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三▪P4

  ..续本文上一页得到名利,自己旁边嗔恨,嫉妒就是嗔恨。所以修行人要起观照。如遇善事不发随喜心,即是菩提涅槃的障碍,如果你遇到别人做好人好事,有善行的时候,你就应该赞叹,你就应该随喜,就觉得跟自己做了是一样的,那个时候才是成佛的资粮;否则的话,那就是菩提涅槃的障碍,成佛的障碍。怎么可以呢?所以一定要对治我们的嫉妒心,一定要去根除我们的嫉妒心,“如见人得,如己之得。”见到别人得到跟我得到了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可以,这叫随喜功德。

  既是随喜功德,不随喜就没有功德。

  所以经常我们会看到寺院里做佛事。这一堂普超我给包下来了,别人不可以参与进来。你说这是不是有随喜呀?这是称王称霸呀!这绝对功德很小,尽管也有果报。他肯用更多的钱把他包下来,但是你要允许人家随喜,你如不允许人家随喜,你就功德太少,甚至没有功德。这个非常关键的。所以不能鼓励他称王称霸,一定要用佛法来诱导他。你有心量,你应该有心量,你要有心量,允许别人,包容别人,你才会有更多的功德。否则哪里有呵?所以改变一种心态,我觉得才能够成就随喜功德。不然随喜功德就会成为一种障碍,嫉妒的障碍,随喜功德可除去嫉妒的障碍,得大眷属的果报。团结呀!大家都喜欢你呀!因为你特例独行,不去出头单挑,你跟别人能融合在一起,大家都喜欢你。这样的人可以做领导,别人高兴了你也高兴,别人得到了你也得到了,所以这种随喜功德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成佛的资粮。所以我们也要学习普贤菩萨的随喜功德,不学习随喜功德,我们今天探讨行愿品就没有任何意义。学习了普贤菩萨行愿品一定要随喜功德,要改变自己的过去的错误行为,当然属于身口意的错误行为。

  第六请转*轮,佛教徒要经常请人说法,为什么?因为你是佛教徒,你一定要懂得佛法的内涵,就是佛所说的法到底是什么?如果你从来都不知道或者你只是知言片语的知道,那不是最好的佛教徒。所以要经常的请人来说法,请法师就是请转*轮。你请法师去讲法当然是真正的法师。当然我也不敢称自己是真正的好法师,我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我可以如实讲出佛法是这样的。我会如实的向大家讲,而不会在这里面添枝加叶,把自己的情绪加在里面,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请法师也就是请转*轮了,因为请转*轮可以除去慢法障。慢法——对于佛法来讲就觉得我都懂了,唉…….佛法就是那么回事,很简单的。你懂多少啊?佛法大海呀!无边无际呀!我们能懂多少啊?我们只懂得一滴水,你就说我全懂了,这是我慢。所以要请转*轮,得多闻智慧的果报。因为你多闻,像很多人什么都不懂,这是为什么?因为没有请转*轮,没有请转*轮就没有多闻,那么同时也就没有智慧。

  所以今天学习普贤菩萨行愿品,我们也一定请转*轮。自己可以请法师。同时也可以布施佛法给他人,这也是请转*轮,否则的话只是请别人讲,轮到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去布施啊!请转*轮是双方的,双向的,你可以请别人,也可以自己讲;那么请转*轮是学佛得根本呀!不转*轮的话怎么办啊!

