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我们觉得那个是打扰我们的。但如果你能学习普贤菩萨赞叹如来的话,一会把各种各样的音声都可以转化,过*马上不一样了。所以在修学,我们刚才所说情与无情的声音都被普贤菩萨射转成赞叹诸佛的声音,这些声音都可以去改变,所以学了普现行愿贫,我们感觉到外面没有障碍了,你应该感受到这一点,但是你去努力的去做纠正自己。那么所以在修习赞叹如来行愿之际,则风声、读书声、车马声、木鱼引磐之声、什么一切宇宙万有之声都能转变成称赞如来的音声,这个让我们会目瞪口呆,没有我们没有去尝试,去做过,但是《华严经》给我们这种可能性,因为他告诉我们是可以的,如果你能够去转变他们,你能够生处要熟,熟处要生的话,你就一定能够这样去做。我们看《阿弥陀经》啊!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石,八功德水以及伽林*共鸣之鸟,都在演说法说,都在演说佛法的音声,都在念佛。那么如是观想,得利之际呢,既是法身来起用了。比如说外面的风、树声、乱的哗啦哗啦的声音,还有鸟鸣的声音,如果你能够去转变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变成念佛的声音,一定跟你心心相应,然后你可能啊,就活的质量不一样了。但是现在你不会去转化,你就一直随境所转,你会觉得那都是障碍,都是影响你修行、拜佛、坐禅等,那都是影响的,所以你若善于转化的话,那结果绝对是不一样的。即能称赞如来,否则法呻吟末,否则你就执著于外在的相;越执著越烦恼,越烦恼越执著,就象我们睡不着觉一样,越想睡越睡不了,越睡不着越胡思乱想;所以没办法一夜失眠了,但是你能够把它激流截住,**说:“截断重流,含盖乾坤,随波逐浪。”截断重流其实是空性,涵盖乾坤,所有的宇宙万有不是空性吗?随波逐浪,你认识到这一点,你可以走出去了,你走到大街上,你走到闹市,你一定如如不动。但是没办法,我们只能说说而已,就象我们今天学普贤行愿贫,我们也知道,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但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去转悟,这种礼境,这种赞叹还显得非常非常的狭隘,非常非常的微不足道,那会哪里有那么大的功德呢?没有。发生如果隐没的话,就不能成就普贤菩萨称赞的行圆,普贤的行愿非常之大,不想我们非常的狭隘,执著,还是众生的心态,如是众生的心态,众生的思维观念又怎么能够与佛相应呢?又怎么能够真正的称赞如来呢?达不到这一点。
下面的经文是:“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不得了,所有的舌根都能生出无尽的音声海,你想想只要有个舌头,只要有情众生啊,都会有一种声音出来。所有的音声又都能生出一切言辞海,都在称赞都在称赞诸佛。都在称赞,所有的音声都能转换出称赞如来的声音。称赞如来的声音,那当然称赞和称赞是一样的,所以都在称赞,所以出言辞海,所以这种称赞能够数穷三际,横遍十方。想一想让我们目瞪口呆,因为我们太狭隘了,太目光短浅了,太浅薄了,所以怎么能够同佛去相比呢?首先要生起一种惭愧心呢!不行,不行菜肴去修啊!自己行了那是我慢啊!我慢生起来是非常麻烦的。
下面的经文是“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赞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那么虚空实是无尽的,那么而说尽,是显示称赞也有穷尽。如来的功德无尽,称赞也没有办法穷尽,因为虚空界以及烦恼没有穷尽,所以我的称赞也没有穷尽,也不能够终结,请且语言无有间断,绵绵不绝,一直都在称赞。如果我们修习了称赞如来的话,如果真能够绵绵不绝,无有间断,而且没有疲厌的话,身语意业将无有疲厌和厌烦的话,那这功德也不得了,也就说明我们自己在同佛法时时不断的相应,源源不断的响应。任何一种外在的音生也打动不了我们。任何一种外在的所谓的对我们的影响都不会影响我们,为什么?因为在声音,一切一切的声音都让我们转化了,所谓的忍辱都没有忍辱这个观念了,因为你他所有外在的那种噪音,各种音声都转化了,都把它转化成念佛的声音,转化成念佛的适应难道你还能去分别这里面谁念谁没念,或者它到底是对我有利没有利呢?已经没有这样的感受了,所以这是非常的让我们感受到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思议境界,不是我们人能够考虑得到的,如果还是接着人的那种想法去考虑佛法的境界,那对不起,那你休息吧!你下课吧!为什么?你要转变观念,要换位思维,然后你才能越佛法相应,如果你还按着人的人别心去思考这些事情,那没有意义,那你根本就不知道。就象河泊说大海一样,夜郎自大的感觉。自己不知道别人到底有多大,还以为自己很大,那没有意义,那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是很可笑的。
下面是经文“复次,善男子,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
那么这是第三次,就是第三次象善男子以及于会大众,普贤王菩萨就对他说了,善男子,所谓广修供养,广修供养,根本就办不到,好像是办不到,整天的广修供养,第一个有人说了,我能力有限;第二个我精力不足,这个根本就做不到,好像是办不到,但只要蕴心修观,不是不可以转供养具唯心性具妙供养。唯心具备的妙供养,为什么?我们今天去盟山的时候,用七粒米啊!法力不思议,七粒遍十方,普收周沙界,希愿结宝蓝。去观想,为什么会有功德,如果你去观想的时候,就能成就;不会观象就没有办法,所以七粒就可以遍十方,大如须弥山的,想须弥山那样大,那你想想看,这个就是法性去相应,法性它是活的“已有空亦故,一切法得逞,”正是因为是法界观所以你可以去转变你的观念。
