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六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静波法师讲经(六)

  根据录音整理 慧智初校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请转*轮,为什么要请转*轮,即是菩萨悲悯众生,因为不闻*轮就不能解脱,不闻法,三世诸佛无以成就,所以《涅槃经》说“三世诸佛皆供养法”,法指法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性空是空性,也叫法性、法界。轮有三个意思,一是摧灭意,二是圆满意,*轮,轮在印度是一种器皿,一般人不太了解,尤其是社会人,作为佛教徒比较了解,所以李HZ的FALUN功是哪里偷来的?是从佛教偷来的。轮是武器,有摧灭意,摧灭众生的妄执,摧灭一切邪知邪见,所以说手拿宝杵无所畏惧。

  我们今天去看佛教。当我们走进天王殿时,弥勒菩萨的笑脸和韦驮菩萨的宝杵他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慈悲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二:圆满意,圆满菩提涅槃,从我中感受到无我,无我才是真我,在《涅槃经》中有一位叫大慧的,佛对他讲说:“没有我”,他非常不服气说:“没有我,谁去学佛?没有我,谁持戒?没有我,谁正果?”佛只好说:“哎呀!是的,有我,有我……”随后他开悟了,他才知道,真的是由无我而正果,有无我二修学佛法,应该如此。

  那么即一心所有的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刹中,一一微尘中有各有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佛的刹土,然后有转成极微尘那么多的广大佛刹。而已一佛刹之中,一切时一切处念念都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中转成极微尘数那么多的一切诸佛成就无上菩提,我们想了半天最后只好说,无量无边最好了,太多太多了,无法去计算,因此说无量无边。

  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为什么感觉佛这样难成呢?可是也有那么多的佛在成佛?可见我们需要站的更高一点,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心量,成就自己的菩提证果。一切菩萨就像大海一样围绕着这些诸佛,诸佛已经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每一诸佛又有无量无边的菩萨在围绕着这些诸佛。想了半天,可能也想不清楚,自己要做观,要围绕着这些诸佛。想了半天,可能业相不清楚,自己要做观,要做法界观,才能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只有这样的话才是真学华严经的人。

  佛如心王,菩萨如心所,心所即是大臣,大臣一定要围着国王,所以菩萨一定要围绕着佛,一念只要去相应,就能成佛,众生心,心心互变,成佛和众生心是相通的,互融互变,所以有无量诸佛成就无上菩提。是从事相上说,佛法界与众生界相隔的太远,经常有人说“你说有佛,佛在哪里?你让我去看看……”。我说“只在你心里”。他说“我心里没有!”那就没有办法,因为众生界与佛境界相差的太遥远,所以不能相应相契,于是“背觉合尘”,所以我们才轮回的,因为落的太远,所以众生界对于佛的境界太陌生,所以也就不能够去见佛。

  而观行寂的菩萨,六寂佛其实还是菩萨,不是佛。智慧转圣,所以他能够见道,因为他慢慢的开始与佛的境界相应着,所以他能够见到诸佛,真正修行人修到最后,完全可以见到佛的,当然他绝对不会到处去炫耀说“我见到佛了,我见到佛了……”那这一定是神经有问题,或者是大妄语。

  下面的经文是:“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面对无量诸佛,又有海会菩萨的围绕,既是我普贤以身劝请,恭敬礼拜,以身来劝请,开始恭敬礼拜,以口来劝请,应该称扬赞叹;以意业来劝请,就要恭敬至诚,非常虔诚,心有恭敬,种种方便,应请劝请大转微妙*轮,摧灭一切邪知邪见。圆满无上菩提。妙法就是心法,心法就是正法,不可思议一般境界的、一般的人我是非是可思议的,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

  比如无量的微尘刹土。请转*轮既是上承诸佛之心慈悲加持,下顺众生之心,学佛解脱啊!加持自己说正法,然后教化众生,学佛而解脱。汇事归理,教化众生,完全要归于空行。

  永明延寿禅师曾说:“直教似月临千界。还遣如空度万缘。”也就是说一月能够离千江水,千江水印的还是那个月亮。还遣如空度万缘,还是空空如已而已,因为印出的月亮是真的吗?绝对不是,所以说法自在,而且众生能够的正知见,能够的真正的解脱。汇事归理实是请自心中佛说法,空性么!度自心中众生。因此二者不二。

