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28)。
黑水城抄本《贊玄疏》的原題是不是《龍論》?這個問題也有討論的必要。《俄藏黑水城文獻》所擬的這個題,根據是俄TK79號之“1。習字(4-1)”頁的“龍論卷第二下半”這幾個字。但是,我們完全有理由把《龍論》理解爲對《釋摩诃衍論》的略稱,而不是指《贊玄疏》。
俄TK79號之“1。習字(4-4)”頁中有“第一下半 以解八因 至立義分盡”十叁字,“八因”是指《釋摩诃衍論》中對造論目的的八點說明(詳見上文所引),在《釋摩诃衍論》卷一之中。此卷據《大正藏》本,共有30欄(29),“八因”部分在第17欄(30),正是在《釋摩诃衍論》卷一的下半部分。“立義分”結束於卷一末(31),卷二開篇即雲:“已說立義分,次說解釋分(32)。”可見,“第一下半 以解八因 至立義分盡”中的“第一下半”,應該解讀爲“《釋摩诃衍論》卷一下半”,而不是指黑水城抄本《贊玄疏》的卷一下半。聯系俄TK79號和俄TK80號均見於《卍續藏經》本卷二的事實來看,我們可以確定,“龍論卷第二下半”中的《龍論》,乃是指《釋摩诃衍論》,並非黑水城抄本《贊玄疏》的原題。
此抄本可擬題爲:釋摩诃衍論贊玄疏卷二。
第四冊(33)
一、俄TK166P 佛書殘片(34)
今案:原件爲五片碎片。
碎片一:存一行,可辨識者七字:“發起猛利愛重歡□”。
碎片二:只有一行的叁分之一,無法辨識。
碎片叁:存六行,可辨識的文字有:
(上殘)□□(後殘)
(上殘) 曼(後殘)
(上殘)齊更(後殘)
(上殘)初別□(後殘)
(上殘)□合爲(後殘)
(上殘)□之曰□(後殘)
碎片四:存四行,可辨識的文字有:
(上殘)菩薩(後殘)
(上殘)說於(後殘)
(上殘)一善(後殘)
(上殘)□聞是(後殘)
此片和碎片一可以拼合,內容是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第叁十八“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力種姓品第八”:
菩薩雲何求聞正法?謂諸菩薩於善說法,應當安住猛利愛重求聞正法。如是略說於善說法安住猛利愛重之相:謂諸菩薩爲欲聽聞一善說法,假使路由猛焰熾然大熱鐵地,無馀方便可得聞是善說法者,即便發起猛利愛重歡喜而入,何況欲聞多善言義(35)。
由于原件殘損太甚,現將兩片拼合還原,以便更清楚地說明情況(其中二殘片的文字部分加下劃線):
菩薩于善說法應當安住猛利愛重求聞正法如是略
說于善說法安住猛利愛重之相謂諸菩薩爲欲聽聞
一善說法假使路由猛焰熾然大熱鐵地無余方便可
得聞是善說法者即便發起猛利愛重歡喜而入何況
欲聞多善言義又諸菩薩于自身分及于一切資身衆
碎片五:存八行,可辨識的文字有:
(上殘)明□(後殘)
(此行原空)
(上殘)疏爲(後殘)
(上殘)有□(後殘)
(上殘)□離(後殘)
(上殘)□法(後殘)
(上殘)□如(後殘)
(上殘)□欲(後殘)
其馀叁片過于零碎,難以辨識出處。但從字迹和格式來看,同碎片一、碎片四完全相同,應該也是《瑜伽師地論》中的內容。
故此件可擬題爲:瑜伽師地論卷叁十八初持瑜伽處力種姓品第八等碎片。
二、俄TK178v 佛經(36)
今案:共5頁殘片,貼於俄TK178《金剛經》後。
5-1:漢文碎片二片。一片文字爲“是菩者來(由右向左)”,另一片文字爲“肯重未得十”,文字零碎,無法考訂出自何處。
5-2:爲漢文佛經一行半,可清楚辨識的文字有六字:“妙行無。複次須。”爲《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四(37)”中的碎片。內容參見《俄藏黑水城文獻》二冊28頁下(19-3)。
5-3:包括西夏文佛經叁片,漢文佛經一片。其中漢文佛經共四行,可以辨識的文字有十八字:“須菩提於意雲何是。尊是人不解如來。見壽者。”爲《金剛經》“知見不生分第叁十一(38)”中的碎片。內容參見《俄藏黑水城文獻》二冊36頁上(19-18)。
5-4:西夏文碎片二片。
5-5:西夏文碎片一片。
此件可擬題爲:金剛經碎片等。
叁、TK207 陀羅尼(39)
今案:原件爲一殘片,存七行,內容爲唐/不空譯《無量壽如來觀行供養儀軌》中的“無量壽如來根本陀羅尼”,因咒字有許多都是電腦的字庫所阙的,故不具引。參見《大正藏》第19卷930號71頁中9至17行。
故此件可擬題爲:無量壽如來根本陀羅尼殘片。
四、俄TK257 佛經(40)
今案:原件爲一殘片,存十九行,可辨識文字如下:
□什奉 诏譯/□佛住香花園/□優婆塞優婆/□有比丘名曰難/□從佛而求延壽/□神名結黃縷/□一十歲其壽百/□二十歲快得/□□□□□□/聾者能聽盲者見/皆得除滅若有/□誦十七神名常/□身行十七神王/□名曰/□ 神名毗遮诃/□ 神名波婆那/□ 神名金頭陀/□ 神名摩诃波/□ □□□□陀(後殘)
這一刻本佛經殘片,所刻爲《佛說延壽命經》(也題爲《佛說延命經》)。此經在《俄藏敦煌文獻》第10冊之俄Дх02824號(41)中有一抄本,此刻本殘片所存內容,除個別文字差異外,絕大部分與之相同,現據原樣,略抄此經開頭部分如下:
佛說延命經爾/時佛在香花園/時與比丘尼比/丘尼優婆厮□/婆夷七萬二千人/俱有比丘名曰難/達壽欲終盡/從佛求延命佛/說十七神名繼黃/縷栢梅積延八/十年其後□□/百歲者延命□/廿歲常得安/隱無諸惡害/病者得愈啞/者得言四百四/病應時消除佛/言諸有病者/持此十七神□/督繼黃縷□/患悉除常當/(後略)
