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明海大和尚讲禅修▪P2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做为一个人的定力就会具备了。如果在戒的方面有问题,那在修禅定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禅定的功德升不起来,书上说禅定有很多功德,为什么感受不到

  是因为戒持的不够好;第二种是会招致魔障,比如心理失调,见到种种异象及身体上的障碍等。持戒清净是佛教的禅定与其他世间的禅定不一样的地方。有些世间禅定把坐禅变成一种技术,与个人做人的人格脱节,而佛教不是这样,它关注生活方式乃至人生态度。在学佛前每个人都有可能做了犯戒的事情,佛教是不是把这些人拒之门外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以前的行为,戒律上有问题的,可以忏悔,忏悔清净。忏悔的方式分两种:事忏,理忏。事忏就是事项上,比如拜佛,在佛前承认自己的过错,或向某一自己信任的高僧大德或长者陈述错误,或诵经礼拜等,这些是有形有象的,付出努力见诸行为的;第二种,理忏实际是用佛法的见地去深深地观察自己的过错,罪过。观察的结果是所谓的罪原来是从心里生起来的,它是空的。所谓的罪就是我们内心的结,本来一切都过去了,但是我们内心有个结,把它抓住不放。

  所以理忏时我们把内心的结解开,看到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是空的,罪性是空的,福也是空的,罪和福是平等的,都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有执着,因此有结徘徊在内心,觉得有一个东西在心里,其实什么都没有。这个不是在道理上讲的,是一定要通过内心的静观,能够真正把内心的结解开。当然理忏和事忏要互相结合,理上的观照要以事上的忏悔为基础。所以戒行如果有问题,是可以忏悔。那么忏悔清净在佛教里它有标准,它会有些感受,觉得心里面原来有块石头消失了,是一种身心轻松的感觉,身心从束缚里解放出来的感觉,比如说轻安,在睡觉的时候梦境很光明,很快乐,见到佛像放光,见到佛来摩顶等等的,这都是心灵清净的表现。

  第二个因缘是衣食具足。如果盘算着明天到哪去做点买卖,某个软件怎么开发赚多少钱,或者在坐禅时衣不蔽体,饥饿没有隔夜之粮,那样就没有办法安坐。这是坐禅的经济基础。我想这个条件对于在座的各位不是什么问题。

  第三个条件是得闲居寂处,是指要安静,没有外部杂事噪音干扰的地方,有自己的一块天地。

  如果在城市里生活,起码要自己有一个房间,不可能跑到王府井大街去坐禅的,也不可能在家里很多人在一间屋子各干各事,相互影响,然后有人进出响动。要有安静的所在,这个有利于禅定的升起。严格的说,坐禅最好的处所是在寺院,在深山古刹,但又不可太深,到完全没有人的地方。要既不受干扰,又不要离村庄太远,如果衣食不足,能用半天时间走到村落解决。而且在山里修行,有时会遇到难缘比如说有强盗来抢劫你。这与古代的环境有关,古代讲最好离村落大约三四里的范围,如果没有大山阻隔,甚至可以看到村落,强盗一般不会在这里出没。现在有了手机,有强盗的话一拨手机,三四里地一会就能赶到(众笑)。这就是安全问题。既无外相干扰也比较安全。在今天的城市里,如果要学坐禅就要尽量避免一些地方,如歌舞剧场,卡拉OK厅,屠宰场,宾馆,大饭店。这些场所里人的心比较放逸,人心是向外弛散的状态,这种场所周围的气氛也是不平静的,初学坐禅的人如果在其附近打坐,内心就很难平静下来。在寺里我们感觉容易平静下来,因为在寺里没有世间很多放逸不相干的事,自然就容易有清净的心。

  第四个条件就是要息诸缘务,就是坐禅不能有很多的工作,要放下很多缘务。外面的事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个人在修禅定时没有太多的杂事,不会去为家庭、工作、生活操心,比较闲,这样才有可能专心致志于禅定的修行。我个人对此深有体会,出家以前,学坐禅进步的比较快,出家以后,尤其这几年事情很多,有时坐禅过程中突然冒出一件事,哎呀这件事得赶紧办,坐了半天的结果就是这样。古代有个笑话,一个老太婆看见出家师父坐禅,就问坐禅有什么好,师父说:“你先体验体验。”老太婆也就坐下了,眼睛一闭,坐了一会突然想起一件事,她的邻居一年前借了她两升黄豆没有还,(众笑) 她想起这事来了,就站起来对师父说:“我现在知道坐禅的好处了!”(众大笑) 所以坐禅不能有太多的事情干扰,从大家的实际情况来说,可能在某阶段完全没有事情是做不到的,但起码保证坐禅的那天,或半天把事情都放下来,就坐禅,

  什么都不去管。

  第五个条件要亲近善知识,佛教说的善知识就是良师益友,坐禅需要老师教、指点。最好有个值得信赖的老师,他有经验,可以指导我。有时还需要有人在外面维护,保驾护航。最好是有个小的团体,三、五、十人,在一起坐禅有心得体会可以交流切磋,这种佛教里叫同行善知识。

