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看到自己往昔时候所造作的恶业那么多,看到这些因果将来会变得不得了,吓得不敢再生存在世间上,有的比丘就自杀了。这是畏惧因果,而今天的人是不懂因果,不懂畏惧,无知者无畏,所以在造恶业的时候勇往直前,冲锋陷阵;造善业的时候其心非常微弱。要他忏悔业障的时候,几乎发不起忏悔之心。所以,以因果的告诫,今天我们如果把多生累劫的恶业总结起来,将来岂止是五百世狗身,在三界六道二十五有的生死轮回当中,生生死死,头出头没,不知道哪一天能够超脱得出来。想一想这样的因果。但是,我们今天遇上释迦牟尼佛,值遇上万德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这一辈子以信愿之心,恭恭敬敬、至诚恳切念佛求往生,居然可以把无量阿僧祗劫所造的罪业立刻止住,居然能够让我们今生今世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生成佛,勇不退转。这种净土法门殊不殊胜?所以,你思维这些道理的时候,才觉得念佛法门太殊胜了。我们说三祗止于一念,在三大阿僧祗劫所造作的罪业,只要一念回光返照,一念至诚恳切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名号,就可以把三大阿僧祗劫所造作的这些轮回生死的苦果完全止住,一生成佛,究竟承办道业。这样的果报,你今天遇上了,幸不幸运?太幸运了。你只有反反复复思维这样的道理,对净土法门的欢喜心才能够越来越具足。如果不然,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得没感觉。所以要懂因微果著的道理。
还有一个故事,过去迦叶佛时,有一个僧人正在修定,旁边有沙弥在诵经。你在静坐的时候有人诵经,如果你功夫不到的话,的确是很讨人厌,“我在静坐,你在诵经,不是唱对台戏嘛!”所以,修定的比丘很厌恶沙弥诵经,骂沙弥:“你念得就像青蛙叫。”后来修定的比丘感得五百世为蛙,五百世做畜生。这也是个因微果著的公案。又在色都佛时,有一个樵夫,自念很贫困,于是积资买一金钱,把金钱盖在盛满水的瓶上,拿去供佛,后来感得生生世世手握金钱,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他的果报有多大?这也是一种因微果著的公案。直到释迦佛时,他出家也不用乞食,衣食自然具足。手里自然有金钱,走到哪里都有。所以人家叫他金钱比丘,后来证到阿罗汉果。他不仅是得到手握金钱,生生世世取之不尽,还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生死轮回中,成为究竟解脱的大阿罗汉。这样的果报,用凡夫的眼睛怎么看得穿,怎么想得透。
在释迦牟尼佛时,有一个富人,他家里产下一头象。这象很稀奇,大小便溺都成为金子,富可敌国。有人就拿这人的因缘去问佛:“这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家的小象大小便拉的都是金子?”佛告诉他:这人在色都佛时,因为恭敬佛,在佛像上将佛所骑的象,涂以黄金,所以感得这个果报。今天叫你把菩萨的坐骑涂成金色,容不容易?也很容易。但是我们做没做?没做。你看我们的大殿,有一尊观世音菩萨,那是有一对年轻的居士夫妇自己绣出来的,拿到寺庙来供养,放在大殿上,让大家都去拜。制作佛像,金像、银像、铜像、铁像、石头像乃至画像等等一切,制作佛像功德很大。所以,大家有机缘的时候,能画的就画,能供养的就供养,能够欢喜赞叹的就欢喜赞叹,这些功德是无量无边。
通过这些因果的事实,我们知道果报酬因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等量还报。今天你种下一个金钱的因,明天收获也只有一个金钱,是不是这样?不是这样。往往它的因是那么小,感得的果实是无量无边。它会增至许多倍来酬还我们。虽然我们在讲布施、供养不要执着功德,不执着功德是叫你修智慧,并不是你的布施供养就没有功德了,越不执着功德越大。在世俗名言谛当中,要对布施供养的功德好好地了解。虽然说了解了自己不执着,不是为贪果报,而是为救度一切众生而积累福德资粮。这样去修的话,果报功德就越来越大。不像播一粒种子收获上百斤果实那样的增倍,内心的造因感果比世间上播种收获更加神奇。一把泥沙的供养所得的果报,是君临天下的轮王果报;一句恶语所感的是五百世堕落狗身,遭受漫长的痛苦。所以自心的变现能力,要远胜过外面世俗物质的种子生长的能力。外面这种世俗物质的种子,今天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很厚的铁,用尽办法都把它撬不开,于是就播了一粒种子在里面,这粒种子长大以后居然把坚固的铁破坏了。这个种子的力量大不大?种子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你看观音殿里面,以前后山有一颗黄桷树。黄桷树的根从岩石缝里伸出来,不知道有多少米,伸到观音殿里了。只是它的根,它的种子,力量有多大?就有这么大。它慢慢地伸进来以后,慢慢地得到养料长大以后,连石头都要迸开。它的力量有多大?外面的有形有相的物质种子的力量,就有这么大,更不要说我们自心的种子。所以,经上跟我们说:学佛修道的人,不可以不了解自心。了解自心以后,你知道我们想善想恶,做善做恶,它就是一颗种子。而种子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这棵种子播下去以后,将来所结的果是不可思议地大。所以,心的变现能力是非常地不可思议。
