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年8月北京传法 第三课 空性修法 下▪P2

  ..续本文上一页地成佛”,就是这个道理。有办法不执著?用手去抓火试试,痛苦吧?不放弃,断续抓,就永远痛苦。放弃了,不去抓了就不会痛苦了。再也不要去执著了,不执著痛苦立即消失!不执著,容易吗?不容易!但按佛陀的教育方法就没那么难。方法和原理清楚后,就去观察,看是什么东西抓住执著不放?是我的身体,眼耳鼻舌?不是!是意识!意识是什么?

  下面用中观的方法来分析意识:意识如果是现实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幸福痛苦的东西,一定是物质。佛陀说的物质和哲学上讲的物质不一样,哲学上讲不是精神形态的才是物质。而佛教上讲不管精神还是物体只要对其他东西产生影响的就是物质,否则就是非物质。既然对我有影响的一定是存在的东西,一定有因有果,没有东西无因无缘存在。观察我的意识是怎样产生,有没有生、住、灭,具备不具备物质的特性?像虚空从来没有诞生、存在和毁灭,所以叫非物质。内心的意识是怎样诞生的?这里有许多种观察方法,其中之一是:观察怎样产生?

  什么叫产生?因果是因先存在,果后产生。通过因的力量产生了一个新的东西叫作果。因有这种能量,产生新的物质叫作果。

  我们进一步深入观察:有种子的时候,没有花。先有种子后有花,因果一定不能在同时出现,同时存在的东西,不会有因果关系。哪怕因和果有一刹那的时间同时存在,它们也绝不可能是因果关系了。果由因而产生,如果果与因同时存在,果已产生,那么因就没有意义了,也就不成其为因果关系了,所以果与因不可能同时存在。(有人说父亲和儿子不就同时存在吗?其实这是混淆了因果概念,父亲与儿子这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并不是因果的关系)

  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为什么不能同时存在?因存在的目的就是产生果,因存在的价值就是让果产生,如果不起这个作用就不是因。一粒种子如果不生苗,那它只是种子而不是因。如果果已产生,因没有价值,也没有必要了。因给果一个力量,让它产生。是因的作用,从无到有地产生果。

  但我们知道,物质在1秒种的亿万分之一的短时间内不停生灭,因果不能同时存在,肯定一前一后,因前果后,也就是因存在时,果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那么因怎么给果力量?给谁力量呢?又如何让果生起呢?

  因果在宏观世界没有问题,但物质世界的真相在微观世界。因存在时,世界上任何一个时空里,果都不存在。果应该在因的周围,不可能在很远的地方,但不管是逻辑推理,还是在显微镜下面寻找都不可能找到这样与因同时存在的果!也就是在因存在的时候,果根本不存在如虚空一般,因无法给另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以力量。第二个瞬间,果产生了。但因已经在宇宙时空中不复存在了,也如虚空一般了。果是自己出来的,因没有办法对果起任何作用。众所周知,同时存在的东西,才能互相起作用。因果像死人和活人一样无法互动!

  那么没有因,也能产生果吗?不种花也能产生花吗?宏观上有因就必然有果,这叫做缘起!在中观里叫做缘起因(缘起理由),这是所有理由中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回去以后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宏观世界的现象并不说明任何问题!在宏观世界里,物质基本都是静止的,这是幻觉,不是真实的东西,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楼房,土地都静止不动,所以叫不动产(众笑)。不动产其实一直在运动,在我们眼里是静止的,在微观世界里在调整运动。相对来说,微观世界的现象比较接近物质的本体。静止的东西从哪里来?这只是我们的幻觉。

  宏观世界里的物质看似静止,其实并不是静止的。宏观世界里有因就必然有果,但在微观世界里因果并不存在。

  既然没有任何东西产生,那么意识如何产生?这叫做因缘。玩魔术时,魔术的因缘撤了,显现就没有了。变了一头牛,没来处,没去处,因缘具足,突然产生牛的显相,是假相,幻觉。

  回头看念头,有来处吗?有去处吗?有住处吗?

