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讲记(一)
上隆下莲恩师讲
弟子弘永记
在念佛道场,有的道场早上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有的道场早上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应懂得为什么我们念阿弥陀佛,不然人家看到我们和尚就说你们是念阿弥陀佛的。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有个理由。我们念《佛说阿弥陀经》。
我们这个道场本来就叫念佛堂,本来就是念佛宗。中国佛教有说八宗、十宗、十三宗,念佛就算一宗。念佛宗有的又叫净土宗,净土不单念佛,净土宗还有其它修法,根据的经有各各不同。从前海公老上师就给我们说:你们念佛不要光看一本《阿弥陀经》,净土四经,净土五经都要读。因为《佛说阿弥陀经》很短不长,有好多问题在这里边没有谈,我们通常行持天天都是念诵《佛说阿弥陀经》,这叫小本阿弥陀经。净土四经里有《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叫大本的阿弥陀经。那本经才把阿弥陀佛的因缘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众生修净土法门如何往生,才说得清楚。
还有一本叫《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这个经就讲的修净土法门另外一种修法,那就是要修定,要修观,这本经又叫《十六观经》,里经教我们十六种观法,观法入定来修。所以一开始最简单的一个观法就是教我们观落日。哪个都看过太阳落山,小孩大人都看见。开始就想到落山的太阳。落山的太阳有哪点不同呢?落山的太阳颜色是红的,太阳要落山时血红血红的,不像早上中午的太阳颜色是白的,射眼睛的。头一个观法就叫你先看落日,这就是修定的一个法门。
我曾讲过《三皈依观初修略法》三皈依观就叫你观月轮,月亮总看过,十六观经叫你观日轮。月轮是白的,日轮是红的。轮就是圆的,非常简单的形象,这就是教你初学的人,你不知道怎么叫修定,叫你想一个最简单的形象,圆的,这个很简单嘛!只是一个颜色,或是白的,或是红的。十六观经修这个法门就叫你先观一个红的。这种观法在禅定里也叫光明观,这是入定来修不是叫我们念佛。净土法门不光是一个念佛,但入定来修不容易,你不要说喊你看一个圆的,你就不容易把它看成一个圆的,你试试闭眼去想想一个圆的,你真正去用过功才晓得这个不简单,你要想成一个太阳,想成一个月亮,想成一个圆的,众生一个最简单的形象,不是那么容易把它想成一个圆的。这是一个修定的方便,最简单的修定法门。所以十六观经教你修观,越观越复杂,后来观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这个也叫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不光是念阿弥陀佛。十六观经也是阿弥陀佛有十六种观门,赞礼西方十六观门,那个就是入定来修。十六观经一层一层的观法,十六种观法,观琉璃宝地一样样的观。十六观经你们要念一下,你才晓得极乐世界,阿弥陀经里仅管说了,没有把极乐世界的形象完全描绘出来,阿弥陀经只教你念佛,这是一个的修法,修观是一个修法,口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一个修法,这个修法叫持名。你爱持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这个就是净土法门的一种。
净土宗不限于念南无阿弥陀佛,按照十六观经来修定,那样修成就,那也是一个修法,我们虽然不能修定,十六观经应该看看,我们不要局限于这本阿弥陀经,把视野要扩大,我们修净土法门时要把我们的眼光放大一些,《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我们都该看,这主要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和教我们怎样修,而这个修行就是我们学的《佛说阿弥陀经》,就是称赞念佛的名号,持名,受持阿弥陀佛的名号,称赞这个法门;《十六观经》教我们修定;《无量寿经》就是把阿弥陀佛的因缘愿力,我们念佛往生的正修,助修说得清清楚楚,然后还有其它的经,我们平常在念的《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也算是净土的经。我们每天上殿时要念普贤菩萨十大愿。普贤菩萨这么大的功德他都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就是给我们一个模范,说:你们修行人最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多少大菩萨都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然后《楞严经》中的一段文——<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讲念佛。这一共叫净土五经,我们念佛的人都该看看,在这五部经中特别称赞念佛法门。
念佛中有两种念,一种是我们心里头念,修观想,十六观经也叫念。这个是专门称赞口念,口念心不念对不对呢