  善知识分三种,一种是教授,指导我们的;第二种是给我们维护,创造环境和条件;第三种就是同修。

  这五个条件都要注意。特别是第一条持戒清净。第二条衣食具足,一般不容易出现问题,但现在人的问题是具足了但总不知足,有了一万想十万,有了十万想百万,一直想下去,衣食具足的含义是我们有个基本的保障就可以了,不要去贪求。第三个是要有安静的处所,第四个没有外缘干扰,第五个有善知识教授,同行呵护。

  禅定要升起来也有障碍,这称为“盖”,如盖子盖住了,出不来。分为“五盖”,第一盖是贪欲。一个人贪图色、声、香、味、触,贪图名利、汽车、房子等。当人的内心被贪欲充满的时候,那么禅定不会升起来,因为禅定状态时内心是清凉的,但贪欲的状态心里是热的,发烫的。

  所以我们要觉察它。第二盖是嗔恚,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生恨,念念不忘,或经常生气、发火,是没法生禅定的。第三盖是睡眠,本来睡眠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它成为“盖”是指过度的睡眠,特别指身心昏昧的状态。在睡眠状态中,人的心暗昧不清晰,所以禅定没办法升起来。佛经里对出家人的要求是在初夜(印度把晚上分为初夜,中夜,后夜)后夜都要修行打坐,中夜休息,不要一直睡眠。现代社会下,某些生活方式是不适合修禅定的,常见的是熬夜,睡到第二天中午才起,从来没见过早晨的太阳,早上的太阳也没有见过他(众笑)。还有人泡网吧,白天黑夜分不清,这些生活方式都与禅定相违背。第四种是掉悔,实际是两种:“掉”和“悔”。当身体,语言,心被正念统摄时,称为持,有个正念把它们持住了,如果没有正念,身口意上失去正念,那就是“掉”了,好像我们手上拿个东西,一松手掉了。身的“掉”举个例子,一个人在坐着的时候翘起腿来不停地抖,他自己没有觉察,这时身体动作在其心念控制之外,这就是身体的“掉”,他没有抓住他的身体。口业的“掉”就是嘴讲话失去控制,内心的“掉”就是指思想和感情两方面失去控制。“悔”就是后悔,后悔是很难受的,老是想要是能重来一次就好了,可能吗?内心在后悔的状态,也不容易升起禅定,因此要忏悔,承认自己的过错,但不要让后悔阻碍在心胸里,横亘在心就形成障碍了。佛教的忏悔,通俗说就是“放下”,不管它,从头开始,放下不再想了,不去难过了,全部放下,真正的放下,是卸包袱而不是背包袱。“悔”就是内心的包袱,背着就会阻碍禅定。第五个盖就是怀疑,没有信心。有时怀疑自己“我可以吗?”“我是那块料吗?”,有时怀疑老师“这个老师他讲的对不对啊

  ”,第三种怀疑禅定的方法,心里不踏实,“这个方法 有没有效

  为什么修好几天都没有什么效果

  ”

  上面讲的五盖就是修禅定的障碍,我们在修禅定的过程中必须经常地觉察,哪种盖升起来了要觉察它对治它。有些盖升起来后觉察它就会消失,比如掉、悔、疑,而有些盖要对治,如昏眠,往往胖的人容易瞌睡。瘦的人你也不要得意,瘦的人容易打妄想,各有利弊。容易昏眠的人往往是吃得太多,睡眠不足或者睡眠放纵太过。要知道睡眠跟饮食一样,太多是种浪费,对身体也有损害。 (休息十分钟)

  现在我们把身体摆正,单跏趺坐,眼光收摄于鼻端,观察呼吸,研究研究它的进出,它进知道它进,它出知道它出,这个“知道”学问很大,你知道得越清楚越好,越集中越好,我们就是要培养清楚集中。身体从上到下都是放松的,特别是胸部、两肩和脖子,呼吸也是自然的,不要刻意深呼吸,因此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尖,观察你的呼吸,它自己就会转化的。不要让杂念介入,要学会在顷刻之间把所有事情都置之脑外,就只观察自己的呼吸,它在进,它在出。什么东西跟我们最亲密?不是钱,也不是别的人,而是我们的呼吸,这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从一生下来到死亡,从来没有离开过的,现在我们来观察它 。

  ( 禅坐十五分钟 )

  明海法师:

  下面请大家谈一谈坐禅中的体会。

  某 营员: 我谈一下我的体会,这个过程对我而言非常艰难,坐一会儿感觉全身发麻,然后麻是一波一波的,从脚到脸上。

  某营员: 我数呼吸与我的意念就吻合了。最后,腿麻得连手放在上面都感觉不到了。

  明海法师: 手和腿分家了。(众笑)

  某营员: 腿特别痛,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坚持,我没有数呼吸,而是念阿弥陀佛,呼出念阿弥,吸进念陀佛,就坚持下来。最后全身就安宁了。

  某营员: 我刚开始打坐,数息时感觉很舒服,过了一会儿,就很累。

  某营员: 我特别地痛,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痛,我从头到尾没有一丝的快乐可言(掌声)。我没有数息,因为我已经没有那个力气,我一直在等待那个结束的声音。在这种经历之后我不敢轻易地说去学佛,我一直在想我如果能挺过去就可以学佛了,当时我一直在咬着嘴唇,现在已经被咬破了(掌声)。 如果你想去学佛,就要回答一个问题你能不能为了佛教去牺牲生命,这不是一…

《明海大和尚讲禅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坐禅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