在《集法句》经当中给我们所说:“虽作微小恶,后世感大怖,”哪怕你现前做一个小的恶事,将来所感得的痛苦让人很恐惧。就拿因所感得的果,其中汲取十分之一,千分之一,随便拿一点你都受不了。所以,你想一想这些恶因所结的无限的恶果的时候,我们就引起恐惧了,就谨小慎微了,在因果面前我们就不敢大而化之了;就不敢随便说话,不敢随便乱起心念,随便乱做事了。真正达到这种谨小慎微的时候,才看得出因果的正知正见在你身心上的力量。如果我们今天还是无知者无畏,无所畏惧,想说就说,想闹就闹,胡思乱想,这个世间上所做的一切,他都无所顾忌,这样的人你说他深信因果吗?那就没有因果观念。没有因果观念要想修道,绝难成就。为什么呢?他自己的身心力量往往都被这些恶业的种子给捆死了,没有多少自由自主的修道的力量。往往作了恶业的奴隶,再也难以逃脱。所以,要知道我们今天修行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忏悔恶业,一个方面积累善根福德资粮。这两个方面要同时进行。恶不除掉,你修了很多善法,一念嗔心起,所修的善法种子很快就被消灭了。所以说,因果的观念,在成佛,解脱乃至我们现前的世俗果报当中都至为关键。
一个小小的恶,能够感得很大的恐怖的痛苦结果。“能有大损害,如毒入腹中”就像毒药进入我们的肚肠里面,小小的一点毒就可以要我们的命。热天来了,你要遇上毒蛇的话,被信子一扎,瞬间喷出的毒物有多少?没有多少。但是毒攻心了以后,也许生命就交代了。所以,一点小小的毒可以要我们的性命。一个小小的恶法,可以毁坏我们自己的前程。所以,我们今天要希求解脱,希求往生,希求究竟成佛的,一定要引起警觉。《集法句》经里还说:“虽作小福业,后世感大乐,能成大义利,如谷实成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善业,将来所感得的福报和大快乐是无量无边的。“能成大义利”,什么叫“义利”?“利”是现前的,增上生的一些作用。你能够见到的这样的好处,那样的好处,这叫利。什么叫“义”?义就是如理如法地,究竟解脱地,一直到尽未来际地好处。这叫义利。所以,不管是暂时的好处,还是到尽未来际的好处,都能感召无穷无尽的利益。“如谷实成熟”,就像谷种成熟谷实一样。
从此我们就应该知道,善恶业可以很微细,结的果实将会产生很广大的苦乐,如影随形,毫厘不爽。所以,我们不要瞧不起微小的善业。哪怕就是见到众生时你像菩萨一样灿烂地笑一笑,让别人种一些欢喜的善根。这个善根很微小,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嘴巴一咧就可以笑起来,但是由此得到的好处是无量无边。今天说一句话,引导众生皈依,也许在我们来说很不起眼的事,但是对于自己和众生可以带来无量无边的好处。所以,对这些微小的善业不要瞧不起。在寺庙里扫地,诵经,念佛,对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这些很简单,举手之劳。但是有很多人就看不起这样的善业,“我要做就做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一辈子也没看见他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力所能及的善事往往都被放过了。一天又一天过去,在他身边力所能及的善事太多太多,也没见他做。这就是我们的可悲!老想做惊天动地的大丈夫,不能够脚踏实地做一个平凡的修行人。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哪怕是很微小的善业,我们都要努力地行持。对于微小的恶业,不要看不起。因为小小的恶业可以毁掉我们尽未来际的成佛大业。我们说:“千里大堤毁于蚁穴。”蚂蚁挖的洞可以把一千里的大堤毁掉,恐不恐惧?非常恐惧。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哪怕是个很不起眼的恶念头、恶事我们都要把它杜绝。最好是在它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把恶念消灭掉。这就是我们修行人应该有的观念。这个观念从什么地方来呢?就从思维因果的第三个法则——因微果著。把公案、道理反反复复地思维,好好地把它想透彻,想明白。那时候我们对于善恶业,它在我们身心上就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再藐视善恶业微不足道。
我们凡夫没有智慧,往往是不畏因,只害怕结果。在造因的时候一点都不害怕,但是等到结果一来的时候,“哎呀,太痛苦了!”菩萨圣贤之所以伟大,因为他知道在小处着眼。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有智慧,知道一个小小的心念的力量长大了不得了,所以他从小处着眼。往往都是在这些恶业的力量没有散发出来,就把它对治了。你看学武功的,不是以硬碰硬,往往都在敌人还没发力的时候,想发力的时候让他发不出力,这就是高手。等到别人发出力量以后,你再硬碰硬,不是你死我伤,就是两败俱伤。到最后也许你赢了,但是赢得很艰难。别人倒下了,你勉强站着,但是满身疮痍,遍体鳞伤,人也差不多快倒下了。所以说,修行跟世间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好好地把这样的道理想明白。
好了,今天的时间就到了。我们一起来回向。
(毒 毒 整理)
《《因果明镜论》讲记 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