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 講記 六▪P3

  ..續本文上一頁呢?它的一切因果,我都隨之而學。

  所以在常隨佛學裏我們應該有一個深切的感受,不能學人,因爲人所是有缺陷的,人總是有習氣有毛病的,盡管我們要接觸善知識,但他一定要講佛法,他若不講佛法你跟他學什麼?所以常隨佛學非常關鍵,無量無邊的如來,無論因果,我也都願意隨之而學,有那麼多那麼多如來,不僅僅要跟毗盧遮那、釋迦牟尼佛去學,我同時也要跟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所有塵中那麼多的如來學,我們都要跟他們學,他們的發心,乃至他們最終的成就佛道,我都要學。絕對不能說只學一個。

  有一位居士給我打電話說,告訴我叁皈依:“皈依佛,皈依阿彌陀佛,皈依法,皈依《無量壽經》,皈依僧,皈依觀世音菩薩。”我問他“你說完了?”“說完了”我把電話放下,爲什麼要這樣狹隘呢?佛法中有謗法一罪,如果說認爲只有一種法是最好的,其他的法你去謗了,難道沒有罪麼?這個很可怕的。當然我們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但他常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的身邊就發生了。所以我們要有一個非常正確的知見來看到這樣的事情。既不要與之鬧矛盾,又要自己心中有數,否則于他一樣了那是很麻煩的事。所以你看看普賢菩薩,他能夠常隨十方叁世一切無量無邊的諸佛從因至果,他都要去學,可見會觀想的人學佛即學無量諸佛,學一切佛,當然我們願意哪位居士告訴我的能從阿彌陀佛開始來恭敬無量諸佛,但這個素質是令人懷疑的,學一佛即是學一切佛,因爲空性,十方諸佛如來共同一法身,一法身即是法性身,既是空性。所以他們都是佛都是空行,學一佛也就是學十方叁世一切無量諸佛,並且我普賢願意永遠隨學于諸佛如來,發這樣的大心。從不間斷,也不知疲厭,也不知厭煩,綿綿不絕,這樣的願力我們不學更待何時?當然很難很難了,能夠不知疲倦,能夠願意去選擇常隨佛學,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很偉大了。

  下面的經文是:“複次,善男子,言恒順衆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刹海所有衆生。種種差別,所謂的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會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于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

  再一次普賢菩薩對善財童子及華嚴大會的大衆說,所謂恒順衆生,探討恒順衆生的問題,既是順就法界衆生善惡根性而引導他,根據他的因緣來因勢利導,因爲九法界衆生有善有惡,聲聞緣覺,菩薩是善的,地獄惡鬼、畜生是惡的,所以他們有善有惡,惡來惡度,善來善度就是恒順,把衆生剛強,難度化解了,就是恒順。

  順,在回向中屬第七回向,《華嚴經》將成佛的次第分成五十二位,第一個就是十信位,十行,十回向,十住,十地,等覺,緣覺,妙覺。十回向,屬于叁賢位的菩薩,隨順衆生屬十回向中的第七回向。

  因爲衆生有五性;五種小乘根性:

  第一是闡提性,沒有善根了。

  第二不定性,浮在中間的,可善可惡,生聞性,緣覺性,而順的根本是順空有不二,恒順法性,而不是恒順衆生的惡法,自他不二,如上所學如“剝皮爲紙,析骨爲筆,刺血爲墨”的有法之中做空觀,觀自己空,觀自己是緣起的,沒有自性的,照見五蘊皆空,自然有就是空的。有就是空爲什麼?不可以舍呢?完全可以舍去自己,完全可以把自己貢獻出來,供養給衆生,一定會從這裏可以改變空有不二,比如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撕身喂虎,割肉喂鷹,如果沒有感受到有就是空的話,是做不到這些的,也就是自他不二。順有既是順生死衆生,順空則能無有挂礙。順著生死衆生,我們說這是有的,但還要順空,因爲有即是空,你必須要幫助衆生讓他改變那種存在的那種錯誤觀念。那才能真的割肉喂鷹,舍身喂虎。如此看來就不能偏空或者偏有,你如果偏有的話,你怎樣與他講都沒有用,他總是認爲自己是實在的,事物如果真的是實在的話,你說了也沒有用。

  但是偏空也是錯誤的,偏空什麼都是空了,打了自己一個耳光,自己跳起來了,“你爲什麼打我?”是呀!你怎麼空不了了呢?你不能偏空。必須站在一個緣起中道的角度,所以不能偏空也不能偏有,若然偏空偏有,那是錯誤的,所以佛法要走中道,我們要想普賢菩薩學習。隨有九法界善惡衆生,大多數是違背法性的,只有聲聞,緣覺,可能對法性有一點認同,只有菩薩是認同法性的,如果海水一般能順而度化,所說的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微塵刹土,如大海水一般,所有各類衆生差別萬千,如所說的卵生,濕生,胎生,化生,據說卵生是想生的,濕生是和生的,胎生是情愛生的,化生的就很不清楚了。因爲莊生夢蝶,莊子做夢,自己變成蝴蝶了,他想是自己變成一只蝴蝶了,還是蝴蝶變成自己了呢?那是化身,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佛應該從空化生。

