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 講記 六

  大方廣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靜波法師講經(六)

  根據錄音整理 慧智初校 錯漏之處 敬請指正

  請轉*輪,爲什麼要請轉*輪,即是菩薩悲憫衆生,因爲不聞*輪就不能解脫,不聞法,叁世諸佛無以成就,所以《涅槃經》說“叁世諸佛皆供養法”,法指法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性空是空性,也叫法性、法界。輪有叁個意思,一是摧滅意,二是圓滿意,*輪,輪在印度是一種器皿,一般人不太了解,尤其是社會人,作爲佛教徒比較了解,所以李HZ的FALUN功是哪裏偷來的?是從佛教偷來的。輪是武器,有摧滅意,摧滅衆生的妄執,摧滅一切邪知邪見,所以說手拿寶杵無所畏懼。

  我們今天去看佛教。當我們走進天王殿時,彌勒菩薩的笑臉和韋馱菩薩的寶杵他們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慈悲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二:圓滿意,圓滿菩提涅槃,從我中感受到無我,無我才是真我,在《涅槃經》中有一位叫大慧的,佛對他講說:“沒有我”,他非常不服氣說:“沒有我,誰去學佛?沒有我,誰持戒?沒有我,誰正果?”佛只好說:“哎呀!是的,有我,有我……”隨後他開悟了,他才知道,真的是由無我而正果,有無我二修學佛法,應該如此。

  那麼即一心所有的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刹中,一一微塵中有各有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佛的刹土,然後有轉成極微塵那麼多的廣大佛刹。而已一佛刹之中,一切時一切處念念都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中轉成極微塵數那麼多的一切諸佛成就無上菩提,我們想了半天最後只好說,無量無邊最好了,太多太多了,無法去計算,因此說無量無邊。

  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爲什麼感覺佛這樣難成呢?可是也有那麼多的佛在成佛?可見我們需要站的更高一點,需要開闊自己的視野,開闊自己的心量,成就自己的菩提證果。一切菩薩就像大海一樣圍繞著這些諸佛,諸佛已經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每一諸佛又有無量無邊的菩薩在圍繞著這些諸佛。想了半天,可能也想不清楚,自己要做觀,要圍繞著這些諸佛。想了半天,可能業相不清楚,自己要做觀,要做法界觀,才能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只有這樣的話才是真學華嚴經的人。

  佛如心王,菩薩如心所,心所即是大臣,大臣一定要圍著國王,所以菩薩一定要圍繞著佛,一念只要去相應,就能成佛,衆生心,心心互變,成佛和衆生心是相通的,互融互變,所以有無量諸佛成就無上菩提。是從事相上說,佛法界與衆生界相隔的太遠,經常有人說“你說有佛,佛在哪裏?你讓我去看看……”。我說“只在你心裏”。他說“我心裏沒有!”那就沒有辦法,因爲衆生界與佛境界相差的太遙遠,所以不能相應相契,于是“背覺合塵”,所以我們才輪回的,因爲落的太遠,所以衆生界對于佛的境界太陌生,所以也就不能夠去見佛。

  而觀行寂的菩薩,六寂佛其實還是菩薩,不是佛。智慧轉聖,所以他能夠見道,因爲他慢慢的開始與佛的境界相應著,所以他能夠見到諸佛,真正修行人修到最後,完全可以見到佛的,當然他絕對不會到處去炫耀說“我見到佛了,我見到佛了……”那這一定是神經有問題,或者是大妄語。

  下面的經文是:“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輪,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面對無量諸佛,又有海會菩薩的圍繞,既是我普賢以身勸請,恭敬禮拜,以身來勸請,開始恭敬禮拜,以口來勸請,應該稱揚贊歎;以意業來勸請,就要恭敬至誠,非常虔誠,心有恭敬,種種方便,應請勸請大轉微妙*輪,摧滅一切邪知邪見。圓滿無上菩提。妙法就是心法,心法就是正法,不可思議一般境界的、一般的人我是非是可思議的,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

  比如無量的微塵刹土。請轉*輪既是上承諸佛之心慈悲加持,下順衆生之心,學佛解脫啊!加持自己說正法,然後教化衆生,學佛而解脫。彙事歸理,教化衆生,完全要歸于空行。

  永明延壽禅師曾說:“直教似月臨千界。還遣如空度萬緣。”也就是說一月能夠離千江水,千江水印的還是那個月亮。還遣如空度萬緣,還是空空如已而已,因爲印出的月亮是真的嗎?絕對不是,所以說法自在,而且衆生能夠的正知見,能夠的真正的解脫。彙事歸理實是請自心中佛說法,空性麼!度自心中衆生。因此二者不二。

  如是像這樣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普賢常勸請無量諸佛轉正*輪,轉正*輪,如果沒有佛的話,也可以請高僧大德完全可以的,我們生在佛前、佛後業障深重,叁途八難,佛前佛後難,沒有因緣見到佛,但是有因緣聞法,就一定要請高僧大德,請法師來講法。正是因爲這樣的因緣,我們才真正的感受到我們與佛法的距離原來是可以拉近的,不然的話,我們只說學佛,不聞佛法,那就是盲修瞎練,雖有熱情,沒有知見,沒有正見,沒有真正的智慧,這樣下去歸宿何處,很難說清。

