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二品 輪番說因果▪P5

  ..續本文上一頁、清洗,但自身仍然是如此肮髒,如果沒有通達這一點,那麼我對國王你講說又有什麼利益呢?僅是徒勞而已。因而,理應通達身體爲不淨。

    醜四、譴責依止、贊歎女人之士:

  

于此不淨身,美語作贊歎,

  嗚呼真僞愚,嗚呼士所恥。

  無知暗遮蔽,衆生數多爲,

  求此起爭論,如爲不淨犬。

  未經觀察而信口開河者貪愛不清淨的女人這個身體,尋思詩人以詩學的形式加以贊歎,運用宛如蓮花、好似青蓮諸如此類的詞藻,實在令人感到稀奇,真是無有慚愧,矯揉造作。嗚呼!愚者由于不了知而蒙在鼓裏。嗚呼!由于本該極力呵斥反而高度稱贊的緣故,唯一是智士所應恥笑的對境。因爲顛倒誤解真義而不如實了知妙義遮障內心的這所有衆生,在欲界世間中,雖然也有其他原因引起,但許許多多或大多數都是爲了貪戀女人的欲望,而導致部落首領、親友等相互之間發生爭論。這就像爲了不淨物所有狗發生沖突而爭執不休一樣。自以爲是安樂之因,但實際只是罪業與痛苦而已。《涅槃經》中雲:“罪業根源是女人,彼心即是電本性,具有貪心之男士,畏懼之因即女人。”又《勝月女授記經》中雲:“貪欲奴隸即砍斷,頭目手足將斷除,以貪墮入衆生獄,以貪轉生餓鬼畜……”

    子叁、破貪女是樂因:

  

搔癢則安樂,無癢更安樂,

  具世欲安樂,無欲更安樂。

  黃水雜症的類別麻風或皮癬病,如果用手指搔癢,則表面似乎有些許利益的安樂,但搔癢只是暫時舒服,因此認識到搔癢並不是安樂以後依靠藥物等去除病患才會真正安樂。同樣,具有追求世間五境欲望的人們,享受欲妙表面似乎快樂,但實際上只是痛苦僞裝的舒適而已,因此,依靠對治而使恰似皮膚發癢病一樣的欲樂銷聲匿迹則更爲安樂,所以應當遠離貪執欲樂。《念住經》中雲:“喜愛欲樂交歡者,彼將恒常受痛苦,摧毀煩惱之歡喜,彼即恒常享安樂。”

    癸叁、修不淨觀之果:

  

如是觀則汝,縱未成離貪,

  然由貪薄弱,于女不貪著。

  假設承認這一點而觀察身體不淨的自性,那麼國王你縱然並沒有一開始就成就離貪之果,但依靠稍許串習的妙觀察慧,也能使貪欲越來越少而使貪心明顯淡薄,由此不會對女人過分貪戀,到最後甚至自己的妻室也能離開。《念住經》中雲:“此世間及他世界,怖因之中女最畏,恒常遠離女人者,此世他世皆安樂。”

    壬四(製止貪獵)分叁:一、以是今生後世諸苦之因而遮止;二、依止惡行劣友之過患;叁、值遇良友生歡喜。

    癸一、以是今生後世諸苦之因而遮止:

  

短命怖及苦,地獄根本因,

  以獵野獸例,堅決常戒殺。

  如同我們自己在其他生世中以殺生的等流果與異熟果就是損害他衆、感受短命,讓別人受到畏懼自己也會感受驚惶失措的恐怖,多病、貧窮等痛苦,異熟報應極其漫長,而無間地獄的根本因就是狩獵野獸、斷除命根等,這是嚴重的過患,以此爲例,恒常要義無反顧堅決行持能斷除殺生等一切罪業的對治法。《谛實品》中雲:“國王汝莫殺生靈,一切士夫最惜命,是故欲求壽無疆,心亦不思殺生命。”

    癸二、依止惡行劣友之過患:

  

如塗不淨身,毒蛇極恐怖,

  依誰令衆生,畏懼彼真惡。

  無惡不作的惡友以殺生的鮮血塗抹不淨的身體而血淋淋,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就像貪婪血肉的羅刹或毒蛇口中流出毒水唯一損害他衆一樣。依附勤于造罪的凡夫惡友,將令一切衆生恐懼、痛苦,真是可惡至極,因而務必要棄之千裏。《毗奈耶經》中雲:“依止惡友人,善妙不得見。”《叁摩地王經》中雲:“恒常隨觀佛陀教,永時莫依罪惡友,廣依一切善友伴。”教誡我們棄離惡友而結交法友。

    癸叁、值遇良友生歡喜:

  

如湧大雨雲,農夫皆生喜,

  依誰令衆生,皆悅彼真善。

  比如,春季時節,如果雨雲紛紛湧現,主要依此而生存的諸位農夫各個興高采烈,依賴國王等奉行正法之人而得以生存的一切衆生將皆大歡喜,真是善妙無比,依之能成爲高尚法行,具足一切法行者,因此何時何地都應依止。

    庚叁、以棄非法而行正法攝義:

  

故應舍非法,不懈依正法。

  綜上所述,對于自他今生來世有害的一切非法,務必要斷除,絕不能馬馬虎虎不辨是非,因而恒時要小心翼翼或一絲不苟,刹那也不做非法之事,唯一修行對自他有利的妙法。《因緣品》中雲:“縱未得漏盡,此時莫放逸,如母獸殺獅,放逸而遭殃。”《彌勒經》中雲:“不放逸者證菩提,所有一切佛正法,根本之門法理道,即不放逸與精進。”

