下,以后怎么跟上师保持联系?还有,请上师赐个法名行吗?
答:赐法名的话,一个一个取可能有点困难。其实在灌顶或受大戒时,所有人都可以取一个法名,因此,我就给愿意皈依的人,共同取一个法名:圆利。今天我们讲的,本来就是大乘佛教,“利”益他人。我本人也觉得,哪怕能让一个人得到一点点“利”益,自己也愿意付出、努力。
至于以后怎么联系,我现在开了个微博 ,你们可以去看看。我刚发了一张“龙井茶田”的照片,很多人马上就猜到我来杭州了。(众笑)
(十五) 问:今天得到您的开示,非常感激也非常激动!您今天跟我们讲了,人要怀慈悲心,要放下我执,要利他。关于利他的问题,我个人慧根比较浅,不知道是应该无时无刻都去利他,还是在利他和利己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尽量地去利他?
因为我是个普通的凡人,在工作中、生活中,肯定会跟旁边的人发生利益上的矛盾。而且,假如我要做一笔小生意,如果完全利他,那就不赚钱了,但人都有私心,我赚的钱也不会用很多,可以去帮助需要的人。所以,应该怎样去真正利他呢?我觉得很困惑。
答:在佛教中,并不排斥为了自己的生计做一些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能过清净的生活。
利他的程度,对每个人也没有特定的要求,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心态、能力,往利他的方向迈进,尽量放下我执,全心全意地投入。
现在有些老师或法师,日日夜夜一直想着别人,根本没有自己的空间。他们这种默默无闻的付出,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也不一定能做到。其实无论是出家人、在家人,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价值并不高,就算你再有钱、有地位,也没有什么意义。而对社会、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不管自己的能力多大,都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能做多少就多少。
(十六) 问:现在有不少放生活动,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有组织,参与的人特别多,放生的钱财也特别多。我本人也会去放生,但总觉得这么多钱除了用于放生之外,是不是还可以拿去做公益,就像“慈济”那样?因为大家在这方面做得太少,而放生所用的钱财太多。
答:不能这样想。放生的话,救的毕竟是众生的生命。要知道,生命非常珍贵,任何人遇到生命危险时,只要能活着,其他一切都愿意付出。同样,那些被放的众生,生命也像我们一样宝贵。如果你对生命有一种平等观,就会明白放生的意义。
另外,人们用于放生的钱,必须专款专用,不能移作他用。如果想做一些公益慈善,应该另想办法,但放生的钱不能动。
(十七) 主持人问:我再假公济私问一个问题:做生意时,我们可能会做些不太好的事,这样才能赚很多钱。等我赚了钱以后,再去做很多善事,能不能弥补我曾经造的小恶?
答:我以前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说是赚完钱以后做善事。但他赚了钱以后,还想继续赚,善事等以后再做……这样到了最后,他该做的善事一直不做,钱却一直在赚。
问:那他赚钱后如果做了善事,是不是就可以弥补在赚钱过程中造的小恶?
答:这要分析他做了什么样的善事,造了什么样的“小恶”。如果涉及到杀害众生,这样的恶业非常严重,可能就很难弥补。
问:没有这么大,比如经常撒点谎什么的。因为做生意肯定有欺瞒,我2块钱买的东西,卖出去10块,我肯定不告诉他成本,只说是8块买的。
答:做生意的过程中,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里也讲了,十不善业中除了邪淫、邪见,其他八种不善业都直接具足了。造了这些的话,假如罪业比较轻,通过忏悔可以清净。但赚来的钱,还是要作一些功德。
(十八) 问:我是一个皈依弟子,想问一下:如何积累福德资粮,有利于我们的修行?
答:积累福德资粮的话,要修曼茶罗,平时多造善业,回向众生,发菩提心,时时刻刻都要修行。修行的时候,以利他和无我为根本。
(十九) 问:谢谢堪布来到浙大给我们作演讲!我是浙大的毕业生,毕业九年了,以前是信电系的。我今年三十几岁,经常感觉自己一些不好的烦恼习气,把我塑造成这个样子。请问,如何快速去除自己的习气?
答:寂天菩萨告诉我们,若想最快速地救护自他众生,免除一切痛苦,就要修自他交换。你看看《入菩萨行论》,专门有这么一句话 。
自他交换,即人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易地而处,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如此一来,我们的很多习气就可以消除,这是最快的一种方法。
问:我家里没人信佛,只有我一个。我爸妈都六十几岁了,请问,怎么样快速地让他们接受佛教?
答:最快速的方法,是慢慢地给他们讲。慢慢讲、常常讲,他们就会很快接受了。(众笑)
主持人:今天的提问就到此为止!下面有请刘云老师给我们讲几句话——
刘云教授结语:
感恩索达吉堪布!感恩来到我们会场的所有朋友!我们以共同的心愿,进行了一次修行;我们以共同的心愿,传播了一次思想的精髓。对于今天堪布的开示,我也想“假公济私”,谈一点我的想法。
也许任何一次仪式,都可以办得非常热烈,但这次仪式过去以后,它沉浸在我们心中的东西,却是不同的。我想今天在这儿听受堪布开示的每位朋友,内心深处都会因为各自因缘不同,而留下不同的印象。我非常感恩这个时空,能让我们聚集在这里,领略一次智者的开示。
十二万分地感恩索达吉堪布!今天讲座的题目是“智悲不二”,这是大乘佛教最为圣洁的境界。堪布以他的悲心体谅了我们,让我们每个无知的人,也能获得一分加持;堪布以他的智慧,给我们每个人种下了善根,全场的掌声和会心的笑,都让大家感受到了堪布的智慧。
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是讲因果。今天的这个因,我想是一个善因,愿这个善因广大;今天的这个因,我想是一个智慧的因,愿这个因在我们杭城、在我们浙江大学、在我们国家、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传播。
祈请堪布和我们共同作一次回向吧——
索达吉堪布: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刘云教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今天堪布的开示,是我们浙江大学思想传播的滥觞,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智者来到这里。让我们一起祈祷、共同祈愿:这些智者长久住世,广转*轮!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儿了。热烈的背后,一定是一次沉淀,让我们跟着智者的脚步,走向心灵解脱的彼岸。谢谢大家!
《浙江大学问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