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现见百数不同佛尊,通过彼等佛陀的加持而真实证悟,亲身体验无分别智慧;当时已拥有安住百劫的能力;能真正了知前、后一百劫而宣讲众生的业与生世;顷刻能入定出定一百等持;通过神变使一百众生的相续善心得以成熟;一时间前往并显现一百佛刹而利益有情;真正领悟一百法门,并铭记在心;一身可示现一百身体;每一身体都显示具有同等数目的菩萨眷属。总共已得到十二种百数功德。这里要掌握成百等固定数目只是表示而已,实际上利根菩萨以善巧方便力而没有固定数量,因为胜解行地也获得了不可胜数的等持,面见数量可观的佛尊。
以大悲及愿力而特意受异熟生的特点:成为赡部洲的大国王是异熟增上的特征。
二、离垢地:
二地名离垢,身语意十业,
纤尘不染故,自守彼等故。
彼之异熟果,戒度最殊胜,
成为七宝主,利生转轮王。
第二离垢地,由于为了独自解脱而防护作意的缘故,身语意的十种业道甚至在梦中也不沾染破戒的垢污,自然而然守持这些戒律。由获得这样功德的异熟所感,在先前布施的基础上戒律波罗蜜多达到最高的程度。
功德数量:刹那得到千数等持,亲睹千尊佛陀,而现示千数眷属,与前面一地相仿,只是数量递增,而内容完全一致。
异熟增上的特点:成为统治四洲的国王七宝之主,获得利益一切众生使他们奉行十善及波罗蜜多等的转轮王位。
此地之果:善巧断除一切有情的破戒。
三、发光地:
三地名发光,智放寂光故,
禅定神通起,永尽贪嗔故。
彼之异熟果,胜行忍精进,
明智大天王,遣除欲贪者。
三地叫做发光地,此地菩萨在入定中,以无分别智慧不同程度地焚烧所知障,此明现的智慧火放射出寂灭的光芒,借助它的力量,自身及后得阶段也发射出旭日东升之前朝霞般的光芒。在这一地,尤其生起的清净功德有四禅、四无色、四无量及五通。染污法的修断上、中品贪嗔及所有愚痴也不同程度地灭尽。
它的异熟果:以上述功德感召,在前地的基础上,安忍的行为更为殊胜,也以超胜的方式而行持精进。
功德的数目增长:在二地的基础上,功德递增百倍,刹那获得十万等持,亲见十万佛陀……均依前而推。
异熟受生:成为数多天众的主尊大天王,并且精通《吠陀论》等。以超群的智慧能遣除对欲天等欲界之色等妙欲的贪恋。
四、焰慧地:
第四名焰慧,放正智光故,
一切菩提分,尤为修行故。
彼之异熟成,离诤之天王,
萨迦耶见生,尽毁乃智者。
第四地叫做焰慧地,因为正智放射出较三地更为超胜、寂灭所知相的光芒。所谓的发光与焰慧,是以明现而趋入正法称呼的,因此是指证悟的智慧断除所知障的法光明。如云:“智火极旺盛,摧毁烦恼薪,法界能明现……”
如果有人认为:八地之前只断烦恼障而不除所知障。
驳:实际上,必须承认独立的所知障是在八地才断,而在此之前笼统次第断除二障。在不清净七地的阶段,所说的烦恼是对分别念取上它的名称,而不是真实的烦恼,因为先前已经断除烦恼之故,贪等虽然也属于所知障,但衡量万法实相的主要障碍就是以无明为前提的实有分别念与二取。而二取与真实显现荡然无存的境界只有在无学地才能达到,可是,这些有学道的入定中如果证悟了与法性真如一味一体,便不存在二取等。而二取习气仍然存在。所以,对后得尽其所有的有法生灭等,二取与真实显现许的行相尽管可能存在,但无有实有分别,因为入定无分别智借助修法性的力量而在后得时,感受到境与有境名言如幻,这就叫做清净世间智与其现分缘起无自性。由于二障不同程度被断除而使证悟的光明境界日益增上。可见,在圣者入定后得智慧的境界中分别念无有立足之地。《般若摄颂》中云:“能工巧匠精致造,男女铸像一切事,如是通慧行菩萨,无分别智行诸事。”在这一地,精进尤为殊胜,因此四念住等七类所摄的所有三十七菩提分法,是与波罗蜜多等一模一样的清净道,所以是见修所有分位中的主要所修,在此地更为殊胜的是修行。
以此地的异熟所感,特意发愿而作为离诤天的天王。断除属于此地的所断也就是产生一切见的因——坏聚见及由它所生的俱生无明包括的执著自性成立的细微我执,以及执著补特伽罗为独立自主的所有粗重无明渐渐薄弱,为此,能将这一切斩草除根就是智者。
功德的数量:三地的功德换算成一百倍(即乘一百),即获得百俱胝数的功德,也就是一刹那得到百俱胝等持,面见百俱胝佛尊等。
五、难行地:
第五名难行,诸魔难胜故,
善知圣谛等,微细深义故。
彼异熟感成,兜率之天王,
能除诸外宗,烦恼恶见处。