所謂《佛說延壽命經》不見於曆代《大藏經》,各種經錄均無記載。俄ДX02824號僅有首尾二題,但無譯者。此件首署“□什奉 诏譯”,估計是指“鸠摩羅什”。但鸠摩羅什所譯經中沒有這一部經,而且從卷首的佛說法地點“香花園”來看,不僅鸠摩羅什沒有用過這一特殊地名,曆代藏經中也沒有使用。此經當爲後人僞造,托名鸠摩羅什。敦煌文獻中另有《佛說延壽命經》(42),現存抄本很多。《大正藏》據S。2428錄文,把它收入“疑似部(43)”,但內容與這兩件並不相同。
故此件可擬題爲:佛說延壽命經殘頁。
五、俄TK279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44)
今案:此處擬題不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共六百卷,泛泛地說使人難明所以。這一殘片共十四行:
(上殘)□識界乃(後殘)
(上殘)觸亦不可取(後殘)
(上殘)所生諸受(後殘)
亦不可取因緣乃至增上(後殘)
諸法亦不可取無明乃至老死(後殘)
至無性自性空亦不可取真(後殘)
不可取苦集滅道聖谛亦不(後殘)
(上殘)□道支亦不可取四靜慮四(後殘)
(上殘)取八解脫乃至十遍處(後殘)
(上殘)□解脫門亦不可取淨觀(後殘)
(上殘)取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亦(後殘)
(上殘)摩地門亦不可取五(後殘)
(上殘)□乃至十八佛不(後殘)
(上殘)好亦不可(後殘)
考其內容,爲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五“第二分無阙品第七十九之二”中的內容。原文爲:
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如實了知一切法性皆不可取。所謂般若波羅蜜多,乃至布施波羅蜜多皆不可取。色乃至識亦不可取。眼處乃至意處亦不可取。色處乃至法處亦不可取。眼界乃至意界亦不可取。色界乃至法界亦不可取。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亦不可取。眼觸乃至意觸亦不可取。眼觸爲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爲緣所生諸受亦不可取。地界乃至識界亦不可取。因緣乃至增上緣亦不可取。從緣所生諸法亦不可取。無明乃至老死亦不可取。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亦不可取。真如乃至不思議界亦不可取。苦集滅道聖谛亦不可取。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亦不可取。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亦不可取。八解脫乃至十遍處亦不可取。空、無相、無願解脫門亦不可取。淨觀地乃至如來地亦不可取。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亦不可取。一切陀羅尼門、叁摩地門亦不可取。五眼、六神通亦不可取。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不可取。叁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亦不可取。無忘失法、恒住捨性亦不可取。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可取。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亦不可取。一切菩薩摩诃薩行亦不可取。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不可取。一切異生、聲聞、獨覺、菩薩、如來亦不可取(45)。
故此件可擬題爲: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五殘片。
六、俄TK294 陀羅尼等(46)
今案:原件爲一刻本殘片,存叁行:
恥二合帝四十九麼柅麼柅五十(後殘)
賀麼柅五十一怛闼哆五十二部跢
□□五十□□哩秫弟五十□(後不可辨認)”
內容爲唐/佛陀波利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中的“佛頂尊勝陀羅尼”,見《大正藏》第19卷967號350頁下13至15行。
故此件可擬題爲:佛頂尊勝陀羅尼殘片。
第五冊(47)
一、俄TK303 十子歌等(48)
今案:此件擬題不確。所謂“十子歌”僅僅是一片殘片上的題字,並無內容。而此件內容除此叁字外,全部爲佛教文獻,這一情況,從原擬題中不能得到正確的反映。
3-1:此頁共有叁殘片:
殘片一:“十子歌”叁字。
殘片二:可辨識的文字有(原文以夾注方式抄寫):
(上殘)標叁類者以(49)(後殘)
(上殘)持國使災害(50)(後殘)
(上殘)禮佛足(後殘)
(上殘)是持經者常
此段文字,抄寫的是唐/宗密所著《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卷下二的內容:
“…
《《俄藏黑水城文獻》之漢文佛教文獻擬題考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