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國王你要以悲憫之心恒常攝受、庇護而撫育、保護他們,行爲要做到彬彬有禮親近他們。
應時之飲食,啖食谷水果,
乞求彼等士,施前用非理。
六、適合歲月時節,冬暖夏涼新鮮合意的飲食、啖食、五谷雜糧以及水果,當諸位比丘與乞討的人前來索求這些物品時,在沒有給予他們之前,國王不應該自己先享用,因此要先作供施。
靴傘濾水器,除刺之用具,
針線及涼扇,置于涼亭中。
七、爲了方便無有靴子的人、遭受酷熱等逼惱者,將靴子等、傘、過濾器、拔刺的用具及零碎的用品,針線、消解熱惱的涼扇這些都要放置在水閣亭處。
叁果與叁辛,酥蜂蜜眼藥,
消毒置涼亭,亦書咒藥方。
八、诃子、毛诃子、余柑子叁果,與生姜、荜撥、胡椒叁辛,酥油、蜂蜜,眼藥以及消毒藥、藥布也要放在涼亭處,簡略書寫僅僅念誦也去病的咒語、四百零四種藥方提供給衆人。
塗身足頭油,搖籃及糊羹,
瓶盤板斧等,請置涼亭中。
九、爲了旅客,身油、足油、頭油、嬰兒的搖籃、像稀粥一樣的面糊、取水的瓶器以及盛肉等用的盤子,劈柴等的板斧等,急需的物品,請放在涼亭等處。
芝麻米糧食,糖油皆具足,
淨水所裝滿,小缸置涼處。
十、爲了方便煮飯、熬粥等,裝有芝麻、大米、雜糧、食品、糖、油的小缸以及裝滿淨水的缸放在無有陽光的陰涼處。
蟻穴之洞口,食水糖谷堆,
恒常記心中,亦爲衆人行。
十一、有許多螞蟻出沒的洞穴口,要堆積食品、水、糖、五谷雜糧等,恒時不要忘卻而記在心中,國王你也隨心隨力爲所有人提供方便。
餐前與餐後,恒常于餓鬼,
犬蟻鳥類等,隨意施飲食。
十二、在自己用餐之前及完畢之後,將殘羹剩飯布施給餓鬼、狗、螞蟻、鳥類等,對他們隨心隨力常常施舍飲食。
災害饑馑年,壓迫及瘟疫,
戰敗之領地,廣攝諸世人。
十叁、對于受到敵人怨家等侵害、莊稼遭到冰雹等摧殘,此外各種損害紛紛出現,惡性瘟疫、被敵所毀等慘遭失敗而成爲可憐對境的世人們,以飲食等種種方便廣泛呵護、攝受。
于諸苦農夫,攝以種子食。
十四、對于悲慘的農夫,要以種子、食物來攝受。
庚二、利他方便相應施舍:
廢除強賦稅,分支皆消減,
振災而濟貧,減免關卡稅。
先王強製下令的徭役、沈重的賦稅都是不應理的,因此要全部廢除。莊稼的所有分支稅也要一概減少,要全力以赴振濟因負債累累而受難的災民們。新王所製定有害他衆的船費、關卡稅、經過關卡要道等處的旅客們的稅收都要免除,過分的關卡稅等也要消減。
彼等門前候,苦難亦當除。
自境或他境,盜匪須平息。
商人從他鄉而來時,要在財物上蓋印,那些商販在門口等候被拒之門外所受的嚴寒酷暑等苦難也要予以解除。國王對于自己境內或他地的所有盜賊土匪要千方百計給予平息。
貨潤須平衡,價值令合理。
當財物多少均衡之時,不能將價值控製得過高,商品的利潤也要趨于平衡。如果(國王發現)物價不平等,就取消(經營者所定的)平等價格。如果價格同等,那麼消除低價使之合情合理。
群臣所禀奏,自當皆知曉,
有益世人事,一切應常做。
如凡利已者,汝即有恭敬,
凡謂利他事,如是汝敬之。
對你多費口舌又有什麼用呢?你要認真聽取群臣的禀奏,當然也可能會有危害世間的啓奏,因此對于他們的所有奏折與想法,要全面觀察而做到了如指掌,作爲國王你自身唯一爲世界著想,所以,凡是有利于治國安邦、世界和平之事要恒常成辦。對于他人所言與自己的事業也必須叁思而後行。《本生傳》中雲:“如汝利益衆生者,入于非正士之道,輕視而爲實非理,叁思而行方合理。雖有過亦現似善,善妙亦見稍非理,未經殊勝理觀察,不曉需事之分寸。”如同凡是說“對你自己如何如何利益”,你都予以重視並恭敬一樣,對于凡是說“如何如何利益他衆”的事情,國王你也應當唯一爲他利著想而恭恭敬敬集中精力去做。經中雲:“見喜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竭力令衆生見即生喜如是當爲。何以故?世尊,菩薩非有他所爲,普皆成熟衆生而行持……”要依照此中所說而行持。
庚叁、布施一切無主物:
如地水火風,藥草及林木,
自于一須臾,令他隨意用。
若行七步頃,懷舍諸物心,
菩薩所生福,無量如虛空。