  大前提:凡是没来处、去处、住处的东西都是幻觉。

  小前提:我的第六意识和念头也没来处、去处、住处。

  结论:所以都是幻觉!念头在第六意识不存在,大前提就不存在。

  这就是自己能够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判断和下结论的思维方式。

  魔术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无来无去无住。

  回去观察自己的念头也是这样,我们只看眼前,往外看,急功近利,除此外不去思考,因为我们是没有智慧的凡夫,所以一直以来都在轮回的苦海中流转。现在回过头来看,根本找不出来处、去处和住处。

  噶举派的大手印修法里,有个“动”、“静”、“知”三字修法:不强调逻辑推理,当你静下来时,产生了一个念头,不管好坏,此为“动”。有时心里没有任何念头,此为“静”。无论意识是动是静,随时都要知道,此为“知”。三字方法能够使我们了解所有的开心和不开心原来都是自己的念头,直接感悟体会,不是逻辑推理。

  我们今天讲的是逻辑的方法。

  意识从哪里诞生,很多念头不断冒出来,很多念头又会立即消失。细微念头不用打击压制,自己就会持续不下去,不发现它会持续一段时间,一发现立即就断了。贪嗔痴欲望的力量比较强,不那么容易消失。当这些意识消失了,要看它去哪儿了?就像宾馆里人来人往,有进房间的,有住下来的,有出去的一样,意识有吗?心从哪里“进”、“住”、“出”呢?

  禅宗讲“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心不可得”,这就是心的“本来面目”。

  意识如果有“来处”,来处应该是前一个念头,但前一个念头和后一个念头从未见过,前一瞬间产生,后一瞬间还未出生,后一瞬间出生,前一瞬间已经彻底消失了。跟活人和死人一样,从未见过,从未接触过,而来处一定要和后面能够接触上,所以前一瞬间也就不可能是意识的来处。

  来处是心脏或大脑吗?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如果是因果的关系的话,都是前后的,但同样不会接触到,不会接触就没有来处,没有来处,就没有去处,不是幻觉是什么?

  这样深深地体会到意识是不存在的一种幻觉。

  这时不观察了,立即停下来,安住在这种觉受中,时间越久越好,30秒、1分钟,或者两分钟。

  反复观察体会,每一个体会都叫做初步证悟空性。一旦有这个证悟空性,我们轮回的因就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后就不会轮回太久了,很快就能够成佛了。空性就像是核武器,对轮回的破坏严重,证悟空性把轮回的秩序打乱,这是人生最大的成就!哪怕只有一点儿体会,其他所有的世间成就与此也无法相比。但我们以往只重视金钱成就,所以会在轮回中流转也不足为奇了。

  追求解脱的人利益众生,想成佛的人才是精华佛弟子。一定下决心达到这个境界,要有这个计划:三年一定修好菩提心,五年一定修出空性。否则,年复一年,没有计划,没有决心,对佛法的信心就会减退。我们非常不了解意识的本质:遇到新东西非常兴奋,慢慢就不感兴趣了。学佛也如此,一开始兴奋新鲜,信心很强烈。逐渐会退失,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要改变它,对金钱和世间的名利不需要刻意训练,对佛法要不断训练,通过闻、思、修,法喜充满,信心也会越来越足。

  心理学家不了解心的本质,他们解决心灵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可笑,比如感情出问题了,把执着于感情的人装在箱子里锁起来;如果心里难受了,就把难受和痛苦象征性地装在口袋里看也不看扔到楼下去或扔到垃圾箱里等等。这些办法对缓和暂时的痛苦可能有用,但我们的意识是非常野蛮顽固的,用这么简单的办法是无法了解心的本质,并从根本上调伏意识和烦恼的。

  第六意识真的跟魔术师变出来的东西一样,我们根本无从辨别不断冒出来的念头谁真谁假。我们的感官相信幻觉,眼睛看到是静止的东西,但其实都是运动的东西,这说明我们的感官所感受到的东西都是幻觉、并不真实。眼睛这样,耳朵也如此,声音只有中间一部分频率才能听到,过大过小的声音我们的耳朵都听不到,我们耳朵也出了问题!一句话经由我们的耳朵听起来是串联的、连贯的,但实际上声音由一刹那一刹那的音波组成,它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

  我们迟钝的感官,也使我们在虚幻的世界中得到一些虚幻的安全感。否则,感官如果将所有的东西都看到听到了,其后果可想而知!那对我们来说就太残忍了!

