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年8月北京传法 第三课 空性修法 下

  2011年8月慈诚罗珠堪布北京传法第三课笔记

  (本人根据听课笔记整理,水平所限,肯定有不准确的地方。

  只能作为道友学习视音频课程的辅助之用!

  如有转载,一定注明出处,谢谢!)

  8月25日 第三课 空性的修法(下)慈诚罗珠堪布传讲

  先发菩提心。让我们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为了获得佛的果位而闻思修行,成佛以后度化无量的众生。

  无我空性的修法对所有学佛的人都非常重要。如果不能调伏自己的内心和意识,即使我们再如何行善,再如何用功,也只能为自己及其他生命带来短暂的幸福,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而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

  人们为了逃避自然灾难和种种痛苦,会想很多办法,做多种努力。但人有本苦,即生、老、病、死种种,即使你再想逃避它们,自古以来从没有一个人逃脱得了。唯一的出路只有调伏自心!注意,并不是向外调整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改变这些,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根本的解决办法只能是调伏自心。

  1、对物质世界的贪欲心无限膨胀时,我们根本感受不了幸福。此世是上一世福报的结果,我们今生有机会做人,本来可以过得更有意义。但对物质的贪欲超标使我们不自在、不幸福、不开心,生命没有任何价值,这些都是拜欲望所赐。欲望不但不让我们获得解脱,而且这一生也不让我们过自由幸福的生活。而调伏欲望的方法就是:修四个外前行培养我们的出离心。

  2、比贪欲心更严重更难于调伏的是自私自利。自私超标会导致很多痛苦和不幸。而调伏它要通过菩提心的修法。

  3、最关键、最后要解决的是对外界、对自我,对所有东西的执著,这些执著都要被断除。佛家里说的“放下”两个字描述了对贪欲、对自私自利的行为和对所有执著的放下。对过度贪欲、过度自私、过度执著的放下可以让我们过上宁静而更有意义的生活,人生从此更有价值!

  修外加行和菩提心的方法我们讲了很多,昨天我们讲通过证悟空性的方法放下执著,今天接着讲。有三种方法可以让我们证悟空性:

  1、显宗的《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讲空性理论,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确定一切万法是空性。我们也可以通过“中观”的学习,掌握空性,证悟空性,昨天课上讲的也是中观内容的一部分。

  2、密宗里证悟空性有“气脉明点”的修法,比如“时轮金刚”提供了全新完整的修法,这在显宗里从来没有出现过。所以气脉明点修好也能够证悟空性。

  3、大圆满的方法。禅宗的修法与大圆满的修法比较接近,没有更多的理论和推理,也没有提供气脉明点的修法,而是简单直接的开悟。

  所以大圆满的修法首先不需要更多理论,其次不强调气脉明点,在显宗里固然没有提过,一般密宗里也没有提过,是全新的特殊修法:在根基扎实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圆满法和金刚上师的虔诚信心,直接证悟空性。

  所以空性的修法中,比较简单的是中观修法,比较复杂的是气脉明点的修法,而最简单直接的修法是大圆满修法。但大圆满修法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根基非常好的人才可能证悟。

  三种修法的结果是一样的。适合所有人的修法是中观的修法,中观的修法可以使人们达到何种境界呢?它可以推翻我们所有的成见和执著,无论是对物质的执著还是对自我的执著。中观理论无法直接讲空性、佛性、如来藏光明是什么,佛三转*轮强调的名词词汇在中观里无法直接指出。但中观可以推翻我们建立在盲目无知基础上的所有执著,从逻辑上推翻了这些执著,然后我们打坐,去体会空性,再去证悟光明。也就是首先通过理论看到执著并推翻执著,然后体会到一切法都是虚幻,都是空的,否定了实有的存在,肯定了空性。

  第一步叫做单空。属于半空性,还不是完整的空性,是空性的一部分。证悟了可以断除我执和贪嗔痴。阿罗汉果位即证悟了单空!单空比较容易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肯定和否定之间有界限,比较适合我们的思维方式。

  第二步,刚才把物质实有存在给否定了,肯定了空性。现在要把空性也否定掉!那么要肯定什么呢?什么都不肯定!为什么?我们用意识在思维,那么谁来判断思维?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再好也是有漏思维,普通人的思维和分别念,就算再好也永远无法达到佛陀的境界,无法进入真正的空性。第六意识本身是无明的显像,本身就是分别念,远没有达到佛陀或者一地菩萨的境界,并不成熟。它的判断结论也是暂时的,永远无法接触真正的空性,就像肉眼无法看到原子、分子所有这些微粒,也无法看到静物背后的东西。我们的感官层次没有那么高,禅定中修出的神通在细微上可以看到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分子间隙运动,在宏观上可以像望远镜一样看到肉眼看不到的远处!感官可以拉升到这个层次,但在我们的感官升级之前再看也是白看!我们的意识再怎么思维也永远思维不出佛的境界,只能推翻自己的错误观念。