    戊叁(複說決定勝之因果)分四:一、無上菩提之主因歸納爲叁而學修;二、學修成就佛陀叁十二相之因;叁、隨好因果未廣說之緣由;四、轉輪王與佛陀相好之差別。

    己一、無上菩提之主因歸納爲叁而學修:

  

欲自世間衆,得無上菩提,

  菩提心爲本,堅固如山王,

  悲心遍十方,不依二邊智。

  國王如果希望自己與深處輪回其他世界的這所有衆生,獲得無上大菩提法王之果位,首先如樹根般的無上菩提之根本或因即是生起大乘心,而生起大乘心也有四種因,菩薩種姓如果沒有發心,則由善逝或其聲聞勸請;聽講贊歎圓滿菩提及菩提心功德;目睹衆生無依無怙等油然生起悲心;親見善逝之身相後生起歡喜而發心。共有此四種,這是按照《十法經》中所說的。同樣,還有依靠增上緣善知識等與積累資糧之力等修成的世俗菩提心即願行二心,不被違緣所動搖穩如山王。而菩提心的主因即是緣遍及無邊的衆生而願他們離苦的悲心和不依二邊證悟離邊的智慧。所以,要從對這叁種主因誠信不移開始修學。《菩提心釋》中雲:“未生菩提心,永不得成佛,成辦自他利,非有他方便。”世俗與勝義兩種菩提心或者空性大悲藏是同一含義。這位阿阇黎(龍樹菩薩)的其他教言中也說:“欲入大乘之法門,消除黑暗息熱惱,猶如日月菩提心,經劫精勤方可生。”詳細內容當從大乘經典注疏及《華嚴經》《般若八千頌》等及《入中論》中得知。《慧海請問經》中說:“能得佛果之法有一種,即不著自己安樂之大悲也。”這是前行。聖龍樹菩薩以緣所有衆生的大悲心而造的論典中說:宣說究竟一乘無上菩提之叁因這一點,本人在資糧加行位時通達後獲得初地時,現量證悟空性而經行聖道。

    己二(學修成就佛陀叁十二相之因)分叁:一、勸勉聽聞;二、真實宣說;叁、結尾教誡受持。

    庚一、勸勉聽聞:

  

大王若欲求,大士卅二相,

  莊嚴汝身體,如是當谛聽。

  爲了使上面所說的叁因在相續中生起增長,務必依賴要積累資糧這樣的方便而趨入資糧道。作者稱呼道大王,如果要以能表示大士佛陀的殊勝功德的叁十妙相而使你的身體也變成莊嚴無比的妙相之因與果相,因果相聯而宣說,你要專心谛聽。

    庚二、真實宣說叁十二相:

  

敬佛塔應供,聖者及長者,

  感得手足輪,所飾轉輪王。

  如雲:“積累一切白法故,棄離一切罪業故,于正等覺出有壞,所謂供依亦贊說。”

  1、千輻輪相:這其中的佛陀也運用佛塔之詞,因而對裝有遺體之藏及佛陀的加持所依,佛塔與應供入滅盡定等聖者僧伽以及《俱舍論》中所說的“雖非聖者然而于,父母病人說法者,最後有者之菩薩,供養功德無有量”,父母、堪布、阿阇黎、病人等以及比自己年長者,恭恭敬敬,盡心盡力承侍,能感得震懾他者之威嚴的吉祥手足掌千輻圓滿輪相嚴飾的轉輪王的福德。

  

王恒于正法,穩固真受持,

  由此當得成,足善住菩薩。

  2、足善住相:正如所謂的“以令安住四洲之衆轉入善法”,希望國王你恒常如實真實履行承諾的誓言,穩固不退真實受持妙法,以此因可以感得成爲雙足跟平鋪而善住的菩薩。因而,應當致力學修。

  

以施與愛語,利行及同事,

  感得成吉祥,手足缦網相。

  3、手足缦網相:以對一切衆生布施、愛語、利行與同事四攝,具德國王你可以成爲具備所有手指中間無有空隙,猶如鵝王般網缦緊連的指紋相者。

  

施授最上等,極豐之飲食,

  感手足細軟,七處隆滿相。

  4、手足細軟相:以恭敬施授他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上等飲食可感得吉祥手足纖細、柔嫩。5、七處隆滿相:身體高大,雙手背、雙足背及雙肩、後腦無不豐滿,而飽滿隆起,即身七處隆滿相。

  

不害作放生,感身廣洪直,

  長壽指纖長,足跟廣滿相。

  6、身廣洪直相:自己以悲心而無有害他之意,並且解救一切待殺的衆生,而感得觀不厭足莊嚴身相,令人賞心悅目,不歪不斜,端直高大。7、指纖長相:隨心所欲住世萬壽無疆,一切手指纖長。8、足跟滿相:足四部分外突即足跟滿相。

  

弘揚正受法,感吉祥妙色,

  足踝骨不露,身毛上靡相。

  9、身金色相:自己真實受持的一切句義,毫不吝啬地加以弘揚,感得非同尋常的吉祥妙色,令人見而生喜。10、足踝端厚相:足踝骨端厚,不外突不顯露。11、身毛上靡相:所有毫毛一一右旋上靡。

  

恭敬受與施,工巧等明處,

  感銳利智慧,腨如鹿王相。

  12、…

《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二品 輪番說因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