第五难行地,安住在世间界中的天子魔群齐攻之也无力击败,就算是一切恶魔及眷属也极难胜过,其余加害者就更不必说,所以此地称为难行地(也叫难胜地)。对于粗细四圣谛等及《十地经》等中所说的二谛等细微所知的这些意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尤其修行禅定波罗蜜多,由它的异熟所感而成为兜率天的天王,凭借他的能力足可消除里里外外的外宗身体的五种折磨等烦恼以及所有执其为解脱道的邪见。
功德增上的数量:获得前地功德的千倍,也就是说,一刹那得到千俱胝等持,亲睹千俱胝佛尊等。
六、现前地:
第六名现前,现前佛法故,
修行止观已,得灭增上故。
彼异熟感成,化乐之天王,
声闻不能夺,能息高慢者。
第六地叫做现前地,因为现前佛陀的不共大乘法无二无别犹如影像般的缘起空性,或者说,由于相符于所得佛果之法的缘故而得名。《摄正法经》中说:“意入定中将如实现见真性。”五地圆满禅定度,借助它的力量,在此地圆满智慧度,因此经过反复修习菩萨的不共寂止等持与胜观智慧,凭借禅定力,只要自己愿意就能够长久入定于空性境界中。由于得到灭尽一切烦恼分别念的灭尽定而使智慧极度增长,因而获得超胜的智慧度。由其异熟所感,依靠愿力特意成为他化自在天的天王。
此地的果:以深不可测的方便智慧力而不为一切声闻所夺取、所胜伏,并能消除一切慢过慢或者傲气。
功德增上:获得十万俱胝数的功德,即一刹那得到十万俱胝等持,现见十万俱胝佛陀,蒙受十万俱胝佛陀的十万俱胝加持……
七、远行地:
第七名远行,数具远行故,
刹那刹那间,入于灭定故。
彼之异熟成,他化之天王,
现证圣谛故,成大阿阇黎。
第七地叫做远行地,因为在两大阿僧祇劫中,与下地更高的功德数量已遥遥领先,或者说,作为与八地更为接近之因的缘故,超胜或远远越过以下六地。这其中的原因是,刹那紧接着刹那,也就是说每一刹那心都能入于灭尽定。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七地菩萨以心的力量能远远胜伏、完全击败一切声闻缘觉。
“此地,从数量与功德的角度而言,遥遥领先,因为:就他能自由自在入灭尽定而并非其他地所能做到。”因而,凭借心自在灭尽烦恼的力量能力胜声闻、缘觉,而并不是说凭借智慧。这一地方便度尤为殊胜,以它的异熟所感而成为他化自在天的天王。作为欲天之主的菩萨,由于细致通达现证圣谛而成为讲经说法、出类拔萃的大阿阇黎。
功德增上:获得前地功德数量的千倍,俱胝那由他数的功德,一俱胝换算成百倍,再换算成千倍的数量。即一刹那获得十万俱胝那由他等持,面见十万俱胝那由他佛陀,依靠此等佛尊加持了知同等数量的真义,能示现同等数目的菩萨眷属。
八、不动地:
第八童子地,不动无念故,
不动身语意,行境不可思。
异熟果感得,一千梵天主,
罗汉独觉等,择义不可夺。
第八地也叫童子地,就像世间中越过了孩提时代而被称为童子一样,在此大乘中也是当超越烦恼位时被称作童子,因为凡夫被烦恼所左右。这一地不被相分别、勤作所动摇,无余遣除我执、实执,或者说贪等烦恼尽除无遗,从而处于无分别的境界中如如不动。另外,此地菩萨的身语心行境无法想象,不可思议。
由于圆满愿度的异熟所感而特意成为大千世界的大梵天王。
此地的果:声闻阿罗汉与缘觉等所抉择的深奥法义永不可夺,颠扑不破。
功德增上:上述的俱胝等数量不可胜数,因此要用极微来计算,获得十万三千世界中尽其所有极微数量的功德,即一刹那获得十万三千世界所有极微数的等持,面见同等数量的佛尊,了知蒙受此等佛尊的同等数量的加持。以此类推,能动摇、显现世间界、前往佛刹、成熟有情、安住劫数与了知劫的前际与后际、开启法门、得授记、每一身体示现眷属数都是十万三千世界所有极微的数量。
九、善慧地:
第九名善慧,犹如王太子,
因得无碍解,此地慧善妙。
彼之异熟成,二千界梵主,
有情心疑问,罗汉不可夺。
第九地称为善慧地,就像国王的太子在登基之时要接受继位灌顶仪式一样,地道的殊胜功德在此得以成熟、以正法而茁壮成长,称为补处,而即将得到补处灌顶,同时也临近获得大光明灌顶。为什么呢?因为获得义无碍解等四无碍解及超胜所有下地的功德,故而住此九地的菩萨,智慧善妙,尤其得到殊胜力度。由此异熟所感而获得二千世界的天王梵主果报,极其擅长调伏有情。对于所化有情心中怀有的任何疑问,能够无著无碍予以明示。而且,大梵天、恶魔及阿罗汉等通过相违、错谬的途径根本无法夺取他的辩才。
功德增上的数量:所谓的无数…
《中观宝鬘论广释 第五品 僧俗学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