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求。当然我在此重申一下,佛法所说的放下,不是放弃,是要面对,在面对在承当的过程之中,放下我们对他的执著,因为执著而带来的烦恼和痛苦,我们要承担这种责任和义务,在这种承担的过程之中要历炼自己,如果没有这样过程,那你是没有希望的。有句话“大隐隐在闹市,小隐隐在深山”,在闹市里面你会得到很好的锻炼,隐在深山里面说明你还没有办法消化现实对你的诱惑,所以说现实对我们来讲是种激励,虽然他也是一种挑战。人类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执著,我们贪心。中国有位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立论”,说有一家生了一个孩子,大家都去表示庆贺。那时候人类都迷信,自己家里有一个孩子总要取一个最好的名字,总要去占卜他将来的命运如何。谁都会这样,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是这样的因缘。大家来庆贺的时候,一个人站起来就说这个孩子将来是要升官的,大家举杯庆贺。第二个人站起来说这个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大家也举杯庆贺。第三个人站起来说这个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第三个人遭到了家人的痛打。但是我们想想看,前两个人说的是假话,不确知。即使你可能会升官,你可能也会发财。但事实上,你的升官和发财只是一个过程,即使你升官了,等到六十岁的时候或者七十岁的时候,你还会退休的,将来会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是死亡,是你这一期生命的死亡。而这个死亡不是结束了,只是另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所以物理学上有个物质不灭定律,他告诉我们这个生命不是结束了,只是变换另一种存在的形式和状态,不再是这样是另一样,因为我有了重新的一个因缘。那么能量守衡定律,也不是说减少,还是原来那样。所以我们想想看,只有第三个人说的话是真的,就是“这个孩子将来是要死的”。当然这个死也不要把当他是一种局限。认为死亡是断灭,什么都没有,这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所说的死亡是这一期生命的死亡,因为佛教讲三世因果,是一个过程的一个结束,所以是逗号不是句号。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于是我们就要冷静的要面对现实。
我记得小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大家也都知道,皇帝被人欺骗了,给他做最漂亮的衣服,别人也看不到,但是皇帝碍于情面,如果看不到就说明他很笨,没有福报。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说看到了。所有的人就是这样互相欺骗的。只有一个小孩子说国王没有穿衣服。可见我们人类都在自我欺骗,怎么从自我欺骗走出来,完成的生命的彻底改变,这就是修行。这个修行虽然很难,但是它对我们来讲却是希望,是光明。
那么我们因为沉迷而不能自拔,我们著相,著相是非常危险的。甚至自寻烦恼,修行的过程当中也难免是这样的一种情景。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禅师做船之后到山上精行。精行的过程当中,他走来走去,突然间脚下踩了一个东西,软软的,踩了一个东西之后他就继续往前走,但是有一个念头就出现了,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回到禅房里一直在思考。我们也是,没有任何意义该让他过去的过去,不要挂碍某些东西或者过去的事。他在思考,他突然间觉得这是不是一只蛤蟆,如果是一个蛤蟆,那麻烦了,我杀生了。这个蛤蟆难道是一只单纯的蛤蟆吗,她肚子可能还有很多孩子,那我的罪过大了,他非常害怕,非常恐惧。于是他一宿也没有睡觉,翻来覆去,痛苦极了。天刚亮的时候他就马上冲出去,寻着他昨天走过经行的路找,找来找去,原来是一只茄子。而这只茄子给他的感觉却是烦恼,却是挂碍。其实不是那样的,我们活在错觉当中。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在为没有意义的事情而烦恼而挂碍,我们要从那里面走出来,不要烦恼。也曾经有这样一位法师,改变了别人对他的骚扰、打扰,一种障碍。过去有这样的一位法师,他修了一座庙,而这座庙洽洽在一个道观的旁边。这个道观的道士呢,当然我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讲,不能出去讲。这个道士看到和尚在旁边修庙,不断的用各种各样的神通来骚扰庙里的出家人,很多年轻的出家人小和尚受不了这种骚扰,弄点各种各样的故事,于是这些小和尚都害怕,赶紧跑掉了。但是这个老和尚一直无动于衷,儒儒不动,整整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老道最后没有办法,气到最后只好把他的道观扔了,自己走掉了。当这个道士走了之后,所有的佛教徒都向他庆祝向他讨教,说那个老道很有神通很了不起的,你是用什么办法使他跑掉的。