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寂则便舍。]”
丁四(二资之本体)分三:一、教诫离违品而依本体;二、三毒与相反之果;三、真实二资。
戊一、教诫离违品而依本体:
了知贪嗔痴,是过尽断除,
知无贪嗔痴,是德敬依止。
作者教诲道:了知平庸而贪求欲望之对境的贪心、怒气冲冲的嗔心与不知取舍的痴心是众多痛苦的来源而成为大过失后要彻底予以断除;了知无贪、无嗔、了达实相而无痴的善根是一切功德的源泉后要恭敬依止。
戊二、三毒与相反之果:
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
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以上述的一切罪恶仅说是堕恶趣,而于此具体分析来说明:
贪执受用等而转生饿鬼界,以加害他众的嗔心而引入地狱,以愚痴虽有引至善趣的情况,但大多数投为旁生。以与之相反的三种善根则获得天趣及人趣。断除三毒所生一切业的善法暂时获得天、人身份,究竟得证菩提。《三摩地王经》中云:“以不净观常息贪,以安忍力除嗔恨,依智慧力遣愚痴,将获佛赞之菩提。”
戊三、真实二资:
舍过取功德,是增上生法,
以智尽执著,乃决定胜法。
舍弃三毒的一切过失,取受三种善根的功德,暂时是摆脱恶趣增上生之法,成为以菩提心所引发的福德资粮,无误了知缘起之义而尽除对万法之实执的一切方便,是决定胜之法,称为菩萨智慧资粮。我们应当认识到贪等所生的不善业及无贪等所生的有漏善业等如梦之理,《宣说诸法无生经》中云:“不缘贪心如是嗔,痴心永时皆不缘,了知诸法如虚空,谁知此理成君主。”
丁五(二资之分支)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戊一(略说)分二:一、福德资粮之分支;二、智慧资粮之分支。
己一(福德资粮之分支)分三:一、兴建应供境;二、供养应供境;三、遮止供非应供境。
庚一(兴建应供境)分二:一、新建应供境;二、供养已有应供境。
辛一、新建应供境:
兴建起敬仰,佛像与佛塔,
壮观之经堂,广设敷具等。
诸宝所铸造,形状极庄严,
佛像端坐于,精制莲花上。
国王你要大力兴建令人肃然起敬、由珠宝等材料所造的佛像,装有殊胜舍利的佛塔、诸多经典存放的僧众经堂,要做到材料美观、布局雄伟壮观,广泛铺设僧众所坐的敷具,并且安排管理员等,饮食用具要应有尽有。暂且不说珍宝材料所造的大型佛塔,甚至由下等材料造小泥塔,哪怕中柱只有针大小、顶盖仅有松树叶大小,福德也不可估量。《白莲经》中云:“何者壁面色图画,百福德饰圆满身,自绘抑或令他绘,彼等皆将得菩提。”
精心建造由种种珍宝所成的佛像、形状庄严,端坐在能工巧匠精心绘制的精美图案莲花垫上,由所有宝珠庄严得赏心悦目。《华严经》中说一切文字经函是法身的舍利,也就是色身。一切佛像等是由众生的福报、缘分(和佛陀菩萨的)愿力及大悲而化现的。《白莲经》中云:“化现诸多佛像已,饶益众生行善法。”所谓的泥塔小像,是殊胜法身的影像或者真正色身、工巧所成,遇到这一切,就等于现见佛陀,而智慧法身不会显现于我们前眼。对此,经中云:“善逝无穷尽,善法如影像,真如善逝无,世人见影像。”自己的心如果能平等起信,那么所依无论怎么也好,都会获得真佛的加持,这样的教证与公案多之又多,因而应当心生欢喜。如《绕塔功德经》中云:“供养现在我,供未来舍利,平等起信心,福德无差别。”
辛二、供养已有应供境:
殷重而护持,正法比丘僧。
殷重而护持先前已有的正法经典与比丘僧众,使之饮食、资具免遭怨敌损害。经中说:如若恒常不断修法施、无畏施与慈悲心,修复陈旧腐朽之所依,则暂时也获得长寿、不为魔害等广大利益。又云:“现见佛塔已,何者复修造,是故具大力,身高无畏惧。”
庚二、供养应供境:
黄金宝璎珞,佩诸佛塔上,
金刚金银花,珊瑚及珍珠,
帝青吠琉璃,蓝宝供佛塔。