  当然我讲的转*轮就是普贤菩萨行愿的转*轮,如果能够听到真正佛法,那一定会摧毁一切邪知邪见,我们没有吗?也可能我们都有呵!所以包括自己的,包括他人的,都要纠正我们的正知正见;那么只有通过请转*轮这一途径才能够改变这样一个现实。

  第七请佛住世,佛有六寂佛,天台宗讲,此文所说应该是究竟寂佛。你应该请究竟寂佛来住世,释迦牟尼佛八十岁现涅槃相,只因为没有人请佛住世。有人会说“有阿!”那是后来的,而有请佛灭度的魔王波询倒是“请佛住世”了,他说你赶紧灭度吧,你不灭度我就没有市场了,所以说你赶紧灭度吧。即是魔王祈请,佛陀也默然允许了。那我就满你的愿好了,不是佛陀不慈悲阿!佛是真慈悲阿!所以就满了魔王的愿,魔是什么?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只不过有人来宣说,所以叫魔王,可以杀死我们的法身慧命。魔罗是杀者,杀手杀害了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一定要防止着魔,一定要纠正自己的正知正见,才能防止着魔。佛是恒顺众生的,所以默然允许魔王的启请,到了阿罗汉等诸大弟子觉悟了,等到最后觉悟了,他们才去请佛住世。那么,佛已允诺入灭于先了,也就是说允诺我要入灭了。这个时候,别人的祈请在后,所以先满众生愿,满先请的众生魔王的愿望。所以灭度。

  佛为不二法,答应谁了就答应谁了,你不能答应他又答应他了,这是世间人哪!作为佛来讲,是不二语,我说到做到,我就一句话,板上订钉。所以他是实语者,不妄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绮语者,这就是佛陀。于是就寂灭涅槃。请佛住世是佛教徒本分事,能否住世呢?那么要看因缘,如果没有寂净佛,究竟寂佛,也可以请分正寂佛,相似寂佛,观形寂佛,名字寂佛来住世,你没有究竟寂佛,现在我们佛前佛后难,三途八难吗?现在我们是佛后,有的人生佛前,没有见到佛住世,所以是一个最大的遗憾。但是没有遇到佛住世,他依然可以请其他佛住世讲。比如刚才我说的分正、相似、观行、名字佛来住世。凡是能够说法利生的人,无论是什么样的佛都是应该请他住世。所以也就是实现了普贤菩萨的请佛住世了。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看不见究竟佛啊!也可以请高僧大德住世,可以的,至少你的发心应该如此。如果没有这样的发心,你凭什么来作为成佛的资粮呢?所以要从请佛住世开始。请佛住世可除去佛前佛后难,三途八难的这一难,我们可以免除这样的难。得增长福慧的果报,福慧是佛两足尊么,福慧双修即能增长自己的福慧。如果我们请佛住世,就可以增长自己的福慧。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你看学佛的下手处从哪里开始呀?从普贤菩萨行愿的十大愿里开始。必须从这里开始,不然的话,总是说我平时都干什么呢?我怎么学佛呢?我怎么开始,怎么去努力,怎么去实践呢?从这里开始。应该从这里开始。

  第八常随佛学,那么佛为众生的依指,佛为众生的榜样。佛行在前,众生随在佛后,因地所修一一行,乃至成佛,三业威仪,动之语默,都有规则,佛法已经规定了这样的规则。我辈既为佛子,应当常随佛学,那佛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我们应该去学呀!就象我们今天开光一样的,开光人们总以为开光就灵啊!不开光就不灵阿!但是你如果不常随佛学的话,我们作为凡夫,作为一个凡夫僧怎么能替佛开光呢?没有资格,但是之所以有资格举行这样一个仪式,让大家回光返照。回光返照自己的身口意是不是同佛一样,同佛一样就是常随佛学了。如果不一样,就算你开光了也不是常随佛学,开光就灵不开光就不灵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常随佛学就能够回向菩提。把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够回过头来去跟佛法相应,跟觉悟相应,向智慧靠拢。所以身口意三业就有了一个规范。很好的规范能够成为众生德依指阿!如果我们的行为很高尚,我们的身口意非常高尚,众生自然尊重我们;如果我们胡作非为,人家说了:“哎!你这个和尚怎么会这样呢?”可见,和尚是很高尚的,对吧?一定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做不好是不应该的,做好了是应该的,如此即能背尘合觉,不会随境所转,不会去跟众生的习气毛病去相应,因为你能够跟佛去相应。所以学习了常随佛学一定要落到实处,若落不到实处,那不是常随佛学。常随人学是错误的,所以一定要常随佛学。