最后法师说他有有我就有无,他有有总有穷尽的时候,而我这个无是无穷无尽。我一点点都不在乎,一点点都不执著。在我的心里并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于是命运就改变了。我觉得这也是很深刻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同样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在乎,其实命运就可以改变,只要你沉住气,一切都会有转机。就是因为你沉不住气,于是你挂碍痛苦,恶性循环,走不出来了。所以我们要去透视,原来过去已去,原来任何事物都没有主宰性,没有永恒性,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生命改变了,质量改变了。其实这就是修行。修行难吗,难,难如上青天。修行容易吗,非常容易,举手投足之劳,一个观念的改变就会促使你生命质量得以改变。那么原因何在呢,就是告诉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得意忘形,是来自佛教的。得意就是他的本质我得到了,形就是外在,外在我忘掉了,我不再执著,通过外在我要感悟到内在。这才是修行,这种修行是非常重要的。过去在印度有这样一个国家,国王、宰相、文武大臣。人们都说宰相是一个智者。作为智者当然经常是没有执著,没有挂碍的,行为上恶放荡不羁的这样的一个内容。于是他经常唱一首歌“所有的人都是瞎子,所有的人都是瞎子,包括国王。”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人都著相,所有的人都停留在表相上。我们说盲人摸象,角度不一样,摸到耳朵说芭蕉扇,摸到腿的说柱子,摸到尾巴说绳子,摸到身体说墙,摸到牙说是棍子。只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来认知这个事物,那当然是局限的和狭隘的。那么宰相说所有的人都是瞎子包括国王,他给我们的感觉是深刻的,所以国王也知道他是一个智者。有一天宰相在王宫里做一个游戏,他用一块布把自己的腿和屁股包上,包上后在王宫里直来走去,走去走来,所有人都备加诧异,说宰相在做什么呢,宰相的精神有问题吗,宰相为什么这样做呢,许久许久之后,有人喊宰相穿了一条裙子。我们知道,其实裙子很简单,把自己的屁股和腿包上。当宰相听到这样一个结论的时候,他就把这块布解下来,缠在自己的头上,于是就有人喊说宰相戴了一项帽子。大家知道,印度人的帽子就是一块布缠在头上。当宰相听到这样一个结论的时候,他就把帽子解下来把它围在脖子上,这个时候有人喊,宰相戴了一顶围巾,围巾也是一块布。那么让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整个的过程,有裙子有帽子有围巾吗,毫无疑问,我们说它有,但这种有仅仅是一个外在的有,仅仅是一个过程的有。不是永恒,如果永恒它就不可变,但是它变了。所以我们通过这种变化一定要认识到他的本质,这种本质就叫不二,如果你认识不到这种本质你就会执著裙子执著帽子执著围巾。那么如果你知道本质了,是什么就是一块布,这是本质,因为外在是有,那块布代表空,所以这个有就是空,这个空又离离不开这个有,手心离不开手背,手背离不开手心。所以我们的修行就是要面对有不执著,面对空而不顽空,不是断灭。而这个空必须在有上去感受的,这样的话叫中观,也叫正观,我不偏向有不偏向空,我任何也不执著。所以说“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有人说,法师很难,是呀修行当然不如吃馅饼容易,不如逛公园,不如打牌,不如看电视那样自在,肯定是很艰难的。当然了,这个艰难是可以改变的,你不断不断的来训练自己,总有一天你会没有烦恼没有挂碍,你是可以这样做的,如果你不去这样训练自己,你怎么解脱呀。六道轮回哪一道都会把你抓住,这是很深刻的。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入不二法门,正是我们修行的下手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二,就是宇宙万有存在的现相,五八花门的生活现实,色彩斑斓的存在现实,这个社会。我们眼花缭乱,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现相的本质是什么,于是我们眼花缭乱,于是我们经不住这种诱惑,一旦你明白了这种现相的本质原来都是没有主宰性,原来他的本质都是那块布,那你还会执著裙子、帽子、围巾吗,你还会执著男相女相吗,你还会执著你得到或者失去吗,不会了。在这个过程之中你可能会反反复复,你可能会幻得幻失,很正常啊。但是慢慢的,你终会平静下来。你知道你冷静了,因为包括你自己都是假吗,任何事物不是假吗?回想我们所读诵的《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这个肉体的我是精神与物质的组合,是一个缘起的相,而且一直在变化,它不是实在的,他如果是实在的,就不需要这种缘起来组合。而且他在动在变化,他就是假的。那么,他是实在的吗,不是。别人骂我了,我能消化。别人在考验我,我能不能过这关,如果我过这关,那我就突破了,如果我跟他一样疯,我也骂他,那你们俩一样半斤八两,如果他骂你一句,你骂他两句,那你生命的质量就堕落、下降。而且你会明白,我是假的,骂那个人本身也是假的,这句话本身也是不可得的,请问他疯你也疯吗,你不疯呀。你终于理性了,于是你就解脱了。