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五品 僧俗學處▪P5

  ..續本文上一頁界;現見百數不同佛尊,通過彼等佛陀的加持而真實證悟,親身體驗無分別智慧;當時已擁有安住百劫的能力;能真正了知前、後一百劫而宣講衆生的業與生世;頃刻能入定出定一百等持;通過神變使一百衆生的相續善心得以成熟;一時間前往並顯現一百佛刹而利益有情;真正領悟一百法門,並銘記在心;一身可示現一百身體;每一身體都顯示具有同等數目的菩薩眷屬。總共已得到十二種百數功德。這裏要掌握成百等固定數目只是表示而已,實際上利根菩薩以善巧方便力而沒有固定數量,因爲勝解行地也獲得了不可勝數的等持,面見數量可觀的佛尊。

  以大悲及願力而特意受異熟生的特點:成爲贍部洲的大國王是異熟增上的特征。

  二、離垢地:

  

二地名離垢,身語意十業,

  纖塵不染故,自守彼等故。

  彼之異熟果,戒度最殊勝,

  成爲七寶主,利生轉輪王。

  第二離垢地,由于爲了獨自解脫而防護作意的緣故,身語意的十種業道甚至在夢中也不沾染破戒的垢汙,自然而然守持這些戒律。由獲得這樣功德的異熟所感,在先前布施的基礎上戒律波羅蜜多達到最高的程度。

  功德數量:刹那得到千數等持,親睹千尊佛陀,而現示千數眷屬,與前面一地相仿,只是數量遞增,而內容完全一致。

  異熟增上的特點:成爲統治四洲的國王七寶之主,獲得利益一切衆生使他們奉行十善及波羅蜜多等的轉輪王位。

  此地之果:善巧斷除一切有情的破戒。

  叁、發光地:

  

叁地名發光,智放寂光故,

  禅定神通起,永盡貪嗔故。

  彼之異熟果,勝行忍精進,

  明智大天王,遣除欲貪者。

  叁地叫做發光地,此地菩薩在入定中,以無分別智慧不同程度地焚燒所知障,此明現的智慧火放射出寂滅的光芒,借助它的力量,自身及後得階段也發射出旭日東升之前朝霞般的光芒。在這一地,尤其生起的清淨功德有四禅、四無色、四無量及五通。染汙法的修斷上、中品貪嗔及所有愚癡也不同程度地滅盡。

  它的異熟果:以上述功德感召,在前地的基礎上,安忍的行爲更爲殊勝,也以超勝的方式而行持精進。

  功德的數目增長:在二地的基礎上,功德遞增百倍,刹那獲得十萬等持,親見十萬佛陀……均依前而推。

  異熟受生:成爲數多天衆的主尊大天王,並且精通《吠陀論》等。以超群的智慧能遣除對欲天等欲界之色等妙欲的貪戀。

  四、焰慧地:

  

第四名焰慧,放正智光故,

  一切菩提分,尤爲修行故。

  彼之異熟成,離诤之天王,

  薩迦耶見生,盡毀乃智者。

  第四地叫做焰慧地,因爲正智放射出較叁地更爲超勝、寂滅所知相的光芒。所謂的發光與焰慧,是以明現而趨入正法稱呼的,因此是指證悟的智慧斷除所知障的法光明。如雲:“智火極旺盛,摧毀煩惱薪,法界能明現……”

  如果有人認爲:八地之前只斷煩惱障而不除所知障。

  駁:實際上,必須承認獨立的所知障是在八地才斷,而在此之前籠統次第斷除二障。在不清淨七地的階段,所說的煩惱是對分別念取上它的名稱,而不是真實的煩惱,因爲先前已經斷除煩惱之故,貪等雖然也屬于所知障,但衡量萬法實相的主要障礙就是以無明爲前提的實有分別念與二取。而二取與真實顯現蕩然無存的境界只有在無學地才能達到,可是,這些有學道的入定中如果證悟了與法性真如一味一體,便不存在二取等。而二取習氣仍然存在。所以,對後得盡其所有的有法生滅等,二取與真實顯現許的行相盡管可能存在,但無有實有分別,因爲入定無分別智借助修法性的力量而在後得時,感受到境與有境名言如幻,這就叫做清淨世間智與其現分緣起無自性。由于二障不同程度被斷除而使證悟的光明境界日益增上。可見,在聖者入定後得智慧的境界中分別念無有立足之地。《般若攝頌》中雲:“能工巧匠精致造,男女鑄像一切事,如是通慧行菩薩,無分別智行諸事。”在這一地,精進尤爲殊勝,因此四念住等七類所攝的所有叁十七菩提分法,是與波羅蜜多等一模一樣的清淨道,所以是見修所有分位中的主要所修,在此地更爲殊勝的是修行。

  以此地的異熟所感,特意發願而作爲離诤天的天王。斷除屬于此地的所斷也就是産生一切見的因——壞聚見及由它所生的俱生無明包括的執著自性成立的細微我執,以及執著補特伽羅爲獨立自主的所有粗重無明漸漸薄弱,爲此,能將這一切斬草除根就是智者。

  功德的數量:叁地的功德換算成一百倍(即乘一百),即獲得百俱胝數的功德,也就是一刹那得到百俱胝等持,面見百俱胝佛尊等。

  五、難行地:

  