做为供养,即是不能,也应该以能办之供而日日供养。我们可以买一点水果,买一个灯啊,买个香啊,都可以去供养,至少应该从这里开始,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那个塑料的香蕉放那了,这个很滑稽了,那你在骗佛呀?其实是骗佛吗?绝对是欺骗自己么。你心知道那都是塑料的,然后你说唯心显现,你得法心本来就不对头,所以有时面对现实,我们看到很多事情非常非常的滑稽,但是我要说的是每个人都要对他自己的行为负责;发心播种什么?你就会收获什么;从来都非常非常公正。三皈依也是供养,你能好好持戒是供养;你能每一天把三皈依持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是一种供养。因为皈依就是相应,皈依就等于是自己在摄制自己的身口意也是供养;如出门之前,如到佛前去告假,回来时,到佛前去消假,友人嘲笑你,“哎!那是木头佛呀!怎么可能个它去告假呢?”但是你知道你是在对自己负责,那就是法行,自性佛,知道么?自性佛和外在佛无二无别,所以你才去消假,你才去告假的,这个非常有道理。古德制定下来的规则都有利于我们修性,比如说批尼呀,如能每天持颂毗尼的话,还会胡思乱想么
正是因为我们什么都不干了,就只剩下胡思乱想了,结果就是胡作非为啊!就开始不甘寂寞了,没事可干,最后就麻烦了。那么我们所做的新衣服,或煮的食品都应该先去供佛,然后才去食用,又如灯香,用灯,用香,用清水来供养佛,这些东西都很容易的。供养的实施是把所有的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化作微尘,其中一一各有那么极微尘数的佛,且又在一一佛所各个菩萨海会一般的围绕。因为想微尘那样的,一一佛土化成无量的微尘,无量的微尘都化作无量得诸佛。那样的诸佛,,而且一个诸佛又有海会菩萨那样的围绕,那你想想,我们想也想不通啊!慢慢想吧!因为总有一天会想得通的,因为我们生处要熟啊!陌生的地方我们满满的跟他熟悉,如果你从来也不想熟悉他,那可能是我们的学佛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说各个菩萨如海会般围绕,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也要慢慢数次他们。
下面的经文是“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
愿属于大悲,属于大悲心;行属于大智,行圆,如果没有智的愿,那是空愿,如果没有行的智,那是瞎行,盲修瞎练非常可怕。既能修供养之等智,利于众生供养等悲,平等智,同体悲,既是悲智双运的知见。告诉我们没有慈悲心不行,因为慈悲心能够利于众生,也就是所行,如果你去供养,没有平等智是不行的。你没有平等智的话,分别心对于学佛来讲还是一种障碍,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拥有一种分别之。有一句话“什么样的人,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接引。”众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众生,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接引,你不能只用一种药,佛经还有八万四千法门呢!佛经有很多很多种经典,为什么呢?因为还是有无量的众生的差异;所以才会有这些不同的法门的存在。
下面的经文是“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
说的也是让我们目瞪口呆,那么既法界真空里现妙华,此华云即是礼供养,只有法界真空才能现出妙华来。虽然所成就的是花,这种理花所成就视花,视线上的花,当我们拿着一束花供佛的时候,如果能够把空性放在里面,那就是理和事圆融在一起了。那么云把花观想出云一般,由花贯穿而成为鬘云,每一朵花,每一朵花用线穿起来,所以叫鬘云。天音乐云,天音乐有八种音乐,天然不鼓而自鸣,不用吹不用去弹,他自然而然的就奏起来了,以天然伞盖,为供具天然的伞盖,不是人造的。有以天然微妙的衣服为供具,人家都说天衣无缝,本来是没有缝的,天然生成的;涂香、香油或香水,可以去涂的,所以叫涂香,那么烧香呢?燃烧之香,砚香为沫或涂或烧。妙高峰,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表示非常非常的高,须弥山表示非常非常的广,一一灯油如大海水,妙高峰表示财法妙施,是一种供养,*灯**如须弥山表示愿力之大,大海水表示悲行之大,都是观行成就,不是人力所能做得到的,在此我们就再想,因为这样的观想,才会有着一个所谓我们所说的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如是云,一一量如须弥山,无量无边,非常非常多怎么可能呢?但是由于观想出来的;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灯*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我们想啊!如果我们真的去做佛事的话,那就改变自己的观念,去观想,然后这些慢慢的,慢慢的就成就了。成就了对于我们来讲有什么好处呢?成佛的资粮啊!没有这些能行吗?没有这些能行吗?没有这些凭什么成佛呢?
所以下面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不是你今天高兴就上一柱香,买几个水果,明天不高兴,把它忘掉了,就象有些人说我也学佛,我说:“你学佛怎么学的?”说:“我那有一尊佛像,初一上一根香,十五上一根香。”我说:“那远远不够……”那么也有人愿意偷工减料,随缘吗!可以么,你不烧香都行吗,你用心去恭敬他。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单凭心去恭敬他我们的心又怎么去恭敬呢?如果不在事相上表现出来,又怎么能够引发我们的观想呢?是不可以的,因为我们说了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阿弥陀佛……
初校:慧智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