  “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普賢菩薩真的很了不起,所以他能夠永遠都這樣,永遠,只有在佛經裏你才能看見永遠,只有站在法界,站在清靜心上,站在理事無礙的境界上,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永遠,正是因爲這樣的永遠,你才真正被普賢菩薩所感動,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永遠。

  “身語意無有疲厭”。他永遠在做,而我們常常是發燒,發熱叁分鍾的熱血過後馬上就不幹了,所以不能夠堅持呀,我有一種感受,什麼是精進?你永遠都能堅持做一件事就是精進,怕就是一會兒高興就做,一會兒不高興就不做,所以我們要學習普賢菩薩請轉*輪,也一定要自己先轉*輪,然後才能夠幫助衆生也去轉*輪。當然轉*輪的目的是解脫,是開啓自己的智慧,也就是大方廣。

  下面的經文是:“複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生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于一切佛刹極微塵數劫,爲欲利樂一切衆生。”

  在一次普賢菩薩對善財童子給于會大衆說:“所謂請佛住世,就是有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轉成極微塵那麼多的諸佛如來,無量無邊將要示現般涅槃之際,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因爲化緣已盡,將要開始般涅槃,就是進入涅槃,這個時候,不僅僅是諸佛如來,還有所有的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有四果羅漢,前叁果還是有學,只有第四果才是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並不僅僅是二乘的菩薩,包括一切善知識,高僧大德,都應該如此,那麼我普賢要勸請他們不要入于涅槃,請他們住世教化衆生,因爲衆生苦,衆生煎熬啊!而且經于一切佛刹轉成極微塵數劫的住世時間,時間很遙遠,一定要請他們住世很久很久的時間。目的是要利樂一切有情,說法才能度衆生,你什麼都不說,僅僅說學佛,那有什麼意義啊!必須要說佛法。幹什麼,一定要知道什麼,知道什麼一定要做什麼!

  六寂佛,包括請佛住世,至少六寂佛,即理寂佛、名字寂佛、觀行寂佛、相似寂佛、分正寂佛、究竟寂佛。根據這六寂佛,普賢菩薩都要勸請他們住世度衆生,普賢如此,我們該當如何呢?也應該要勸請,凡是高僧大德,凡是善知識。要往生,要緣寂,都要請他們住世。

  有人問“能住世麼?”你不要管他住不住世,問題你是心法嗎!因爲你要轉變觀念,非常關鍵。

  下面的經文是:“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整個虛空盡了,衆生界盡了,衆生業也盡了,煩惱都消失了,我勸請佛住世的願望不能窮盡,念念相續,而且永遠堅持下去,綿綿不絕,不能叁天打魚,兩天曬網……當然指的是我們,普賢菩薩不會如此,我們是學普賢菩薩的就應該如此。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高興就做,不高興就不做,不是天天要做,時時要做,應該如此。

  下面的經文是:“複此,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出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爲布施,剝皮爲紙,析骨爲筆,刺血爲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爲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余種種難行苦行。”

  常隨佛學,這是第八個願望。讓我們非常的感動啊!爲法忘軀,真的是落到實處。如此處的毗盧遮那佛因行的娑婆世界,即是華藏世界中的十叁層的一個世界,從最初的發心勇猛精進不退道心,用不可說不可說,很多很多無量無邊而做不事,用自己的生命來做不事,如《積一切福德叁昧經》中說,釋迦佛因地爲最聖仙人,他曾經在修道事,被人稱爲最聖仙人,修慈悲觀,沒有智慧,看到衆生很苦,修慈悲觀,可沒有智慧,感覺很累,也非常苦,無法度衆生,別人也不相信,你看衆生苦,我也沒感覺苦,你沒說服人家那怎麼辦呢?人家自我陶醉,釋迦佛感覺很遺憾于是到處參訪,發願能布施佛法的人,願用生命來供養。錢財身外之物那更不用說了,我要用生命來供養,這時有一個天魔就知道了,天魔不相信最聖仙人有這麼大的毅力,所以欺騙最聖仙人說:“我會佛法,我能講,要有條件,你先剝皮爲紙,析骨爲筆,刺血爲墨,才能說法,如果你這樣做了,我才會個你說法……”最聖仙人說想,爲佛法而舍是自己發過的願更何況我虛度了那樣長的時光,今天遇到佛法了,那爲什麼,我不能夠去實踐呢?于是就依天魔所說,把自己的批剝掉了,他一看嚇壞了,趕緊跑掉了。因爲天魔不會說法,而見仙人又如發願所做,于是天魔趕緊跑掉了。仙人見天魔跑掉了,自己已經如願所做,只能祈禱,祈禱十方…

《大方廣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 講記 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