第五名難行,諸魔難勝故,

  善知聖谛等,微細深義故。

  彼異熟感成,兜率之天王,

  能除諸外宗,煩惱惡見處。

  第五難行地,安住在世間界中的天子魔群齊攻之也無力擊敗,就算是一切惡魔及眷屬也極難勝過,其余加害者就更不必說,所以此地稱爲難行地(也叫難勝地)。對于粗細四聖谛等及《十地經》等中所說的二谛等細微所知的這些意義,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而且尤其修行禅定波羅蜜多,由它的異熟所感而成爲兜率天的天王,憑借他的能力足可消除裏裏外外的外宗身體的五種折磨等煩惱以及所有執其爲解脫道的邪見。

  功德增上的數量:獲得前地功德的千倍,也就是說,一刹那得到千俱胝等持,親睹千俱胝佛尊等。

  六、現前地:

  

第六名現前,現前佛法故,

  修行止觀已,得滅增上故。

  彼異熟感成,化樂之天王,

  聲聞不能奪,能息高慢者。

  第六地叫做現前地,因爲現前佛陀的不共大乘法無二無別猶如影像般的緣起空性,或者說,由于相符于所得佛果之法的緣故而得名。《攝正法經》中說:“意入定中將如實現見真性。”五地圓滿禅定度,借助它的力量,在此地圓滿智慧度,因此經過反複修習菩薩的不共寂止等持與勝觀智慧,憑借禅定力,只要自己願意就能夠長久入定于空性境界中。由于得到滅盡一切煩惱分別念的滅盡定而使智慧極度增長,因而獲得超勝的智慧度。由其異熟所感,依靠願力特意成爲他化自在天的天王。

  此地的果:以深不可測的方便智慧力而不爲一切聲聞所奪取、所勝伏,並能消除一切慢過慢或者傲氣。

  功德增上:獲得十萬俱胝數的功德,即一刹那得到十萬俱胝等持,現見十萬俱胝佛陀,蒙受十萬俱胝佛陀的十萬俱胝加持……

  七、遠行地:

  

第七名遠行,數具遠行故,

  刹那刹那間,入于滅定故。

  彼之異熟成,他化之天王,

  現證聖谛故,成大阿阇黎。

  第七地叫做遠行地,因爲在兩大阿僧祇劫中,與下地更高的功德數量已遙遙領先,或者說,作爲與八地更爲接近之因的緣故,超勝或遠遠越過以下六地。這其中的原因是,刹那緊接著刹那,也就是說每一刹那心都能入于滅盡定。正是由于這種原因,七地菩薩以心的力量能遠遠勝伏、完全擊敗一切聲聞緣覺。

  “此地,從數量與功德的角度而言,遙遙領先,因爲:就他能自由自在入滅盡定而並非其他地所能做到。”因而,憑借心自在滅盡煩惱的力量能力勝聲聞、緣覺,而並不是說憑借智慧。這一地方便度尤爲殊勝,以它的異熟所感而成爲他化自在天的天王。作爲欲天之主的菩薩,由于細致通達現證聖谛而成爲講經說法、出類拔萃的大阿阇黎。

  功德增上:獲得前地功德數量的千倍,俱胝那由他數的功德,一俱胝換算成百倍,再換算成千倍的數量。即一刹那獲得十萬俱胝那由他等持,面見十萬俱胝那由他佛陀,依靠此等佛尊加持了知同等數量的真義,能示現同等數目的菩薩眷屬。

  八、不動地:

  

第八童子地,不動無念故,

  不動身語意,行境不可思。

  異熟果感得,一千梵天主,

  羅漢獨覺等,擇義不可奪。

  第八地也叫童子地,就像世間中越過了孩提時代而被稱爲童子一樣,在此大乘中也是當超越煩惱位時被稱作童子,因爲凡夫被煩惱所左右。這一地不被相分別、勤作所動搖,無余遣除我執、實執,或者說貪等煩惱盡除無遺,從而處于無分別的境界中如如不動。另外,此地菩薩的身語心行境無法想象,不可思議。

  由于圓滿願度的異熟所感而特意成爲大千世界的大梵天王。

  此地的果:聲聞阿羅漢與緣覺等所抉擇的深奧法義永不可奪,顛撲不破。

  功德增上:上述的俱胝等數量不可勝數,因此要用極微來計算,獲得十萬叁千世界中盡其所有極微數量的功德,即一刹那獲得十萬叁千世界所有極微數的等持,面見同等數量的佛尊,了知蒙受此等佛尊的同等數量的加持。以此類推,能動搖、顯現世間界、前往佛刹、成熟有情、安住劫數與了知劫的前際與後際、開啓法門、得授記、每一身體示現眷屬數都是十萬叁千世界所有極微的數量。

  九、善慧地:

  

第九名善慧,猶如王太子,

  因得無礙解,此地慧善妙。

  彼之異熟成,二千界梵主,

  有情心疑問,羅漢不可奪。

  第九地稱爲善慧地,就像國王的太子在登基之時要接受繼位灌頂儀式一樣,地道的殊勝功德在此得以成熟、以正法而茁壯成長,稱爲補處,而即將得到補處灌頂,同時也臨近獲得大光明灌頂。爲什麼呢?因爲獲得義無礙解等四無礙解及超勝所有下地的功德,故而住此九地的菩薩,智慧善妙,尤其得到殊勝力度。由此異熟所感而獲得二千世界的天王梵主果報,極其擅長調伏有情。對于所化有情心中懷有的任何疑問,能夠無著無礙予以明示。而且,大梵天、惡魔及阿羅漢等通過相違、錯謬的途徑根本無法奪取他的辯才。

  功德增上的數量:所謂的無數…

《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五品 僧俗學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