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清洗,但自身仍然是如此肮脏,如果没有通达这一点,那么我对国王你讲说又有什么利益呢?仅是徒劳而已。因而,理应通达身体为不净。
丑四、谴责依止、赞叹女人之士:
于此不净身,美语作赞叹,
呜呼真伪愚,呜呼士所耻。
无知暗遮蔽,众生数多为,
求此起争论,如为不净犬。
未经观察而信口开河者贪爱不清净的女人这个身体,寻思诗人以诗学的形式加以赞叹,运用宛如莲花、好似青莲诸如此类的词藻,实在令人感到稀奇,真是无有惭愧,矫揉造作。呜呼!愚者由于不了知而蒙在鼓里。呜呼!由于本该极力呵斥反而高度称赞的缘故,唯一是智士所应耻笑的对境。因为颠倒误解真义而不如实了知妙义遮障内心的这所有众生,在欲界世间中,虽然也有其他原因引起,但许许多多或大多数都是为了贪恋女人的欲望,而导致部落首领、亲友等相互之间发生争论。这就像为了不净物所有狗发生冲突而争执不休一样。自以为是安乐之因,但实际只是罪业与痛苦而已。《涅槃经》中云:“罪业根源是女人,彼心即是电本性,具有贪心之男士,畏惧之因即女人。”又《胜月女授记经》中云:“贪欲奴隶即砍断,头目手足将断除,以贪堕入众生狱,以贪转生饿鬼畜……”
子三、破贪女是乐因:
搔痒则安乐,无痒更安乐,
具世欲安乐,无欲更安乐。
黄水杂症的类别麻风或皮癣病,如果用手指搔痒,则表面似乎有些许利益的安乐,但搔痒只是暂时舒服,因此认识到搔痒并不是安乐以后依靠药物等去除病患才会真正安乐。同样,具有追求世间五境欲望的人们,享受欲妙表面似乎快乐,但实际上只是痛苦伪装的舒适而已,因此,依靠对治而使恰似皮肤发痒病一样的欲乐销声匿迹则更为安乐,所以应当远离贪执欲乐。《念住经》中云:“喜爱欲乐交欢者,彼将恒常受痛苦,摧毁烦恼之欢喜,彼即恒常享安乐。”
癸三、修不净观之果:
如是观则汝,纵未成离贪,
然由贪薄弱,于女不贪著。
假设承认这一点而观察身体不净的自性,那么国王你纵然并没有一开始就成就离贪之果,但依靠稍许串习的妙观察慧,也能使贪欲越来越少而使贪心明显淡薄,由此不会对女人过分贪恋,到最后甚至自己的妻室也能离开。《念住经》中云:“此世间及他世界,怖因之中女最畏,恒常远离女人者,此世他世皆安乐。”
壬四(制止贪猎)分三:一、以是今生后世诸苦之因而遮止;二、依止恶行劣友之过患;三、值遇良友生欢喜。
癸一、以是今生后世诸苦之因而遮止:
短命怖及苦,地狱根本因,
以猎野兽例,坚决常戒杀。
如同我们自己在其他生世中以杀生的等流果与异熟果就是损害他众、感受短命,让别人受到畏惧自己也会感受惊惶失措的恐怖,多病、贫穷等痛苦,异熟报应极其漫长,而无间地狱的根本因就是狩猎野兽、断除命根等,这是严重的过患,以此为例,恒常要义无反顾坚决行持能断除杀生等一切罪业的对治法。《谛实品》中云:“国王汝莫杀生灵,一切士夫最惜命,是故欲求寿无疆,心亦不思杀生命。”
癸二、依止恶行劣友之过患:
如涂不净身,毒蛇极恐怖,
依谁令众生,畏惧彼真恶。
无恶不作的恶友以杀生的鲜血涂抹不净的身体而血淋淋,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就像贪婪血肉的罗刹或毒蛇口中流出毒水唯一损害他众一样。依附勤于造罪的凡夫恶友,将令一切众生恐惧、痛苦,真是可恶至极,因而务必要弃之千里。《毗奈耶经》中云:“依止恶友人,善妙不得见。”《三摩地王经》中云:“恒常随观佛陀教,永时莫依罪恶友,广依一切善友伴。”教诫我们弃离恶友而结交法友。
癸三、值遇良友生欢喜:
如涌大雨云,农夫皆生喜,
依谁令众生,皆悦彼真善。
比如,春季时节,如果雨云纷纷涌现,主要依此而生存的诸位农夫各个兴高采烈,依赖国王等奉行正法之人而得以生存的一切众生将皆大欢喜,真是善妙无比,依之能成为高尚法行,具足一切法行者,因此何时何地都应依止。
庚三、以弃非法而行正法摄义:
故应舍非法,不懈依正法。
综上所述,对于自他今生来世有害的一切非法,务必要断除,绝不能马马虎虎不辨是非,因而恒时要小心翼翼或一丝不苟,刹那也不做非法之事,唯一修行对自他有利的妙法。《因缘品》中云:“纵未得漏尽,此时莫放逸,如母兽杀狮,放逸而遭殃。”《弥勒经》中云:“不放逸者证菩提,所有一切佛正法,根本之门法理道,即不放逸与精进。”