  什么都不肯定,所有都是否定,把物质、空性等所有的东西都否定掉,那最后怎样呢?《金刚经》、《六祖坛经》中说:不可思,不可言。不可思维,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为何不能思不能讲?因为它已经超过了思维和语言的范围,思维范围可以否定但不能肯定。我们通过五加行积资忏罪的力量,一步一步修上去,最后自己才能体会到不可思不可言的境界是怎样的!这时才会有真实感受。这时,用空性断除烦恼、欲望、我执的作用已经显露出来。这叫做远离一切戏论的大中观,与一地菩萨根本慧定的境界比较相似。

  第三步,第三转*轮佛陀讲了佛性和如来藏光明。第三转*轮是显宗与密宗的连接,既是密宗观点也是显宗观点,既非密又非显,半显半密。释尊观察众生根基后,逐渐引导将众生引到密宗境界,但此时还没公开宣讲密法。在这里,“心的本性”,“心的本来面目”,“大圆满的自然本智”,“光明如来藏”,“佛性”都是一个意思,只是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而已。

  所以心的本性、意识的本质从无始以来都是光明的!只是因为无明、愚昧的遮蔽,使我们无法发现心的本性。所有文明、文化都是往外发现,没有往里发现自心的本性,从没涉及到这种教育。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心的本怀,所以会不断流转于轮回苦海,累积大量业障,从没有累积这方面的智慧,直到遇到佛法,佛告诉我们心的本性原来就是光明的!

  佛有法身、报身和化身三身。化身是释尊为度化众生而方便化现的方式,不是真正的佛。报身也不是佛的本体,而法身即自性身才是一味一体的,才是真的佛的本体。它不在外面而是自己心的本性。

  大乘密宗说:众生即佛,烦恼即菩提。在这里提出的是一种观念,但没有提出具体的修持方法,没有提出普通人应该怎样去修才能证得心性的本来光明?三转*轮也没有讲,《解胜义经》、《维摩诘经》、《入楞伽经》也没有提供具体的修法。

  普通密宗提供了修法,从生起次第到圆满次第的一系列修法。大圆满直接讲心的本性光明,直指人心。而普通密宗则没有这么直接。

  显宗是间接的讲心的本性。

  心的本性是佛的法身,从没离开过我们,我们心的本性就是佛。但这个本性今天不起作用,光明被烦恼、执著完全遮蔽,根本看不见!心的本性有没有光明,在不证悟的情况下都是一样的。

  知道有好东西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就要尽快开发挖掘。佛陀提供了很多种方法:烧香、拜佛、念经都是次要的,这些对开发内心宝藏有点儿帮助但作用不大,最直接的还是打坐修行!从出离心、菩提心,再直接进入空性。我们没有时间学习太多佛经,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穷极一生也学不完。也没有时间修太多的法,一定要吸取当中的精华,调伏内心,开发内在宝藏。不要往外去求佛,向外求佛是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低层次的境界!显宗经典随着高低层次不同,内容也完全不同:低层次显宗经典中说,我们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才能断除烦恼,由众生而转化成佛。高层次的显宗观点是,不需要由众生转化成佛,众生自身就是佛,只是没有发现自己是佛,没有去体会自己的本性。

  前行、五加行之后有很多选择,永远停留在加行阶段很可惜,有机会修出离心和菩提心本就是很大的福报,但如果因为加行不过关,而没有机会修以后那么好的法,实在太可惜了!如果加行基础打好了,就可以修大圆满、大手印、时轮金刚等等殊胜的法,法门不同但结果一样。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往内发展!往外发展导致无始以来不断从成功走向失败,循环往复,始终走不出轮回的怪圈。往内发展是佛陀的道路,象释尊一样,一次成功永远不会再有失败!

  先讲推理的方法:

  1、痛苦、幸福等等一切都是意识在感受,意识感受到了,从此以后这世界就有了这一切。意识感受幸福、痛苦,世界就产生幸福痛苦。意识不去感受接触,在我的世界就不存在这些东西。外界的东西是外缘,不是最主要的东西,最主要的是我们的精神意识。什么叫痛苦的生活?内心强大而快乐,在监狱里都幸福得赶也赶不走,那还有什么地方是痛苦的?内心脆弱而悲观,住在皇宫里都痛不欲生,那还有幸福的地方吗?幸福和痛苦就是第六意识活动的结果,那么控制第六意识不就解决痛苦和幸福的问题了吗!痛苦和幸福只是自己的感受,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总的来说,痛苦和幸福是意识的活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家庭和工作压力导致的痛苦,在人生失落的时候,不要以为生活中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这时要往回找,我们不愿面对的痛苦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源头是什么?这时我们会发现,痛苦不在外界而在意识里!

  意识是什么?痛苦不是外在的东西进入意识让我们痛苦(就像病毒进入电脑一样),是我自己内心的意识去抓住外面的东西不放,如能放弃,松手,痛苦立即解决!“放下屠刀,立…

《2011年8月北京传法 第三课 空性修法 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