  第九恒顺众生,恒顺众生我与众生同一体,空性同一空性,众生空性,我也是空性,空和空能是两个吗?空空相契相应的,所以是同体。所以要恒顺众生的善法,随顺众生的本性——空性。有人总是借口,说恒顺众生,其实是恒顺众生的恶法,胡作非为,你也恒顺吗?尽管佛从空性来讲,是无善恶之分的,所以就象六祖慧能《六祖坛经》所说的“不思善,不思恶,正于么时,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本来佛是没有善没有恶的,没有这样的分别心。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恒顺善法呢?因为要恒顺恶法的话,没有人来学佛。世间的道德理念我们是一定要遵守的,要去维持,为什么?因为你不维持,不遵守,众生就无法接受,总得有个规则吧!这个规则是游戏规则,你遵守起来是很自在的遵守,你为了不让众生迷惑,颠倒起惑,造业轮回,所以不能随顺恶法。所以一定要随顺善法,尽管善法是假的,但是也要随顺,尽管恶法是假的,但是不能随顺,为什么?因为怕误导众生啊!但是众生说对的,佛法就说对,众生说错的,佛法也要说错。为什么?佛说过这样的话:“我法不与世间争”不争,不要争着说“我的是对的”!你愿意是对的,哎!对,没错,你是对的,众生的我执在作怪呀!所以你要给众生机会,所以才叫恒顺众生。你说服不了他的时候,你也要恒顺他。

  比如说戒律,你劝人家某一条,某一条,你劝人家,你劝了三次以后,你不要再劝了。你不要管他了,因为他根本就不听你的,你跟他磨不了嘴呀!所以,你就把他放生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一种恒顺,因为众生有人我的知见,所以互相残杀。战争非常可怕,有人的知见,有我的知见,所以他认为是真的,所以他受伤了,一定要报复。象“九一一事件”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报复,然后战争就起来了,然后又死了更多的人所以互相残杀。偷盗,偷啊!据为己有;淫欲呀!满足贪心;欺骗也是为了某种利益驱动所导致的,所以欺骗众生,那么正是因为如此,这一些我们是不能够随顺的。所以,我们昨天说了,佛法是消极的,他对于什么消极,对于杀生、偷盗、妄语。对于胡作非为的事情肯定是消极的,而对于恒顺众生,对于启导众生转迷为悟,对于奉献人生,佛法从来都是积极的。

  所以我们说恒顺众生不是他非我是要争强,你不要去跟众生说什么。

  记得有一次与一位大学教授探讨佛法的时候,他有一个标准,一定要是科学的,科学永远都不完美。它永远都在发展,都在进步。那你怎么能够用科学来定位,不能。我刚开始的时候非常认真的同他去争辩,最后我明白了,我一句话都不说了。他说:“你为什么不说了”,我说:“我们两个人谈的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所以呢你想说什么,你随便说,我不再讲,所以要恒顺啊!不然的话,你跟他争了半天,两个人说的都不是一个话题,又有什么结果呢?没有任何结果。所以我们今天学了普贤菩萨的恒顺众生,一定要在现实生活中去历练自己。我们也要恒顺众生,实在不行,你就把他放生,放生也是恒顺。你改变不了他,你一定就把他放生好了。恒顺众生可以除我执的障碍。我执——总是以为我对,那你一定要恒顺众生。你恒顺众生,不断不断的锻炼,最后你的我执可以减轻,可以化解。那么如果你的我执可以淡化,可以化解的话,你除去了一个我执的障碍,那你的学佛上就有了一个质的突破。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要很好的实践。普贤菩萨的恒顺众生,恒顺众生非常重要。不要去跟众生去争强好胜,没有意义的。

