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不二法门品 第三讲 上▪P2

  ..续本文上一页会感悟到没有自性,是空相。于是就会通达,通达就自在。因为你没有挂碍,我就自在了,你会通达。他们两种之间没有区别,这种对立完全是一种统一。我们从对立之中能够感悟到那种统一,我们不再著相了,我们不再留痕迹了。虽然我们也会恒顺众生,做一些宏法利生的事业,但我们并没有觉得我们了不起,我们帮助别人了我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主宰性。如果我们认为有主宰性,有我,有我所,那你还是局限的,你还是在轮回之中。可能只是你轮回的质量要好一点,可能你升天了,可能你做人可能你很富贵,但是你终究还在轮回当中,你要打破这个轮回,你必须不能执著,只有你不执著了,你才可能真正的彻底解脱。

   如果能够这样,诸法都是真如,善和不善对我们来讲都是一种因缘,都是一种机遇,都是一种锻炼,都是一种考验,如果你能突破他,你要感谢善感谢不善。像我们面对烦恼,就像烦恼比做垃圾比做粪便,好吗,不好呀,但是善于收集,善于面对,善于转化的人却是好的。你把粪便收集起来,垃圾收集起来,垃圾收集起来可以利用,可以发电。粪便收集起来去发醇,然后把它放在花园、草坪里面,会使花园更美丽,会使草坪更茁壮,你说是好还是不好呢,没有固定的呀,就看你善不善于去转化,你善于转化你就拥会有孔雀的胃。你善于消化,吃毒草而茁壮成长。否则你没有这个胃,一下子就气死了,一下子就生病了。所以你要善于改变他,只有善于改变,你就是完成了恶能转悟即同如来。如来就是你不执著,如幻如化了,你自在了,这个就是证入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也要向弗沙菩萨去学习。虽然他是鬼星,我们觉得他很麻烦,他是业障,但是我们觉得我们能够突破他,善和不善的观念还是我们的局限。如果我们跟这位菩萨去学的话,证入不二法门的话,这个观念就成了助道的因缘。所以我们不要拒绝挫折,我们也不要拒绝烦恼。对我们来讲就是考试,一旦你考试突破了,你就上了台阶了,如果你突不破就被隔在这一边,隔在这一边就是二元的。如果能够透过这种现象,感悟到那种空性,突破了,完全平等,大自在。