口念若心不念,不对。但是我们初学的人有时心念做不到,你就口念,这就是持名的法门,受持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受持这六个字,把它当咒语一样来念,越念得多越好,持名法门是好法门,但是讲究认真多念,要念得认真,要念得多。念一点你就说我是念佛宗,打不起这个招牌喔!我们什么行也不修我们只会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但是你只念一点,奉行故事,那咋叫念佛宗呢!真正算念佛宗修行的人,一天要念十万八万,那才可以说是个宗。宗,就是说专门搞这一门,我们现在懒人,其它不学不修,就只会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也没有念会,也没有念好,只念一点点,然后我们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修,说我是念佛宗,这不行,这不对喔!真正念佛宗,并且念佛宗专门以持名法门要拿来解决生死问题。念一点点不行,要专一,要多念才行。当然念佛宗也说只要你诚心的念,你一辈子没有念,只要你要死的时候你念得句十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样的人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偶尔有一个,哪有那么容易呢!你要认认真真,真正说是念佛宗,我禅也不参,教也不学,任何的其它佛事我都不做,我就一个念佛。在专门念佛,你就要多多的念才行。
那么在关于阿弥陀佛的净土五经中我们现在学的《佛说阿弥陀经》这卷经就是专门告诉我们持名念佛,念佛的名号殊胜,这个专门以持名法门引导众生,专门受持阿弥陀佛名号。
为什么受持一句名号就有这么大功德呢?说名号就包含他的功德。我们说历史上哪一个人,比如说岳飞,我们就想起岳飞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说孔夫子,我们就想起孔夫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说阿弥陀佛,我们就想起阿弥陀佛有哪些功德。所以有一句话说“名以招德”,一提他这个名字就一下想起他的功德了,所以名的关系大,你提到他的名“招”就是把那个东西招集拢来。说什么东西就想起那个东西了,说桌子就想起桌子,说板凳就想起板凳,说一句阿弥陀佛,那个阿弥陀佛包含好多功德啊!所以叫万德洪名,功德大得很,功德多得很,提起这句名字,所有阿弥陀佛的那些功德你都一下想起,因此之故就说我们念佛的时候,念时是只可以念这一句名字,这一句名字究竟包含好多功德,我们心里要有些印象,所以老上师才教我们:你们不要光看一本小本阿弥陀经,你还看大本阿弥陀经,阿弥陀佛究竟有好大功德。
念阿弥陀佛只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本来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加上“南无”二字那就不是光念名号了,加上南无二字就是我们要皈依,我们要归投阿弥陀佛,不是光喊阿弥陀佛,而是我们要归投阿弥陀佛。为什么我们要归投阿弥陀佛呢?这有个动机,动机是什么?动机是娑婆世界苦,有个对比,娑婆世界就是我们现在住的世界。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说苦多得很,你能不能忍?叫堪忍世界。娑婆世界苦得很,所以念佛的动机“娑婆最苦,西方极乐”,就要有这个观念,首先你要晓得娑婆世界苦,佛法教你修行。释迦佛在菩提树下就给你先说苦谛,这个苦谛就是你现在这个世界,包括你这个人,内的身心,外的环境都是苦,修苦谛,所以释迦佛在菩提树下先说苦谛。我们现在哲学讲宇宙观人生观,苦谛就是佛法的宇宙观人生观。但佛法说苦谛不是叫我们消极,要叫我们怎样来解决苦这个问题,所以不是消极,但是你首先要晓得苦啊!晓得苦才是你修行的动机,你才晓得你要求解脱,所以这八个字就是我们修净土法门要紧的“娑婆最苦,西方极乐”这个娑婆世界苦不堪言,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另外给你指个地方,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就一点苦也没有,鲜明的对比。让你怎么样呢?让你心里头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厌离,厌离这个娑婆世界,这个娑婆世界从各方面观察它归根结底都是苦,不但苦是苦,乐是苦、不苦不乐也是苦,先就把这个环境认识到,然后才给你指向一个目的的地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一对比,这就是两个字“欣、厌”。厌:讨厌,欣:欢喜。修你那个思想上一个欣,一个厌,厌:厌离娑婆世界这个生死苦海,然后就要欣。欣:希望,需求,需求极乐世界。佛法里修行动机都是欣与厌,就修禅定也是有欣与厌,我们因为讨厌欲界,欲界这个环境太撇了,于是乎我们就修色界的禅定,修禅定一般都有欣与厌,对于这个低的东西我讨厌了,然后要追求一个高级的,众生在欲界住惯了,没有觉得这个欲界有多坏,修行的人修禅定的首先都要修这个,不是说出三界,就是在三界中转的人修禅定都要修这个欣跟厌。下界就是苦不好,上界好,这样他才能得色界的禅定,这个欲界,四禅天,四空天,九有,就是一个低级的,叫粗、苦、障。是苦、粗糙的、又是重重的障碍;上界是静、妙、离,那个地方就没有苦,苦就熄灭了,出离了,就微妙了。修三界内的禅定都离不掉这个修法,要丢掉一边,要趋向一边,有个取舍,现在说的奔头。一般修禅定都要有一欣一厌,讨厌这头才奔那头,才修得起那个定。所以不单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就采取了我们修禅定走惯了的老路,就是叫你一欣一厌,一个你厌这个娑婆世界,一个你要羡慕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你才能入定。念南无阿弥陀佛最后也要得念佛三昧,这是一个修定的方法,不是光口头唱。因为有些人心粗他不懂得修定,没有办法只有先给他说口头念,口头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随便哪个都念得来,街上那些人都念得来。这是说这个法门最好修。从前念佛宗的祖师就把这个法门跟其它法门划一个界限,就说念佛法门叫“易行道”——这个道容易行。除了这…
《阿弥陀经讲记 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