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28)。
黑水城抄本《赞玄疏》的原题是不是《龙论》?这个问题也有讨论的必要。《俄藏黑水城文献》所拟的这个题,根据是俄TK79号之“1。习字(4-1)”页的“龙论卷第二下半”这几个字。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把《龙论》理解为对《释摩诃衍论》的略称,而不是指《赞玄疏》。
俄TK79号之“1。习字(4-4)”页中有“第一下半 以解八因 至立义分尽”十三字,“八因”是指《释摩诃衍论》中对造论目的的八点说明(详见上文所引),在《释摩诃衍论》卷一之中。此卷据《大正藏》本,共有30栏(29),“八因”部分在第17栏(30),正是在《释摩诃衍论》卷一的下半部分。“立义分”结束於卷一末(31),卷二开篇即云:“已说立义分,次说解释分(32)。”可见,“第一下半 以解八因 至立义分尽”中的“第一下半”,应该解读为“《释摩诃衍论》卷一下半”,而不是指黑水城抄本《赞玄疏》的卷一下半。联系俄TK79号和俄TK80号均见於《卍续藏经》本卷二的事实来看,我们可以确定,“龙论卷第二下半”中的《龙论》,乃是指《释摩诃衍论》,并非黑水城抄本《赞玄疏》的原题。
此抄本可拟题为: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
第四册(33)
一、俄TK166P 佛书残片(34)
今案:原件为五片碎片。
碎片一:存一行,可辨识者七字:“发起猛利爱重欢□”。
碎片二:只有一行的三分之一,无法辨识。
碎片三:存六行,可辨识的文字有:
(上残)□□(后残)
(上残) 曼(后残)
(上残)齐更(后残)
(上残)初别□(后残)
(上残)□合为(后残)
(上残)□之曰□(后残)
碎片四:存四行,可辨识的文字有:
(上残)菩萨(后残)
(上残)说於(后残)
(上残)一善(后残)
(上残)□闻是(后残)
此片和碎片一可以拼合,内容是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八“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力种姓品第八”:
菩萨云何求闻正法?谓诸菩萨於善说法,应当安住猛利爱重求闻正法。如是略说於善说法安住猛利爱重之相:谓诸菩萨为欲听闻一善说法,假使路由猛焰炽然大热铁地,无馀方便可得闻是善说法者,即便发起猛利爱重欢喜而入,何况欲闻多善言义(35)。
由于原件残损太甚,现将两片拼合还原,以便更清楚地说明情况(其中二残片的文字部分加下划线):
菩萨于善说法应当安住猛利爱重求闻正法如是略
说于善说法安住猛利爱重之相谓诸菩萨为欲听闻
一善说法假使路由猛焰炽然大热铁地无余方便可
得闻是善说法者即便发起猛利爱重欢喜而入何况
欲闻多善言义又诸菩萨于自身分及于一切资身众
碎片五:存八行,可辨识的文字有:
(上残)明□(后残)
(此行原空)
(上残)疏为(后残)
(上残)有□(后残)
(上残)□离(后残)
(上残)□法(后残)
(上残)□如(后残)
(上残)□欲(后残)
其馀三片过于零碎,难以辨识出处。但从字迹和格式来看,同碎片一、碎片四完全相同,应该也是《瑜伽师地论》中的内容。
故此件可拟题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初持瑜伽处力种姓品第八等碎片。
二、俄TK178v 佛经(36)
今案:共5页残片,贴於俄TK178《金刚经》后。
5-1:汉文碎片二片。一片文字为“是菩者来(由右向左)”,另一片文字为“肯重未得十”,文字零碎,无法考订出自何处。
5-2:为汉文佛经一行半,可清楚辨识的文字有六字:“妙行无。复次须。”为《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37)”中的碎片。内容参见《俄藏黑水城文献》二册28页下(19-3)。
5-3:包括西夏文佛经三片,汉文佛经一片。其中汉文佛经共四行,可以辨识的文字有十八字:“须菩提於意云何是。尊是人不解如来。见寿者。”为《金刚经》“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38)”中的碎片。内容参见《俄藏黑水城文献》二册36页上(19-18)。
5-4:西夏文碎片二片。
5-5:西夏文碎片一片。
此件可拟题为:金刚经碎片等。
三、TK207 陀罗尼(39)
今案:原件为一残片,存七行,内容为唐/不空译《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中的“无量寿如来根本陀罗尼”,因咒字有许多都是电脑的字库所阙的,故不具引。参见《大正藏》第19卷930号71页中9至17行。
故此件可拟题为:无量寿如来根本陀罗尼残片。
四、俄TK257 佛经(40)
今案:原件为一残片,存十九行,可辨识文字如下:
□什奉 诏译/□佛住香花园/□优婆塞优婆/□有比丘名曰难/□从佛而求延寿/□神名结黄缕/□一十岁其寿百/□二十岁快得/□□□□□□/聋者能听盲者见/皆得除灭若有/□诵十七神名常/□身行十七神王/□名曰/□ 神名毗遮诃/□ 神名波婆那/□ 神名金头陀/□ 神名摩诃波/□ □□□□陀(后残)
这一刻本佛经残片,所刻为《佛说延寿命经》(也题为《佛说延命经》)。此经在《俄藏敦煌文献》第10册之俄Дх02824号(41)中有一抄本,此刻本残片所存内容,除个别文字差异外,绝大部分与之相同,现据原样,略抄此经开头部分如下:
佛说延命经尔/时佛在香花园/时与比丘尼比/丘尼优婆厮□/婆夷七万二千人/俱有比丘名曰难/达寿欲终尽/从佛求延命佛/说十七神名继黄/缕栢梅积延八/十年其後□□/百岁者延命□/廿岁常得安/隐无诸恶害/病者得愈哑/者得言四百四/病应时消除佛/言诸有病者/持此十七神□/督继黄缕□/患悉除常当/(后略)