如云:“世间所有乐,皆供三宝生。”以许多精美金顶、珠宝璎珞佩在所有佛塔上。金银材料所做的美花与金刚宝、珊瑚、珍珠各种奇珍异宝、帝青宝,及由这所有珠宝所成的吠琉璃、蓝宝石供养佛塔,在佛塔上系上美花等,涂敷妙香,如此这些的等流果暂时长久获得的利益,经藏及律藏中有许多公案。《花积总持经》中说:“游戏狮子当知,善逝阿罗汉、真实圆满正等觉具无量功德,是故供养其之异熟也无量;游戏狮子,善逝无论安住抑或涅槃,一切供养者即如是,以三乘中一乘而涅槃;游戏狮子,见善逝阿罗汉真实圆满正等觉而心得清净,以清净心供养、承侍财和妙衣等一切,当知何者若于具善逝涅槃之芝麻许舍利佛塔作供养,其异熟与前等同。于善逝之供养无有分别或他体。”又云:“游戏狮子,供养善逝百年抑或千年,以一切舒适资具承侍,或者,何者于善逝涅槃之佛塔,以菩提心真实摄持而供养一朵鲜花或者撒一捧净水或者香水或者花片或者涂香后以欢喜心驻足言“顶礼佛陀出有坏”,游戏狮子,依此功德彼者经劫或百劫或千劫,甚至十万劫中也无倒堕恶趣之处,于此不应生怀疑、疑惑、犹豫。”
于诸说法师,供养及承侍,
做生欢喜事,六法敬依止。
此外,对修行正法与讲经说法者供养,以妙衣等物品及铺设坐垫等恭敬承侍,做令他们欢喜的一切事,以前面所说的六法毕恭毕敬依止。
事师而恭聆,服事与问讯,
及诸菩萨前,恒常敬供养。
讲法时,以承侍上师的方式恭敬聆听,做他们的随从等,尽力奉行他们需要的一切事,问讯请安,菩萨无论身份好坏,都是包括天人在内的应礼处、应供处。因此,对于不是为自己讲法的一切菩萨,也要恒常恭敬而以所作所为供养。《东山部律仪》中说:“舍利子言:“世尊,于初发心菩萨亦应顶礼;甚转为旁生之菩萨亦顶礼。””
庚三、遮止供非应供处:
莫于他外道,敬供及顶礼,
愚者依彼缘,将执具过者。
大王,你切莫对大自在天等所说的其他外道本师及眷属,心生恭敬,身体作供养、顶礼等。如此一来,不了知功过差别的愚者们依靠你恭敬他们为缘,就会贪执诸如自在天之类具有贪等过患的补特伽罗而弃此佛教而成为外道徒。由此我们也应该知晓舍弃冒充善知识而宣说颠倒之法的人。《毗奈耶经》中云:“二大尊者,了知外道的一切本师颠倒说法后说道:“劣慧颠倒说,共称为劣道,彼法若如是,非法将如何?””应当按照此中所说而舍弃诸如此类的事。
己二、智慧资粮之分支:
缮写佛经典,彼生之诸论,
先前当惠施,经函及笔墨。
如果有人准备缮写佛陀的经典及以佛陀为增上缘所形成诸如《宝鬘论》一类的所有论典,那么所用的经函、纸张也要相应施予。用于写书如海智慧资粮法身舍利的优质墨汁、笔要提前奉送。《宝积经》中云:“于无财物者,施法佛倍赞。”因此,务必要努力奉行。
境内办学堂,师资[ 师资:这里的师资是指教师的工资。]诸事宜,
田地定当赐,为智得增长。
自己的境内兴办学堂,教授读诵、书写、算数等的教师薪水之事宜,住宅等以及刚刚讲的田地要赐予,以此他们的生活水准与安定住留得到切实保障,这是为了自他智慧资粮全面得以增长的方便,因而要不间断行持。以此将迅速轻易实现一切所愿。《方广庄严经》中云:“具福之人成所愿……”《阿育王降龙品》中云:“奇哉供三宝,见此果如何,海内安住龙,我调制服也。”又云:“自欲得功德,诸天及人众,真供圆满佛,无生无流转……”其中宣说了许多这方面的道理。
戊二(广说)分二:一、福德资粮之分支;二、智慧资粮之分支。
己一(福德资粮之分支)分四:一、施舍自财之十四资;二、利他方便相应施舍;三、布施一切无主物;四、布施求援之特殊对境等。
庚一、施舍自财之十四资:
以十四颂宣说:
为除老幼病,有情之苦恼,
于境医发师,赐田令安居。
一、为了消除年迈老人、未成熟的幼儿、四大不调的病人这些有情疾患等痛苦,对自己境内治病救人的医生、理发师,将自己拥有的田地部分收入或薪水妥善给予,令他们安居乐业。
旅舍及花园,桥池议事厅,
泉榻食草木,令慧巧匠造。
二、城镇、道路的交通要塞,旅客落脚的旅店,城市中心草坪四周围绕,种植花草树木等的花园、湖泊等内部相互交错等处中间隔开,用石头砌成通道的桥梁,沐浴的水池以及来来往往等聚会议事的总会厅,公共饮用的水泉、床榻、卧具、饮食、草木等所需的用品,命令明确了知或者通晓这些有聪明才智的人来建造。
于诸村寺城,修建集会处。
三、在有一户等的村落、放置佛典的寺院、具有四种姓及商业等的诸城市中要修建总的会议厅。
于诸缺水路,令人造水渠。
四、在缺少水的一切道路,要命人建造水渠。
于病无依怙,苦逼下劣者,
悲悯恒摄受,抚育敬亲近。
五、对于病人等无依无靠、因病而痛苦不堪忧愁可怜、种姓下贱、穷困潦倒、势单力薄等软弱无能的众…
《中观宝鬘论广释 第三品 积菩提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