  信基督的人也会有这种想法:是上帝故意给我们创造这样的器官,让我们能够过得更幸福些。它让我们的眼睛看到静止的东西,看不到真实的东西,否则我们穿衣服遮蔽身体又有什么用呢?是上帝让我们感官迟钝,如果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所有的东西,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佛教并不认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一切,佛陀说是欲望创造了这一切。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外在环境条件改变了物种的特点,他认为长颈鹿之所以脖子长是因为树叶长在高处,只有长脖子才够得着。那请问:为何只有它的脖子长,别的动物脖子不长呢?难道别的动物不用吃树叶吗?

  用佛教的观点可以这样解释这个现象:因为有些众生喜欢脖子长,就像有的非洲部落的女人一样,以脖子长为美。这种习气在阿赖耶识上串习,来世投生时脖子就有可能长。非洲的长颈人投生时就有可能成为长颈鹿(众笑)。

  在现实世界生活离不开我们迟钝的感官,但一定不能太依赖太相信它,无始以来我们无条件地相信它,结果我们成了受害者,变得越来越迟钝,就是因为没有学会怀疑自己的感官。

  这样思维,深深体会:原来我的每一个念头都没有来处,住处和去处。从空中产生,安住时也是空性的,消失就在空中消失。我的痛苦不是外面东西进入意识而是意识去抓住外面的东西。抓东西的主体、被抓的东西以及抓的本身都是幻觉。

  理论上的证悟也叫证悟,但体会的证悟与理论的证悟力量不同。

  我们要尽量追求体会的证悟。

  有时我们静下来,不需要逻辑推理,只观察每一个念头怎样产生,怎样存在,又是怎样消失。这是噶举派的修法窍诀。

  开心不开心,幸福不幸福来自于内心,与外界无关。为何让幻觉把自己搞得这样糟糕?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也就罢了,明明不真实为何也要去接受呢?

  有的弟子问要不要修加行?那就看我们有没有标准出离心?有没有标准的菩提心?如果没有,就一定要修!谁都没有资格开许你不修出离心和菩提心,除非你自己不想解脱!

  五加行修完,可以修禅定和昨天及今天的课程。不打坐时,贪嗔痴幻觉依然存在,当我们集中注意力时就跟过去的东西不一样了,这时会意识到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虚幻的,立即会有深刻的体会。接着再去修大圆满,就没道理不开悟了。

  也不能太着急,人生无常,要下功夫,但不能跳过环节,要扎实前进,证悟才会有很大把握。即使不能即生成佛或证得一地果位,但也一定会造就我们人生的最大的成就。

  大圆满内容简单,有的一两句话,从凡夫的角度看起来是非常模糊的东西。但对有训练的修行人来看,虽然一个字,但内容无穷!所以,如果你的基础没打好,听了也没用,而且会失望的!

  下面再介绍一个更简单的修法:

  身体作毗卢七法,静下来观想:

  先观察身体:把我自己的右眼取下来放在一边,左眼取下来放在一边。身体上所有的皮肤、肌肉、骨骼各放一堆。血液内脏也各放一堆……

  原来认为这些是“我”,现在看看到底谁是“我”?皮肤是“我”?骨骼是“我”?肌肉是“我”?哪个是“我”?从出生以来到现在,“我”在哪儿?

  再看精神:贪嗔痴的念头是“我”吗?无明愚昧是“我”吗?哪个是“我”?

  最后发现没有“我”,找不到“我”!从肉体到精神都找不到“我”。

  我们在盲目的没经观察的情况下默认有一个“我”存在,按照佛陀的教法观察以后,发现并没有这样一个“我”,“我”并不存在。所谓的“我”,只是“我执”所假立的,都是虚幻的空性。

  这样深深体会后,立即在觉受中停留下来。待杂念上来后,立即剔除杂念,再继续观察。

  意识到“我”并不存在,也不要害怕,不要逃避现实。无常是客观的,无我就是无我,要学会理解和接受。

  这就是麦彭仁波切关于空性的修法教言。

  

  课后问题:

  什么叫缘起性空?

  宏观世界里有山河大地万事万物包括花与种子,都是因果不虚,真实存在,这叫缘起。但从微观上看,经过深层次思维以后,发现一切皆为虚幻,无因无果,一切皆为空性,花与种子也没有因果关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幻觉,这就叫性空。

  

  

《2011年8月北京传法 第三课 空性修法 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