所谓《佛说延寿命经》不见於历代《大藏经》,各种经录均无记载。俄ДX02824号仅有首尾二题,但无译者。此件首署“□什奉 诏译”,估计是指“鸠摩罗什”。但鸠摩罗什所译经中没有这一部经,而且从卷首的佛说法地点“香花园”来看,不仅鸠摩罗什没有用过这一特殊地名,历代藏经中也没有使用。此经当为后人伪造,托名鸠摩罗什。敦煌文献中另有《佛说延寿命经》(42),现存抄本很多。《大正藏》据S。2428录文,把它收入“疑似部(43)”,但内容与这两件并不相同。
故此件可拟题为:佛说延寿命经残页。
五、俄TK279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44)
今案:此处拟题不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共六百卷,泛泛地说使人难明所以。这一残片共十四行:
(上残)□识界乃(后残)
(上残)触亦不可取(后残)
(上残)所生诸受(后残)
亦不可取因缘乃至增上(后残)
诸法亦不可取无明乃至老死(后残)
至无性自性空亦不可取真(后残)
不可取苦集灭道圣谛亦不(后残)
(上残)□道支亦不可取四静虑四(后残)
(上残)取八解脱乃至十遍处(后残)
(上残)□解脱门亦不可取净观(后残)
(上残)取极喜地乃至法云地亦(后残)
(上残)摩地门亦不可取五(后残)
(上残)□乃至十八佛不(后残)
(上残)好亦不可(后残)
考其内容,为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七十五“第二分无阙品第七十九之二”中的内容。原文为:
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了知一切法性皆不可取。所谓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皆不可取。色乃至识亦不可取。眼处乃至意处亦不可取。色处乃至法处亦不可取。眼界乃至意界亦不可取。色界乃至法界亦不可取。眼识界乃至意识界亦不可取。眼触乃至意触亦不可取。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亦不可取。地界乃至识界亦不可取。因缘乃至增上缘亦不可取。从缘所生诸法亦不可取。无明乃至老死亦不可取。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亦不可取。真如乃至不思议界亦不可取。苦集灭道圣谛亦不可取。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亦不可取。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可取。八解脱乃至十遍处亦不可取。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可取。净观地乃至如来地亦不可取。极喜地乃至法云地亦不可取。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亦不可取。五眼、六神通亦不可取。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不可取。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亦不可取。无忘失法、恒住捨性亦不可取。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可取。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亦不可取。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亦不可取。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不可取。一切异生、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亦不可取(45)。
故此件可拟题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七十五残片。
六、俄TK294 陀罗尼等(46)
今案:原件为一刻本残片,存三行:
耻二合帝四十九么柅么柅五十(后残)
贺么柅五十一怛闼哆五十二部跢
□□五十□□哩秫弟五十□(后不可辨认)”
内容为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的“佛顶尊胜陀罗尼”,见《大正藏》第19卷967号350页下13至15行。
故此件可拟题为:佛顶尊胜陀罗尼残片。
第五册(47)
一、俄TK303 十子歌等(48)
今案:此件拟题不确。所谓“十子歌”仅仅是一片残片上的题字,并无内容。而此件内容除此三字外,全部为佛教文献,这一情况,从原拟题中不能得到正确的反映。
3-1:此页共有三残片:
残片一:“十子歌”三字。
残片二:可辨识的文字有(原文以夹注方式抄写):
(上残)标三类者以(49)(后残)
(上残)持国使灾害(50)(后残)
(上残)礼佛足(后残)
(上残)是持经者常
此段文字,抄写的是唐/宗密所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下二的内容:
“…
《《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教文献拟题考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