戊三(复说决定胜之因果)分四:一、无上菩提之主因归纳为三而学修;二、学修成就佛陀三十二相之因;三、随好因果未广说之缘由;四、转轮王与佛陀相好之差别。
己一、无上菩提之主因归纳为三而学修:
欲自世间众,得无上菩提,
菩提心为本,坚固如山王,
悲心遍十方,不依二边智。
国王如果希望自己与深处轮回其他世界的这所有众生,获得无上大菩提法王之果位,首先如树根般的无上菩提之根本或因即是生起大乘心,而生起大乘心也有四种因,菩萨种姓如果没有发心,则由善逝或其声闻劝请;听讲赞叹圆满菩提及菩提心功德;目睹众生无依无怙等油然生起悲心;亲见善逝之身相后生起欢喜而发心。共有此四种,这是按照《十法经》中所说的。同样,还有依靠增上缘善知识等与积累资粮之力等修成的世俗菩提心即愿行二心,不被违缘所动摇稳如山王。而菩提心的主因即是缘遍及无边的众生而愿他们离苦的悲心和不依二边证悟离边的智慧。所以,要从对这三种主因诚信不移开始修学。《菩提心释》中云:“未生菩提心,永不得成佛,成办自他利,非有他方便。”世俗与胜义两种菩提心或者空性大悲藏是同一含义。这位阿阇黎(龙树菩萨)的其他教言中也说:“欲入大乘之法门,消除黑暗息热恼,犹如日月菩提心,经劫精勤方可生。”详细内容当从大乘经典注疏及《华严经》《般若八千颂》等及《入中论》中得知。《慧海请问经》中说:“能得佛果之法有一种,即不著自己安乐之大悲也。”这是前行。圣龙树菩萨以缘所有众生的大悲心而造的论典中说:宣说究竟一乘无上菩提之三因这一点,本人在资粮加行位时通达后获得初地时,现量证悟空性而经行圣道。
己二(学修成就佛陀三十二相之因)分三:一、劝勉听闻;二、真实宣说;三、结尾教诫受持。
庚一、劝勉听闻:
大王若欲求,大士卅二相,
庄严汝身体,如是当谛听。
为了使上面所说的三因在相续中生起增长,务必依赖要积累资粮这样的方便而趋入资粮道。作者称呼道大王,如果要以能表示大士佛陀的殊胜功德的三十妙相而使你的身体也变成庄严无比的妙相之因与果相,因果相联而宣说,你要专心谛听。
庚二、真实宣说三十二相:
敬佛塔应供,圣者及长者,
感得手足轮,所饰转轮王。
如云:“积累一切白法故,弃离一切罪业故,于正等觉出有坏,所谓供依亦赞说。”
1、千辐轮相:这其中的佛陀也运用佛塔之词,因而对装有遗体之藏及佛陀的加持所依,佛塔与应供入灭尽定等圣者僧伽以及《俱舍论》中所说的“虽非圣者然而于,父母病人说法者,最后有者之菩萨,供养功德无有量”,父母、堪布、阿阇黎、病人等以及比自己年长者,恭恭敬敬,尽心尽力承侍,能感得震慑他者之威严的吉祥手足掌千辐圆满轮相严饰的转轮王的福德。
王恒于正法,稳固真受持,
由此当得成,足善住菩萨。
2、足善住相:正如所谓的“以令安住四洲之众转入善法”,希望国王你恒常如实真实履行承诺的誓言,稳固不退真实受持妙法,以此因可以感得成为双足跟平铺而善住的菩萨。因而,应当致力学修。
以施与爱语,利行及同事,
感得成吉祥,手足缦网相。
3、手足缦网相:以对一切众生布施、爱语、利行与同事四摄,具德国王你可以成为具备所有手指中间无有空隙,犹如鹅王般网缦紧连的指纹相者。
施授最上等,极丰之饮食,
感手足细软,七处隆满相。
4、手足细软相:以恭敬施授他众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上等饮食可感得吉祥手足纤细、柔嫩。5、七处隆满相:身体高大,双手背、双足背及双肩、后脑无不丰满,而饱满隆起,即身七处隆满相。
不害作放生,感身广洪直,
长寿指纤长,足跟广满相。
6、身广洪直相:自己以悲心而无有害他之意,并且解救一切待杀的众生,而感得观不厌足庄严身相,令人赏心悦目,不歪不斜,端直高大。7、指纤长相:随心所欲住世万寿无疆,一切手指纤长。8、足跟满相:足四部分外突即足跟满相。
弘扬正受法,感吉祥妙色,
足踝骨不露,身毛上靡相。
9、身金色相:自己真实受持的一切句义,毫不吝啬地加以弘扬,感得非同寻常的吉祥妙色,令人见而生喜。10、足踝端厚相:足踝骨端厚,不外突不显露。11、身毛上靡相:所有毫毛一一右旋上靡。
恭敬受与施,工巧等明处,
感锐利智慧,腨如鹿王相。
12、…
《中观宝鬘论广释 第二品 轮番说因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