  有的是由四大而生的。如人,地、水、風、火佛教中常說四大皆空,有人很奇怪,什麼酒、色、財、氣都上來了,是不是這四大錯了呢?地、水、火、風,地堅硬爲性,指我們的骨骼;水流動爲性,指我們的血液、尿液等,火,溫度,代表我們的體溫,火也是動,代表我們的呼吸,是由這四大組成的,如果把他誤解成其他,那是錯誤的。所以人是四大組成的,以及有情衆生基本如此,比如說豬、馬、牛、羊也應該如此。或有依空而住,夜摩天以上的天都是依空而住的,或有依卉木而住;依花依木而住,不如說花神、樹神、佛教不是學神的,但是相信有神。

  生的類別,乃至威儀各有種種,有豎生的,有橫生的,人是豎生的,螃蟹就是橫著走,螃蟹過街橫行霸道,當然這是一種歇後語。相貌也各有美醜,有的美有的醜,各類生物的價值觀念也一樣,人長得再漂亮,麻雀飛過來還是嚇跑了,他不認爲你很漂亮,他覺得你很危險,他覺得你絕對醜陋,所以美醜是因人而異的。

  壽命有長有短《逍遙遊》寫到“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說蘑菇初一生出來,十五都看不到,他的生命很短暫,這是植物,也屬于法界。烏龜的壽命就比較長了,所以日本人喜歡龜,願意向龜一樣長壽,而中國人以爲龜有別的一種意思。種類有貴有賤,動物也一樣,大熊貓就比較貴了,的確是這樣。所以他們的業力不同,名號各個不同,人就稱人,狗就稱狗。

  我們的觀念也需要去改變一下,也許從老祖宗那接受下來的就管人叫狗的話,也許今天不叫我們狗的話,我們心裏頭很不是滋味,因爲是一種符號,但是我們太執著這種符號了。性情有剛有柔,南方人性格鬥比較柔一點,脾氣也比較好一點;北方人的性格就差一點,比較暴躁,可能于他的地理、環境、氣候有直接的關系。當然也一定跟他的業力有關系。知見有邪有正,緣起性空,叁法印這絕對是正法,象李HZ所說的佛法,真善忍,你看沒錯把,真善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要有內容啊!沒有內容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呀!有一首歌叫“想你想的心痛”,人們唱起來很陶醉,以爲是愛情歌曲,其實他來源是在打麻將時總想摸一張牌,卻總是摸不來。就創造這首歌“想你想的心痛”。所以佛教發心很重要,佛教講發心啊!他的發心只爲一張麻將牌,而唱的人就被誤導了。

  今天也有人講“我是佛,我講的是佛法。”那能是麼?挂羊頭賣狗肉,佛已經給他定位了,不是佛法,不應該如此,所以我們要有智慧眼,要有擇法眼,不然你會認爲非佛法也是佛法。因爲你不懂,不懂就好辦了嗎!不懂,他想說什麼就是什麼了。比如月食,月食一旦出現了,中國人傳統的說法是月亮讓天狗吃了,天狗打不到,就把家狗打的直叫,這不是邪知邪見麼?但是他認爲這樣做。月亮最後出來了,你看我是把狗打了,不然月亮就讓狗吃掉了。這完全是亂說八道,這種知見也有人信,確實有人信。娛樂有善有惡,佛法以法爲樂,人則以五欲爲樂,

  當然有善有惡不一樣的。意行有定有散,一個人整天躲在那裏胡思亂想,他總問我:“我爲什麼總有妄想啊?我爲什麼有那麼多妄想啊!”我說“既是妄想,妄想真麼?他說“不真啊!”“不真就隨他去把……”他說“不行啊!還是有妄想。”這就比如說有一個饅頭,環境惡劣,饅頭招蒼蠅,然後一個,然後一個人把饅頭放哪,這蒼蠅飛來飛去,這個人到處趕蒼蠅,弄得筋疲力盡,另一個人問他“你在幹什麼

  ”那人說“我在趕蒼蠅,蒼蠅拼命的叮這個饅頭。”那人說:“哎!你把那個饅頭吃了不就沒事了嗎!”他這時候恍然大悟,把饅頭吃了,這個饅頭是什麼?就是我執啊!你把我執弄明白了,蒼蠅還會來叮你麼?那妄想還會是真的嗎?你配合他才有妄想,就像開車一樣,你踩著油門,你還抱怨這車爲什麼跑啊?是你在踩油門,是你在配合啊!你若不配合它,它可能會跑嗎?你在給它充電加油,它一定會跑的。所以這個緣增加了,必定它要配合了。

  威儀有動有靜,出家人喜歡靜了,也有人喜歡動的,在佛法的真谛中講“靜及動,動及靜。”在**大師的《悟不牽》裏就是這樣認爲的。“靜就是動,動就是靜。”二者之間沒有區別,就想手心和手背一樣,那都是牽強的,那都不是事務的真相。衣服有優有劣,個人的財務多少或者福報的多少。衣服當然有好的有壞的,飲食有粗有細,在《維摩诘經》中講鸠摩羅自己也是說,天人的福報是不一樣的,天人福報不同,所導致他們的飲食顔色也是有差異的,同吃一種飯,顔色不一樣,爲什麼不一樣?福報不一樣,所以福報大的人,飯的顔色非常漂亮,精美;福報差一點的顔色就差。所以說飲食有粗有細。住在各處村莊、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是沒有腳的,如魚。二足、…

《大方廣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 講記 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