  下面的经文是“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九位菩萨站起来发言谈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他深入法性,法性是空性,这是不是法性呀,是法性呀,他是不是呀,他也是,前面的花也是,法的自性叫法性。毗卢舍那佛,就像我们来到了毗卢寺,毗卢是什么意思呢,毗卢性海。毗卢舍那佛证悟的境界也就是遍一切处,哪个法没有那种自性呢,有呀,都是空,所以遍一切处,所以到处都有佛。只是你没有感悟,所以你就觉得佛就应该在这儿,佛在任何一处。空性所在即佛之所在,法王座上无等无偏,在空性上都是平等的,就是要进入不二法门。所以应该说,我们共同来探讨《维摩诘经》因缘极为殊胜,就像我们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金刚的种子,真正的佛法,所以说大家要珍惜。在大众之中说法无所畏惧,狮子菩萨说法当然是无所畏惧。狮子本身就是万兽之王,他真的是无所畏惧,如狮子吼一般,所以称为狮子菩萨。文殊菩萨骑狮子,而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智慧无所畏惧,你有了你就会无所畏惧,你没有智慧你会幻得幻失,不知道怎么做,你会恐惧,会挂碍,会烦恼。如果你真的跟这位狮子菩萨去学,你这些没有了。他站起来说,罪、福表面看起来是对立的二元,是两个东西,我们要做好事,我们要拒绝不好的。不好的就是罪好的就是福。我们要修福报。这好像是对立的。如果我们能通达罪的本性,罪是什么,贪嗔痴,于是你会有杀盗淫,那么你这个杀盗淫就是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本身是罪,但是如果你通达那种杀盗淫、贪嗔痴有主宰性吗,固定不变吗,永恒吗,没有呀,一直是因缘呀。我为什么杀生呢,是因为我恨。如果你恨这个是一种执著,强烈的执著。如果你去改变他,你升起慈悲心,那你的嗔恚心就改变了。他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固定的。当然我们应该这样说,改变是比较难的,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中国的一句话。不是不能移呀,是难移,很难。因为你生命的痕迹是带着这种烙印的来的。所以你有那样的性格,你有那样的秉性,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没有错,可是不完全一样,可是不是固定不变,只是很难改变。所以只要你有智慧,只要你认识到那种罪和福的本质,你会发现原来罪没有实在性,没有实在性的东西他就是一种假,他是缘起的,他就是空,如此罪和福他们之间的本质有区别吗,没有差异,都是性空平等。罪是缘起,福是缘起,都是缘起性空,性空和性空是两个吗,一个。我们已经说了罪的法相是空性,福的法相是空性。如同用金子来造佛像,这个佛像很庄严很漂亮。也去造马桶便盆,很脏的东西,用金子来造,大家看到都很脏。但是如果你看到他们的本质你就没有那种脏和净的观念,也就没有了罪和福的这种局限。你看到是本质,你就不会分别,一下看到是金子,金子就是空性,他们是平等的,这个时候你就进入不二法门呀。我是学中观的,在探讨龙树菩萨做的《百论》的时候,第一品就是舍罪福品,罪也不是实在的,你也要舍掉,福也是不实在的,你也要舍掉。有人说了,法师如果我舍掉了那我怎么面对现实呀,但是面对而不执著,有福没关系,你生活的好一点没关系,但是你不要执著,你知道这是缘起,缘起就是性空,你要面对,面对来锻炼自己不执著。所以要舍,舍并不是放弃了,是放下了。是你的观念、思想发生一种改变,放下,不再执著了,而不是放弃了,放弃你就没有机会锻炼。所以你要锻炼,你就必须面对,面对去改变。那么二者之间都是因缘的假相,所以我们去观察他的本质发现,他们原来都是金子制作的,所以他们就平等。你看到平等的时候,你就没有看到罪,也没有看到福。因为得意忘形了,你看到本质,忘形就是不再执著外在了,外在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如是即是以金刚空慧,我们今天在全世界各地佛法密宗特别盛行,密宗叫什么呀,是金刚乘呀。如果你要学会了入不二法门,那么你就进入了金刚乘了,金刚乘就是要空,《金刚经》本身就是讲空的,这个空是面对有来锻炼的,使自己不再执著的。如来你不懂入不二法门,你可能学金刚乘学密宗就没有什么受益,也不过是结个缘而已。当然我不是否定他。就是你不了解你怎么能相应呢,了解就是有缘,有缘才能够受益。我一厢情愿的给你念经,你拒绝你烦恼,甚至你排斥,那是没有用的。而你高兴,我念经你才受益,你愿意接受,这个相应,缘具足了嘛,应该是这样的。正是因为如此他决定了达此罪福二相,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没有主宰性的,于是你会感觉都是一种假,于是你就会有抵抗力,有免疫力,你就在污浊的环境里,在痛苦的挫折之中,你都有承受能力,因为你明白你有般若你有智慧,这个智慧来源于空性,他没有主宰性,随时随刻的变化,使你明白万物皆流。既然已经流过去了,你能挽留住吗,你还要纠缠吗,那你是错觉的,所以你自在了,于是你解脱了。别人骂你你也自在,别人赞叹你你还是自在,因为你知道那都是缘起的假相,你就会不上当,不受骗。如此就没有系缚,就是用绳子把你拴上,没有了,因为我都没有哪有绳子呢,连我都没了。有人说我用绳子把你拴往,我也没有了,绳子也没有了,当然就解脱了。没有束缚当然也就不需要解脱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了无牵挂。这就是进入不二法门,所以进入不二法门不是很难,重要的问题你要改变众生性,众生就是贫嗔痴,就是著相,就是眼花缭乱,就是无事生非。眼睛花了看到天上有两个月亮,告诉别人天上有两个月亮。别人看不到,别人正常,你还瞧不起别人。而别人又自卑说你看别人能看到两个,我怎么就能看到一个。你眼睛正常呀,别人不正常,你为什么要看到两个。看见两个的人确实不正常。但是不正常的人变成了骄傲的资本。正常的人自卑。他觉得我怎么不能看见两个呢。学来学去都不正常了,那我们看到什么呀,一定要正常。

  下面经文说“狮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第十位菩萨站起来谈他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种感悟对我们来讲应该扪心自问,应该引起我们注意,让我们反醒、反思、对照、改变,跟他一样,这才不白学,不然你就看个热闹,那有什么用呢。这位菩萨得首楞严三昧,一切无畏。首楞严三昧就是大定,天上打雷下雨,那边开枪放炮,无所畏惧,狮子、老虎、狼在你面前绕来绕去,无所畏惧。记得当年虚云和尚在钟南山洞里坐禅,老虎挂单来了。虚云和尚就坐在那里,老虎看见他,本来是老虎洞,他跑到老虎沿里挂单,老虎就研究他我的地方你怎么来了,如果你惊慌老虎就把你吃掉,他儒儒不动,其实怕的是谁

  是老虎。按情理来讲,没有不怕老虎的,但是你不害怕老虎就害怕。所以老虎最后没办法,走了,把洞让给虚云老和尚了。如果你害怕那你完了。当然今天我们养的都是宠物狗,到乡下去看那些狗非常凶狠,你害怕你在前面跑他就追你,你不害怕他他怕你,当然我们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你要去训练和锻炼,所以你要解决这些问题。越是害怕越解决不了问题,不害怕能突破的,就像生死一样的,能突破。

