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浙藏敦煌文献》佛教资料考辨▪P4

  ..续本文上一页9)

  案:原件两页,各存16行,今録其文如下:

  

  复次今当略辩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

  示若唯世俗见如来者则不决定若以胜义

  见如来者是则决定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第六增上王染时染自取于无染不染染者名愚夫

  今此颂中第六增上王者谓心意识若有已

  度五暴流未度第六意暴流尔时其心随逐

  诸定所有爱味故名染时复有补特伽罗于

  长夜染取为己有于可爱法执藏不舍是故

  说彼为染自取贪名为染因贪所生当来世

  苦亦名为染若染自取于所染心不随功用

  摄受遮止修意对治作意故如是彼心于现

  法中无有染污于无染心此染自取当来世

  中因彼诸苦亦无有染若有于彼随作功用

  而不摄受亦不遮止不修意对治作意□□

  此苦因长夜受苦于此苦因□(后残)

  愚夫

  

  尊或弟子所设佛世尊或佛弟子由悲□□

  自往其所然彼由覆随烦恼缠染污其心尚

  不如实发露己过况能信解修诸善法如是

  当知于彼善说法毗柰耶相应善法二种心

  城皆不能入何况复能取为己有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

  示在家出家总由四种杂染因缘失坏善说

  法毗柰耶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如龟藏支于自诮 苾蒭善摄意寻思

  无所依止不恼他 证般涅槃无所谤

  此颂所明谓如有一依初静虑舍三恶寻所

  谓欲寻恚寻害寻又能弃舍初静虑地诸善

  寻思安住无寻无伺定中如龟藏支于其自

  诮略摄寻思亦复如是无寻无伺定者应知

  此上乃至有顶彼于此定正安住时不生爱

  味出已成就可爱乐法调顺柔和易可□□

  

  这两残页原本为一件而被人撕裂为二,故字迹、纸质等特征完全一致。抄写的是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九“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四”中的内容: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若唯世俗见如来者,则不决定。若以胜义见如来者,是则决定。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第六增上王染时染自取

  于无染不染染者名愚夫

  今此颂中,第六增上王者,谓心意识。若有已渡五暴流未渡第六意暴流,尔时其心随逐诸定所有爱味,故名染。时复有补特伽罗,于长夜染取为己有,于可爱法执藏不舍,是故说彼为染自取。贪名为染,因贪所生当来世苦亦名为染。若染自取于所染心不随功用,摄受遮止修意对治作意故。如是彼心于现法中无有染污,于无染心此染自取,当来世中因彼诸苦亦无有染。若有于彼随作功用,而不摄受亦不遮止,不修意对治作意,故依此苦因长夜受苦。于此苦因不能远离,故名愚夫。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远离苦因所有胜利,及显苦因能感自苦是愚夫性。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有城骨为墉筋肉而涂饰

  其中有贪恚慢覆所任持

  今此颂中,所言城者,谓心意识。此城唯以骨充砖石,筋代蝇纴,肉当涂漫,为形骸墉周匝围绕。此城中有违害善说法毗柰耶所有善法,四种恶法之所任持:二是在家诸受欲者,谓贪与瞋。二是恶说法毗柰耶中而出家者,谓慢与覆。由着诸欲,悕求诸欲,与鄙秽行不相违背,于善说法及毗柰耶尚不信受,况当修善。恃恶说法而生憍慢,不能自然趣佛世尊或弟子所。设佛世尊或佛弟子由悲愍故,自往其所,然彼由覆随烦恼缠染污其心,尚不如实发露己过,况能信解,修诸善法。如是当知,于彼善说法毗柰耶相应善法二种心城,皆不能入,何况复能取为己有。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在家、出家总由四种杂染因缘,失坏善说法毗柰耶。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如龟藏支于自诮 苾刍善摄意寻思

  无所依止不恼他证般涅槃无所谤

  此颂所明,谓如有一依初静虑舍三恶寻,所谓欲寻、恚寻、害寻。又能弃舍初静虑地诸善寻思,安住无寻无伺定中。如龟藏支于其自诮,略摄寻思亦复如是。无寻无伺定者,应知此上乃至有顶,彼于此定正安住时不生爱味,出已成就可爱乐法。调顺柔和,易可共住。不恼有智同梵行者,又为智人同梵行者欣乐共住,又复成就无违诤法。彼由如是正方便故,于诸圣谛能入现观及得漏尽,彼于诸法不由他信,获得善净胜智见故,如实了知法真是法,毗柰耶真是毗柰耶。由如是知故,终不依止诸见颠倒于法谤法,及于非法亦谤非法。终不显示非法为法,法为非法。非毗柰耶为毗柰耶,或毗柰耶为非毗柰耶。(60)

  

  故此件可拟名为: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九残片(61)

  

  14、浙敦176(浙博151)佛经残片(62)

  案:原件存20行,今録其文如下:

  

  (上残)□吽纥□(后残)