  如是像这样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普贤常劝请无量诸佛转正*轮,转正*轮,如果没有佛的话,也可以请高僧大德完全可以的,我们生在佛前、佛后业障深重,三途八难,佛前佛后难,没有因缘见到佛,但是有因缘闻法,就一定要请高僧大德,请法师来讲法。正是因为这样的因缘,我们才真正的感受到我们与佛法的距离原来是可以拉近的,不然的话,我们只说学佛,不闻佛法,那就是盲修瞎练,虽有热情,没有知见,没有正见,没有真正的智慧,这样下去归宿何处,很难说清。

  “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菩萨真的很了不起,所以他能够永远都这样,永远,只有在佛经里你才能看见永远,只有站在法界,站在清静心上,站在理事无碍的境界上,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永远,正是因为这样的永远,你才真正被普贤菩萨所感动,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永远。

  “身语意无有疲厌”。他永远在做,而我们常常是发烧,发热三分钟的热血过后马上就不干了,所以不能够坚持呀,我有一种感受,什么是精进?你永远都能坚持做一件事就是精进,怕就是一会儿高兴就做,一会儿不高兴就不做,所以我们要学习普贤菩萨请转*轮,也一定要自己先转*轮,然后才能够帮助众生也去转*轮。当然转*轮的目的是解脱,是开启自己的智慧,也就是大方广。

  下面的经文是:“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生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在一次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给于会大众说:“所谓请佛住世,就是有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转成极微尘那么多的诸佛如来,无量无边将要示现般涅槃之际,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因为化缘已尽,将要开始般涅槃,就是进入涅槃,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诸佛如来,还有所有的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有四果罗汉,前三果还是有学,只有第四果才是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并不仅仅是二乘的菩萨,包括一切善知识,高僧大德,都应该如此,那么我普贤要劝请他们不要入于涅槃,请他们住世教化众生,因为众生苦,众生煎熬啊!而且经于一切佛刹转成极微尘数劫的住世时间,时间很遥远,一定要请他们住世很久很久的时间。目的是要利乐一切有情,说法才能度众生,你什么都不说,仅仅说学佛,那有什么意义啊!必须要说佛法。干什么,一定要知道什么,知道什么一定要做什么!

  六寂佛,包括请佛住世,至少六寂佛,即理寂佛、名字寂佛、观行寂佛、相似寂佛、分正寂佛、究竟寂佛。根据这六寂佛,普贤菩萨都要劝请他们住世度众生,普贤如此,我们该当如何呢?也应该要劝请,凡是高僧大德,凡是善知识。要往生,要缘寂,都要请他们住世。

  有人问“能住世么?”你不要管他住不住世,问题你是心法吗!因为你要转变观念,非常关键。

  下面的经文是:“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整个虚空尽了,众生界尽了,众生业也尽了,烦恼都消失了,我劝请佛住世的愿望不能穷尽,念念相续,而且永远坚持下去,绵绵不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然指的是我们,普贤菩萨不会如此,我们是学普贤菩萨的就应该如此。身语意业无有疲厌,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不是天天要做,时时要做,应该如此。

  下面的经文是:“复此,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出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

  常随佛学,这是第八个愿望。让我们非常的感动啊!为法忘躯,真的是落到实处。如此处的毗卢遮那佛因行的娑婆世界,即是华藏世界中的十三层的一个世界,从最初的发心勇猛精进不退道心,用不可说不可说,很多很多无量无边而做不事,用自己的生命来做不事,如《积一切福德三昧经》中说,释迦佛因地为最圣仙人,他曾经在修道事,被人称为最圣仙人,修慈悲观,没有智慧,看到众生很苦,修慈悲观,可没有智慧,感觉很累,也非常苦,无法度众生,别人也不相信,你看众生苦,我也没感觉苦,你没说服人家那怎么办呢?人家自我陶醉,释迦佛感觉很遗憾于是到处参访,发愿能布施佛法的人,愿用生命来供养。钱财身外之物那更不用说了,我要用生命来供养,这时有一个天魔就知道了,天魔不相信最圣仙人有这么大的毅力,所以欺骗最圣仙人说:“我会佛法,我能讲,要有条件,你先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才能说法,如果你这样做了,我才会个你说法……”最圣仙人说想,为佛法而舍是自己发过的愿更何况我虚度了那样长的时光,今天遇到佛法了,那为什么,我不能够去实践呢?于是就依天魔所说,把自己的批剥掉了,他一看吓坏了,赶紧跑掉了。因为天魔不会说法,而见仙人又如发愿所做,于是天魔赶紧跑掉了。仙人见天魔跑掉了,自己已经如愿所做,只能祈祷,祈祷十方…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