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叁品 積菩提資▪P3

  ..續本文上一頁寂則便舍。]”

    丁四(二資之本體)分叁:一、教誡離違品而依本體;二、叁毒與相反之果;叁、真實二資。

    戊一、教誡離違品而依本體:

  

了知貪嗔癡,是過盡斷除,

  知無貪嗔癡,是德敬依止。

  作者教誨道:了知平庸而貪求欲望之對境的貪心、怒氣沖沖的嗔心與不知取舍的癡心是衆多痛苦的來源而成爲大過失後要徹底予以斷除;了知無貪、無嗔、了達實相而無癡的善根是一切功德的源泉後要恭敬依止。

    戊二、叁毒與相反之果:

  

由貪轉餓鬼,以嗔引地獄,

  癡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以上述的一切罪惡僅說是墮惡趣,而于此具體分析來說明:

  貪執受用等而轉生餓鬼界,以加害他衆的嗔心而引入地獄,以愚癡雖有引至善趣的情況,但大多數投爲旁生。以與之相反的叁種善根則獲得天趣及人趣。斷除叁毒所生一切業的善法暫時獲得天、人身份,究竟得證菩提。《叁摩地王經》中雲:“以不淨觀常息貪,以安忍力除嗔恨,依智慧力遣愚癡,將獲佛贊之菩提。”

    戊叁、真實二資:

  

舍過取功德,是增上生法,

  以智盡執著,乃決定勝法。

  舍棄叁毒的一切過失,取受叁種善根的功德,暫時是擺脫惡趣增上生之法,成爲以菩提心所引發的福德資糧,無誤了知緣起之義而盡除對萬法之實執的一切方便,是決定勝之法,稱爲菩薩智慧資糧。我們應當認識到貪等所生的不善業及無貪等所生的有漏善業等如夢之理,《宣說諸法無生經》中雲:“不緣貪心如是嗔,癡心永時皆不緣,了知諸法如虛空,誰知此理成君主。”

    丁五(二資之分支)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戊一(略說)分二:一、福德資糧之分支;二、智慧資糧之分支。

    己一(福德資糧之分支)分叁:一、興建應供境;二、供養應供境;叁、遮止供非應供境。

    庚一(興建應供境)分二:一、新建應供境;二、供養已有應供境。

    辛一、新建應供境:

  

興建起敬仰,佛像與佛塔,

  壯觀之經堂,廣設敷具等。

  諸寶所鑄造,形狀極莊嚴,

  佛像端坐于,精製蓮花上。

  國王你要大力興建令人肅然起敬、由珠寶等材料所造的佛像,裝有殊勝舍利的佛塔、諸多經典存放的僧衆經堂,要做到材料美觀、布局雄偉壯觀,廣泛鋪設僧衆所坐的敷具,並且安排管理員等,飲食用具要應有盡有。暫且不說珍寶材料所造的大型佛塔,甚至由下等材料造小泥塔,哪怕中柱只有針大小、頂蓋僅有松樹葉大小,福德也不可估量。《白蓮經》中雲:“何者壁面色圖畫,百福德飾圓滿身,自繪抑或令他繪,彼等皆將得菩提。”

  精心建造由種種珍寶所成的佛像、形狀莊嚴,端坐在能工巧匠精心繪製的精美圖案蓮花墊上,由所有寶珠莊嚴得賞心悅目。《華嚴經》中說一切文字經函是法身的舍利,也就是色身。一切佛像等是由衆生的福報、緣分(和佛陀菩薩的)願力及大悲而化現的。《白蓮經》中雲:“化現諸多佛像已,饒益衆生行善法。”所謂的泥塔小像,是殊勝法身的影像或者真正色身、工巧所成,遇到這一切,就等于現見佛陀,而智慧法身不會顯現于我們前眼。對此,經中雲:“善逝無窮盡,善法如影像,真如善逝無,世人見影像。”自己的心如果能平等起信,那麼所依無論怎麼也好,都會獲得真佛的加持,這樣的教證與公案多之又多,因而應當心生歡喜。如《繞塔功德經》中雲:“供養現在我,供未來舍利,平等起信心,福德無差別。”

    辛二、供養已有應供境:

  

殷重而護持,正法比丘僧。

  殷重而護持先前已有的正法經典與比丘僧衆,使之飲食、資具免遭怨敵損害。經中說:如若恒常不斷修法施、無畏施與慈悲心,修複陳舊腐朽之所依,則暫時也獲得長壽、不爲魔害等廣大利益。又雲:“現見佛塔已,何者複修造,是故具大力,身高無畏懼。”

    庚二、供養應供境:

  