   罗什法师曾经解释过《维摩诘经》,是我二零零零年讲经时候用的,在北京通教寺。我翻过罗什法师的注解,他以为狮子渡水,要截流直渡,曲则不渡。为什么,它勇敢呀,它不怕呀,所以它就直接渡过来,它不会绕弯不会它曲曲折折的,当机立断,无所畏惧,管他深浅,它不怕呀。我们怕呀,近一近退一退,绕一绕弯,狮子不怕,我们要学狮子,无所畏惧,坦荡。所以曲则不渡,什么叫曲呀,他不绕弯,一点弯都不会绕的。此大士之根本智,就是这位狮子意菩萨他证得了根本智,什么叫根本智,看到了本性,原来他是没有自性的,所以他不怕。我们著相了,所以你要怕,这个是老虎呀,那可是狮子。如果你看到本性了,没有狮子没有老虎你怕什么,突破了你自己。所有的敌人是谁,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是我们自己,只有你战胜了自己,你才无所畏惧。所以这位大士他证入根本智,深入法际,法际就是诸法的实际,就是本来面目。生死海中,直登彼岸。一下就突破了,没有生没有死,所以他突破生死。不像我们在生死圈里一会执著好一会执著坏,一会执著生,一会执著死,我们贪生怕死,幻得幻失,左右为难,不能左右逢缘,所以他不一样的,在生死的大海之中一下就过了。无所畏惧,不怕生也不怕死,他知道生是没有自性的,死也是没有自性的。他能够无所畏惧,所以称为狮子意菩萨。他站起来说,世间的善恶烦恼等有漏与一切法无相的无漏,凡夫与二乘人以为有二法,如果证得诸法平等,则无有漏无漏,什么意思呢。他站起来说,我们作为人性的这样缺陷,以为世间的善恶烦恼是有漏的,有为法是无常的。我们就认为世间的这种善呀恶呀烦恼呀痛苦呀贫嗔痴呀,是有为法,是有漏的,他障碍了我们,他影响了我们解脱,影响了我们的智慧通达,这是有漏的。相对而言的,与一切法无相的无漏,如果你去通达无为法,也就是一切法的真相就是无漏。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有两种观点,凡夫以为是有烦恼有解脱,二乘人也以为有烦恼有涅槃,这是凡夫和二乘人认为的。

   我们也会认为我要上西方极乐世界。你要上西方极乐世界,《维摩诘经》里佛国品,将来我们再有因缘的时候继续探讨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如果你要往生佛国净土,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你应该净心,什么是净心就要不执著不挂碍,就是要通过不二法门来不执著不挂碍,否则你要不执著可能吗,你已经习惯了,无始劫来你已经执著惯了,你必须通过这种透视不二法门,透视他的本质,他们之间的平等,于是你会完成不执著不挂碍,不烦恼不恐惧。那个时候你才发现,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那个时候你没有任何挂碍了,你的佛土就成就了。你要上西方是可以的,你要上东方也可以,随缘往生,随愿往生。如果证得诸法平等,面对这二法,说有漏无漏,有为无为,这二法,如果相对于此,面对于此,证得诸法平等,有为法和无为法之间的平等,于是则没有漏也没有无漏,有漏与无漏是我们的分别心,是我们给自定的。有漏是这样的,无漏是那样的,中间有界限吗,没有,是我们设定的。就像我们认为一种观念是不好的,比如说,你骂一个人说,你猪呀。大家就会觉得你毁辱了我,如果从我们的祖先那从开始就叫我们是猪,那今天不叫你猪的时候你也会觉得受伤了,所以这是假名。你不要从表相上去著相,你要看他的本质,这样的话你就突破了。所以我们没有抵抗力的原因就是分别,所以我们要求别人来尊重自己,我们很脆弱,你没有抵抗力。其实菩萨非常大气,能够像孔雀一样去消化各种烦恼,能够吃毒草而茁壮成长,如果你也能够面对现实,面对贪嗔痴,财色名食睡,能够透视他的这种真相,能够去消化,能够无所畏惧,你也茁壮成长,所以你也能够成就。这个世界就被打破了。因为我们要知道,你认识的局限会导致你世界的局限。你越小心眼你的世界越烦恼,你的世界会越沉沦。越是大心越是升华。所以叫宰相肚里能行船,看大人和小人之间的区别是不一样的。我们学过《八大人觉经》,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做大人,大人就是菩萨,心量是不一样的,心量为什么不一样,能够不二,进入不二法门。没有有漏也没有无漏即无有此想,没有这样的想法你就没有这样的挂碍。

  

《入不二法门品 第三讲 上》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