此外,如同無主人所擁有的地、水、火、風,以及藥、林苑的樹木隨意令他享受一樣,大王自己的身體、受用一切如果根本不成立,則也應當于一須臾間,不執爲我所而讓他衆隨心所欲享用。《無愛子請問經》中雲:“于何物不應有不舍心、不布施心。”由于不耽著受用並以舍心布施的緣故,甚至在行七步期間,盡管行爲上沒有做到,但對受用的一切財物懷有施他舍心的菩薩,所生福德資糧如虛空般不可估量,所以理應如是而行,而不應執爲我所。《稀有智慧經》中雲:“彌勒,普皆依止、修習舍心,若能屢次作意,則將圓滿布施。”《寶雲經》中雲:“若問何爲布施度,即思維一切財物以及果施舍于他衆。”
庚四(布施求援之特殊對境等)分叁:一、布施人之依據;二、布施其他求援者;叁、合法布施。
辛一、布施人之依據:
貌美之女兒,若賜所求者,
依此分別得,受妙法總持。
往昔大能仁,同時而賜予,
八萬裝飾女,及一切資具。
如果有人認爲:布施女兒是遮止的吧。
並非遮止,如果國王將自己貌美端莊的女兒等以珍寶飾品精心打扮而賜給諸追求者,那麼依此布施將分別獲得圓滿受持妙法之名義的總持。可以這樣布施有據可依,大能仁在昔日成爲無邊稱法王等時,將佩帶奇珍異寶諸裝飾品的八萬美女連同她們所需的服飾等一切資具一並賜予他人。因此,這種布施是合理的。《十地經》中雲:“何時千數轉輪王,爾時連同海諸地,四洲珍寶遍充滿,我供先前諸佛陀。爲徹尋覓法身故,昔日悅意且珍惜,彼等物我無不舍,多劫惜命尚布施。”
辛二、布施其他求援者:
種種光亮衣,及諸裝飾品,
香鬘諸受用,愍施諸乞者。
白紅等色彩斑斓、各式各樣、光彩奪目、亮麗潔淨的高檔服裝及一切裝飾品,香鬘飲食等受用,要以仁慈心腸誠摯地給予一切前來乞求的人們。《般若攝頌》中雲:“一切受用觀無常,若自然起大悲心,由從我家施他家,極爲應理當了達。施誰彼者不生畏,何物置家彼生畏,不足共用須常護,若施不招罪與害。”
辛叁、合法布施:
何者無法義,極度生憂傷,
即刻賜彼樂,此施最殊勝。
任何人如果不具足聽聞法義的順緣,因此而極度憂傷,可憐兮兮,如果你想立即賜給他順緣,那麼沒有比這更殊勝的布施了,因爲這實際上就是你給予了他所要聞受的正法。經中雲:“所有一切布施中,法施爲最我所說。”
若于誰有利,毒亦作布施,
佳肴若無益,于彼莫施予。
猶如被蛇咬,斷指謂有利,
佛說若利他,不樂亦爲之。
如果有人問:菩薩該施給他人毒物嗎?
答:如果知曉對患者等某些人來說毒物也有利益,那麼不僅是其他藥物等,就算是毒物也應施予,因爲對他者有利必須放在主要位置上。縱然是上等的佳肴,但如果了知對他者不利,則這種食物也不可給予那一對境,因爲何時何地都必須要斷除損害的緣故。經中說,不成利益衆生之事當舍棄。比如,對于被蛇所咬的人,據說如果砍斷手指方有利。同樣的道理,大能仁佛陀說,如果究竟利他,則暫時不安樂也要爲之,就像依藥治病一樣。
己二、智慧資糧之分支:
共有二十五種,以十二頌說明。
于妙法法師,本當勝承侍,
恭敬而聞法,亦作法布施。
一、對于正法與講說內明論典及說法者,本應當供以最上等的衣服、飲食等承侍。
二、斷除驕傲自滿的心態而畢恭畢敬聽聞正法,並高度贊歎。
叁、經函等正法方面的布施也要慷慨而爲。
莫愛世間語,應喜出世言,
如自欲功德,亦令他生起。
四、切莫喜好散亂害他或者無利無害的各種世間俗語,因爲會成爲正法的違緣。如雲:“世間悅意語,應時當言說,種種散亂詞,畏故永莫言。”
五、應當唯一對出離輪回的方便等出世間忠言心生歡喜,因爲能實現國王的一切利益。
六、猶如自己欲求生起聞思修的功德一樣,也要令他人生起這些功德。
聞法無厭足,攝義且分析,
供養上師尊,恒常敬呈禀。
七、先前叁番五次聽受的法,仍舊不厭足,需要在數劫之間廣泛求法。
八、所聽聞的一切意義要善加歸納,念念不忘而受持。
九、正法的句義、了義、不了義等深入細致加以分析而宣說。經中雲:“具目若有光,現見諸色法,如是善惡法,聽聞而了知。”叁學及其果位也是來自于聽聞。經中又雲:“以聞知諸法,以聞去罪惡,以聞斷非…
《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叁品 積菩提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