你没有上当你没有受骗,你有抵抗力你有免疫力了。所以你有这种能力,就说明你就有了智慧。我记得别人告诉我,说在正慈法师前边有人讲《八大人觉经》有一句话叫“惟慧是业”,这个慧就是我们佛教徒需要拥有的,因为有智慧你能醒来,因为有智慧你能自在,因为有智慧所以你会打破生命的局限。无论是美还是丑,无论是好还是坏,无论是高还是低都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他是局限的,他是狭隘的,所以走出来吧,但是走出来很难。首先是思想,不是让你不面对,是你要面对,你要透视他的本质。我们知道,到医院里用X光机去透视,透视结果是什么,在电视机面前我看到的是内在,没有男女相。一个电子显微镜下我们发现的我们仅仅是分子的组合体,没有男相,没有女相,这就是本质。当你看到一个分子组合体,看到的是我们内脏的东西,请问他是男还是女,他没有男也没有女。我们打破了这种分别带给我们的痛苦。所以我们自在了,我们解脱了。
《在大品般若经》里边,佛曾经有这样的一段话“菩萨住二谛为众生说法”。菩萨是用二谛来教化众生的,也就是真谛、俗谛,真谛是空,俗谛是有。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这样的解释,《大智度论》是解释大品般若的,他说“为执有者说空,为执空者说有。“我们所有的众生几乎都犯一样的毛病,执著有,于是你挂碍你烦恼,尤其对亲人、对你自己的子女对家庭,没有人不执著的,不执著你不正常,当然我们说的负责并不是一定要执著,你会快乐的去负责,也可以呀。那么,为执有者说空,告诉你你执著的有是什么,是缘起相,暂时的拥有。一百年这后哪里有你,哪里有我,一百年前没有你也没有我,一百年后也没有你也没有我。当年称霸欧洲的亚里山大一代大帝率领百万大军,突然间一个念头升起来,说当我想到百年之后这百万大军一个都不存在的时候,我心里面无限的悲伤。想想看,万物皆流,能把谁剩下来呢,谁也剩不下来。生命就是这样没有主宰,不是实在的,你不要上当也不要受骗,当然不要上当不要受骗,该负责你要去负责,因为他是你的因缘。他对你来讲,不仅你要负责,而且你要在这种因缘中在负责中得到训练得到锻炼,因为这种训练和锻炼,你才会改变你原来的执著。不然你凭什么要成佛呢,不就是因为这个训练锻炼使你能够不再执著吗。为执有者说空啊,你不要上当了,这个有是假的,这个因缘将来是要散的,而且正在散。如果五十年,现在过去二十年了,还有三十年,一点点在散。将来有一天彻底散了,你不接受现实吗,必须接受。同时为执空者说有,有人执著空,说什么也没有了,踢你一脚,你会觉得为什么踢我,你不是执著空吗,为什么说中观是空有并观呢,当你看到有的时候,你必须要看到空。这个时候你对有的执著就会改变,当你看到空的时候你必须要看到有,所以你才要负责你才要承担。当你看到有的时候你不再执著那是一种解脱是一种自在,当你看到空而同时又看到有的时候,你要负责任。这就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告诉你,你不要执著。性空缘起告诉你,你要承担你要担当。你上班要负责任,家庭要负责任,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你要负责任。但是你在负责任过程当中你不要觉得是一种压力,不要觉得是一种苦恼是一种挂碍。所以《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下面是什么,“度一切苦厄”,解决问题的,你不执著我了,哪有苦厄,没有。下面是“诸法空相”,你还会执著我之外的那种事事物物吗,也是无常的,没有主宰性的。那你就会随缘度日月了,你会觉得既然是游戏那我守规矩,我恒顺众生。你说好的,对好,你说不好的,是不好。你戴个眼镜,原来你自己戴个红的,别人戴绿的,你学佛要换位思考,原来我跟他的不一样。我理解他了,我让他。这是第一个包容。第二个,当你把眼镜摘下来的时候,你发现没有红的也没有绿,什么颜色都没有,那个时候你醒来了,你终于醒来了。当你醒来的时候,就像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梦里面梦到大灰狼了,大灰狼咬我了,当父母告诉他,没有大灰狼,你已经醒来了,没有了。但是我们一直执著梦里的情景,你认为是真的那你上当了你受骗了。于是你要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改变自己对于所有过去发生的事情,再见、告别。因为你知道过去已经过去了。一个禅师为了教化世人,他背着一口锅在前面走,走来走去,走去走来,突然间绳子断了,这个锅掉地上碎了。他依然往前走,有人喊你的锅坏了,无动于衷,于是后面的人说,这是聋子。一位好心人冲上去摇着这个人的胳膊,大声的跟他说,你的锅坏了。他说,我知道,但我回头的时候他会好吗。这就是智慧,这就是解脱,这就是走进了不二法门。如果你能这样那你也走进来了,你也同诸佛菩萨为伍,你也会成为一个智者。
曾经沩仰宗,禅宗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沩仰宗也就是沩山灵佑和仰山慧寂师徒两人成就一个宗派,沩山灵佑禅师曾经到百丈山去参百丈禅师。当他看到百丈的时候,他就向百丈请教,百丈说你去旁边的有一个烧火用的灶堂,你看那里面有火没有,灵佑他看到火盆里面的已经都是灰了。他已经有了一个观念,这里已经没有火了,所以他过去以后用手拔那个灰,拔来拔去,没有火,于是他向百丈禅师说,没有火。
《入不二法门品 第一讲 上》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