  第十普皆回向,对于前九大愿王所有一切的功德,都非常愿意的把这些所有的功德布施给法界的一切众生。你自己修了九大功德了,然后愿意把自己实现的这些功德布施给一切的法界众生,那一般人是不愿意的,说我好不容易修了九大愿王,我怎么可能把这些功德给众生呢?不愿意的,不愿意你就不能成佛,所以缺了一个都不行,所以要普皆回向。一点也不保留,毫无保留的把它布施给众生,布施给众生还要愿意他们都成佛道。我不成没有关系,众生都成佛道。我不成没有关系,这是多么大的胸怀啊!不然的话怎么能够回向呢?又怎么能够把自己辛辛苦苦耕耘的一切的资粮布施给一切众生呢!

  那么有三种回向:

  第一称众生回向,名回向众生把自己做所得功德回自向他,回自向他过程之中把一个我执布施出去了。就象我们刚才所说的上师一样,他接受绣花鞋,接受那些所谓的耳环,项链、戒指,他为什么要接受,他并不是要发财呀。那代表着众生的我执,所以我们也是一样的,如若我们能够把这所有的功德,九大愿王的功德把他返过头来布施出去回自向他,那是功德无量。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称诸佛回向,就是名回向诸佛,也就是回因向果。当年的悉怛多长者,布施奇树孤独园的时候。舍利弗和悉怛多大富长者,他非常有钱,在量地基量线的时候,天人的福报就现前了。所以舍利弗笑了,你就一念的布施心,你已经成就了兜率天的果报。所以说非常伟大呀!那么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称诸佛回相,我们要回向,要成佛啊!不是要成为一个大福长者,不是将来要做国王,要发财的,不是的。要做佛所以叫称诸佛回向,就是回因向果。

  第三点称真如回向,回事向理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回向空性,而不去执着。不像我们现在,我们做了一点点事,就到处炫耀,我是好人啊!我做了什么什么功德……这是不应该的。要回事向理,要回因向果,要回自向他。所以学佛若不回向的话,没有任何意义。回向是至关重要的,一定回向。你看寺院里的所有一切,佛事最后都必须回向。但是如果你明白回向的道理,你亲自去感受那回向,我觉得那是成佛的资粮。最好的资粮是一定要回向。

  所以我们探讨了以上的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我们就会感觉到我们要去实践啊!你不能说那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与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就不要学了。这是不应该的,因为学了行愿品,我们就必须去实践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实践了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我们才有可能成就圆满自己的佛道。不然的话没有下手处,我们凭什么来成佛,凭什么往生呢!我们凭什么?我们没有资粮,所以一定要凭十大愿王。

  十大愿王随举一愿,随便的你举出一个愿王的话,那么一个就可以具备十个。比如说礼敬诸佛,可以既礼也可以赞,礼就是赞啊!你不赞叹你怎么能礼呢

  第二身心供养,恭敬也可以用身心来供养诸佛,在礼敬的同时,你还要五体投地,有身有心,心身相应,所以才叫礼敬、礼拜,所以也可以用它来供养。第四是为忏而礼,我们伏在那里顶礼的时候也可以忏悔。第五是喜得而礼,在我们顶礼的时候,也可以随喜。第六是礼请为说,就是说请转*轮五体投地也可以当作礼请,也可以是说法。第七是礼请住世,我们在顶礼的时候,也可以请佛住世。第八是学佛要礼佛。常随佛学吗?你学佛了你一定要拜佛啊!这个也要落到实处的。第九是顶自性礼,自性是空性。顺,恒顺也就是恒顺自己的自性,恒顺众生啊。第十是向佛而礼,向真正的觉悟,觉悟世界的真相而礼,空性,所以随举一念就能具备十,十十一百,辗转增上,所以不是简简单单的就是是大愿王,我们可以把他辗转的增上,使自己的修学十大愿王能够有更好的成就,阿弥陀佛!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