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五▪P5

  ..续本文上一页善事,我们也要随喜,随喜就是功德,能随喜的人非常高尚,非常伟大,佛当然是最伟大的了,不只是心随喜,行佛之行更是真随喜,心里随喜了,外表上也要随喜,就像我们布施一样,有的人说我没有钱,我说你没有钱,你还没有心吗?你还没有身体吗?你拿一个扫帚在那扫一扫,这也是布施呀!不见得你非要拿钱啊!所以你的心在改变着,你的行为就是一种最好的布施。

  下面经文是:“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

  那就是说上面说的那些已经过去了,以及诸佛所在的世界中,一切世界之内,六趣四生,六道轮回么?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四生,胎、卵、湿、化;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极少之微尘,我菩贤都会随喜,其中的人、天、修罗,当然有功德了,他可以持戒,我菩贤都会随喜,鬼道也有功德,他有他心通,宿命通,有人说总是想学鬼,那是不应该的,随喜可以,学鬼总到鬼道,那都不行“哎呀!我能看见什么……”那纯粹是到鬼或者去与鬼相应,那不算什么,你去看看《维摩经》阿那利的天眼,简直不得了,现在一看,那就是黄皮子之类的,那些动物畜生之类的本事,那怎么可能去学呢!怎么能把那些微不足道的本能当作天眼呢?所以这是不应该的,畜生中也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比如乌鸦反哺,乌鸦老了,小乌鸦叼来食物喂老乌鸦呀,你说可不可以学呀?现在我们的人都没有做好,自己家里养一条狗,比对父母都好,这个很奇怪。人都没有做好,那怎么能成佛呀?所以动物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也要随喜,那么羊羔跪乳等等啊也有功德,羊羔在吃奶的时候跪着吃,报恩啊!我们有过报恩的想法吗?好像是应该应份的。这个是不应该的,那么可以说随喜,这些随喜都没有关系,而地狱众生一夜一日,万死万生,受苦不断,没有时间,好像没有任何功德,有何功德可喜呢?所以你又怎么去随喜呢?六趣四生啊!地狱你怎么去随喜啊!所以菩贤大智知地狱极苦众生,自性功德未失。自性功德还没有失去,空性啊!他不是永远变,永远不变的,说八万大劫无间地狱,没有间隔的受苦,可以说八万大劫不可以出来,那八万大劫有一个数目啊,尽来他还可以出来啊!本具大方广,与佛无二,大方广所谓的体相,用于佛没有区别,平等,虽无修德,而有性德,空性之德,法性,所以从理上讲,《华严经》讲“抛一微尘出大千经卷,”一微尘,是不是空行,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不是与他平等,依我们说一滴水是不是大海,大海其实就是这一滴水的成分啊!所以如果认识一微尘,我们也就知道整个宇宙万有都是如何了。如果我们知道一滴大海的水,我们也就知道大海水也就是这样,所以抛一微尘都能出大千经卷的话,从理上讲,就事上而言呢,极恶之人也有微小之善,不是绝对,彻底的坏,还是有一点点长处,比如杀人犯,有很多杀人犯,他非常孝顺,这一点一般人就做不到,修行人都应该随喜,哪怕有一点点与要随喜,因为以佛的眼来观众生。用佛的眼睛来看众生,因为什么?大家都是法性啊!佛观宇宙万有都是如幻如化的,那说哪个不是佛呀?与空性相应就是佛了,当以善眼来看众生,众生无有不善,学佛当效法之,当用佛眼来看世界,当用法性来去看世界,看众生,所以这个时候,你再看那个众生他还可恨吗?他有可怜可悲,他不再可恨了。因为一可恨你自己嗔恨心一生起来,你与佛法就相隔的太遥远,只见众生之善,不见众生之恶,你只看到他善的一面,你不再计较他的恶了,即转烦恼成菩提,如果能这样做,通过随喜功德,等于是转烦恼成了菩提,这样的话,学佛就会有成就。

  下面的经文是“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此经是《华严经》是经王,为什么要随喜小乘啊?这里便有“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回答是就方便而说,因为虽是声闻缘觉,仍然胜过我们凡夫,仍然胜过我们今天的凡夫僧啊!我们连小乘啊、声闻、缘觉都不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烦恼啊!但是你看声闻、缘觉就没有了?所以难道不是很惭愧吗?也要随喜。

  《般若经》中佛陀曾骂而二乘人焦芽败种,当初我也很不懂,为什么佛陀还会骂人呢

  后来才知道,佛陀是慈悲心,我们一骂人就是嗔恨心,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因为佛需要他们进入大乘,去学菩萨学佛的,第二就根本而言,声闻、辟支佛将来必定要成佛的,因为他们到了那果位,他们一定要去成佛的,所以你去看《般若经》去看《金刚经》,跟谁说的,跟须菩提,跟小乘人讲的,跟舍利佛说的,所以他必定要成佛的,声闻缘觉只是一个台阶而已,就像《法华经》说的五百由旬,他走了三百由旬,他还继续前行,那只是化城而已,既是化城,是不真实的,只有究竟的目的地,成佛才是真实的了,不然容易产生误会。那么随喜菩萨之善,难行能行者求无上菩提,更属正常。如果既能我皆随喜。

  接下来是:“虚空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进、我此随喜无有穷尽。”一切都尽了,我的随喜也不穷尽,这多伟大!什么是高尚?这是真高尚!什么是伟大?这是真伟大!“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而且不断,是绵绵不绝,甚至说身口意三也能够保持下来,甚至永远都不知道疲厌,那还是我们能做到的么?我们不睡觉都受不了,不吃饭也受不了,哪里会有无有疲厌的这种感受呢?

  下面的经文是:“复次,善男子,言请转*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

  此是普贤菩萨再一次对善财童子和与会大众说“所谓请转*轮,既是菩萨悲悯众生,所以要请法,为什么悲悯,因为不忍众生非常苦,你想想看,众生多苦,他麻木不仁,他愚昧呀,他自己不感觉到苦,事实上苦是存在的,这是从世间法去讲在的,如果从法性的角度来讲,当然不苦了,但是他同法性是完全不相应的,所以他会感觉到不如意啊!在幸福的人他也有苦,为什么呢?还有无常呢,还有生老病死啊!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所以佛说有无量诸苦,当然数目上说有八万四千苦。那么即使一心法轨生悟解(录音不清楚),一心法就是法界观,就是我们的清静心,因为这是一条路,能够是众生得以解脱,所以这是请法,请转*轮,任持自性不失,永远从事空行,哪怕一切法千变万化。他永远都不失自性,都是空行!”

  校对:慧智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