黃金寶璎珞,佩諸佛塔上,

  金剛金銀花,珊瑚及珍珠,

  帝青吠琉璃,藍寶供佛塔。

  如雲:“世間所有樂,皆供叁寶生。”以許多精美金頂、珠寶璎珞佩在所有佛塔上。金銀材料所做的美花與金剛寶、珊瑚、珍珠各種奇珍異寶、帝青寶,及由這所有珠寶所成的吠琉璃、藍寶石供養佛塔,在佛塔上系上美花等,塗敷妙香,如此這些的等流果暫時長久獲得的利益,經藏及律藏中有許多公案。《花積總持經》中說:“遊戲獅子當知,善逝阿羅漢、真實圓滿正等覺具無量功德,是故供養其之異熟也無量;遊戲獅子,善逝無論安住抑或涅槃,一切供養者即如是,以叁乘中一乘而涅槃;遊戲獅子,見善逝阿羅漢真實圓滿正等覺而心得清淨,以清淨心供養、承侍財和妙衣等一切,當知何者若于具善逝涅槃之芝麻許舍利佛塔作供養,其異熟與前等同。于善逝之供養無有分別或他體。”又雲:“遊戲獅子,供養善逝百年抑或千年,以一切舒適資具承侍,或者,何者于善逝涅槃之佛塔,以菩提心真實攝持而供養一朵鮮花或者撒一捧淨水或者香水或者花片或者塗香後以歡喜心駐足言“頂禮佛陀出有壞”,遊戲獅子,依此功德彼者經劫或百劫或千劫,甚至十萬劫中也無倒墮惡趣之處,于此不應生懷疑、疑惑、猶豫。”

  

于諸說法師,供養及承侍,

  做生歡喜事,六法敬依止。

  此外,對修行正法與講經說法者供養,以妙衣等物品及鋪設坐墊等恭敬承侍,做令他們歡喜的一切事,以前面所說的六法畢恭畢敬依止。

  

事師而恭聆,服事與問訊,

  及諸菩薩前,恒常敬供養。

  講法時,以承侍上師的方式恭敬聆聽,做他們的隨從等,盡力奉行他們需要的一切事,問訊請安,菩薩無論身份好壞,都是包括天人在內的應禮處、應供處。因此,對于不是爲自己講法的一切菩薩,也要恒常恭敬而以所作所爲供養。《東山部律儀》中說:“舍利子言:“世尊,于初發心菩薩亦應頂禮;甚轉爲旁生之菩薩亦頂禮。””

    庚叁、遮止供非應供處:

  

莫于他外道,敬供及頂禮,

  愚者依彼緣,將執具過者。

  大王,你切莫對大自在天等所說的其他外道本師及眷屬,心生恭敬,身體作供養、頂禮等。如此一來,不了知功過差別的愚者們依靠你恭敬他們爲緣,就會貪執諸如自在天之類具有貪等過患的補特伽羅而棄此佛教而成爲外道徒。由此我們也應該知曉舍棄冒充善知識而宣說顛倒之法的人。《毗奈耶經》中雲:“二大尊者,了知外道的一切本師顛倒說法後說道:“劣慧顛倒說,共稱爲劣道,彼法若如是,非法將如何?””應當按照此中所說而舍棄諸如此類的事。

    己二、智慧資糧之分支:

  

繕寫佛經典,彼生之諸論,

  先前當惠施,經函及筆墨。

  如果有人准備繕寫佛陀的經典及以佛陀爲增上緣所形成諸如《寶鬘論》一類的所有論典,那麼所用的經函、紙張也要相應施予。用于寫書如海智慧資糧法身舍利的優質墨汁、筆要提前奉送。《寶積經》中雲:“于無財物者,施法佛倍贊。”因此,務必要努力奉行。

  

境內辦學堂,師資[ 師資:這裏的師資是指教師的工資。]諸事宜,

  田地定當賜,爲智得增長。

  自己的境內興辦學堂,教授讀誦、書寫、算數等的教師薪水之事宜,住宅等以及剛剛講的田地要賜予,以此他們的生活水准與安定住留得到切實保障,這是爲了自他智慧資糧全面得以增長的方便,因而要不間斷行持。以此將迅速輕易實現一切所願。《方廣莊嚴經》中雲:“具福之人成所願……”《阿育王降龍品》中雲:“奇哉供叁寶,見此果如何,海內安住龍,我調製服也。”又雲:“自欲得功德,諸天及人衆,真供圓滿佛,無生無流轉……”其中宣說了許多這方面的道理。

    戊二(廣說)分二:一、福德資糧之分支;二、智慧資糧之分支。

    己一(福德資糧之分支)分四:一、施舍自財之十四資;二、利他方便相應施舍;叁、布施一切無主物;四、布施求援之特殊對境等。

    庚一、施舍自財之十四資:

    以十四頌宣說:

  

爲除老幼病,有情之苦惱,

  于境醫發師,賜田令安居。

  一、爲了消除年邁老人、未成熟的幼兒、四大不調的病人這些有情疾患等痛苦,對自己境內治病救人的醫生、理發師,將自己擁有的田地部分收入或薪水妥善給予,令他們安居樂業。

  

旅舍及花園,橋池議事廳,

  泉榻食草木,令慧巧匠造。

  二、城鎮、道路的交通要塞,旅客落腳的旅店,城市中心草坪四周圍繞,種植花草樹木等的花園、湖泊等內部相互交錯等處中間隔開,用石頭砌成通道的橋梁,沐浴的水池以及來來往往等聚會議事的總會廳,公共飲用的水泉、床榻、臥具、飲食、草木等所需的用品,命令明確了知或者通曉這些有聰明才智的人來建造。

  

于諸村寺城,修建集會處。

  叁、在有一戶等的村落、放置佛典的寺院、具有四種姓及商業等的諸城市中要修建總的會議廳。

  于諸缺水路,令人造水渠。

  四、在缺少水的一切道路,要命人建造水渠。

  

于病無依怙,苦逼下劣者,

  悲憫恒攝受,撫育敬親近。

  五、對于病人等無依無靠、因病而痛苦不堪憂愁可憐、種姓下賤、窮困潦倒、勢單力薄等軟弱無能的衆…

《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叁品 積菩提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