  (上残)□□转诸障之母大千辟大头百千俱胝眼

  无别□□□□刚杵三界宽广坛场内愿我等及一切皆获吉祥

  唵或遭王难或贼难或火难或水难或毒难或刀杖难或怨敌难或饥馑难

  或怨家难或霹雳难或横死难或地动难或流星难或王刑罚难

  或龙难或电难或金翅鸟难或恶兽难或药叉王崇或罗乞叉婆崇

  或毗舍遮祟或部多祟或鸠盘荼祟或布单那祟

  或揭咤布单那祟或塞建陀祟或阿波悉摩啰祟或狂鬼祟

  或□朴鬼祟或蠖罚(63)低祟如是等怖畏之中比丘等及一切众生

  皆得安乐  食人颜色者 食胞胎者 食肉者 食脂者

  食髓者 食气者 食命者 食吐者 食不净者 食尿者 食粪者

  吃残食者 食唾者 食涕者 食精者 食脓者 食拨散者 食华鬘者

  食香气者 食熏气者 食思相者食华者 食果者 食子者

  食烧灼者如是等神鬼所有咒述并皆禁断 诸游行外道所作咒术亦皆禁

  或厌蛊男或厌蛊女所有咒述悉皆禁断 或大自在天所作咒术悉皆禁断

  那罗延众所作咒术亦皆禁断 金翅鸟王共作咒术亦皆禁断  摩诃

  迦罗及摩帝□所作咒术亦皆禁断 髑髅外道作诸咒术亦皆禁

  诸作强胜诸作憍慢所欲成就一切事者辄作咒术亦皆禁断四姊妹神所

  作咒术亦□□□□□□嘿□云斗战神欢喜之主亦云孔雀□□(后残)

  

  考其内容,是为唐/不空所译《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所作的释义,参考日本/明觉《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他钵怛啰陀罗尼勘注》可知。《勘注》原本先列梵文悉昙字,下面再以夹注方式作解释,受计算机字库限制,只能仅抄汉文解释如下。解释与解释之间加圆括号表示区别,夹注中的悉昙字用“□”表示:

  

  (内也)(焰也)(无别异欤)(大也)(金刚杵广也)(三有也)(坛场也。连上云:无别异火焰金刚杵三界宽广坛场之内)(略有五义:一归命义。二惊觉义。三摄伏义。四除障义。五供养义。又有三义:一法身义。二应身义。三化身义)(愿我等及一切皆获吉祥也。经云与我平等。□□我也。□□□得也)(王难也)(贼难)(火难)(水难)(毒难)(刀杖难)(兵难)(饥馑难)(雹难)(非时也,亦横也)(死也)(怖也。连上云横死难)(地也)(亦地也。合云地)(动也)(连上云地动难)(险路难)(王刑罚难)(龙难)(电难)(金翅鸟难也。□妙也。□□翅也。正云妙翅)(药叉崇也)(罗剎崇)(饿鬼崇)(厕神崇)(神鬼崇)(守宫妇女鬼崇)(臭鬼崇)(奇臭鬼崇)(九摩罗童子崇)(羊头鬼崇)(狂鬼崇)(影鬼崇)(音谋鬼崇)(食生气人色者。私云:□□生也。引点即□也。□□□云食也)(食胞胎者。□云胎也)(食生气者。□□云生也)(食寿命者)(食血者。□□□云血也)(食产者)(食肉者。□□云肉也)(食脂者)(食髓者)(食出者。经云食风者)(食不清净者。□云不。□□云净)(食心者。经云质多)(如是众等)(一切执神众也。私云:□执者神也。□是多声,故云众欤也)(明咒也)(断也)(我今也)(禁也)(我今也)(外道贼)(所作)(明咒也)(同上。连上云:所作明咒我今禁断也)(孤魅)(同上)(大自在天)(金翅鸟王)(同上)(大黑天神也。私云:□□大也。□□黑也。□□母也。□□众也)(同上)(髑髅外道)(同上)(胜也)(作也)(憍慢欤)(作也)(一切义利也。□□一切也。引点即□。□□云义也)(成就也。连上云:诸作强胜,诸作憍慢,所欲成就一切事者)(同上)(四姊妹神女也。□□□四也。□□□姊妹总名也)(同上)(斗战鬼)(外道)(孔雀王)(欢喜王)(64)

  

  不空翻译《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时仅据梵语译音,而未翻其意。(65)加之不空此陀罗尼历代汉文大藏经未收,仅有日本保存的抄本,《大正藏》的底本即日本黄檗版净严加笔本。据后之尊教尾注称:“大唐青龙寺内供奉沙门昙贞建修真言碑本。元禄十六年二月六日以净严和上之本再校了。”(66)可见,此陀罗尼乃是从中国传入的。在浙敦176残片发现以前,其释义之作仅有日本/南忠《注大佛顶真言》和日本/明觉《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他钵怛啰陀罗尼勘注》。这次的发现,为藏外佛教文献增添了新的内容。

  

  故此件可拟名为: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释文

  

  15、浙敦177(浙博152)佛教文稿残片(67)

  

  案:原件共11行,今録其文如下:

  

  归命大智海 毗卢遮那尊 八万四千藏 十地诸菩萨 我今博凡夫

  未有真实解 愿以慈悲力 令得心眼开 持诵大乘经 声

  遍十方界 凡是苦众生 闻者皆解脱  金光经要毗

  正经五千 卅五言 三十二分 二百五十七字 都合五千二百

  九十二字 佛七十四 世尊五十一 如来八十四 菩萨卅五

  何以故卅七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廿九 于意云何三十

  须菩提一百卅三 三千大千世界 卅二相十二 一合相五善男

  子善…

《《浙藏敦煌文献》佛教资料考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